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角北裡社區出新規,快遞員單雙號進社區無接觸派送

2020-12-19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潘聞博 鄭新洽)測體溫,登記姓名和電話,領到一張臨時出入證後,快遞員就能開車進入北京石景山區的八角北裡社區,把快遞放進智能櫃中。

3月16日,北京市政府官網發布公告稱,允許規範快遞、外賣人員進入社區或村,利用無接觸配送設施配送。八角北裡社區於3月17日實施新辦法:8家快遞公司的快遞員分單雙日,錯時、錯峰進小區派送快遞。這讓負責八角北裡小區快遞派送的快遞員劉忠平覺得,如今的工作模式和以往只能在門口擺攤不太一樣。

八角北裡社區黨委書記陳鵬今日(3月19日)告訴新京報記者,此前快遞不能進社區,快遞員門口擺攤丟失快件、居民排長隊取件等情況屢有發生。多名快遞員和居民說,允許快遞員進社區把快遞放進智能櫃裡,既能減少接觸,降低快遞丟失的概率,也方便了居民取件。

石景山區八角北裡社區,快遞員進入前接受社區工作人員的測溫。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現場:快遞員領臨時出入證進小區

3月19日7點多,王曉峰(化名)開著快遞車,來到八角北裡社區南門。今天是單數日,按照社區規定,王曉峰所在的快遞公司可以進入社區配送。

大門口,幾名社區工作人員在這裡值守。王曉峰停下車,先伸出手腕測量體溫,然後在門口桌子上的登記簿寫下自己的姓名、手機號等信息。此後,社區工作人員發給他一張「工牌」——社區製作的臨時出入證。

測量完體溫後,快遞員進行信息登記並領取快遞員專用證。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臨時出入證的一面是紅紙,印著四家單數日可進社區的快遞公司名單;另一面是藍紙,印著另外四家雙數日可以進社區的快遞公司名單,兩面都加蓋了八角社區居委會的公章。一名社區工作人員介紹,臨時出入證上如配有紅色帶子,快遞員便從南門進出,如果是藍帶子則表示需從北門進出。這樣快遞員也能減少接觸,錯開投遞。待投遞結束,快遞員在離開小區時再交還臨時出入證。

王曉峰領到的是配有紅帶子的出入證。在一名社區工作人員陪同下,他把快遞車開進小區,停到一排智能快遞櫃前,然後下車、掃描、輸碼、開櫃、投遞,把車裡快件裝進格子中。

今天9點多,27歲的快遞員劉忠平也按照這種方式,把快遞車開進了八角北裡社區。劉忠平告訴新京報記者,前天他也進了社區派送,除了一些較大的快件,其餘的基本都放進了智能櫃。「這樣確實很省事。剩下的快遞,我會再拉到社區門口,通知居民出來取件。」

雖然能夠進入社區,但是快遞員不能逗留過長時間。

今天10點多,在八角北裡小區南門,社區工作人員程大姐通過對講機,提醒其他人尋找進入社區的一名快遞小哥。「他進去挺久了,按照我們的規定,他不能在社區裡待太長時間」,程大姐告訴新京報記者,「每名快遞員進社區後,派送快遞的時間大概是40分鐘。」

此前的3月16日,為保障復工復產工作,北京市政府官網發布了《關於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的若干措施》,這一文件又被稱為「復工復產10條」。其中規定,允許和規範快遞、外賣人員進入社區或村,利用無接觸配送設施進行配送。指導快遞、外賣企業相對固定各社區(村)配送人員,向社區(村)報備並辦理出入手續。

八角北裡社區黨委書記陳鵬告訴新京報記者,當天,他們便聯繫近10家快遞公司負責人,討論讓快遞員進社區實施無接觸快遞派送的具體辦法。3月17日,這個「快遞員單雙號錯時錯峰進社區,利用快遞櫃無接觸派送」的規定,便開始施行。

小區所採用的單雙號快遞員專用證。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目的:減少快件丟失,居民無接觸取件

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以來,北京多數小區為疫情防控,把快遞、外賣人員擋在門外。但一些問題也隨之出現。

