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真的只是年輕人的事情嗎?
銀杏館員工剪影
在老齡化趨勢愈演愈烈的社會,怎樣的生活對老年人來說才是最好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工作?老年人是否有能力工作?這些問題一直是社會上的熱點問題,也困擾了我們很多年。
在以往的思想中,頤養天年對於老年人是最好的生活歸宿,但現在我們卻需要思考,這真的符合老年人的願望嗎?
接下來讓我們走進銀杏館,一個打破工作年齡界限的組織。
源起:老年人也有就業需求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老齡化人口約佔人口總數的17%,即每十個人裡就有1-2個老年人;老年撫養比已經達到2.8:1,即一個老人由2.8個在職人員負擔。
從經濟上來看,64%的發達國家在剛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低於3000美元;而中國在2002年剛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還不足1000美元。
也就是說,暫且不論我國的社保缺口,僅就目前我們國家對老年人的社會保障的安全係數而言,就遠落後於發達國家。「未富先老」是我們不得不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
縱觀海外,英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超過900萬,約佔人口總數的15%;德國65至69歲老年人的就業率達14%;同為亞洲國家的日本,20%的老年人仍有勞動收入,65歲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基本與全國家庭人均收入相當;韓國65至69歲老年人的就業率高達41%。可見,老年人就業並不是駭人聽聞的事情。
反觀中國現狀,老年人就業難並不是少見的話題。普遍來說,在六十歲之後,重新尋找一份工作,對於知識水平不高的老年人是相當困難的事情。
正是因為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我國企業招聘老年員工的積極性並不高。
圖為日本老年人工作照片
圖源:網易財經http://money.163.com/16/
0627/13/BQIPGBAD00253B0H.html
香港銀杏館:長者就業,豐富耆年
許多問題可能大家都看到了,可是誰來解決?誰能為還願意繼續工作的老人提供一份工作?誰能夠打破企業的刻板印象,真正地把幫助老年人再就業當成一份事業來做?
香港銀杏館可以!
銀杏館是香港一家以社會企業形式經營的素食餐廳,創辦於2006年9月,位於香港中環歌賦街,設立時除了主廚及傳菜員外,其餘所有員工都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總計20名,佔總員工人數超90%。
截至目前,銀杏館共聘用了超過300位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工作。
銀杏館的宗旨是服務員皆為老年人,但並不以此招徠顧客。具體來說,就是為老年人提供再次就業的機會,但並不以老年人服務來換取消費者的同情心,消費者來餐廳是因為菜品足夠好吃,而不是因為同情。
追溯銀杏館的歷史,要從樂天集團的創始說起。1996年,一群社工以「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理念創辦了樂天集團,並在2002年註冊了慈善組織——樂天關懷行動。
樂天關懷行動組織觀察到,在如今這個金錢掛帥的年代,老年人往往是就業市場中的弱勢群體,沒有經濟來源,沒有政府幫助的老人們,如何才能生存下去?
與此同時,營商創福利是樂天集團一直想要踐行的一個想法,那不如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創辦一個可以讓老人工作的企業吧。
秉持著這樣的理念,樂天集團在2006年投資了180萬開設銀杏館,並分別於2009年設立銀杏館-別館和樂活有機農場、2011年設立銀杏館-香港廚房、2012年設立薦仁堂等一系列幫助老年人再就業的機構。
擁有核心競爭力是關鍵
既然銀杏館不以老年人服務為噱頭,就勢必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一點銀杏館在設立的時候就想到了——食物才是餐廳的靈魂。
綜合考慮之下,在後廚工作方面,銀杏館聘請了一位年輕的廚師,優秀的廚藝、創新的想法和實惠的價格使銀杏館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另一方面樓面的工作則主要由老年人負責。
在這方面銀杏館也做出了充分合理的安排:由於在銀杏館工作的老年人們來自不同的行業,每個人的背景也不盡相同,又考慮到老年人記憶力較差的問題,銀杏館專門對老年人進行重複訓練,使老年人逐漸熟習餐飲工序。
同時,為了更好地方便老年人工作,餐廳經營也根據老年人生活習慣安排了四至五小時的輪班,又根據實際情況聘請了一位年輕的傳菜員,來合理安排餐廳的經營活動。
事實證明,銀杏館的決策是正確的,在兼顧社會效益的同時,企業的經營效益也得到了保障。
從創辦至今,銀杏館不僅取得了應有利潤,還榮獲了2014-15香港社會企業品牌、2014 第四屆香港傑出企業公民銀獎社會企業、2013香港良心僱主品牌、香港社會企業品牌等多重獎項。
誰說老年人就業只虧不賺?
傳統企業不僱傭老年人的原因歸結起來有以下三點:
1、老年人體力較弱,難以適應快節奏的工作。
2、老年人記憶力較差,需要更長的適應期。
3、老年人學習能力較弱,難以適應新科技新想法。
這三個問題確實普遍存在於老年人群體中,我們無法改變這個事實。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些就把老年人拒之門外。
我們還應當注意到老年人那些年輕人身上缺少的閃光點。銀杏館看到了,並且充分發揮了這些閃光之處。
生命來來往往,都帶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曾經有一段時間,北京司機特別出名,只因為他們有著讓每個人打開話匣子的魅力。
老人也是如此,他們經歷了生活百態,見過形形色色的人,渡過年輕人想像不到的難關,有著察言觀色、審時度勢的能力。擁有這樣一群服務生的餐廳,消費者怎麼會不喜歡呢?
