「德」字中間到底寫不寫橫?規範寫法加橫,寫書法的話隨便

2020-12-12 騰訊網

我們先看幾幅書法作品:

再看看清華大學的校訓石刻:

為什麼上面這些作品中,「德」字中間沒有橫畫?是書家寫錯了嗎?

我們從當代印刷體、電腦體中一眼看出,「德」字的「心」上面有一橫,似乎沒什麼爭議的。但是,我們在字帖裡或觀賞書法作品的時候,所看到的「德」字卻基本都是沒有橫的。這是為什麼?

圖/「德」字依次為鍾繇、王羲之、智永、歐陽詢、

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

「德」字的寫法,字中少一橫或多一橫,其原因並不簡單,它反映了這個字在我國文字書寫史中的演變過程。除甲骨文較難搜索外,「德」字最早的寫法,見於周代的青銅器《麥彝》,「雙人旁」的半邊,只寫個「四」字,上無「十」下無「一」無「心」。在西周晚期的《毛公鼎》中,其寫法已與後代的寫法相近,但「德」字中間無一橫。見下圖:

圖/先秦「德」字

這種寫法從先秦至漢魏六朝至隋至唐初,在大篆、小篆、竹簡、帛書以及漢隸、魏碑中,「德」字中間無一橫的寫法都一貫未變。唐高祖李淵曾寫過一篇《為男世民祈疾疏》,其中「合家大小福德」的「德」字中間即無一橫。此碑文拓片現收入《中國書法史國錄》中。

從歷代經典書法碑帖中發現,楷書偶有橫畫(比如顏真卿),行書幾乎見不到有橫。

可見,「德」字中間多寫一橫,在唐中期始見。唐代大書法家李陽冰,學秦小篆變勢變體,在他書寫的篆書《千字文》中,「德建名立」的「德」字,在字中間添寫了一橫。這是「德」字有一橫的始見。見下圖:

李陽冰這個「小動作」,可視作「始作俑者」,不久書法家史惟則在《薦福寺碑》中,「德」字也加了一橫。於是,中唐時期,篆書中出現了 「德」字加了一橫的寫法,只是書法中出現標新的異體,在典章文獻中並不通用,如唐碑《郭府君墓誌碑》,字體為楷書,寫「大唐武德七年」,「德」字中無一橫,可認為這是唐代通行文字書寫的範例。

可見,「德」字的這一寫法,從唐初至明末清初,均循舊例未變,延至明代仍可以找到佐證。明代官方《永樂大典》第十七卷中的「德」字,無一橫,又如宣德年間官方鑄造的寫有「大明宣德年制」的「德」字均無一橫。再如明南京城牆數百塊磚文上,及府縣官員及窯工姓名,凡寫「德」字均無中間一橫。

由此可見,從先秦到明代的官方規範中,「德」字中間是沒有橫畫的。

「德」字之中無一橫的寫法,沿至清初,事情來了一次出人意料的顛覆。

康熙49年(1710年),下旨編《康熙字典》,諭曰:「勒為成書,垂世永久」。康熙55年(1716年)書成,大學士、陳邦彥在序中寫道:「官府吏民,亦有所遵守焉。」在《康熙字典》中,收入的德字,赫然是有一橫的「德」字。

《康熙字典》中的「德」字

這樣的結果是,從清代開始,原來作為異體字的有橫「德」字,變成了官方規範,顛倒了過來。「德」字加一橫,也成為了民間通例。但對書法家的書寫則並不限制,比如鄧石如、成親王永瑆、再如清代全聚德題字等,可見,清代寫無一橫的「德」字,只限於書法家的「特殊寫法」。這一規範,沿襲至今。

圖/始於19世紀末,全聚德烤鴨店招牌

小結

1、先秦至明代,「德」字中間不寫橫;

2、從清代開始,「德」字規範需寫橫;

