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普遍都不願意做家務,面對父母的勸導也是無濟於事,就連自己房間裡的衛生也不願意打掃。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父母一直對孩子進行&34;式教育,在孩子還小時,包辦了孩子的一切事情,總是把&34;掛在嘴邊,限制了孩子的所有行為,甚至連孩子一些己所能及的事情也對其包辦,最終形成了這個原因。
小文是一個10歲的孩子,現在在家中真的就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一種狀態。每次換洗下來的衣服就往旁邊一扔等著父母洗,家裡現成的洗衣機都不會用。父母也逐漸認識到該讓孩子做一些己所能及的事情了,於是便開始要求孩子對自己的房間進行打掃,可每次孩子都是無動於衷,讓父母很是頭疼,也認識對孩子進行&34;式教育的危害。
於是父母便想出了一個辦法,給孩子買一個存錢罐,每次當孩子主動打掃家務時,就往孩子的存錢罐中放一塊錢。剛開始,孩子的積極性非常高,每次都搶著與父母做家務。但也養成了一個不好的習慣,連收拾自己的房間都向父母索要錢。這看似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但實際上卻存在非常多的弊端,甚至會讓孩子越來越&34;。
讓孩子曲解其中的含義
家長所用的這種&34;,本質上是為了可以讓孩子養成自己獨立的好習慣,即使父母不在家時,也可以做到生活自理,把家裡打掃的乾乾淨淨。但這個階段的孩子是很難理解這其中的含義的,往往就會扭曲這其中的含義,變得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父母金錢的支持,這將成為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
沒有金錢就沒有動力
家長長期以這種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就會導致孩子出現嚴重的目的性,變得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報酬,沒有報酬便沒有了動力,讓孩子養成了一種不好的習慣。從小對錢就有一定的誤解,甚至將孩子帶上一個黑暗的道路當中,變得只要有錢就可以做任何事情,沒錢甚至都不會和你交談,價值觀嚴重扭曲。
多對孩子進行實踐
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讓孩子多去實踐。比如孩子不願意做家務、收拾自己房間的衛生,我們可以讓孩子選擇住校一段時間,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在學校裡,老師不會像家長一樣由著孩子的性子去做事情,當孩子處理不好自己的生活用品時,便會要求他做出整改,而且,孩子也是好面子的,看著人家都可以整理自己生活用品,便會逐漸的做出改變。
讓孩子正視自己的勞動成果
比如:在學校裡,每個星期都會評判出優秀宿舍和髒亂宿舍。每個孩子都有一顆爭強好勝的心,都希望自己可以得到別人的人認可,當孩子所在的宿舍被評為優秀宿舍時,內心就會產生強大自信心,看到自己努力後的成果,這樣便成功的激起孩子的信心。在家中也是如此,讓孩子開始逐漸改變自己的行為時,父母一定都要給予更多的鼓勵,讓孩子產生一種優越感。
金錢是可以給人一種強大的動力,但同時也是存在一定的弊端。從小就給孩子灌輸這種錯誤的思想,會讓其在以後的社會中不懂得奉獻,成為孩子的缺點。家長一定要採用正確的方式對其引導,這樣才能逐漸讓孩子自己做出改變。
本文由熊孩子育兒筆記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