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鐵軍:西方大肆宣揚消費主義,其實是陰謀

2020-12-13 西風原上

疫情以來中國備受矚目,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卻在短時間內控制住疫情,恢復全國的生產生活秩序。雖然在國際上中國的防疫措施屢屢被批"沒有人權",但只有中國人民知道,僅用在家的一段時間,換來之後長久的正常生活,這樁買賣是划算的。

西方媒體長期把持著國際話語權,中國的許多年輕人頻頻被西方媒體高呼的自由平等所蠱惑,沉浸在西方媒體營造的一個虛擬實境之中。溫鐵軍教授在今年的一次採訪中一針見血地道出西方所大肆宣揚崇尚的消費主義盛行的背後,其實是陰謀。

適用於西方社會的超前消費,正在改變中國的青年

溫鐵軍教授指出,西方社會利用各種媒體教會了富起來的中國人如何花錢,將適用於西方社會的超前消費觀傳入中國。花唄等小額借貸平臺的興起,讓這一代的中國人還未學會賺錢就已經消費上了。

父母輩的中國人講究的是存錢,他們一輩子辛苦,靠著勤勞和肯吃苦積攢下來一大筆財富,卻很少去享受什麼。在父母輩的觀念中沒有旅遊這個詞,有的是為家庭為子女無私奉獻。普通中國家庭買房子是一個家中最大的支出,除去日常必需支出的開銷,中國父母喜歡的不是消費,而是存錢。

反觀中國青年,跟父母走了完全不同的兩種模式。各種打著讓青春不虛度的旗號,鼓動年輕人超前消費。為了一雙心愛的球鞋通過平臺預先支付,而後的幾個月每個月分期還款,美其名曰"年輕就是要會享受",可這群預先消費的年輕人,還沒有學會掙錢就已經開始背負債務了。

資本家想要的就是這群年輕人帶動消費,使他們的資金在社會上流動起來,給他們源源不斷地帶去利潤。據相關資料顯示,截止2019年9月,開通螞蟻花唄的人數達到了3億,其中80後和90後為主力軍。中國的青年已經學習西方國家流行的超前消費。

西方社會的超前消費是適宜他們的社會現狀的。從近代開始西方國家就以掠奪別國的資源發展自身,英國最鼎盛的時期殖民地佔了三千萬平方公裡,是世界總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同時它還有著當時世界上的四分之一的人口。

靠著掠奪別國的資源,英國開始了浩浩蕩蕩的工業革命,而後逐漸走向沒落。政治上有一句話叫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今的發達國家大都靠著掠奪別國的資源積累起龐大的資本發展,所以他們可以高喊自己是發達國家,他們的制度能夠支撐起整個社會的福利保障。這是犧牲了別的小國的利益,維護了他們的發達。

中國青年已經受西方的超前消費所感染,他們想到的是當下花錢的快樂,卻忘記了超前消費背後帶來的是一系列的隱患。

警惕超前消費,避免做金錢的奴隸

一場疫情讓許多人從消費主義的陷阱之中清醒,待業在家的他們猛然間發現,父母還有存款支撐沒有收入的日子,而他們卻得為預支的消費買單。

還不上每個月的貸款,平臺會直接生成本人的數據上傳到央行的個人徵信之中。往小了說,徵信有不良記錄的人,買房時按揭的匯率都比一般人的高。往大了說,成為一個老賴基本的出行都會成為問題。

一些小額貸款助長了年輕一代的超前消費觀,平臺為貸款開通綠色通道,而那看起來微乎其微的利息更是讓年輕人難以抗拒。一定程度來說,社會需要一些合法的小額貸款,這會幫助許多急需用錢的家庭,避免人們因短期周轉壓力而走上歧途。

但小額貸款平臺的泛濫不利於整個社會。血淋淋的例子就是20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直接影響整個世界的經濟,那是超前消費的惡果。

中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後,有許多經濟學家分析中國的經濟增長可以靠"報復性消費"達到,被困在家裡的人一定會瘋狂買買買。他們沒有預料到的是,一場疫情已經給他們敲響了警鐘,一旦沾染上超前消費,可能會一直成為金錢的奴隸。

沒有存款及時享樂的人群,註定對風險的抵抗力是極弱的。現代社會花錢的地方數不勝數,沒有錢可以說是寸步難行。

如果將每月的薪水全都投入到盲目的享受,這個人一定是難以放鬆的。別人可以想辭職就辭職,因為沒有工資也有存款,維持個人生活綽綽有餘。但背負貸款的人不一樣,他們沒有工資還得還債,永遠不能停下來。

疫情在某些大國之所以一直無法得到控制,最主要就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民眾不敢停下工作,一旦沒有工作他們的各種帳單完全無法負擔。另一個也是資本家不想讓為他賺錢的人停下來,社會一旦停止運轉為新冠讓路,對某些國家的經濟將是致命的打擊。

