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為什麼一輩子都沒打倒軍閥,就跟早年一個不為人知的習慣有關

2020-12-16 斯文卿相

什麼習慣?

太敗家了。

那麼蔣介石有錢嗎,沒錢,那他怎麼炫富呢?

起家的時候得到過黃金榮、杜月笙等人的幫助,後來又認識了虞洽卿等,這個資本就有點雄厚,從今而後,就可以大手大腳的過日子了。

怎麼個大手大腳法?

孫中山為什麼要提倡北伐,說簡單一點,就是歌裡唱的,打倒軍閥除列強而已。

孫中山

蔣介石作為孫中山的繼承人,作為孫中山的忠實信徒,自然要繼承他老人家的意志,除列強的事情咱們先不說,反正1949年毛主席進北平的時候,號稱中國百年恥辱的東郊民巷還在,長江上橫行霸道的外國軍艦還在,當然,這肯定有別的原因,一定不是蔣介石不努力的結果。

那麼國內的軍閥呢,很遺憾的是,蔣介石連這個任務也沒完成,當然,去臺灣以後是完成了的,毒死白崇禧,冷藏閻錫山,甚至連有可能當新軍閥的孫立人也判了刑,至此,國父孫中山的願望終於完成,蔣介石聲望前所未有的高漲,他大約也可成為島內第一人,但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

孫立人不說了,那是另一個概念,至於白崇禧,閻錫山,據我所知,白崇禧是林彪打沒的,閻錫山是徐向前消滅的,也就是說,兩個人去臺灣之前,已經成了落架的鳳凰,已經成了他蔣介石砧板上的肉,所以烹炒煎炸也就只能由著他了,同時也說明,蔣介石一生的一個重要任務——打倒軍閥,還是毛主席幫他完成的。

可他為什麼在大陸的時候沒完成呢,那時候軍權在手,政權在手,為什麼就讓軍閥禍害他一輩子,乃至於抗戰的時候,日本都打倒家門口了,他還在謀求軍令政令的統一,還希望全國軍隊能統一聽他使喚,還埋怨地方軍閥不服從政令,導致他的抗日大計無從實施。

近來也很有些人為他辯白,無非是當時那種情況放誰上去都未必比他做得好,是啊,當時情況是比較混亂,但問題是,這種情況是誰造成的。

說到這裡,答案就很令人吃驚了,造成這種局面真正的幕後元兇不是別人,正是他蔣介石自己啊,為什麼這麼說呢?

看看標題,炫富,不要命的花錢。

事情其實是這樣的。

北伐

北伐之前,大一點的軍閥就是吳佩孚、孫傳芳、張宗昌、張作霖、馮玉祥、閻錫山這些人了,蔣介石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不久,也就是1926年7月5日,即被國民黨中執委任命為軍人部長,有充分人事職權,這時候呢,有人、有槍、有權,手頭闊氣的不得了,敗家子的脾氣就暴露無遺了。

不利用很好的北伐形勢,而是為了迅速擴大自己的權力,多採用重金收買,封官許願的方式收買人心,瓦解軍閥部隊。

打孫傳芳的時候收買孫傳芳麾下方本仁、賴世璜,打吳佩孚的時候收買吳佩孚麾下任應騏、樊鍾秀、劉佐龍等,北伐開始不過3個月,他的部隊即由6個軍擴編為40個軍,可是這些人聽他的嗎。

四川的劉湘、楊森等,雖然也在他的麾下,但可是只佔名號,根本不離開四川,反而因為歸順他名正言順的得到軍政財經大權,這樣一來,舊軍閥打倒了。

新軍閥又產生了,過去呢,是只有直奉魯幾棵大樹,現在呢,北伐軍所到之處,也不知有多少軍閥佔山為王了,什麼湘軍、黔軍、粵軍、桂軍、滇軍到處都是,舊軍閥還沒打完,新軍閥又起來了,蔣介石這麼一看,局面有點糟糕。

1928年東北易幟後全國形勢上已經統一,於是便迫不及待的開始削藩,要求各地方裁人、交槍,可是,你許的權利還沒捂熱,軍閥們能輕易交出去嗎,於是,中原大戰就爆發了。

中原大戰

舊軍閥有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新軍閥有李濟深、李宗仁,而且這個李宗仁還糾纏了他一輩子。

按說通過封官許願的方式吃了虧,蔣介石該收斂點吧,可他呢 ,還是喜歡炫富,還是喜歡敗家。

大戰伊始,即收買白崇禧麾下5萬人馬,隨後又收買馮玉祥麾下韓復榘、石友三,繼之以鹿鍾麟、宋哲元等,其後呢又為了拉攏張學良幫助他,非但給張學良錢,還把平津地區一併兒交給了他。

