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國與國的文化交流是很平常的事情。這就像自己認識的人或是朋友們來自己家裡串個門,吃個飯喝點酒本是小事。但是,在酒過三巡後,您的這位客人,要是給您家小孩改個姓,你會怎麼做呢?這種情況,就像是您的這位朋友一邊說著"友情長存",而另一邊卻在私下告訴您的孩子叫他"爸爸"。
就是在這樣的趨勢下,仍然有很多人在不遺餘力的推廣洋節日。
萬聖節乃是屬於西方宗教文化中孕育的古老節日,在一些"時代精英"的包裝下進入了"市場"裡,已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本來這種東西方的民間文化交流,大家細想一下,在您百年之後,您的後代們忘記了清明和鬼節,只記得萬聖節和聖誕節。可以想像得到吧!我們提倡民間文化交流,但要建立在平等互助的基礎上,不要搞一面要求我們平等對待,而另一面卻在背地裡打壓我們的平等。
在這裡有兩個大方向來了解下:
首先,萬聖節只是民間文化交流這麼簡單嗎?
回首過去二十幾年的時間裡,我們從剛開始的情人節到聖誕節再到現在的萬聖節等等諸如此類的很多西方的節日,已經傳播到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對我們的思想進行了很多的改觀,更不用說我們的孩子們了。
近些年,西方節日在我國的風靡,在加上有些"沒頭腦不良商家"的推波助瀾,使得我國民間文化一直處於弱勢不佔上風。再這樣長此以往下去,尚未拾起民族自信心的國人該走向何方,這值得警惕!
其次,西方民間文化在通過多種方式的"滲透"
國外有些昧著良心的民間組織,竟然恬不知恥說屈原是他們的老祖先。還有些a三們說象棋是他們的,原因就是象棋裡有象。我就想問問你們都是從象肚子裡生出來的嗎?大象是你媽媽嗎?現在有很多國家的民間組織都打著文化交流的旗號,幹著巧取豪奪別國文化瑰寶的勾當。
這些都只是看得到還好說,還有很多不被人們所發現。例如:就在前兩天有些地方的幼兒園裡組織活動,和孩子們搞什麼"萬聖節活動"。把每個小朋友精心打扮的和電影裡的外國小朋友一樣。手拿仙女棒,身穿公主裙,在大街上很引人矚目。我為這個幼兒園的老師和院長點讚。
大家設想下等這群接受著如此"崇洋媚外"的孩子們長大以後,我不知道他們會成為真正的華夏兒女。
結語:做任何事情都得有個度。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是基礎。民間文化交流不要再搞"小動作"。別有用心地交流我們不需要。
各位,祖國花朵的父母們、園丁們請您們為了您們的以後做好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