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是成才之路,自學需要刻苦用功,自學需要親師取友,不恥下問,更重要的是,自學還需要講究學習方法,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學習努力還必須得法」。
應該說,自學先立志,有抱負有目標,以此作為強大動力,激勵自己勤奮刻苦。然而,生活中卻有這樣的例子:兩個人同樣立志,同樣學習,同樣刻苦,結果卻大不相同,一個人成功立業,一個人卻一敗塗地。為什麼呢?
原因或許有多種,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習方法不對。在任何一個領域的成功者,都會在方法論上有一套經驗,都會強調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即得法者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一乘一除,可就要相差十萬八千裡。
近日網媒報導兩場非常引人注目的跨年演講,一場是財經作家、出版人吳曉波在無錫靈山梵宮的「年終秀」,另一場是《邏輯思維》主講人、資深媒體人和傳播專家羅振宇2018「跨年演講」。事後羅振宇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了如何準備演講的苦衷,有心人會從他的話中領會到許多方法論的啟發。
當然,吳曉波、羅振宇的成功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別人不可複製,但他們的成才之道可以效法,他們的敬業愛學的精神應該稱羨,他們的學習知識的方式方法值得借鑑。
南宋理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陸九淵說:「學所以開人之蔽,而致其知。學而不知其方,則反以滋其蔽。」意思是學習是為了打開人頭腦中的迷惑不解的地方,而使人明白。如果學習不懂方法,就反而會使人更加迷惑不解。
實際上,任何一個學習過程,其本身必然是某種學習方法的應用;其學習結果,必然是某種學習方法應用的結果。因此,講究學習方法,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是必要的,對立志自學成才者更為重要。
《禮記·學記》說:「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現在可以回答文章開頭的問題,在大多數情況下,自學者刻苦用功了卻沒有收穫,問題就出在他不會學習,首先要會自學,才能學得好。正如一位學者所言: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即使有眼睛的人也會像盲人一樣摸索。
因此,良好的自學方法可以使人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難才能的發揮。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是爬山走捷徑,渡河乘快船,效果要好得多。
還需要指出的是,學習方法有共同的規律,但也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各人應該依照各人自己的特點,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摸索創造自己的有效學習方法。請相信,運用正確科學的學習方法,將成倍成十倍百倍地提高學習效率。掌握的正確的學習方法,是走向成功的捷徑,也是成功成才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