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照不空心才靜,氣入丹田心才定(東華禪動靜功答疑)

2020-12-12 意識的宇宙

問:動功的第五節的「犀牛望月」。當上面那隻手接到能量後,是順著吸氣從手將能量吸入身體呢?還是其實不是吸入身的體,而是順著動作將能量按在腳旁的地下呢?

答:手指向天空是可以吸收宇宙能量的,但這節的重點是平衡左右兩邊的能量,而不是吸收。

問:昨晚默念三字明時,全身熱了一些,之後慧眼前看了一段時間,腿疼之後自然就哪也不守了,疼也不住了。後來做了動功,感覺挺好的,今天早上起來心有些怪,靜功守空守不住,有為法也用不上。難道要自己怎樣舒服就怎樣來嗎?見地不通透也真是麻煩,這是為什麼呢?

答:靜功守空,但覺照不能空。一旦覺照空了,就會迷失了。在你守不住的時候就念三字明或六字明,要把散亂的心收回來。

問:近兩天做動功「河住江翻」和「犀牛望月」兩節,手舉高時手,手指發脹發麻痛的感覺,左手比較明顯,是什麼原因?

答:人頭腦的磁電場強度最大,手靠近它就會有不同的反應。這是正常情況。

問:最近看到一個視頻,說我們在旋轉身體的時候就會對腰椎盤產生一個剪切力,而這個剪切力會造成椎間盤突出。因此告誡大家不要做旋轉身體這個動作。

而我們動功第六節荷花搖擺,對腰椎間盤也是產生剪切力的。請問是真的會這樣嗎?應該如何做呢?

答:這個不敢苟同!

1、椎間盤一般從 18 歲以後開始變硬,彈性逐漸消失了。所以體操運動員一般到 20 歲就算是大齡了,這是生理髮育的一般規律,誰也扭轉不了。

2、旋轉身體時對椎間盤的剪切力,也是客觀存在的。但你想一想,用剪子在剪東西的時候,一定要兩片剪刀貼合,形成合力,才能形成最大的剪切力。咱們轉腰時,最關鍵的是要放鬆,為什麼呢?因為放鬆以後腰以下的身體就會因地球的引力而下沉了,你在做轉腰動作時,可以意想後頂穴與足跟形成輕輕的對拉拔長之意,形成兩頭緊,中間(腰部)放鬆的狀態,這樣你腰椎的上下椎體,拉開一定的空間,這樣就可以使剪切力最小化,達到既能鍛鍊身體,又不傷身體的功效。

3、「荷花搖擺」這一節,個人認為,腰的轉動幅度是極小的,它本身只是有一個轉動的意思,但實際轉動的是胯,那麼容易傷的是骶髂關節而不是腰,可以說與腰椎間盤突出是毫不相干的。

4、骶髂關節是什麼概念?它相當於腰椎骨的底座,或者說是整條脊椎的底座,其實咱們的「蓮花生動功」中的「乾坤旋轉」和「犀牛望月」,才是最考驗腰和腰骶部的。

我平常練太極,練健身氣功,一開始也很難一下做到位,就是現在,我也不敢一下把手壓到地面去,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這也是做一切事的基本原則,違背了這個原則就要受到傷害,這與轉腰有什麼關係呢?

問:請說明:六字明要領有哪些還沒有做到的呢?

答:呼吸方式基本掌握,但是有時吸不夠滿。有時妄念還出現,心身不能合一。意念不能集中眉間。

問:我打坐不到20分鐘身體就感覺到很累了,就要放棄了!為什麼會這樣?

答:氣沉丹田心才定!有時氣吸不夠滿是因為氣沉入丹田不夠,氣不能沉入丹田就會上浮至頭部,這樣就會使妄念增多,妄念多了意念就不容易集中於眉間了,身心息都不能調和了,因此坐不久就會累了。

對治的方法是:還是先多練動功吧!先不要強坐,心定不住,多坐無益。每次你能入靜 3 分鐘,你就坐 3 分鐘好了,如此每天 10 個 3 分鐘就是半小時了,這樣比你一次強坐 30 分鐘要好,慢慢的把這 3 分鐘的好狀態擴展開來,就會漸入佳境了。

問:靜坐到半個多小時腿就麻木了,坐不住了,心也亂了,有時還會心慌!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

答:答案同上!

