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的您怎麼看孩子過「洋節」?是疏導還是提升孩子的認知呢

2020-11-04 吃狗熊的蜂蜜

在當下國與國的文化交流是很平常的事情。這就像自己認識的人或是朋友們來自己家裡串個門,吃個飯喝點酒本是小事。但是,在酒過三巡後,您的這位客人,要是給您家小孩改個姓,你會怎麼做呢?這種情況,就像是您的這位朋友一邊說著"友情長存",而另一邊卻在私下告訴您的孩子叫他"爸爸"。

就是在這樣的趨勢下,仍然有很多人在不遺餘力的推廣洋節日。

萬聖節乃是屬於西方宗教文化中孕育的古老節日,在一些"時代精英"的包裝下進入了"市場"裡,已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本來這種東西方的民間文化交流,大家細想一下,在您百年之後,您的後代們忘記了清明和鬼節,只記得萬聖節和聖誕節。可以想像得到吧!我們提倡民間文化交流,但要建立在平等互助的基礎上,不要搞一面要求我們平等對待,而另一面卻在背地裡打壓我們的平等。

在這裡有兩個大方向來了解下:

首先,萬聖節只是民間文化交流這麼簡單嗎?

回首過去二十幾年的時間裡,我們從剛開始的情人節到聖誕節再到現在的萬聖節等等諸如此類的很多西方的節日,已經傳播到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對我們的思想進行了很多的改觀,更不用說我們的孩子們了。

近些年,西方節日在我國的風靡,在加上有些"沒頭腦不良商家"的推波助瀾,使得我國民間文化一直處於弱勢不佔上風。再這樣長此以往下去,尚未拾起民族自信心的國人該走向何方,這值得警惕!

其次,西方民間文化在通過多種方式的"滲透"

國外有些昧著良心的民間組織,竟然恬不知恥說屈原是他們的老祖先。還有些a三們說象棋是他們的,原因就是象棋裡有象。我就想問問你們都是從象肚子裡生出來的嗎?大象是你媽媽嗎?現在有很多國家的民間組織都打著文化交流的旗號,幹著巧取豪奪別國文化瑰寶的勾當。

這些都只是看得到還好說,還有很多不被人們所發現。例如:就在前兩天有些地方的幼兒園裡組織活動,和孩子們搞什麼"萬聖節活動"。把每個小朋友精心打扮的和電影裡的外國小朋友一樣。手拿仙女棒,身穿公主裙,在大街上很引人矚目。我為這個幼兒園的老師和院長點讚。

大家設想下等這群接受著如此"崇洋媚外"的孩子們長大以後,我不知道他們會成為真正的華夏兒女。

結語:做任何事情都得有個度。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是基礎。民間文化交流不要再搞"小動作"。別有用心地交流我們不需要。

