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我參加了2次高考,都以失敗告終

2020-08-29 靈瑟風清

我的高考記憶

因為疫情影響,高考整整推遲了一個月,看到朋友圈齊刷刷的祝福,才突然意識到這是多麼平凡的兩天,似乎也是多麼重要的兩天。

重要到那時候因為它,我也曾拼過命;平凡到五年過去了,當我再次努力回憶,我已經什麼都想不起來。

說起高考,應該是我人生遺憾列表中的一件大事兒。

高考結束後,出成績的那一天,我徹夜難眠,因為害怕自己沒有考好,那一定會很丟人。

果然怕什麼,來什麼,當我看到電腦上那個刺眼的分數,我知道我失敗了。

班主任打來電話,滿懷自信地問我考的好不好,我說完分數,她尷尬地說:「哦,還行,等分數線出來吧......」

掛了電話,我哭了一天一夜。

平時和我一起學習的朋友都比我考的好,就我最差勁兒,憑什麼?

我不甘心,所以選擇重來。

爸爸幫我聯繫了學校,換了一個新的環境讓我補習復讀,我割斷了和所有人的聯繫,在陌生的環境過著快節奏的三點一線的生活。

只有兩個認識的朋友,還因為受不了全封閉式的管理,都打了退堂鼓,只有自己咬著牙堅持了下來。

轉眼間,又一年的高考來了,又結束了。

成績依然不算理想,但那時候我沒有掉一滴眼淚,只覺得這輩子再也不想經歷這樣的復讀生活。

不是因為苦,而是心累。

每天為了一個目標,為了擁有一個讓所有人豔羨的華麗轉身,為了翻轉自己的命運,而讓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身心俱疲。

高考真的重要嗎?

高考重要嗎?很重要。

經過大學4年,你會發現:

985、211院校的同學和二本、三本院校的朋友,學校的師資力量、觸手可及的平臺資源就相差十萬八千裡。

融入的圈子,結交的朋友也不同,不同之處不在於窮與富,而是認知思維的差異。

這樣看來,起點似乎就決定了終點。

高考又真的那麼重要嗎?

似乎也並不是。

和我一起參加過高考的人,他們都考的很好,進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學,比我早一年經歷豐富的大學生活。

但是他們也就在匆匆間草率畢業,找了份普通的工作,安安穩穩的生活。

他們覺得人生也就這樣,一路坦途,一路往前走,沒有那一份追求什麼的倔強,也沒有想要翻轉的意念,便成了隨波逐流的一朵浪。

所以,也慶幸自己一再失利,跌入低谷,讓我後來的生活一直在往上爬。

雖然有些費力,但是總在收穫成長。

5年過去了,也終於明白決定命運的從來不是什麼高考,而是自己手中攥緊的拳頭。

手中攥緊的拳頭裡面藏著兩個字:渴望。

在渴望之中想要成功,不僅靠認知思維的提升,還有行動力。

我們參加高考讀大學,深造讀研讀博,追求更高學歷從來不是追求知識,而是學習更開闊地睜眼看世界的思維模式。

同思維水平的人再拉開差距,就看彼此的行動力強弱了。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平臺資源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提升思維,持續行動,而這兩者都是自身的可控因素。

所以,高考,可以讓你翻轉命運,也能讓你再次跌入低谷。

重要的不是這一個點,而是通過這個點後,你生命所拓展的深廣度和延伸的長度。

總之,高考只是你人生中的一小站,順利則是錦上添花,不順也會有潛在機遇。

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站

回看自己曾走過路,以為那時候拼過命,殊不知其實是傻的要命。

只知道題海戰術,不知道反思學習方法;看似在努力學習,其實心還不知道在哪裡。

每個果背後必有因,天真的以為是自己失利,其實那就是你的真實水平罷了。

但也正因自己那時候的心高氣傲不服輸,讓自己從未因為一時的失敗而放棄。

雖然沒有接觸到更好的資源和平臺,但至少沒有放棄向上爬的機會,更沒有任由自己不堪而輕易萎靡低沉。

五年過去了,我還在漫漫求學路上奔走,依然有很多的困惑,依然還會為作業論文惆悵,但是卻逐漸找到了自己。

越來越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逐漸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斷反思前進路上的每一次失敗,調整心態縮小差距,也明白了人生路上的曲曲折折所帶給我的一些機遇。