3、今人寫規範字需寫橫,若作書法,寫不寫無妨,並非錯字。

文章來源於書法思考

相關焦點

  • 「德」字中間這一橫
    「德」字的寫法,字中少一橫或多一橫,其原因並不簡單,它反映了這個字在我國文字書寫史中的演變過程。除甲骨文較難搜索外,「德」字最早的寫法,見於周代的青銅器《麥彝》,「雙人旁」的半邊,只寫個「四」字,上無「十」下無「一」無「心」。而在周代的《散氏盤》中,其寫法已與後代的寫法相近,但「德」字中間無一橫。
  • 德字到底有一橫還是無一橫?
    除此之外,「德」字最早的寫法,見於周代的青銅器《麥彝》,「雙人旁」的半邊,只寫個「四」字,上無「十」下無「一」無「心」。而在周代的《散氏盤》中,其寫法已與後代的寫法相近,但「德」字中間無一橫。這種寫法從先秦至漢魏六朝至隋至唐初,在大篆、小篆、竹簡、帛書以及漢隸、魏碑中,「德」字中間無一橫的寫法都一貫未變。
  • 你是否留意了:泛黃的千家文中「德」字少了中間一橫
    除甲骨文較難搜索外,「德」字最早的寫法,見於周代的青銅器《麥彝》,「雙人旁」的半邊,只寫個「四」字,上無「十」下無「一」無「心」。而在周代的《散氏盤》中,其寫法已與後代的寫法相近,但「德」字中間無一橫。這種寫法從先秦至唐初,在大篆、小篆、竹簡、帛書以及漢隸、魏碑中,「德」字中間無一橫的寫法都一貫未變。
  • 顏真卿的「橫」到底是怎麼寫的?
    在我們剛開始接觸書法的時候,老師都是先指導我們臨帖(tiè),我們零基礎的學生都是先從臨習筆畫開始的,在我們學習書法的第一課,第一個臨習的筆畫就是橫,有的字帖還印有書寫橫畫的筆路圖,比如:(見圖一)圖一相信只要是學習過書法的朋友,對這種筆路圖再熟悉不過了吧,那麼,問題來了,這種橫的寫法到底對不對?
  • 細思極恐,「具」字裡面到底是兩橫還是三橫?
    但是,評論裡也有寫三橫的80後,和寫兩橫的90後……仿佛也不是地域問題……於是,大家忽然驚悚了,感覺處在一個平行時空,都開始懷疑自己寫了幾十年的錯別字……那麼,「具」字中間到底有幾橫?瑟瑟發抖的網友趕緊翻出了家裡珍藏多年的字典。
  • 郭德綱寫了一幅書法,到底錯了多少個字?
    :「善」字,少了一橫9:「德」字,中間少一橫,心字少一點10:「綱」字,繁體字是「綱」近來,朋友圈中流行著一句話:別用你的業餘愛好,挑戰別人吃飯的本事。在中國,書法是一門技能,甚至可以說是一門藝術。相聲是語言的藝術,書法是文字的藝術。郭德綱在相聲界快成大師了,就想挑戰書法界,那是一定要遭受炮轟的。平心而論,郭德綱的字還是不錯的。不管他是寫出來的,還是畫出來的,總歸是不讓人討厭。比起那些協會裡的專家教授大師,要強上不少。至少我們看懂也好,猜出來也罷,知道他表達的是個什麼意思。
  • 怎樣寫好鋼筆字:簡單字的寫法(二)
    歡迎進入今天的練字時間,本期將重點將講解簡易字:水,廳,卅,雲,太,無,屯,勻,天,等十個字的寫法。簡單字因為筆畫比較少,所以對結構和筆畫的要求更高,雖然看起來好寫,實際上想要寫的好看並不比筆畫多的字簡單,所以我們在練習的時候一定不要懈怠,要多練多思,不放過一點細節才行。
  • 手把手教你寫:橫的各種寫法
    橫是漢字中應用最多的筆畫之一,你知道橫的種類嗎?下面,小編按照橫的種類為您介紹橫的寫法 一、長橫。 筆法: 向右下頓筆,即向右下一切, 停;向右上畫弧;向右下頓筆, 回鋒 ,收筆。左低右高,呈拱狀。長橫表現的是力量美!有彈性!
  • 硬筆書法入門:基本筆畫「橫」的寫法
    我們剛開始寫字時常常聽人說,寫字要「橫平豎直」,可如果真的把字寫成「橫平豎直」卻並不好看,豎要直,但是橫一定不能水平。橫的寫法一定要向右上微微傾斜才好,一個字中所有橫畫要保持平行。這樣寫出來的字就會好很多。
  • 硬筆書法:部首在左的字如何寫,方法全在這(一)
    不少朋友跟我反映,毛筆書法固然很地道,是中華民族書法的正源,也是書法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但是實用性不廣,硬筆書法才是我們日常用得最多的書寫形式。硬筆書法的普及性很廣,市面上的各種書法字帖也很多,寫起來不是很費勁。
  • 書法怎麼寫?寫好書法,要有技巧
    寫好書法,要有技巧。為什麼今人學習古人書法,一直在臨摹,從未被超越?要知道,學習氛圍是很重要的。古人用的幾乎都是毛筆,雖然是有局限性,但也是專業性!所以,書法要有學習氛圍,並且要持之以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書法的基本規律:書法的橫非平直的氣字頭:上小撇與上橫相連,三橫左低右高,長短不一。