一名社區工作人員介紹,八角北裡社區共有3412戶、1萬多名居民。疫情期間,社區開放南北兩個大門。此前,快遞員在門外人行便道擺起地攤,小區居民在門外排長隊取快遞的場景並不罕見。圖片顯示,小區門口快遞攤點前,排起一列目測約10米的長隊,斜斜的隊伍甚至延伸至機動車道上。還有外賣小哥把車停在馬路上,從箱子中取出外賣遞給居民。

快遞員劉忠平介紹,擺地攤的時候,在取件高峰期,有人「渾水摸魚」偷走快遞。而丟失快遞造成的經濟損失需要由他自行賠付。此外,居民外出排隊取件,也容易導致人群聚集。

陳鵬告訴新京報記者,不少出來拿快遞的居民忘了帶出入證,這樣一來,他們進出小區都需要重新登記信息及測量體溫,無形中增大了社區出行管控壓力。3月16日,「復工復產10條」發布後,社區和街道辦便借著這個機會想出了新辦法,以解決這些問題。

快遞員在小區內將快遞依次放入快遞櫃。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新京報記者從八角北裡社區居委會了解到,社區共11個快遞櫃,總計1060個快遞格子,社區每天快遞量近2200件。快遞櫃並不能完全吸納每天的快遞量,沒有放進柜子的快件,依然由快遞員拉到社區門口派送。而在門口,社區也設置了快遞架,快遞員可以把快遞放在架子上,居民再出門來取。

劉忠平認為,一部分快件放進快遞櫃後,他的工作輕鬆了許多,「至少不用擔心丟了。」但也有人持不同看法,小區外一名擺地攤的快遞員表示,此前他進小區,約300個快遞只有100多個放進了智能快遞櫃裡。

「柜子裡不一定都有空格。而且放在柜子裡,每格收費3毛錢,我覺得還不如讓我們上門送。當然,現在這麼做和以前相比確實方便了不少。」他說。

八角北裡社區一名居民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目前這種做法值得推廣。在他看來,此前在社區外排隊取件,既要接觸快遞員也要接觸其他取件居民,如今無需接觸任何人就能取得快遞,「我覺得放心一些,而且不用走出社區大門,這和以前相比方便多了。」