人生這條路,你沒有那麼多的觀眾,也不必要因為證明給別人看而做出什麼,只需要一直往前走,迎著目標,向前跑。

有人說:如果給你一次機會,還想要重新高考嗎?

真的,再也不想了。

雖然五年前高考帶給我更多的是傷心,懊惱與失落的心情,一切都讓我不滿,讓我難過,但是現在看來,感謝曾經經歷的一切,讓我擁有現在的我。

我不再害怕未知的未來,我也不再害怕和別人之間的差距,更不害怕別人會對我指指點點。

學會在黑暗中不斷摸索,在學習別人的長處中縮小差距,在他們看不到的地方不斷完善自己,努力奔跑,向陽生長。

人哪,就是在鄙視自己的過程中不斷前進的,接受曾經不堪的自己,然後繼續出發。


寫在最後

高考記憶,隨著時光已經慢慢衝淡。

曾經致命的「高考」這兩個字,終會變成生命中的一瞬,或是美好,或是夾雜著一絲遺憾。

但是記得:不論這一站你是否到達了理想的終點,你終會變成更好的自己。

屬於你的高考記憶是什麼呢?

相關焦點

  • 21年前的今天,我參加高考
    21年前的今天,即1999年7月7日,我參加高考。當年的高考作文題好像是「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事後證明,語文和政治是我考的最差的兩科,結果,我雖考了508分(一本線是499),但沒有考進心儀的中國政法大學。我被二本的一所學校錄取。
  • 你的「二次吸引」以失敗告終?原來是你犯了這些錯誤
    很多找到我們的學員,通常會反映一個問題,自己在挽回過程中利用過二次吸引的方法,最後都是以失敗告終,經過分析得出了以下的問題2、把價值提升當做任務完成。「她是因為接受不了我的缺點,多次提醒我我都沒有改,她心灰意冷才離開的,所以現在想挽回她,就要讓她看到我的改變,讓她知道我願意為她做這些事」,條理清晰沒毛病,只是在稍微收到女生給的一點陽光以後,全然忘記了自己要幹什麼,往往會以失敗告終。
  • 建國初始,我國對文字進行了二次簡化,但不到一年就以失敗告終
    建國初始,我國對文字進行了二次簡化,但不到一年就以失敗告終漢字是中國文化的一種體現形式,中國語言界也一直不斷地想要進行改革,從最初的文言文和繁體字逐漸消失,形成了如今我們習慣使用的簡體字,期間過渡需要很長的時間,最終簡體字的成功推廣使用也是中國漢字最大的一個進步。
  • 高考「釘子戶」53歲梁實又來了,成績出了,今年是第24次參加高考
    被網友稱之為「高考最牛釘子戶」、「中華第一考王」的梁實今年高考考了420分,未上二本線。是什麼樣的毅力讓他堅持24年參加高考?梁實是四川人,出生於四川省仁壽縣下面的一個村子。父母都是老師,家裡一共有5個孩子。梁實排行老四。
  • 12年前的高考,我曾有過2次改命機會
    如果說出生造成的差距我們無法更改,那麼高考其實是給了很多普通學生改變命運的機會。然而,每次回想起當年的高考,我都會有些許後悔。因為當時的我沒有任何主見,沒有規劃意識,完全聽從父母的安排,導致錯過了2次改變命運的機會。有些人利用高考,縮小了和別人的差距;而我卻在高考中,把這種差距拉得更大了。
  • 1次北大2次清華,高考狂人終結在本科,踏入社會屢屢失敗,可嘆
    三國時期有個狂人張飛,有一人擋千軍之勇;13年前我國高考有高考狂人叫張非,此人真的可在高考這一項目上稱呼為狂人,可以說無人能敵了--人生4次高考,第一次以613分考取復旦大學,第二次以606分考取北京大學,第三次703分狀元身份考取清華大學,第四次以677分考取清華大學。然而非常遺憾的是他只讀完了本科。為什麼如此狂人學業本科就終結了呢?了解其經歷的人唏噓不已!
