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賄賂型的養育方式,對孩子的人生會有什麼影響?

2020-11-27 芳芳沒想到

文/芳芳沒想到

最近聽樊登老師講課,他說到一個問題,有些家長會在孩子聽話的時候,獎勵給孩子一些東西,長期這樣做,對孩子來說會有什麼影響?

比如說:別哭,我帶你買糖吃。你好好寫作業,我帶你去吃肯德基。你現在不鬧了,一會我帶你去買玩具。

這樣的方式其實就是在賄賂孩子。

經常用這個方法對待孩子,會有什麼效果呢?樊登老師是這樣說的:

賄賂型對待孩子,這個孩子長大以後的問題是:

ta做任何事都沒有來自內心的動力,ta的動力全部來源於外在,來自於別人需要給他一個確認。所以他做一個好孩子本身並沒有樂趣。他的樂趣來自於有人給ta一朵小紅花......如果一個人感受不到這個事情本身的樂趣的話,這樣的孩子有可能會逐漸喪失人生的意義

樊登老師的這個理念跟《內在動機》中的觀念如出一轍,經常獎勵孩子,會讓ta形成為了獎品努力的思維方式,一旦外部沒有肯定或是獎勵,ta可能就不會再去探索和學習了,這對孩子的內在動機,是一種傷害。

有一段時間,孩子的奶奶就經常賄賂孩子的方式,讓孩子寫作業,讓孩子聽話,剛開始幾次,還真是挺管用的。

但大概不到一周的時間,買吃的,買玩具的方法都失效了。

孩子又成了媽媽不輔導不寫作業了,細想想,賄賂這種方式,只是外部激勵措施,而能夠讓一個人持久的學習和進步的內核,肯定是來自內在的。

英國比較心理學家哈利.哈洛曾經用猴子做過實驗:

他曾經把猴子們放在了一個有拼接玩具的籠子裡,這套玩具中有不少的搭扣、鉤子和鉸鏈。

這些猴子對玩具很有興趣,他們拆開又拼裝起來,樂此不疲,這中間沒有任何人獎勵過他們,就是因為好玩,在玩玩具過程中,他們感受到了快樂,所以這種行為才得以繼續。

如果一個人做事情,單純是為了獲得獎勵,那麼它的確會奏效,畢竟孩子都喜歡吃糖果,要好玩的玩具,這種是外在的刺激。

正如成年人找工作一樣,我們都安慰自己,即便是做著不喜歡的工作,只要老闆按時發工資就行。

可我們很容易會發現,但凡工作中遇到一點煩心事或是壓力,都會自我懷疑:為了金錢出賣自己的靈魂和身體,真的值得嗎?

《內在動機》的作者之一愛德華·L. 德西說:

金錢在刺激人們的同時,也在削弱他們內在的動機,而且,正如我們後來發現的那樣,它還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負面影響。

遇到困難或是麻煩,不靠賄賂孩子,而是問他們做某件事或不做某件事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了解原因,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

幫助孩子不是逼孩子,而是讓孩子有自主選擇權,尊重孩子的選擇,真的非常非常重要。

如果有一件非做不可的事,對於剛上學的孩子來講,寫作業還沒有形成習慣,可以跟ta一起找寫作業的樂趣所在,一起制定寫作業的計劃,每做完一項,讓他自己在後邊打上√,他會有滿滿的成就感。

不管是學習也好,上什麼興趣班也好,其實內在的動機至關重要。有些知識只要能用更有趣的方法學,就別逼著孩子苦讀,思維方式真的比掌握一個死知識點,有意義的多。

雖然,很多人覺得獎勵或是懲罰,就是最快糾正孩子行為的方式,但畢竟看問題還要長遠,不能只顧當下,不顧未來。

跟孩子有關的事情多聽聽孩子的意見,多讓他們談談想法,有問題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坐在副駕駛上,讓孩子掌握方向盤,因為總有一天,孩子要單飛,我們不可能陪ta一輩子,不能總是用外在獎勵激勵他們。

