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再僅僅停留在吃飽這一層面,更是追求吃得好,但「吃得好」並不代表吃得健康,那些不健康的飲食,帶來的是營養過量的攝入和痰溼的積聚。而「百病皆因痰而生」,痰溼的積聚帶來的是身體的多處不適,比如水腫、肥胖、痤瘡、洩瀉……甚至傷及五臟。輕微的痰溼是可以通過飲食和生活方式進行調理進而去除的,但若是痰證嚴重者,就一定要注重藥物調理了。那麼,哪些藥材可以調理痰溼體質呢?這6大中藥材,個個都是祛痰除溼的高手,一起來看看吧!
1.黃芩
我國醫書曾記載,「黃芩色青帶黃,黃則入土,青則入木,故為調治木土之藥。痰證為土家之實,宜調治以木,故黃芩善當此任」。黃芩味苦性寒,其苦能夠幫助人們排出體內的洩邪,其寒能夠幫助人們降低體內燥熱之火,具有開降痰濁的功效,因而適合體質痰溼者服用。比如常見的小柴胡湯,主治脾胃症狀,柴胡、黃芩就是其中的要藥。
2.茯苓
因其生長特點,埋伏於地下,且形狀似豬糞,因此得名茯苓。茯苓常與松樹根相伴而生,不僅生長獨特,其藥用價值也是極高,具有滲溼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等功效。此藥生長於土中,得陰氣而如金,因而具有益陰功效,常常作為益腎的佳品。
3.蘇子
蘇子成熟於秋季,其色紫白,紫入肝,白入肺,其味辛,氣溫,可歸肺、大腸經,歷來便是我國中醫治療肺部疾病的要藥,具有降氣消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等功效,可治療痰壅氣逆、咳嗽氣喘、腸燥便秘等病症。同時,許多養生人士更是將蘇子泡酒飲用,是比較出名的保健品。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可長期服用蘇子,脾胃虛寒的人會出現滑洩症狀,患有氣虛、陰虛的朋友日常也不宜食用蘇子。
4.半夏
半夏收於夏秋季節,其色白,味辛,有毒,歸脾、胃、肺經,是一味常用的中藥,具有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等功效,且臨床應用十分廣泛,是中醫常用的化痰藥和止吐藥,在一些痰濁壅肺和胃氣上逆的治療中常常會用到。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半夏有鎮咳、抗潰瘍、抗早孕、抗腫瘤、抗心律失常、降血脂等多方面的作用,但使用時需要注意一點,孕婦不得服用。
5.枳實
枳實,其味初酸,成熟後帶香,酸者而入肝,香者入於脾胃,且冬季也不落葉,一年四季茂密翠綠。枳實性微寒,味苦、辛、酸,歸脾經、胃經,具有破氣消積、化痰散痞等功效,屬於一種常用理氣藥材。同時枳實對人體腸胃道運動及子宮平滑肌有抑制和興奮雙重作用,有強心、增加心輸血量和收縮血管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枳實功效雖強大,孕婦卻不得服用。
6.厚樸
厚樸葉大蔭濃,花大美麗,可以作為綠化觀賞樹種,同時也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厚樸的樹皮、根皮、花、種子及芽皆可入藥,主要入藥部位是其樹皮,具有化溼導滯、行氣平喘、化食消痰、驅風鎮痛等功效,其種子有明目益氣功效,其芽葉常作為婦科藥使用。除此之外,厚樸的籽還可以榨油,或制肥皂,其木材更是使用廣泛,真可謂是「渾身是寶」。
【本文由「千金芳」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白櫻,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