各位,祖國花朵的父母們、園丁們請您們為了您們的以後做好當下。

相關焦點

  • 作為父母,你是否支持中國孩子過「洋節」
    觀點一: 「並不支持孩子過聖誕節,但礙於是集體活動,也不好讓孩子落單。」 觀點二: 「洋節日如此隆重,會不會導致孩子更加熱衷過洋節?孩子從小就接受西方文化的薰陶,反而忽視了中國傳統節日,對孩子來說不一定有好處。」
  • 家長應該怎麼給孩子過洋節
    家長和小朋友要一起裝扮聖誕樹, 把各種好看的禮盒、彩燈掛上去。小朋友們還要準備聖誕襪,因為聖誕老人要趁晚上,小朋友睡著以後,把禮物放進去。就像是我們的春節一樣吧!人們忙了一年,選擇了一個美好的節日進行慶祝。對於我們來說,春節是傳統節日,聖誕節是舶來品。
  • 培訓機構帶孩子過萬聖節被家長怒懟,中國人該不該過洋節?
    我們中國的所謂的「鬼節」是中元節,我們中國人過中元節與西方不同。我們對於中元節充滿敬畏之心,這天多數人都選擇白天去墓地去祭祖,以表達對逝者以及祖先的敬畏。萬聖節是西方鬼節,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外國文化在資本追逐利潤的作用下,中國人過西洋節逐漸開始流行起來,並迅速被年輕人接受,並大盛行於本世紀初。其實,中國過洋節不過是商家的促銷噱頭罷了。各個洋節的頭等主題是娛樂、消費,是賺錢。至於這是什麼節,有怎樣的文化內涵並沒有人在意。
  • 「洋節」這天,到底應該怎麼過?
    一方是傳統節日文化要復興的吶喊,另一方是「洋節」來襲的熱鬧非凡,我們該如何理性認知傳統節日和「洋節」之間的衝突與融合呢? 向女士是位50後,孩子已經工作成家,近幾年她也過起了「洋節」。說起過節的初衷,她表示,「我們家庭比較傳統,從小到大互相之間幾乎沒說過『我愛你』『我想你』這些肉麻的話。過『洋節』正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情感出口,我們會向父母表達感情,孩子也會向我們表示感恩,家庭氣氛一下子就好了起來」。
  • 厭學孩子怎麼心理疏導?
    伯爵書院_厭學孩子怎麼心理疏導?孩子厭學是有多種表現的,家長千萬不要以為只有孩子退學了才算有了厭學情緒:1、輕度厭學:主要表現為不喜歡學習,對學習有牴觸,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課下不完成作業、抄作業或者應付作業等,輕度厭學主要表現在思想上的牴觸。
  • 感恩節來了,中國人過洋節,這個真的可以有!您說呢?
    作為一個中國人,也能感受到這個洋節的強大魅力。朋友同事間相互祝福,超市裡感恩節主題特賣,淘寶、京東上的感恩節活動.....自90年代以來,忽然一夜間,洋節就開始在中國盛行起來,什麼情人節、愚人節、聖誕節,到後來的萬聖節、感恩節、父親節、母親節等等。
  • 幼兒園加入西方"萬聖節" 該不該讓孩子過洋節?
    不過,玩鬧當中,也有家長疑惑,過這些「洋節日」的意義在哪裡?  家長看法  讓孩子狂歡 VS 過洋節無意義  昨日上午,羊城晚報記者在天河區某國際幼兒園看到,孩子們打扮成各種各樣的奇特造型,手拿道具,在同樣萬聖節裝扮的中國老師和外籍老師帶領下,大聲說著:「萬聖節快樂!」
  • 教育機構給孩子過萬聖節,家長怒懟:正能量被你們敗了
    對於西方國家的節日,國內一直是備受爭議的,比如說萬聖節和聖誕節,很多人認為這兩個節日是西方的,國人不應跟風過「洋節」,我們有著自己的傳統節日,為什麼要過洋節呢?這不是助長別國的文化嗎?近日,就有學生家長因為培訓班給孩子過萬聖節而與培訓班負責人引發了爭執,有家長說正能量就是在你們身上敗掉的,應該多宣傳愛國教育。
  • 家長怒斥培訓機構辦萬聖節活動,過「洋節」等於數典忘祖?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過萬聖節、聖誕節等西方節日?不少家長都為此糾結過。對於這個問題,或許我們不該簡單地選擇過還是不過,而是該思考我們到底該給孩子怎樣的引導。一位家長送孩子去上課時看到這一幕後,找到培訓機構的老師怒懟道:「正能量就是在你們身上敗掉的,應該多宣傳愛國教育!」這事引起了眾多網友的討論,有人覺得這位家長「罵」得對,教育機構應該禁止這樣的活動,中國那麼多的傳統節日不過,卻要過外國的鬼節。
  • 怎麼提升孩子英語溝通水平呢
    孩子在英語學習中,要溫故知新。因為溫故是知新的開始,知新是溫故的結束。複習學過的知識,來練習模仿過的聽說讀寫。所以對知識會有深刻的認識,在聽說讀寫上也更有靈魂。當對知識不理解,不能通透;聽說讀寫,也是在走形式。孩子對英語感興趣,並不是對表現形式有興趣,而且對內容感到有樂趣。
