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同事聊天,發現最近他們都喜歡上了吃牛排,而且說得頭頭是道,西冷牛排,菲力牛排,日本和牛,澳洲和牛,戰斧牛排等等,但是在誰才是最好吃的牛肉問題上和另外一個同事爭論不休,是戰斧牛排還是日本和牛,這兩個可以說是牛肉的"LV」,價格不菲,隨便吃一頓就頂得上普通人半個月的工資。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戰斧牛排和和牛的區別在哪裡?誰才是真正的牛肉界一哥?它們為什麼價格不菲?
這牛排的吃法是從西方國家傳過來的,歐洲中世紀時,吃牛肉是王公貴族的專屬,普通老百姓是吃不起的,這也彰顯了他們貴族與眾不同的身份和地位。所以,牛排的烹飪手法也是被歐洲國家的廚師研究得很透徹,火候的把控和食材的處理都有嚴格的流程。
我們很多人去西餐廳吃過牛排都知道,服務員會問你要幾分熟的牛排。這是因為在外國人看來,食物儘可能的新鮮才能得到最美味的享受。他們還根據牛排的熟透度劃分了區間【一般是單數區分】
最低只有一分熟,是的,國外人覺得只要牛排足夠新鮮就可以,反而牛排熟度越高,牛排的口感也會慢慢變得硬,牛肉裡面的汁水也會變得更少,反而讓他們覺得失去了牛排本身的口感。我們中國人吃牛排很多人喜歡7分熟或者全熟的,這其實和我們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和飲食習慣有關。
澳洲戰斧牛排
戰斧牛排英文名字「Tomahawk steak」,最早是從澳大利亞流行起來,因為在美國印第安語中這是斧頭的意思,後來就取名為戰斧,而且它的外形就如同一把斧頭一般,所以大家習慣叫它「戰斧牛排」。
正宗的戰斧牛排,對於牛的年齡、飼料和尺寸有相當嚴格的標準。通常選用飼養半年左右的小牛崽,給它們斷奶之後在餵養兩個月才進行宰殺。在小牛的肋骨部位切出長約30釐米的骨頭以及重約一斤的連骨肉,因為切出來的形狀很像斧頭,所以叫戰斧牛排。戰斧牛排只選用13對牛肋骨中間的7對,所以一頭牛隻能切除14份戰斧牛排,而且是越靠近中間的肋骨越貴,正中間第四對更是被稱為黃金戰斧。牛排的嫩度,彈性,肥瘦都是頂級的,戰斧牛排口感細膩,肉香十足,牛肉很好的鎖住了汁水,所以很多吃過戰斧牛排的愛好者們經常會說:「只有吃戰斧牛排才能感覺到再吃牛排,其他牛排都感覺只是在吃牛肉而已」。
物以稀為貴,戰斧牛排價格不菲,是有它的道理的。
日本的和牛
日本和牛可是被日本人視為國寶級的牛肉,眾所周知,日本人的敬業專注精神全世界都出名,在他們看來,日本和牛必須用最優良的良種肉牛,用最優質的飼料,用最優質嚴苛的標準培養出來。所以就有了「霜降」牛肉這種說法,日本和牛有著藝術品般雪花紋理,同時還有著不可思議的口感。入口即化,鮮嫩多汁是日本和牛的特點。
澳洲和牛
澳洲和牛是澳洲安格斯牛和日本和牛雜交培育出來的,以牛肉風味、油花和氣味三個標準來衡量。其實和日本和牛大同小異,入口有一種甜香的牛油味道,入口即化,汁水十足,像雪花落入口中,只需簡單煎烤即可。
那麼戰斧牛排和和牛哪個才更勝一籌呢?俗話說「一千個人,一千個哈姆雷特」。兩種不同部位的牛肉,兩種不同口感的享受,所以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有的人喜歡和牛多一些,有的人喜歡戰斧牛排多一些。小編我其實更喜歡戰斧牛排,感覺吃起來更爽,而且更men。不過價格卻是不菲,但是口感卻讓人慾罷不能。喜歡的朋友可以去嘗嘗鮮,有的城市自助餐廳也開始提供戰斧牛排和和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