其次,老年人的學習態度很好,不會就學,忘記了就再記一遍,踏踏實實做事的精神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除此之外,銀杏館還招募了一群喜歡音樂的老人家組成了樂隊WONDERFUL BAND,溫和的音樂,美味的菜餚,試問哪一個消費者不喜歡?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不不不,只要你想要,銀杏館都會滿足你。目前銀杏館擁有多種到會服務:幼兒園健康午膳供應、院舍膳食支持、大型盆菜宴、公司團隊大型膳食供應、團體大量訂購飯盒、婚宴系列、店鋪開幕、商業聚會、企業培訓、校園謝師宴、生日派對、愛寵一族戶外聚會、單車迷自駕遊、船河暢遊、會所燒烤……即使你不能去店裡親自品嘗,銀杏館也會為你提供上門服務。
真正讓老年人融入到各行各業去
銀杏館不是終點,而是開始。
在銀杏館創辦經驗的基礎上,為了吸納、幫助更多的老年人就業,樂天集團為銀杏館下設了幾個附屬機構:
1)香港廚房:一方面可以發揚香港的傳統美食,一方面可以探索更多的老年人就業機會,何樂而不為?
香港廚房在2011年正式命名,它目前的主線有兩個:一是發揚傳統的港式美食,提供銀杏到會服務和發展食堂服務;二是進一步擴展老年人就業的機會,通過手工傳承等方式進行技術性的培訓。
香港廚房希望通過兩條主線的運作,最終實現讓香港每個階層的市民都能樂享生活,品嘗美食。
目前香港廚房提供老人院舍全天候臨時膳食供應支持服務和食品代工服務。
一方面,香港廚房為各老人院舍提供物美價廉的食品到會,來幫助解決老人院舍臨時餐飲困難的問題;另一方面,還為餐飲企業提供香港廚房精心研發的特色食物來幫助企業提高競爭能力。
2)樂活有機農場:種有機蔬菜,享快樂生活!
耕種是我們原始的生活方式,而在步伐越來越快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少了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那份耐心,多了一份暴戾。
樂活有機農場一方面透過生產有機農產品,推廣有機飲食文化,拓展有機農業市場;另一方面,透過通識教育,提升公眾對綠色生活的認知,同時為老年人以及康復者提供了就業機會,幫助他們在傳統的耕種中重新找回自信。
在當今這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時代,農民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以使農作物迅速生長已不是新鮮的話題。
由此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安全隱患,進而危害人們健康,汙染生態環境,擾亂生態平衡,加劇水土流失,再加上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影響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多的人支持有機食品。
樂活有機農莊正是以有機種植這種健康的方式來種植蔬菜,不使用化學肥料、農藥,真正為大家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
3)薦仁館:以仁為本,推己及仁。
從2006年創立至今,銀杏館經營了11年,聘用老年人的實務經驗也積累了11年,薦仁館希望能夠利用這些經驗,為老年人就業提供中介服務,進一步幫助老年人就業。
目前薦仁館正在推行「家有一寶」策劃活動,鼓勵香港的每一家企業都為老年人提供一個職位,為老年人就業踏出一小步,進而帶動整個香港老年人的就業。
其次,薦仁館為企業推薦合適的老年人也不收取手續費,僅僅需要企業認購香港廚房的產品或餐飲到會作為服務費,以老年人就業帶動老年人就業。
借用薦仁館的一句話:「聘請長者,是仁政:就業長者,是仁義﹔支持長者,是仁愛。」
體力弱,那我們來輪班倒;記憶力差,那我們來一遍遍學;學習能力差,不怕,我們有態度。銀杏館真的踐行了對老年人的體諒。
一味嫌棄老年人的社會是不正常的,一股腦推崇老年人全部去工作也是不正確的,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既要讓有需求的老人能夠找到工作,也要能夠看到老年人在工作上的不足。
如何合理安排老年人的工作,如何正確地經營企業,這是任何一家想要僱用老年人為其服務的企業都需要考慮的問題。在這個方面,銀杏館可以作為行業標杆,值得我們學習。
總之,就如人人都有過年輕的時光一樣,人人也都會有衰老的那天。年老並不意味體弱無力,需要全社會供養,老年人也會有工作需求。
在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當下,我們需要直面客觀現實,考慮如何使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得到平衡,使老年人的合理需求真正得到滿足。
註:圖片資料除特殊標註外均來自銀杏館官網:http://www.gingkohouse.hk/
參考資料:
[1]日本多舉措促60-70歲老人再就業中國會怎麼辦.網易財經.http://money.163.com/16/0627/13/BQIPGBAD00253B0H.html
撰稿 | 崔美霖
審稿 | 羅文恩
校對 | 孫睿
編輯 | 朱蕾
特別鳴謝 與人公益基金會
與人公益基金會秉持「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的價值觀,是一家聚焦青年公益的資助型基金會。
目前基金會已開發上線「YU益(www.yu-e.org)」平臺,由PC端、手機網頁和微信公眾號組成,旨在為青年人參與公益提供一站式、整體化解決方案的網際網路平臺;希望不遠的將來,每一個青年人,當想要了解及參與公益活動、提升公益能力、購買公益產品或捐助公益項目時,只需登錄我們的PC網站、手機網站,或者關注微信公眾號,就可以找到感興趣的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