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影響,高考整整推遲了一個月,看到朋友圈齊刷刷的祝福,才突然意識到這是多麼平凡的兩天,似乎也是多麼重要的兩天。
重要到那時候因為它,我也曾拼過命;平凡到五年過去了,當我再次努力回憶,我已經什麼都想不起來。
說起高考,應該是我人生遺憾列表中的一件大事兒。
高考結束後,出成績的那一天,我徹夜難眠,因為害怕自己沒有考好,那一定會很丟人。
果然怕什麼,來什麼,當我看到電腦上那個刺眼的分數,我知道我失敗了。
班主任打來電話,滿懷自信地問我考的好不好,我說完分數,她尷尬地說:「哦,還行,等分數線出來吧......」
掛了電話,我哭了一天一夜。
平時和我一起學習的朋友都比我考的好,就我最差勁兒,憑什麼?
我不甘心,所以選擇重來。
爸爸幫我聯繫了學校,換了一個新的環境讓我補習復讀,我割斷了和所有人的聯繫,在陌生的環境過著快節奏的三點一線的生活。
只有兩個認識的朋友,還因為受不了全封閉式的管理,都打了退堂鼓,只有自己咬著牙堅持了下來。
轉眼間,又一年的高考來了,又結束了。
成績依然不算理想,但那時候我沒有掉一滴眼淚,只覺得這輩子再也不想經歷這樣的復讀生活。
不是因為苦,而是心累。
每天為了一個目標,為了擁有一個讓所有人豔羨的華麗轉身,為了翻轉自己的命運,而讓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身心俱疲。
高考重要嗎?很重要。
經過大學4年,你會發現:
985、211院校的同學和二本、三本院校的朋友,學校的師資力量、觸手可及的平臺資源就相差十萬八千裡。
融入的圈子,結交的朋友也不同,不同之處不在於窮與富,而是認知思維的差異。
這樣看來,起點似乎就決定了終點。
高考又真的那麼重要嗎?
似乎也並不是。
和我一起參加過高考的人,他們都考的很好,進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學,比我早一年經歷豐富的大學生活。
但是他們也就在匆匆間草率畢業,找了份普通的工作,安安穩穩的生活。
他們覺得人生也就這樣,一路坦途,一路往前走,沒有那一份追求什麼的倔強,也沒有想要翻轉的意念,便成了隨波逐流的一朵浪。
所以,也慶幸自己一再失利,跌入低谷,讓我後來的生活一直在往上爬。
雖然有些費力,但是總在收穫成長。
5年過去了,也終於明白決定命運的從來不是什麼高考,而是自己手中攥緊的拳頭。
手中攥緊的拳頭裡面藏著兩個字:渴望。
在渴望之中想要成功,不僅靠認知思維的提升,還有行動力。
我們參加高考讀大學,深造讀研讀博,追求更高學歷從來不是追求知識,而是學習更開闊地睜眼看世界的思維模式。
同思維水平的人再拉開差距,就看彼此的行動力強弱了。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平臺資源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提升思維,持續行動,而這兩者都是自身的可控因素。
所以,高考,可以讓你翻轉命運,也能讓你再次跌入低谷。
重要的不是這一個點,而是通過這個點後,你生命所拓展的深廣度和延伸的長度。
總之,高考只是你人生中的一小站,順利則是錦上添花,不順也會有潛在機遇。
回看自己曾走過路,以為那時候拼過命,殊不知其實是傻的要命。
只知道題海戰術,不知道反思學習方法;看似在努力學習,其實心還不知道在哪裡。
每個果背後必有因,天真的以為是自己失利,其實那就是你的真實水平罷了。
但也正因自己那時候的心高氣傲不服輸,讓自己從未因為一時的失敗而放棄。
雖然沒有接觸到更好的資源和平臺,但至少沒有放棄向上爬的機會,更沒有任由自己不堪而輕易萎靡低沉。
五年過去了,我還在漫漫求學路上奔走,依然有很多的困惑,依然還會為作業論文惆悵,但是卻逐漸找到了自己。
越來越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逐漸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斷反思前進路上的每一次失敗,調整心態縮小差距,也明白了人生路上的曲曲折折所帶給我的一些機遇。
人生這條路,你沒有那麼多的觀眾,也不必要因為證明給別人看而做出什麼,只需要一直往前走,迎著目標,向前跑。
有人說:如果給你一次機會,還想要重新高考嗎?
真的,再也不想了。
雖然五年前高考帶給我更多的是傷心,懊惱與失落的心情,一切都讓我不滿,讓我難過,但是現在看來,感謝曾經經歷的一切,讓我擁有現在的我。
我不再害怕未知的未來,我也不再害怕和別人之間的差距,更不害怕別人會對我指指點點。
學會在黑暗中不斷摸索,在學習別人的長處中縮小差距,在他們看不到的地方不斷完善自己,努力奔跑,向陽生長。
人哪,就是在鄙視自己的過程中不斷前進的,接受曾經不堪的自己,然後繼續出發。
高考記憶,隨著時光已經慢慢衝淡。
曾經致命的「高考」這兩個字,終會變成生命中的一瞬,或是美好,或是夾雜著一絲遺憾。
但是記得:不論這一站你是否到達了理想的終點,你終會變成更好的自己。
屬於你的高考記憶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