相關焦點

  • 靜功包括坐、站、臥諸式,僅專於靜而不動是得不到身體整體疏導的
    丹田的問題始終是個結,隨著內呼吸(胎息)練習的熟化,追求太極拳丹田運轉的心情也越來越迫切。查找了很多關於丹田的資料,說法不一,混亂不堪,大多數人認為下丹田是在臍下3寸處,極少數人認為是一個虛擬空間,位置在命門與肚臍中間,錢惕明《太極內功心法全書》中關於「黃庭」的論述十分精彩,既證明了臍輪調息法的關鍵機理,也指出了下丹田的具體位置,與少數人的說法相一致。
  • 丹田在哪裡?如何正確運用丹田氣歌唱?
    用丹田氣唱歌,發出的聲音才會有穿透力。同時,這也是一種很好的保健方式。那丹田在哪裡呢?丹田位於我們的肚臍下方約三指幅寬的地方。所謂用「丹田氣」唱歌就是以丹田為著力的支點去發聲。該如何感覺丹田位置呢?請先看完下面簡單的訓練方法:
  • 萬行解惑:怎麼修煉才能氣沉丹田
    意守丹田怎麼修?東華禪:首發心 重修證 滿行願萬行大和尚答疑解惑「觀照」就是把你的意念放在一個地方。如果你把意念放在下丹田,能量就跑到下丹田。道家修丹田,下丹田修100天就不能再修了,要挪到中丹田;中丹田修100天,再挪到上丹田;上丹田修100天,就破殼(頭頂)出去了!可是,很多人根本不懂,一輩子都守下丹田。也有個別人知道上丹田很重要,一輩子都守上丹田。
  • 丹田呼吸法
    丹田呼吸一定要注意「鼻吸口呼」,「氣沉丹田」,蓄氣於丹田氣海與關元中。更要「意與氣共守於丹田」,呼吸要靜、慢、細、長、勻,氣宜在體內鼓盪。元氣積蓄於丹田,逐漸充盈後,就會自然流向全身各個經絡,產生通經走脈、「氣漫周身」的現象,使人體氣暢血和,流注自如,達到陰陽平衡的境界。 下丹田既是調整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的中心部位,意守此處有發動內氣、貫通經脈之效,「意守」是氣功練氣的一種方法,主在透過意念守一,排除雜念,達到入靜,所以在鍊氣功時,首先要注意精神集中,意守丹田。
  • 正確運用丹田氣歌唱,聲音才會更有穿透力!
    用丹田氣唱歌,發出的聲音才會有穿透力。同時,這也是一種很好的保健方式。那丹田在哪裡呢?丹田位於我們的肚臍下方約三指幅寬的地方。所謂用「丹田氣」唱歌就是以丹田為著力的支點去發聲。該如何感覺丹田位置呢?請先看完下面簡單的訓練方法:
  • 丹田練氣法【總結】
    用耳根聽自己鼻中呼吸的氣息, 這是第一部功夫「聽之以身」,凡是呼吸系統正常的人,鼻中氣息都不會有聲音,但自己卻能感知鼻中呼吸的一出一入,這是第二步功夫「聽之以心」,到心息泯然合一之後,則進一步就要「以氣聽氣」了,實際上就是著意於聽,巳達到「聽其自然」了,實際入則是「聽止於身,心 止於符」,此時心、聽、息、形體、知覺一切都忘掉了,已進入虛境混 沌,達到恬淡虛無,恍惚冥冥之境,真意與真氣相合相化,這就是丹田
  • 學會用丹田唱歌你就成功了一半!=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
    今天給大家講講如何用丹田唱歌?學會了利用丹田唱歌你就成功了一半了!其實我們在唱歌的時候全身都是放鬆的,只有丹田是在緊張的工作著,所以你想學會唱歌就一定要學會如何利用丹田唱歌。 用丹田之力來唱,發出的聲音才會有穿透力,同時呢,這也是一種最保健的方式。那什麼是丹田呢?
  • 傳統功法:「冥想」入靜
    入靜與三琱三調是調心、調息、調身。氣功鍛鍊的操作活動就是三調。調心也有稱調神、調意的,它包括意念、感覺、情緒等方面的調整。調息也有稱調氣的,它調整呼吸的方式(胸式呼吸、腹式呼吸或其它)速度、節律、強弱等等。調身也有稱調體的,指對身體姿勢,動作的調整;靜功是安排姿勢,動功是把握動作。
  • 從「心」說文解字——靜