相關焦點

  • 教育的無力往往從操控孩子開始,「學徒型」養育模式了解下
    獎勵會讓孩子覺得如果自己不配合,就能得到獎勵。而我們對孩子的懲罰,也都是一些不痛不癢,時間了,懲罰對孩子來說毫無震懾力。獎勵和懲罰本質是操控,是一種命令與服從的養育方式。沒有人喜歡被命令,也沒有人喜歡去服從,這是人的天性。
  • 孩子不想寫作業,樊登說不想寫就不寫——孩子需要有規矩
    必須做,沒做完就不能......控制型家長處理孩子的問題,往往帶有批評和責罵,命令和威脅是控制型家長常見的做法。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把學習看成了高壓任務,漸漸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從而產生厭學情緒。賄賂型家長,快做作業,做完後給好吃的、好玩的。
  • 一個家庭對孩子人生有什麼影響?
    家庭是孩子學習與他人相處的地方,學習什麼是親密的情感,什麼是自我的感受以及如何表達;但是,遺憾的是,家庭教育又是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總是潛移默化的,等我們意識到的時候,那些影響早已經深入骨髓。
  • 大小S兩姐妹對孩子養育方式卻不同,一個「窮養」,一個「富養」
    自古以來,在養孩子的方式上,很多人遵循的都是同一個原則「窮養兒子富養女」。近幾年,這種觀念在很多家庭都發生了改變,因為無論是對兒子還是女兒的養法,主要依據家庭經濟條件的影響,如果經濟條件較高,對孩子的養法就相對較「精細」,反之則「粗糙」。
  • 樊登:教育孩子,是你陪孩子終身成長,而不是你盯著他成長
    最近在樊登讀書欄目中,有一個女孩子問樊登老師,我以前是個學霸,可現在卻只能渾渾噩噩過日子,什麼事情都提不起我的興趣,我父母很後悔生養了我。當樊登老師在接受別人諮詢的時候總是問一個問題,你和你的父母關係怎麼樣呢?樊登讀書會就有一名事業有成的女會員,她有自己的公司。但是和人談判的時候總是斤斤計較,對方稍微討價還價,她就希望和對方決裂,這讓她喪失了很多訂單。
  • 養育差異還是養育陷阱?——家庭教養方式對學生發展的異質性影響研究
    研究發現:一是,當前我國家長養育子女以權威型和忽視型為主,並且存在顯著的階層和城鄉差異,社會經濟地位比較高、省會家庭更傾向於採用權威型或寬容型教養方式;二是,雖然權威型教養方式對學生學業表現和問題行為,寬容型教養方式對學生問題行為有積極影響,但教養方式對不同階層學生群體沒有顯著異質性影響作用,教養方式的階層和城鄉差異沒有完全陷入不可逆的「養育陷阱」。
  • 樊登《陪孩子終身成長》:用對力氣養孩子,最重要的事情有3件
    那麼,到底什麼事是父母可以做的?樊登認為,父母要為孩子提供好的心理成長環境,其中包括三個重要的養育支柱:無條件的愛、價值感和終身成長的心態。「養育」是一件簡單還是複雜的事情養育孩子是一件簡單還是複雜的事?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決定了我們將用何種方式養育孩子。
  • 樊登《陪孩子終身成長》:體驗美妙人生
    每一次讀樊登老師的書都是一次練習強化的過程,熟悉他的讀者會在本書裡找到很多同質化的內容,他是獲取知識轉化為行動的踐行者,創辦的讀書會在持續影響更多的人。陪孩子終身成長,體驗美妙人生。二,價值感,孩子需要知道,他是有能力的,能夠對他人對社會有貢獻,要多給孩子創造付出的機會,在孩子做得正確時,要放大優點並賦予它意義,讓孩子有內驅力去創造成就,價值感決定孩子飛多高,當一個人擁有價值感時,他會知道自己是值得被愛的,他的內心會充滿能量,他對未來會充滿期待,對人生擁有極高的熱情度。
  • 孩子勒索,賄賂成習慣會影響孩子,三招讓孩子自覺做事
    ,而且都會選擇通過賄賂的方式讓孩子乖乖就範。殊不知當賄賂成為習慣之後,那麼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賄賂成習慣,對孩子有什麼影響?父母賄賂孩子是時常會出現的事情,但這樣的做法對孩子是沒有什麼好處的。由此可見,當面臨孩子勒索的時候,對孩子進行賄賂是一件非常錯誤的事情。
  • 父母教養方式對孩子人格的影響
    會讓親戚們覺得孩子沒教育,父母沒盡責。但是父母們感到很冤枉,管來管去,怎麼變成這樣呢?實際上,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表現有其背後的心理因素。除了與孩子的性格有一定的關係之外,更有著深層次的父母養育方式不恰當的問題,這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題——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人格形成的會造成哪些影響。
  •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能力高低的影響