仰望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中國家,應該走屬於自己的路

西方國家喜歡給當今的世界下定義,希望每個國家按照他們的路走,宣揚他們的制度是最發達的制度,因為他們擁有如此完善的社會福利,他們擁有頂尖的技術,擁有超高的人均GDP。但這些國家似乎忘了,曾經他們手拿屠刀,硬生生隔斷了一些小國的發展希望。

可悲的是傻乎乎的發展中國家,大多掉進了西方制度陷阱。他們勵精圖治擺脫了西方國家對他們的直接控制,從殖民地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國家。但看見如此發達的西方,他們無可避免地又被捲入其中的陰謀。

一味模仿發達國家的發展步伐,學習他們的制度、社會福利和人民生活方式,國家的運轉,卻忽略了自身實際的狀況。一些歐洲小國本是殖民地,所有的經濟發展都被發達國家控制住,他們卻妄圖給自己的民眾以發達國家標準的社會福利,政府自然是難以負擔的。

美國為了減小他們的金融風險,花費幾十年時間讓美元成為了全球通用貨幣。而這一措施直接可以將美國的金融危機轉移為世界的金融危機。溫鐵軍教授在講述西方陰謀的時候並沒有以中國為主,而是以一些曾經被殖民統治過的小國家為例子,這些國家的共同點就是一味的模仿,並沒有形成自己國家的道路。

發達國家大多有著過去殖民時代掠奪的資源,這是他們發展的基礎,而這些小國家沒有,他們是被掠奪者,一味地去實施與自身不匹配的制度,只會造成原地踏步,甚至於倒退。

而現今擁有完善社會福利的發達國家,他們維持如今的制度靠的其實是國家的稅收,英美的稅收佔整個國家GDP的百分之四五十,而北歐國家的稅收則佔據GDP超過了一半,且北歐國家有天然的地理優勢,他們腳下的土地都是礦脈資源,這些都是維持他們社會福利的資本。

而像伊朗這樣的國家,雖然有著西方的制度,但是他們的經濟卻被美國給扼住了咽喉,向英美出售的石油是不值錢的,價格不由本國說了算,而是由發達國家制定規則,西方維持他們的美好生活的錢從哪裡來?就是從這些國家來。

維持西方國家口中倡導的制度對這些小國來說是不利的,他們盲目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以為西方所提倡的消費主義能夠帶動他們本國經濟的增長。可超前消費就是資本主義的陰謀,為了源源不斷地售賣商品,他們將普通的東西包裝成了超越他們本身價值的樣子。掠奪他國的財富,維持自身的高福利社會制度。

究其根本,發展中國家要想發展起來,靠的絕不是國民的消費,而是提升本國人民的收入。一旦整個國家倡導的是消費先行,國民的收入跟不上,那麼造成的會是整個國家制度體系的崩潰。

發展中國家跟西方發達國家本身的原始資本就有很大的差距,一味模仿發達國家的發展方式只會將自己拖進深淵。

而為何幾十年來部分發展中國家還在原地踏步,其實是因為他們當初在爭取獨立的時候犧牲掉了自己國家的一部分主權,他們擁有的只是局限的政治主權,有時候這個主權都是形同虛設,更不論完全被西方國家把持住的經濟主權。

當西方發達國家大肆給發展中國家宣揚消費主義,倡導超前消費的時候,才正是發展中國家應該警惕的。因為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代表了西方國家已經不滿足當前對該國家的控制,他想要的是之後的幾十年幾百年,這些發展中國家都要依附於他

溫鐵軍教授正是驚醒了世人,消費主義是實實在在資本家的陷阱,他們想要的就是掠奪他國經濟,達到間接控制的目的。別國消費主義盛行,他們本國就能賺的盆滿缽滿,這些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就會滯後,再難擺脫他們的控制。