  • 想提升孩子的認知水平?不如給孩子看看這套繪本……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都會想盡辦法打開孩子的認知,主要原因有三個:1.能夠提升孩子的活動效率。2.能夠提升孩子的心理發展水平。3.能夠提升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當然,家長可以讓孩子打開書上的翻翻卡,看看小雞是怎麼出生的,拓展孩子的知識面。其實,有關農場動物的繪本有很多,當孩子認識到這些動物後,我們可以給孩子進行一些拓展閱讀,比如和孩子一起看《鴨子騎車記》這本故事繪本,一步一步帶領孩子思考,這些動物在農場上,會出現什麼樣的故事呢?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孩子的知識面,還能保持孩子的好奇心。
  • 有家長說培訓機構辦萬聖節活動不夠正能量:這洋節,還過不?
    昂貴的課時費,架不住各種花招百出的活動課消耗,這位家長的心,的確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呢,既然花錢給娃娃們報名上了各種素質教育,雙語教育的培訓課,就得配合培訓機構的課程和活動計劃。然而越來越多的培訓機構打起了各種洋節的主意。
  • 學會提升孩子的「專注力認知神經機制」,才能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
    孩子沒有理媽媽,過了一會兒,媽媽又端著水杯走到彤彤的面前,彤彤渴了吧!趕緊喝口水吧!孩子拗不過,只好接過水杯喝兩口,再又過了一會,媽媽又走到孩子跟前,對著孩子大叫道:不要,不可以抽這一塊,應該抽另一塊積木,不然就全塌了。
  • 您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調皮的孩子還是乖寶寶,很多家長給出了回答
    很多情況下,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都有一個預估的心理。那麼就是希望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也就是我們家長對孩子的預估。那麼對孩子還是孩子期的時候,我們對孩子的預估是什麼呢?是希望我們的孩子是調皮的孩子還是一個乖寶寶呢?相信每個家長心裡的答案都是不一樣的。
  • 多地組織萬聖節活動,家長紛紛怒斥!「洋節文化」令人擔憂
    今天是西方國家一年一度的萬聖節,隨著我們國家越來越國際化,很多人也跟風過上了「洋節」,但是關於「洋節」,一直都是備受爭議的,很多人認為我們有著自己的傳統節日,為什麼要過「洋節」了,這不是助漲別國的文化入侵嗎?
  • 培訓機構萬聖節過個皮毛,家長怒斥敗壞正能量:這洋節,還過不?
    早教課嘛,目前誰家娃娃沒上過,上萬元的培訓年卡共計70-90課時。除了日常課時外,培訓機構各種名目繁多的周末活動,每次活動課,至少都得花掉3課時。昂貴的課時費,架不住各種花招百出的活動課消耗,這位家長的心,的確是可以理解的。
  • 3歲孩子叛逆期,家長如何正確疏導?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的性格培養過程中,幼兒時期尤為重要。那我們如何在孩子的3歲叛逆期時正確的疏導呢?家長如何應對01父母多多反思自己的行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其實喜歡模仿家長的行為。
  • 3歲孩子叛逆期,家長如何正確疏導?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叛逆期的三歲」的現象呢?叛逆期原因孩子2-3歲的時候各項身體機能逐漸成熟,自我意識開始加強。父母卻覺得孩子還小,想幫孩子料理好所有的一切。孩子想做的,家長常常阻攔,孩子便有了反抗的情緒。在父母看來,這便是孩子的叛逆期來了,殊不知這是孩子開始成長了。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的性格培養過程中,幼兒時期尤為重要。那我們如何在孩子的3歲叛逆期時正確的疏導呢?
  • 海英博士:對於青春期的阿斯伯格孩子,怎麼去疏導他的情緒?
    最近有一些家長看到孩子步入青春期,出現了一些情緒問題。尤其是阿斯伯格的孩子,那麼對於青春期的阿斯伯格孩子,怎麼去疏導他的情緒呢? 家長提問:請問博士對於青春期的阿斯伯格孩子,怎麼去疏導他的情緒?
  • 孩子遇到困難就逃避,家長要做好情緒的疏導,幫助孩子重拾信心
    可小吳帶著孩子到了圖書館之後,孩子也如願拿到了習題試卷,可是無論怎麼解答,孩子就是做不出來。小吳也安慰孩子說:&34;。可是孩子卻沒有繼續,生氣的把題目放回來書架,說自己再也不想做奧數題了。孩子自信滿滿地要求家長帶自己來買習題,做了半天一道也解答不出來,因而害怕、丟臉等情緒隨之而來。所以,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我們不能不放任不管,需要改變孩子的這種心態,就必須對孩子做一個全面的分析。孩子缺乏自信心有哪些表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