  • 青年作家第5次參加高考 自曝壓力大徹夜難眠
    作家張一一第5次備戰高考徹夜失眠引發社會關注  在距離2015年全國普通高考僅僅剩下20多天的時間裡,千萬考生正處於一種緊張備戰的嚴肅氣氛中,而今年最特別的一位大齡考生、湖南籍青年作家張一一也放下手頭全部工作進入到高考衝刺複習當中
  • 揭:諸葛亮六出祁山為何都已失敗告終?
    以諸葛亮的才智,劉備的仁義,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的勇猛,卻為什麼不能北伐成功、興復漢室?  2、第二次北伐,諸葛亮派姜維詐降,結果大破曹軍,就在眾將士以為他會一鼓作氣乘勝追擊的時候他自己發現所帶的糧草不夠用,只好撤退!
  • 高考狂人4次高考,1次復旦1次北大2次清華,背後故事讓人唏噓不已
    2020年高考成績陸續出爐,高考生們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些人可以開心去放飛自我,而有的人可能已經做好了復讀的準備。13年前,有這麼一位高考狂人,參加了4次高考,而他反覆高考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考的不好,反而每次看的都不錯,1次考上復旦大學,1次北京大學,2次清華大學。
  • [放鬆心情] 6次人授+2次試管都失敗了,現在懷上了
    我和老公10年結婚,婚後檢查都正常,就是一直不懷。後來選擇試管,醫生建議先人工授精,這一做,就做了6次人工授精,失敗!後來試管2次,包含一次解凍,均以失敗告終。後來,我放棄了,因為年紀大了,為了要孩子,苦不堪言。
  • 45歲大齡考生15次參加高考敗北
    信息時報訊 據《天府早報》報導,在一些媒體的報導中,今年45歲的四川男人梁實有很多別稱「高考釘子戶」「現代範進」……今年,是梁實第15次參加高考。前晚成績揭曉,他又一次咀嚼失敗的滋味。352分!距理科三本錄取分數線還差64分。  「我這次肯定沒考好。」
  • 40年前參加高考回憶
    高考很快就要來到了。今年高考本與我無關,但還是在關心,這是因為疫情對高考的影響引發了關注,更是因為40年前的7月我也參加了高考,使我依稀地想起了40年前參加高考的片段。我們當年參加高考考試的過程很特殊。突如其來的準備高考  1979年國慶剛過的10月份的下半月,剛進入高二的我們忽然停了幾天課。
  • 三次試管失敗未放棄最後一次終於成功,失敗與成功經驗都在這裡
    「備戰」試管前後經歷了兩年,前面三次都以失敗告終,但是沒有放棄,最後一次終於成功了。來看看我的成功與失敗經驗。三次試管失敗未放棄最後一次終於成功,失敗與成功經驗都在這裡先分享我前兩天測試的結果,雙槓!失敗的經歷總結下過去三次試管失敗的經歷,也就幾個字可以概括,「好吃懶惰,為所欲為」生個寶寶也要把它打扮成這樣第一次試管手術之後,就天真的以為是懷孕成功了,然後就向周圍孕婦討教各種經驗,結果就是放肆吃。自己當時也比較瘦,所以感覺多吃些也沒有問題,體重一路飆到了60kg。最後以失敗而告終。
  • 佛羅裡達國際大學解僱託馬斯 NCAA之旅失敗告終