消費先行是值得當代青年人警惕的生活方式,消費與自身能力匹配的東西,才是健康的生活模式。

相關焦點

  • 西方享受消費的背後,是資本主義的陷阱
    在這幾年裡,西方消費主義在中國逐漸進入大眾的觀念裡。尤其是「花唄」「京東白條」等這些平民化信用消費工具的陸續出現,極大的刺激了超前消費這一理念的傳播,人們開始不滿足,進一步追求享受消費的樂趣。然而,看似簡單的消費觀念的變化,背後卻隱藏著西方資本主義的一隻隱藏的手,在隱晦的把握著走向。針對此問題,我國經濟學家溫鐵軍接受採訪時,談到:卻不教你賺錢的方法,由此引出這隻大手背後的隱秘。
  • 溫鐵軍:我們這代人得知恥
    1997年,主持了一次關於農村股權流轉的會議讓他在單位靠邊站了。「官本位體系中,想保持獨立人格很難,唯一辦法是找到潔身自好的藉口。為此,我不抽菸,不喝酒,不唱歌,不跳舞,不下棋,不打牌。」當年住在機關大院,溫鐵軍是有名的半仙,常在古樹下練氣功,其實只是為了躲開那些吃喝玩樂。閒下來的溫鐵軍沒閒著,根據農村試驗區研究成果寫書、讀學位,研究近代經濟史。
  • 要消費,不要「消費主義」
    消費是人類社會的永恆社會現象。各大節慶假日,都是消費的好時機,商家忙不迭打廣告,買家熱衷於「買買買」,二者皆歡喜。每年不斷刷新紀錄的「雙十一」交易額,都在宣示著國人強大的購買力。「萬眾消費」的背後,不乏「理性消費」的人群,但「消費主義」的繼續擴張,值得我們警惕!在消費主義的認知下,人們之間的關心與照顧可以用消費行為取而代之。
  • 讓眾多品牌翻車的反「消費主義」到底在說什麼?|TREND
    在反消費主義情緒與運動這一點上,中國市場上的消費者越來越朝向北美發展 —— 在B站、豆瓣、小紅書三個重點平臺上,反消費主義的情緒和表達已讓人無法忽視。用戶溝通至關重要,而反消費主義的大眾心理值得所有想要避坑的品牌和代理商重視和研究。 反消費主義到底反的是什麼?何種情況下品牌會被認為是在宣揚消費主義?
  • 海德格爾:西方存在主義哲學之父
    海德格爾(1889—1976年)海德格爾(1889—1976年),全名馬丁·海德格爾,20世紀德國最有創見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存在主義哲學之父。20世紀30年代,納粹法西斯登上德國政壇後,在長達五年的時間內大肆迫害德國大學教師。期間海德格爾卻帶領960名教授公開宣誓支持希特勒的國家社會主義政權,並加入德國納粹黨,一度擔任弗萊堡大學的校長。1945 年二戰結束之後,海德格爾因此受到審查並被禁止授課,這也成為他一生都抹不去的汙點。此後,直到1951 年才恢復授課,並於1959年退休。
  • 反對「物質俘虜」的消費主義
    原標題:反對「物質俘虜」的消費主義 消費主義通過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和滲透,給理性適度的消費觀念造成巨大衝擊。消費主義思潮不斷蔓延所暴露出的諸多問題,值得我們重視和思考。 個體一旦掉進消費主義陷阱,從觀念到行為都將超出理性範圍 消費主義是一種崇尚和追求過度的佔有和消費作為滿足自我和人生目標的價值取向。
  • 2020年末,我終於開始抵制消費主義…
    仙境與陷阱,這兩個近音詞的含義天地之別,用來描述消費主義卻再合適不過。 先來看看消費主義是什麼意思,根據百度百科顯示,消費主義是西方發達國家普遍流行的一種社會道德現象,是指導和調節人們在消費方面的行動和關係的原則、思想、願望、情緒及相應的實踐的總稱。
  • 實用主義吊打消費主義!
    實用主義和消費主義,好像互相非常的對立,但是主要是實用主義,攻擊消費主義。b站上也有非常多的視頻,提倡年輕人應該如何如何,不要過度消費,不要超越自己的消費能力去消費,我覺得這個是無可厚非的,甚至有些同學為了某個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惜去貸款消費,導致了校園貸的蓬勃發展,甚至有些同學陷入了裸貸的境地,還有就是用新的貸款去還舊的貸款,掉入了套路貸的陷阱。
  • 消費主義背景下經典廣告英語的語言特點
    另外,也提醒我們反思英語廣告語言折射出的消費主義,理性地、辯證地看待消費主義。 【關鍵詞】消費主義;廣告;廣告英語;語言特點 一、引言 在消費主義時代,廣告不僅是消費主義滋生的催化劑,而且也是消費主義文化的重要載體。
  • 西方神秘主義先導篇
    在西方,神秘主義總體上是被基督教視為一個異端豎立起來,並在基督教的發展進程中一直作為他者而被進行研究和記述的。西方神秘主義的意義今日科學昌明,唯物主義者似乎聽聞神秘主義會有一種天然的抗拒。但某些神秘主義傳統和思想可謂堅固,他們依然在影響當下,甚至有越發明顯的趨勢。
  • 解讀溫鐵軍與三農問題脈絡