當然,中原大戰他是打贏了,但韓復榘、石友三、鹿鍾麟這些人又冒了出來,韓復榘得到山東,石友三得到河南,鹿鍾麟控制西北,張學良的勢力也有關外進入關內,這次大戰,除了倒黴個馮玉祥,李濟深之外,李宗仁、白崇禧、閻錫山只傷了點皮毛,而蔣介石呢,眼睜睜的看著新軍閥又雄立而起。

導致又在抗戰的時候哀嘆,地方阻礙他的抗戰大計。

比如1937年在盧溝橋抵死抗日的宋哲元,蔣介石便認為:該部行動未經中央請示。

為什麼會這樣,宋哲元是河北省主席,軍政財經大權一手抓,人家說不聽就能不聽。

可這是誰造成的。

盧溝橋

還用問嗎。

軍閥就這樣層出不窮,蔣介石沒有辦法,只好借抗戰和內戰之機消滅,他的做法是,以雜牌為第一線部隊,中央軍集中機動,什麼意思?

說白了,讓地方軍閥先衝上去,待拼個兩敗俱傷之後中央軍再收拾殘局,地方軍閥不傻,他知道沒軍隊自己會什麼下場。

於是呢,韓復榘跑了,石友三投降了,高樹勳起義了等等等等,地方軍閥居然是這種態度,讓蔣介石大嘆:國人精神,萎靡至此。

然而這一切是誰造成的,打倒軍閥,難道除了封官許願之外,真的沒一點其他的辦法了嗎。李世民說過:君子之道在於不欺。

什麼意思呢,王道是善於造勢,而不是善於欺詐,蔣介石的失敗就在於他太喜歡旁門左道了吧。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第一次國共合作:打倒列強除軍閥(圖)
    今年恰逢第一次國共合作90周年,筆者由此談談有關歷史上國共合作的一些情況。  ■第一次國共合作:打倒列強,除軍閥,實現國家統一  20世紀初,中華民族災難深重。在近代中國歷史上,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都是以救國救民為己任而誕生的革命政黨。
  • 民國軍閥靠一張嘴數次挽救蔣介石,跟隨蔣介石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民國時期有一個軍閥堪稱天才說客,他參與了中國近代歷史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在很多決定中國政局的關鍵事件中扮演了天才說客的角色,這個人就是民國軍閥何成浚。何成浚出生於1882年,他是湖北隨州人。蔣介石留學日本時就讀的也是東京振武學校,可能因為這個原因,在以後中國曆次重大歷史事件中,何成浚幾乎都選擇支持蔣介石。何成浚當蔣介石的說客要從蔣介石組織的第一次北伐開始。第一次北伐時,受蔣介石的指派,何成浚遊說了當時的江西督軍方本仁。在何成浚的勸說下,方本仁投靠國民革命軍,這招既削減了敵方勢力,又增加了蔣介石北伐的戰力,可謂是一舉兩得。
  • 漢奸軍閥張敬堯,最後如何命喪六國飯店,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故事
    他投奔吳佩孚之後沒多久,軍閥混戰。吳佩孚讓馮玉祥給殺得大敗,這張敬堯一看形勢不對,馬上就跑去投奔馮玉祥。馮玉祥一看,我還不知道你是個什麼貨色,你給我走開。被馮玉祥拒絕,他又去投奔混世魔王張宗昌。可是誰料到,張宗昌又被北伐軍給擊敗了。至此張敬堯就成了一個,誰都不願意收留的過氣的軍閥。北伐之後,張敬堯雖然過得很窩囊,但是他從來沒有真正地安分過,一直妄圖東山再起。
  • 國軍5大將領,除杜聿明外,蔣介石最器重誰?
    二、李宗仁李宗仁出名可比蔣介石早,是桂系軍閥大佬,此人非常有實力,不如也不會擔任軍閥頭子這麼多年,雖然他名義上也是屬於國軍,但是實際上一輩子都是在跟老蔣合作,甚至在後來還算計老蔣,當了代總統!三、白崇禧 白崇禧也是國軍中首屈一指的人物,是陸軍一級上將,也是一個軍閥,是軍閥新桂系代表人物,與李宗仁合稱李白,也是蔣介石麾下能打仗的人物,在抗日戰爭期間,指揮了多場打仗,打死了不少日本人!
  • 蔣介石和宋美齡去臺灣時都帶了些什麼