    北京時間4月7日凌晨,來自ESPN的消息稱,名人堂球員伊塞亞-託馬斯在佛羅裡達國際大學的執教以失敗告終。在這所大學執教3個賽季,「微笑刺客」的帶隊戰績僅為26勝65負。日前,佛羅裡達國際大學正式宣布解僱託馬斯。
  • 高考狂人張非,4次高考,2次清華、1次北大、1次復旦,後來咋樣?
    四川廣安的「學霸」張非,堪稱是中國高考界的「猛張飛」。截止2007年,他4次通過高考披荊斬棘,被中國頂級學府錄取。別人拼了老命都考不上的名校,他卻將其視為囊中之物。但是他後來多次考研,均以失敗告終。據說在2015年前後,張非終於通過了考研筆試,但是在複試的時候被刷下去了。因為以前的名聲太壞,沒有導師肯帶他。從前,許多人對張非的行為感到非常困惑。從他能輕易考進清華、北大來看,他應當是一名智力出眾的「天才」。可是,為什麼他前面好幾次都不能順利完成學業呢?
  • 憶高考:20年前,我的輕鬆高考經歷
    除了高考後的2年,已經很多年不再關注高考了,要不是今年因為疫情原因高考改到7月7號,我估計自己只會到下一代面臨高考時才會再關注。2000年前的高考,都固定在7月7~9號3天的,所以今年在7月7號開始,牽動了我們這代人的回憶。2000年的高考是先填志願後考試的,那時大家都比著自己大大小小的模擬考分數掐指算填哪所學校最有把握,學霸不用說,是她們選學校的事,而對於我這種成績總是跳邊疆舞的學生,著實是糾結了好長一陣,最後才帶著許願性質地填下其實也不算熱門的專業。
  • 參加10次高考,考上北大都不去,成功的人都是瘋子?
    每年高考後,都有一些學生因為發揮的不好,或者沒考上好學校而選擇復讀。一般學生復讀一兩年就夠了,但總有些偏執的人,考不上理想的大學,會復讀很多次,比如我們今天說的這位,復讀9年,參加了10次高考才找到了理想的大學。
  • 從6次高考都失敗,到後來成為大學士、大將軍,給父母們提了個醒
    媽咪讀呀今天是7月7日,2020年的高考之日。今天特別想提到關於一個6次「高考」都不中,而到了第7次才考上的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就是曾國藩。不得不說,在眾多著名的歷史人物當中,曾國藩是一個讓我特別難忘的人——作為考了6次都考不上的學子,曾國藩的「高考」之路真的太坎坷了。先說古人每一次參加高考都要邁過哪三道大關。第一關是辛苦,古時候的人考試需要提著沉重的考籃,徒步到考場。這個考籃上一層是筆墨紙硯和參考書籍。下一層是食物和水果,加起來有二三十斤重。第二個關是心理關。
  • 8次雅思都以失敗告終,兩周備戰PTE,第一次就7炸收官
    經歷了8次雅思考試的失敗,時間緊迫,離報名截止日期不到一個月了。就開始了PTE學習。Q1.之前考過多少次雅思?分數是多少?一共考過八次雅思... 第一次是6.5 最後一次是7.0,但是作文和口語單項始終沒能同時上6.0。
  • 「考王」梁實第24次參加高考,究竟是迂腐還是勵志?
    在高考大潮中,梁實格外引人注目,53歲的他,第24次參加高考,成為參加高考次數最多的人。不過如果今年的沒有達到我的目標,我明年十有八九還會再次參加。1983年,梁實第一次參加高考,成績不理想,落榜了。1986年,梁實第四次參加高考,分數達到了上技校的標準,可他上了幾天,就放棄了,想考上一所真正的大學。梁實每年的分數都會在300分左右,被人戲稱為「梁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