校對 李項玲

相關焦點

  • 北京符合條件快遞外賣可進小區配送 須持「一證一碼」且體溫正常
    ,實施「無接觸」配送。廣內街道西便門東裡社區準備加裝智能快遞櫃廣內街道西便門東裡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潘瑞鳳介紹,最近社區正在有序引導快遞等各類服務人員進社區,目前已給一名專門負責該地區業務的快遞員辦理了出入證,每天投遞量約130件。據介紹,社區物業還準備再加裝1組智能快遞櫃,為快遞員安全有序投遞創造條件。
  • 快遞網點進社區便民 搬卸噪音過大擾民該如何破解
    一位快遞員介紹,他每天要派送100多件快遞,有時候快遞有延誤的話就只能晚上來派送。「雖然有了網點拿快遞很方便,但要是晚上派送快遞,不停地有快遞車倒車、停車、分快遞的聲音,肯定會受影響。 」附近居民王先生說。隨後,記者又來到位於萬年泉路附近的一家快遞網點,該網點位於居民樓負一層,進出時要經過居民樓道。
  • 北京快遞收件量日破100萬 建議社區設立收發室
    記者昨天從部分快遞公司獲悉,不少公司都在提前為即將到來的聖誕和元旦做計劃。  「一個『雙11』讓快遞企業不堪重負,但接下來還有聖誕和元旦、春節,贈送禮品、網購需求都會越來越大,政府應對快遞企業給予多方支持。」市人大代表、北京物資學院教授鄒曉美在經過調研後提出建議,解決快遞配送人力不足,可以試點社會資源共享,比如讓報刊投遞公司與快遞公司聯手配送,在大型社區和學校建立城市共同配送點等。
  • 北京快遞員、家政員、小時工、裝修人員、房屋中介怎麼進小區?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毛圓圓)快遞員、家政員、小時工、設備安裝、應急維修、搬家等方面人員在保障居民生活供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能進小區嗎?怎麼進小區?4月16日,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召開。
  • 快遞小哥每天會接觸到什麼人?這些社區村莊為他們織起防疫密網
    防疫初期,村委會檢查發現,雖然兩個快遞站跟村莊的居住區沒有交集,但是所有人員進村必經這兩個站點,接觸風險比較大。快遞站裡還存在人員聚集現象。一家快遞站裡空間狹小密閉,較多人員同時工作,體溫登記、消毒等措施落實不到位。一些快遞小哥住在村裡,但快遞站並未對返京人員逐一登記,嚴格進行居家隔離管理。
  • 快遞到驛站後還能送上門嗎?菜鳥驛站:無派送能力,由快遞員和客戶...
    11月13日上午,記者來到長沙萬科金色家園107號菜鳥驛站門店,雙十一的包裹正被成批卸貨。在菜鳥驛站App收貨偏好設置裡,共有三項選擇「幫我暫存,有空去拿」「需要送貨上門」「每次放入驛站前都請跟我電話確認」。其中,「送貨上門」選項下顯示,包裹到達驛站後,將由驛站/快遞員為您提供上門服務。「店裡人手不夠,包裹多時處理較慢。
  • 社區店鋪代收快遞現二次收費
    智能快遞櫃解決了居民收快遞「對不上時間」的問題,但有的老舊小區還未設置供圖/視覺中國近日,市民小章向北京青年報記者反映,他所居住的朝陽區團結湖北二條小區存在取快遞「二次收費」現象。對此,律師表示,社區店鋪代收有一定的需求,若未提前告知,收費行為並不合法。取快遞遭遇二次收費小章稱,有時快件到達時正趕上自己不在家,快遞員便問能不能放在代收點自提,「沒多想就答應了,但我到代收點取快遞時被收取了每件1元的取件費」。小章說,快遞員沒有明確告知在這個代收點取件是要收費的。近日,北青報記者向小章所在小區郵寄了一份快遞,並親自前往領取。
  • 北京多地區調高風險等級 快遞進京不「快」了嗎
    楊女士介紹,自己下了11筆訂單,其中有七位賣家表示,發往北京的快遞已經暫停;有三位賣家表示可以發往北京,快遞派送不受影響;還有一位賣家表示快遞可以發往北京,但時效性不能保證。停發北京的快遞品牌包括中通、百世以及韻達。不只楊女士遇到了快遞停發的問題,還有一些網友表示,自己在網購過程中也被商家告知快遞不發往北京了。
  • 快遞員有事請假快遞滯留近一周? 圓通:無人派送
    相關負責人表示,負責派送吉祥苑片區的快遞員有事請假,因此耽誤快遞派送。目前,滯留快遞小區已經陸續派件中。快遞到達網點後6天沒「挪窩」「就在11月27號,我從青島下單了一些直播設備,兩天就從青島運到了濟南,也就是11月29號,快遞就到了濟南分撥中心,今天都12月4號了,還沒給派送
  • 買家細數快遞派送「四宗罪」,快遞員逐條反駁!該不該送貨上門?
    但是這種代收服務的初衷,是為那些不方便及時收件的客戶提供代收,現在卻發展成為所有包裹快遞都送去代收,那些能夠及時收貨,希望快遞送貨上門的顧客自然就不滿意了。關於快遞到底該不該送貨上門,各方觀點不一,所以就出現了下面這段,一個買家和快遞員的「辯論」。買家細數快遞派送「四宗罪」,快遞員逐條反駁,看上去很有邏輯。