    有了「爭」還能靜嗎?如何通‍過「青」和「爭」達成一個「靜」?遂心血來潮,想寫一文呼應伊人,相同題材,但從「心」走起、從「心」解讀,豈不是有趣?《大學》第一章言「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為人在世大多都想有所得,得名、得利、得智,或者終極得道。然「物有本末,事有終始」,想要「得」還是要遵循一定順序的,其第一步就是「知止」。
  • 丹法:用「虛空大定」的無為法提高層次(含功法)
    關於此竅的守法,大略說,先要淨心定氣,心神清淨才可以守,一開始最好是心息相依守在身外,待有變化後才入竅守竅。另外,不論什麼竅,最好是由此竅為過度再去守,不要直接去守,因為這裡是神出入的門戶,雖然廣義說神是無處不可以出入的,但最主要的道路是這裡。尤其是下竅,守時要把握好真機,守竅是在竅開後才有竅可守,所以往往前人都直接稱為「凝神入竅」,而不是在竅外去守,之所以說意守丹田是假口訣,就因於此。
  • 道家丹田內氣修煉得十種方法
    公眾號嗣漢天師府,這是第二步功夫「聽之以心」,到心息泯然合一之後,則進一步就要「以氣聽氣」了,實際上就是著意於聽,巳達到「聽其自然」了,實際入則是「聽止於身,心止於符」,此時心、聽、息、形體、知覺一切都忘掉了,已進入虛境混沌,達到恬淡虛無,恍惚冥冥之境,真意與真氣相合相化,這就是丹田之氣。
  • 靜如處子,動若脫兔.如何做到?
    太極拳的一切招式,都是在「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的機勢中發展提高的。這動分靜合如何具體把握?
  • 靜坐、站樁的時候無法入靜怎麼辦?
    答:《定觀經》上說得好:但凝空心,不凝住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1)凝:專注。(3)保持注意力的專注,在不斷升起的念頭和妄想當中念念分別,念念靜觀,此謂「但凝空心」;(4)同時,在念念分別,念念靜觀的過程當中,不要跟著念頭跑,跟著一個念頭跑,一跑就是30分鐘,此為「住心」。(5)而心常住:保持念念靜觀的同時,又要保證自己不被念頭帶著跑。
  • 引起萵筍空心、開裂主要原因,找準病因並對症下藥才是關鍵
    然而據不少種植戶反應,萵筍在肉質莖膨大時期,時常會出現空心的現象,這在影響產量的前提下,也降低了食用價值,同時也嚴重影響種植戶的經濟效益,那麼對於萵筍空心現象,該如何進行防治呢?首先我們先來看下引起萵筍空心現象的主要原因,找準病因再對症下藥。
  • 瑜伽七節健身操(東華禪動功、蓮花生動功)詳盡完善珍藏版!
    動功配合靜功來修練,能相輔相成,事半功倍!二、動作詳解第一節 觀音請聖能補充身體的能量。這個動作首先牽動了任督二脈,使腎水上升。站姿:標準站法是:兩腳併攏。如站不穩可稍分開。手掌從頭頂到臉前再到胸部,依次慢慢開大,到丹田時完全打開,(平手掌時)同時將氣呼出。要點:1、一定要觀想。2、手臂都不要伸得太直。3、下頦一定要收回來壓住喉嚨(目的是為了使氣血暢通,腦部供血充足)。
  • 萬行開示:影響我們一生的丹田氣與精氣神
    做「立地沖天」時,腳跟要重重地往下跺,跺的同時要呼氣,必須配合呼吸才有用。這套動功既古老又科學。可是你們根本不知道它的作用,也不用心練。即便今天我跟你們講了,你們也感受不到,還是將信將疑。激活先天精氣神的方法氣沉丹田 平心性為什麼靜坐的人要氣沉丹田?氣沉丹田只是修行的初級階段,千萬不要當作是貫穿始終的修行方法。氣沉丹田(即能量沉入丹田),一百天就修完,就超越了。氣沉丹田就意味著能量沉入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