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異姓王有多難當,明朝276年中,只有一個異姓王
古代封王就代表著權利,俗話說「權力越大,人的欲望也就越大。」,這就是千百年來,帝王很少封異性為王的原因,怕的就是帝王之業受到衝擊,帝王血脈被攛掇。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明朝卻不一樣,雖說朱元璋明令禁止過,人死不封王,但在明朝時依舊出現了一位異姓王。這就讓人匪夷所思了,明知封王會危及到自己的統治,但為什麼明朝帝王還要封異姓王呢!
說起封王這個事,咱們還真得好好探討探討。自古以來皇權至上,象徵著權利,象徵著榮耀,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東西,從而歷史上出現了許多被封王的人謀朝篡位,這就是人的欲望所致,比如歷史上,西漢末期的王莽,北宋的趙匡胤等等,這些明顯的例子,所以朱元璋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的出現,明令禁止,異性必須死後才能獲得封王的資格,為的就是鞏固自己的明朝大業,預防異姓王搶奪自己的帝王基業。然而隨著時間的變遷,明朝統治者似乎忘了這一祖訓,封了一個異姓王。
明朝出了一個異姓王,這讓很多人覺得奇怪,為什麼呢?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為何被封為王?那麼下面我們就來見見這位明朝異姓王。我們這位異姓王來自於元朝人,名叫也先士幹,此人出身名門望族,在元滅亡後他佔據一方,聚齊了許多人士,據為己用,從此他擁有自己的小股勢力,在北方叱吒風雲,也算是一方霸主,是個狠角色,然而最多也就是個遊牧組織,有的時候靠打家劫舍來生存,北方的阿魯臺對他是十分害怕,畢竟這樣的人整天在刀尖上過日子,過的是刀口舔血的生活。這就是我們明朝封的王。
之所以封這位也先士幹為王,也是有原因的,在明成祖北伐時期,此人帶著他的隨從前來投誠,明成祖為了收復這股勢力,將也先士幹封為了「忠勇王」,說起這個王,有個很明顯的特點,那就是,這個王只是一個名稱,並沒有封國和封土地,這就是明成祖的厲害之處,沒有封國的王怎麼和自己爭權奪利,又怎麼會危機自己的統治呢,這樣既能收復這群亡命之徒,又能避免他們給自己製造麻煩,還能彰顯明成祖的大仁大義,對邊關的其他勢力也是一個良好榜樣,便於收服邊關的其他勢力,穩定邊關的秩序。好一個一石三鳥。
雖說明成祖違背祖訓封了一個異姓王,但不得不說這個異姓王封的妙,雖說明朝只封了這一個王,但這個王要權沒權,要地沒地,要國沒國,可以說就是個虛名,光杆司令一個,但這個封王的效果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不僅穩定了邊關的安穩,也對邊關勢力的歸附產生了良好的效仿作用。是個值得稱讚的行為。這就是為什麼明朝要封一個異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