    沒有爭議就沒有新聞,也許正是不斷的爭議,讓深諳媒體之道的溫鐵軍一直受到關注本刊記者 發自河北定縣、北京1985年,是溫鐵軍的轉折之年。當年的年輕人,現在許多都已成為中國農村政策決策的核心,如陳錫文、林毅夫、周其仁、王歧山、杜鷹等等,溫鐵軍初涉三農與這些人在一起。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的辦公所在地叫九號院,80年代,從這裡發出的5個「一號文件」,讓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 我們的生活裡藏著哪些消費主義洗腦話術?
    首先,明確一點,消費本身沒什麼不好,每個人日常生活都離不開消費,消費是我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方式。但是消費主義就不一樣了,消費主義最大的一個特徵就是以物為本,宣揚買買買能帶來快樂,甚至將「節日=消費=消費營造的儀式感=愛情or美好的生活」這個公式,深深植入了這一代年輕人的心裡,所以這屆年輕人幾乎每個月都要過節
  • 溫鐵軍:從日本的視角看東亞地緣戰略格局中的日本與中國
    現在很多人想當然提出的問題,並不是日本自身的問題,而是從西方的所謂先進位度出發,來反觀落後的亞洲,但這只是意識形態而非科學研究。其實,我只是希望從事日本研究的學者把日本這幅圖畫儘可能畫完整。還請各位注意,我講的主要是這些年多次去日本,到處調查研究和與人交流形成的粗淺看法。
  • 誰製造的「消費主義」?
    從物質匱乏到消費狂歡,人們憎恨消費,又熱愛消費,被綁架上一輛後現代的馬車裡,滾滾向前。馬雲說,每晚有1700萬人逛淘寶,但什麼都不買,不知道他們在幹啥。前有秋天裡的第一杯奶茶,後有500元買一杯茶顏悅色,消費仿佛不再是它本身的含義,開始變得複雜多樣與撲所迷離。當消費變成消費主義,中國人也經歷了一場百年巨變。
  • 溫鐵軍新書聚焦新中國第一場經濟戰
    出版方供圖溫鐵軍新書聚焦新中國第一場經濟戰南報網訊(記者解悅)新世紀的第二個10年,世界格局正發生著微妙的變化。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鐵軍在新書《去依附》這本「三年磨一劍」的最新作品中,將文字聚焦於70年前新中國成立之初的那一場經濟戰役。1949-1952年的經濟危機,可謂是當時中國經濟必須面對的重要戰役,也是關鍵之戰。作者深入挖掘了這一次經濟危機因「去依附」理論的具體實踐而實現經濟「軟著陸」的成功經驗。
  • 溫鐵軍個人簡介
    溫鐵軍,男,祖籍河北昌黎,1951年5月生於北京。著名「三農」問題專家,管理學博士。  成果榮譽  溫鐵軍教授1998年獲國務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證書,1999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部級,第一獲獎人),2000年獲長江讀書獎(優秀論文獎),2003年獲 「CCTV年度經濟人物獎」(中央電視臺),2005年獲杜潤生基金會農村發展研究優秀論文一等獎,2006年獲「中國環境  大使」稱號(環保部等7部委
  • 消費主義、歷史語境與當代青年文化思潮
    >〔摘要〕消費主義已成為瀰漫世界的一種文化氛圍和價值傾向,對消費社會的觀察和對消費主義理論的探討也是解讀當代中國的一個重要視角。然而實質上,二者已經同時被納入消費主義意識形態中,孤立附著在盲目的物質欲望和空洞的價值符號之上,與歷史失去聯繫,對未來沒有思考,對於現實也處於毫無方向的政治冷漠( political apathy) 狀態,其實共享著同一種空洞與輕浮,然而在消費主義文化氛圍中又只能以新一輪購物和消費的方式來填補這種異化和空虛。
  • 警惕「標配論」背後的消費主義
    低於此標準就叫「低配」,高於此就叫「高配」,一低一高之間,就分出了三六九等,滋長了攀比之風,甚至形成「消費綁架」——好像家長不搞個「標配」就是對不住孩子,這才是最該批評之處。大學新生的家庭經濟狀況千差萬別,「新三樣」加「老三樣」動輒幾萬元的開支對有的家庭來說只是毛毛雨般的小事情,而對有的家庭來說就足以讓家長聞之色變,深感囊中羞澀,所謂「標配論」對這部分家長近乎道德綁架,對消費不起「新三件」「老三件」的學生還會造成精神困擾,其隱形危害不可不察。
  • 消費主義思潮的困境與超越
    ,消費主義就是一種感性化的意識形態。因此,就有必要從消費價值、模式和立場上,認清消費主義這一社會思潮的真實面目,揭示消費主義的現實困境,進而建構科學消費觀,實現從以物為本到以人為本,從大量無節制浪費到適度消費,從個人自由到社會責任的轉變。
  • 溫鐵軍在網際網路上火了,真實的他到底是什麼樣的?
    2013年,我在香港一所大學做訪問學者,在一次講座上,聽到有人說,現在全世界的主流都是自由民主,中國這邊竟出現幾個逆流,其中一個就是溫鐵軍。2014年,有人在知乎提問:為什麼很多人都不知道溫鐵軍?這是知乎上關於溫鐵軍的第一個正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