    蔣介石中意的地方,第一選擇是菲律賓。並且在1949年下半年,他多次前往菲律賓與菲律賓總統進行了多次交談,菲律賓總統表示只要提前把人數告訴他,就可以到菲律賓去。蔣介石同時為自己選擇了第2個退守的地方,那就是日本,因為早年他在日本留過學,他對日本的印象也是非常好的。
  • 杜月笙說:蔣介石拿我當夜壺,不用了就塞到床底下
    黃金榮便把蔣介石的債主們請過來,不僅免了債資,而且還讓債主們為革命事業捐款籌資。一向做投機買賣的蔣介石受到了影響。從原來一個想賺錢點錢,攀攀關係的人,漸漸學會了青幫的一套。以後的所謂攘外必先安內以及對待地方軍閥的做法,很多方式都帶著黑社會幫派的套路。
  • 西安事變:火爆蔣介石和率性張學良情緒失控的大事件
    蔣介石的這個毛病還真改不掉,一年後就出了大事。二、率性行事的少帥張學良與蔣介石不同,並沒有民間生活的經歷。他是東北軍閥張作霖的長子,是一個無法無天的紈絝子弟,搞女人,抽鴉片,什麼都幹過。他自己說:「我要是發了火,我誰也不怕的,我發火會開槍打人的。」典型的第二世軍閥性格,不懂創業的艱難。張學良在當時社會上是所謂四公子之一。
  • 魯迅生前罵遍眾人,胡適被罵得最多,卻沒罵過蔣介石,這是為何?
    是魯迅先生的名言,魯迅作為一名偉大的文學家,可能會有人覺得魯迅是一個文藝、溫文儒雅的人,但事實與之相反的是魯迅嫉惡如仇,極其即有攻擊力,可以說是懟天懟地又懟人,無所不懟。魯迅的筆就好比是他的槍,和他一起戰鬥,當筆桿子握在他手上之時,他就是一名戰士,一名文學鬥士。不論敵人是高官權貴還是知名人士,照懟不誤,該批判的一點情面都不會留。
  • 幾十萬大軍不敵「一撇」,兩個大軍閥鬥不過一個參謀!
    同學們或許以為寫一兩個錯別字沒啥了不起,可是在戰場上,寫錯一個字,哪怕是非常細小的一筆之誤,有時竟會使原已勝券穩操的戰爭全盤皆輸呢。這絕對不是聳人聽聞,在我國現代戰爭史上、就記載著這麼一件奇聞。國民黨軍閥蔣介石同閻錫山、馮玉祥等在這裡進行一場大規模的、長達半年之久的混戰,歷史上稱為中原大戰。中原大戰之前,蔣介石已同各派軍閥進行多次戰爭,且都取得勝利。各派軍閥不甘心失敗,決心聯合起來,與蔣介石較量。
  • 當日本宣布投降時,毛澤東、蔣介石這些大人物都有什麼反應?
    對於中國人,這一刻無疑是最值得驕傲的,無數群眾都加入到了狂歡的行列,甚至很多商店都打起了免費的旗號,用「普天同慶」來形容再合適不過。那麼,在消息傳來的那一刻,毛澤東、蔣介石這些大人物都在幹什麼呢?我們一貫聲言,只認日本黷武的軍閥為敵,不以日本的人民為敵;今天敵軍已被我們盟邦共同打倒了,我們當然要嚴密責成他忠實執行所有的投降條款,但是我們並不要報復,更不可對敵國無辜人民加以汙辱,我們只有對他們為他的納粹軍閥所愚弄所驅迫而表示憐憫,使他們能自拔於錯誤與罪惡。要知道,如果以暴行答覆敵人從前的暴行,以奴辱來答覆他們從前錯誤的優越感,則冤冤相報,永無終止,決不是我們仁義之師的目的。
  • 蔣介石的四位把兄弟,最後一個放棄東北
    早年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追隨孫中山,參加了二次革命和護法戰爭。五四期間,思想激進,也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最早的研究者之一。曾先後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考試院院長等職。
  • 1927年的蔣經國:加入共產黨,高呼打倒蔣介石
    第二天,國家領導人發表談話,肯定了蔣經國先生堅持一個中國、反對「臺灣獨立」、主張國家統一、表示要向歷史作出交待、並為兩岸關係的緩和作出一定的努力這一系列行動。中共中央以及有關人士和蔣經國在大陸的親屬都向臺北發去了唁電。 大陸一位學者在評價蔣經國時這樣說:「有的時候,特別是關鍵時刻,一個處於關鍵位置的政治人物,他的取向、選擇往往能決定歷史的走向。」
  • 如果蔣介石坐鎮死守南京,南京城能守住嗎?