  • 武漢市民如何寄快遞?1557個「無接觸投遞接收點」運行中!(附攻略)
    位於常青花園十二小區的無接觸式投遞接收點劉先生家住百步亭社區,由於工作原因有不少包裹需要寄出,「上個月寄出了好幾單包裹。」劉先生和記者分享,寄包裹和取件一樣也是「無接觸」方式,前一天晚上將所需要寄出的包裹整理好,上面留有收寄信息。「隨後與快遞員電話聯繫,第二天放在小區門口。」
  • 快遞代收生意成了社區熱點 這門生意好做嗎
    這些「走近」和「走進」社區的老商業和新商業,在社區「生活」得怎麼樣?它們到底給社區居民帶來了什麼? 社區是一個巨大的長尾市場,也是商家必爭之地。圍繞社區,密布著飯店、美容店、房產中介、藥店等業態,形成了「環社區商業」。 因為人口密集、人流量大、高頻、剛需,快遞企業無一不在大舉搶灘社區入口。
  • 北京防疫措施全面升級 你的「618」快遞能如期而至嗎?
    一位家住北京五道口附近的王女士說:「確實收件很慢,剛收到從上海郵寄過來的物品,以前隔天就到了,現在需要三四天。」隨後,記者又撥打了順豐速運客服電話,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新發地地區暫時不能收寄件。一位北京豐臺區花鄉區域的順豐速運快遞員表示,最近快遞件數確實在減少,但只要到達的,還是會正常派送,「618」派件應該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 因「疫」求變 人臉識別無接觸服務深入社區場景
    國內物流快遞發展迅猛,優化寄取快遞服務是居民的迫切需求。因此,目前不少社區都鋪設了智能自助寄存櫃,社區住戶通過輸入密碼、掃碼開門甚至刷臉開門進行寄件取件,省去傳統保安室代取件方式的費時費力和丟件風險,寄取快遞更方便安全。此外,社區服務中很重要的一環是安全問題。
  • 快遞送到臨朐再無音訊,圓通派送出問題仍在收件
    近日,有齊魯壹點情報員反映,近一段時間裡,圓通速遞有大量快遞積壓在臨朐不能派送,但圓通還在收攬快遞件送往臨朐。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在臨朐了解到,確實有大量快遞件在倉庫未送出,但有快遞員在工作。現場工作人員向趕到倉庫自行取件的當地居民表示,人手不夠導致派送延遲,將儘快招齊快遞員派件。17日上午,一輛圓通速遞廂式貨車,停放在臨朐縣交通工程有限公司院內的一間大倉庫邊。貨車車廂一側貼著大倉庫內的傳送帶,廂門敞開。傳送帶兩側,此時已經堆滿了大大小小的快遞件,有工作人員正在分揀快遞件,也有快遞員將快遞件放在了快遞車上。
  • 辦了十幾張出入證,送奶工進小區「無接觸」送鮮奶
    記者得知,北苑街道為下轄社區的快遞員、外賣員、中介工作人員配發了臨時出入證,大大方便了轄區居民的生活。上午九點,老劉騎著電動車來到科印小區門口。20年前,他就開始在通州送奶,附近小區裡都是老熟人,但是疫情當前,即便是熟人也不能馬虎。
  • 北京四通一達快遞網點全面復工 配送何時進小區
    此外,快遞員無法進小區等規定降低了配送效率,使快遞員收入減少。菜鳥方面介紹,截至3月8日,全國復工的快遞物流人員接近300萬人。全國300多座城市的菜鳥裹裹寄件、數萬個菜鳥驛站社區生活服務也與快遞公司一起復工。3月10日,北京商報記者也對北京部分社區快遞站點進行了走訪調查和電話調查,結果顯示,北京快遞網點已全面恢復,收寄功能完善,已基本接近疫情前水平。
  • 13家快遞企業恢復正常運營 快遞員稱上崗前先隔離
    達達的快遞員王兵站在小區外給客戶打了第二通電話。這是王兵當天派送的第12單,隨著疫情發展,他已習慣被攔在大門外挨個催促等不來的客戶。  與王兵戴著口罩滿京城跑不同,閆茹在北京正式復工的第一天,依然在家遠程辦公。但一切並沒有計劃中的那樣順利,電話採訪中,記者多次聽到閆茹告訴孩子自己在忙。
  • 北京市民被氣哭了,申通快遞就到附近營業點了,一直沒派送
    據了解,北京市民被氣哭了,申通快遞就到附近營業點了,一直沒派送。一帶好幾天,心疼呀 ,真是死鴨子嘴硬。停了就停了唄 有啥見不得人的 現在啥時候了 人家又不是不理解 還一直說自己沒停 前天有一個件 快遞就到附近營業點了 一直沒派送 可不就停了嗎 。
  • 社區公益茶館 老人免費找樂
    每個月都會有一個周末,石景山八角北裡社區活動中心的大廳,被「裝扮」成茶樓的模樣,專業曲藝演員們現場為觀眾帶來一場兩個多小時的公益演出。除了快板、評書、相聲、雙簧等傳統曲藝作品外,社區義務理髮師、修表匠、敬老愛老等鮮活的基層人物的先進事跡也被編輯創作成評書《八角演義》搬上舞臺,對表演感興趣的老人還可以在這裡朗誦自創的詩歌、參與快板劇的演出。如今,對於家住石景山八角北裡社區的老人們來說,每個月去愛八角公益茶館看場演出的日子,都會成為他們早早標畫在日曆牌上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