    諸多研究一致表明,在所有影響兒童發展的家庭因素中,父母教養方式對兒童發展的影響最大,也最直接。我們總是反覆在強調孩子某個年齡階段能力要達到多高、提升孩子某某能力等;但卻沒想到孩子成長背景下父母這個大環境對孩子能力的影響有多大。父母對待和管教孩子的方式千差萬別,有的父母則武斷專制,嚴厲有加,而有的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
  • 樊登老師育兒「神器」,解決帶娃7大誤區,不再擔心孩子成長!
    其實這都是對孩子管教時候經常要見的場景,也應該算是誤區。第一種是控制型的父母父母習慣用命令和威脅來驅使孩子,這會使孩子變得沒有責任感,孩子長大後更加放縱自己。第二種是放任型的父母孩子在這種環境中的成長學不到應有的規則,在長大後會缺乏約束和規矩的意識,不會有集體歸屬感,會比較容易網絡成癮,更有甚者會有犯罪傾向。
  • 習慣性吼孩子會有什麼影響?錯誤的教育方式,對孩子影響頗深
    文丨大寶疼小寶(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就會養育出什麼樣的孩子。馮那斯基就曾說過:孩子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就全看他的父母是怎麼做的。剛回到家,老趙就把公文包往沙發上一扔,然後躺了上去,整個人顯得疲憊不堪。
  • 金庸筆下深藏的育兒觀:淺析母親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他筆下的母親們性格迥異,各自具有諸多形形色色的性格標籤:嚴厲的人生導師滅絕師太;單親媽媽穆念慈、李萍;「放養式」母親阮星竹;溺愛孩子的黃蓉。而我們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每母親的孩子在書裡都有著完全不同的個性,也都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這不能不令人沉思——母親的教育方式都會對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 是什麼影響了養育的本質
    孩子的可愛之處,就是都有自來熟 小孩子就是這樣,看到隔壁來個小朋友,就在那裡坐不住了扭扭捏捏的。不知道要幹什麼。 不知道是不是小孩子要幹嘛,動來動去的。只見寶媽立刻黑著臉說道:「你快點坐好,你要幹嘛,你要看就好好看,你不好好看就不要看了。」看著她對孩子說話的面目表情冷若冰霜。 孩子又在那裡鼓搗了兩下。
  • 父母的這4種教養方式,會給孩子帶來不利影響,父母要反思
    而父母的不同教養方式,給孩子帶來不同的影響。這4種父母的教養方式,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對孩子控制的父母。這種父母對孩子有很強的控制欲。因此,父母要對孩子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畢竟,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父母不可能替他做一輩子的主,有些路,必須要孩子自己走,為了孩子的將來,父母讓孩子為自己做主。對孩子賄賂的父母。
  • 尚品宅配X樊登:親子關係的最佳方式就是陪孩子一起成長
    活動現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烈,眾多家長紛紛表示受益匪淺,對親子關係、育兒、家庭及家居空間都有了新的理解。親子關係的關鍵是愛、價值感與成長心態樊登在主題演講中指出,父母的影響伴隨孩子一生,重建親子關係的三根支柱是:無條件的愛、價值感和終身成長的心態。
  • 「三根支柱」,讓養育孩子更有譜
    國慶假期讀完了樊登老師的《陪伴孩子終身成長》,有啟發,做了點乾貨記錄。本書的核心內容是講述如何養育孩子,重點是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親子關係對孩子成長非常重要,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但孩子的成長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受影響的因素非常多,你無法知曉哪個人、哪件事、哪個因素對其成長產生影響。養育孩子無法像製造機器般,把各配件做好並組裝即可。
  • 不同類型的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社會心理學》中有研究:父母的教養方式在兒童的性格氣質發展,道德發展以及自我概念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重大影響。而父母的對待子女的方法各有不同,對孩子的發展影響也不同。一、專斷型父母的特點就是對孩子給予過度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