  • 書法一字一講:「助」字怎麼寫好看?顏真卿竟然寫不過趙子昂!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網友問,「助」字怎麼寫好看?有什麼好的方法分享一下呢?「助」字是一個左右結構的常規漢字,看似簡單,其實要寫好還是有技巧的。最後一名的趙孟這個字卻寫得好多了,不信請看:1、唐 · 顏真卿 · 多寶塔碑(見下圖)2、元 · 趙孟 · 六體千字文(見下圖)為什麼趙孟寫得好看呢?
  • 每天練字:這兩個字的寫法寫對了嗎
    我們學習書法,要熟悉一些常用字體的書寫要領,最好的辦法就是多臨帖。在臨摹碑帖的過程中,著重要把握字體的筆畫構造,筆畫的欹正角度,還有筆畫的粗細長短,還要掌握字體的筆畫之間哪些是虛接,哪些是實接。歐體字「三」的寫法第一個字:「三」字的寫法。歐體字的「三」字,看似簡單,實際上要寫好也不見得容易啊。首先要把握這三橫的寫法要領。
  • 歐楷基本筆畫第04講 楷書筆順要寫對 筆順錯了字就不好看了
    學書法的都知道,書法講究法度2個字,如果不遵循規則,字就會寫得不好看,也容易被專業的笑話。書法講究傳承,講究法度。古人寫字都是從上往下的書寫方式,這樣寫有利於上下字的呼應承接。沒有按照書法的規矩和技法來書寫,屬於野路子,嚴格來說,那都不叫書法。
  • 硬筆(規範字)書法《長橫、短橫》教學教案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認識長橫、短橫的書寫方法2、技能目標 能正確掌握基本筆畫的基本方法,認真觀看教師的示範3、情感目標 使他們感受到硬筆書法的內在魅力,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學會審美、寫好漢字>教學重難點 重點 認識橫畫的書寫要領,學習在起收的用筆難點 學習在書寫筆形過程中用筆的調控,書寫過程的變化關係教學準備 物質準備 書、本子、硬筆經驗準備 對簡單的字有一定的認識教學流程
  • 寫這種「連筆字」能博得眾人眼球,還好寫,怪不得書法高手慣用
    寫這種「連筆字」能博得眾人眼球,還好寫,怪不得書法高手慣用。看書法家拿起筆來,手腕靈動,筆走龍蛇,沒等幾分鐘,一幅行書行草作品躍然紙上。乍一看,不就是讓線條繞來繞去麼,這有什麼技術含量啊。如果不講究筆法,隨意亂寫,那將失去漢字應有的美感,而變成雜亂的一堆線條,字不像字,結構不成結構,章法散亂,哪還有什麼美感而言。所以,行書行草字體,本質上是需要講究筆畫、結構、章法的,是按照一定的筆法書寫的。
  • 「具」字裡面到底是兩橫還是三橫?網友們都蒙了
    本文來源於 觀觀雅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這兩天,小編經過一玩具店,門店上偌大的「具」字讓我產生了錯覺。這「具」字怎麼看都覺得像錯別字,中間有三橫!!!嚇得趕緊用手比劃了一下,試圖憑藉著肌肉記憶,找回這個字的筆畫。
  • 硬筆書法漂亮鋼筆字快寫規律技巧
    為什麼你寫字感覺彆扭,這種彆扭就是說你寫字的時候,感覺不夠流暢,不流暢的話,自然而然就會影響你的寫字速度,同時也寫不好,我們日常生活中很難像專門練習楷書那樣一筆一划地寫,我們需要一定的速度還要儘可能保持篇幅的美觀性,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 寫書法不要在乎筆順,王羲之很多字筆順都不對,但不妨礙他是書聖
    若是仔細闡述開來,9節課是不夠用的,關於《聖教序》中的其他問題,我們以後再開專欄詳細講解吧。寫字很容易,寫書法很難,很多人不了解什麼是「法」,其實「法」就是寫字的方法,很多外行總以為古人寫字沒有想那麼多,只不過是隨便寫成的,今人都是在過分的解讀。
  • 王羲之《聖教序》中的「無」字怎樣寫?
    聖教序中的無(無)字是很常見的,有朋友覺得這個無字感覺非常難寫,特別是其中的筆順,不容易看清楚,那麼這個它究竟應該怎麼寫呢?其實這個方法很簡單,無字的筆順應該是這樣的,先寫三橫,然後再寫其他筆順,《聖教序》中無字的筆畫都是這個順序!為什麼這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