    答案也許是因為蔣介石貪生怕死,不敢坐鎮南京死守。但是大家也許忽略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從熱兵器廣泛應用之後,近代戰爭並不是比拼兵力的多少,還要比拼火力的強弱。否則怎麼解釋5萬日軍攻擊15萬國軍的事情?怎麼解釋早期日軍動用一個大隊就敢到八路軍根據地掃蕩? 光是算兵力的多少,按道理應該是中國軍隊去日本掃蕩才對啊。
  • 白洋澱邊大帥府:雄安新區安新縣民國大軍閥,與段祺瑞吳佩孚齊名
    雄安新區,河北省安新縣同口鎮的陳調元故居又被稱為「陳調元莊園」,是民國時期著名的大軍閥陳調元年輕時期居住的地方。陳調元被後人稱為「民國十大軍閥」之一,和段祺瑞、吳佩孚等人齊名。在設立雄安新區決定公布前的一個月,安新縣有關部門已經啟動了對陳調元莊園的全面修繕。
  • 軍閥楊森逃臺後晚年安逸 90再娶17嬌妻;次子主動起義成解放軍師長
    楊森其人在眾多的現代軍閥中,原國民黨陸軍上將、二十軍軍長楊森無疑是最具有傳奇色彩的一位,他經歷了辛亥革命、護國戰爭、軍閥混戰、抗日戰爭等歷史時期,既有早年討袁護國、炮轟英艦的正義之舉,又有勾結吳佩孚破壞革命、製造「平江慘案」和積極追隨蔣介石打內戰的斑斑劣跡,最後逃到臺灣以96歲的高齡壽終正寢,成為四川軍閥中活動空間最廣
  • 一文讀懂民國軍閥混戰史
    孫中山直接用黃埔軍校組建成了一個軍隊,稱為國民革命軍。而黃埔軍校的校長,就是蔣介石。孫中山去世後,由蔣介石領導的北伐戰爭開始,蔣介石擔任北伐總司令。由於經費不足,民國政府做了細緻的安排,砸鍋賣鐵賣廠子,債券收稅什麼的,原計劃打到哪兒算哪兒,沒想到一路高歌:
  • 他是蔣介石的替身,連宋美齡都難辨真假,晚年生活卻異常悲慘
    在真實的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就有自己的替身,比如說我們非常熟悉的蔣介石。作為替身最重要的就要長得和蔣介石十分像,不光樣貌相似,言談舉止也要讓別人分辨不清。蔣介石的這個替身就是十分厲害,他站在面前連宋美齡都分辨不出來,這個人就是何雲。何雲是蔣介石的老鄉,他曾經在浙江陸軍講武堂學習,後來還曾經去日本留學。
  • 1934年蔣介石和宋美齡夫婦,為何雙雙神秘入住北京協和醫院
    商量有關蔣介石夫婦身體檢查的事宜,在會上這個人提出了一項嚴肅的要求。那就是不得向外界透露,任何有關蔣介石夫婦的檢查身體有關的細節。其實在南京,也有好醫院好醫生。而久居南方的蔣介石夫婦,為什麼會突然住進北平的協和醫院。關於最高統帥的動向,當時國民政府確實對外有個解釋。說蔣介石先生確實身體不適,之所以不在南京檢查,是因為北平協和醫院的條件更好。
  • 臺報:蔣介石英文頭銜 臺當局不應接受
    文章摘編如下:  弗朗哥錯誤模擬蔣介石  蔣介石並不是一直被冠上Generalissimo,這裡放一張1943年全世界銷量最大的《倫敦新聞畫刊》對開羅會議的報導,刊出蔣介石的素描肖像(見附圖)。Marshal和General都是既有的英文名詞,相當中性。Generalissimo本來是西班牙文,用多了也趨於中性,可是一開始卻有特定意涵的。  輔大西班牙籍的知名教授雷孟篤先生表示,在西班牙近代史中,只有弗朗哥使用Generalissimo頭銜,在西語中加上isimo是表示「非常、極為」的意思,Generalissimo直接翻譯就是「非常大將軍」。
  • 最近抖音上很火的「軍閥太太」是個什麼爛爛爛梗?
    想當軍閥太太?沒那麼容易!趙四小姐也就順水推舟,違背「一輩子做秘書,不要名分」的誓言,和張學良結婚。楊森有一套自己的理論:「我是一個愛前進的人,我也要找一個愛前進的伴侶。圖:楊森家庭照這就是軍閥霸道總裁楊森的愛情故事。這還都是有名有姓的,他沒轉正的「臨時夫人」自己都數不清,什麼瀘州「尼姑太太」、貴州「苗族皇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