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美式教育中的6種策略,把孩子培養成為未來的領導者!

2021-02-18 裡蘭未來學堂

小兒子從今年開始上幼兒園了。

前幾天,兒子放學回家特別興奮地對我說:「媽媽,我今天當值日隊長了。」

說著,還拿出一張很大的海報,上面寫著一個大標題「Morning Message(晨間信息)」,具體內容包括今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今天的隊長是誰,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是什麼等等。

這張「晨間信息」海報,每次只發給當天當隊長的小朋友,因此兒子特別珍惜,小心地把它貼在牆上最顯眼的位置,默默地看了很多遍。

第二天上學,早早就起來上學,完全不需要我的催促。我和機器人先生感慨,美國的值日制度真是非常有效, 讓孩子充滿了積極性和責任感。

美國幼兒園的值日制度讓年幼的兒童真正感受和體驗到成為一個「領導者」。

通過輪流擔當隊長,兒童不論能力強弱,都能體驗到自主和獨立,感受到自我的價值,從而建立起自信心;

同時也強化了幼兒的責任意識,讓他們從小學會承擔責任。這對於從小培養幼兒的領導意識和領導能力非常重要。 

美國的孩子都是從幼兒園就開始培養領導能力。這和美國教育體系和社會價值中對領導才能(leadership ability)的重視和賞識有關。

對領導力的極度推崇,可以說是美國教育的一大特色。

美國的小學課堂上,孩子們基本都是4到6人一桌,成為一個小團隊,很多學習內容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每個孩子才能和興趣都不一樣,只要遇到自己擅長的項目,就可以成為團隊合作中的leader。

許多美國的高中,就專門設有領導力的課程。Houston Christian High School的領導力課程非常受學生歡迎。它從性格培養、團隊協作、管理技能、組織架構、保持競爭力等多個維度培養學生的領導力和領袖才能。

美國的大學對領導力的重視是不言而喻的。

哈佛大學錄取學生時,最看中的就是申請者的自信心、熱忱、領導才能、幽默感,對他人的關心等方面。

耶魯大學的招生網上也表明對學生領導才能的重視,我們是在尋找每個年代裡在所追求領域上,能夠成為領導者的學生。

普林斯頓大學院長也說:我們會更重視學生的某些品質,是否能成為所在領域所在社區的領導者。

簡言之,這些名校最看重的都不是智商或是成績,而是想要培養未來的領袖。




在我們中國人眼中,leader領導無非是班級裡面的班幹部、管理者、領頭人,其餘的人就是被管理者、跟隨者。

但是,在美國,領導力並非指領導他人的能力,本質上是一種品質,一種影響力和責任感。

即孩子在團隊合作達成目標時,體現出來的洞察力和感染力,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以及在困難面前展現出來的毅力、勇氣和決心。

之前火爆一時的《成功人士的7個習慣》現在有了孩子版本The leader in me ,書中分析有領導力的孩子所具備的7個品格特徵:

1Be Proactive 有主動性:能自主地發現問題,並主動思考解決問題;

 2、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設立目標: 孩子能為自己設立目標並且做出相應的計劃;

3、Put first things first計劃輕重緩急:有分析能力,有判斷力和決斷力;

4、Think win-win 懂得雙贏:孩子能夠解決分歧和處理問題,在面對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可以退而求其次,追求共贏的局面;

5、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懂得傾聽他人、理解他人;

6、Synergize 懂得觀察並挖掘他人的優點和長處,並愉快地與他人合作;

 7Sharpen the saw 不斷學習充電,即終生學習。

那麼, 美國教育是如何培養孩子們的領導力的呢?蘭蘭媽就來給大家梳理一下。

美國教育非常重視閱讀,據統計,美國孩子的閱讀量是中國孩子的6倍之多。自小學開始,孩子不僅要泛泛地閱讀,閱讀完之後,還要做一些思辨性的 Reading Response (讀後感)。

一般來說,老師讓孩子讀完文章或書後,會引導他們去思考並解答這些問題:

What issue did this article address?

這篇文章或這本書說了什麼?

What goal did the author have when writing this article? Did the author meet this goal? Explain your thinking.

作者寫這篇文章或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他達到目的了嗎?你怎麼看?為什麼?

What points of view did the author present in this article? How are these points of view biased?

作者的基本觀點是什麼?你覺得他的觀點有偏頗麼,在哪裡?

What evidence supports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in this article? What assumptions did the author make in this article?

作者用了什麼事例來證明他的觀點?他的論證充分麼?他的假設靠譜麼?

What inferences does the author make in this article? What inference can you make from this evidence in this article?

作者的推斷是什麼?基於作者給的論據,你會得出什麼樣的推斷?

What significance does this piece have for you, why?

這篇文章或這本書對你來說,有什麼意義?

這樣的閱讀訓練,很好地培養孩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這為孩子領導力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美國教育非常注重孩子的演講能力和辯論能力。自課堂上,經常會隨機選擇一個新聞話題/假設/觀點進行討論;

每個人提出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見;根據觀點分組合作,收集有效信息;觀點的正方雙方進行論證,之後對觀點進行評估。

在美國很多小學裡,為了鼓勵孩子的思考表達,還把這些基本的思考模式做成引導句(prompts)海報貼在教室的牆上,讓孩子隨時可以看到、想到,在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都能用上,這樣也就一點點把好的思維習慣培養起來了。

我同意,因為 ...

我不同意,因為 ...

我覺得,因為 ...

我推斷,因為 ...

我預測,因為...

我質疑,因為 ...

我的理論是,因為...

並且,在美國,每個孩子都有無數次機會上臺公開演講。對於語言表達能力和感染力的推崇是美國教育的一大特色。

優秀的領導者總是善於運用語言的力量,激發他人,讓願景變成現實,所以,語言的力量有時比武器更強大。他們相信,那些改變世界的人,那些未來的領袖,無論是政治家、科學家還是歷史學家,無論在哪一個領域,無不充分運用了語言的力量。

美國教育非常強調團隊合作。

teamwork(團隊合作)是美國孩子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孤膽英雄」在美國教育裡並不提倡,而事實上任何人的成功都離不開團隊的合作。

美國學校從幼兒園到大學,學生都要集體完成一個又一個的項目。小到集體做一個小手工,大到研發一種新產品。

好的領導者一定是一個好的合作者,這是我們從小就要傳遞給孩子的理念。

美國教育裡有一個專門的詞叫做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 ,就是以項目/專題形式為基礎的學習,而團隊合作是項目學習的基礎。

在團隊合作中,孩子們學會了與不同觀點的人相處,學會欣賞和尊重他人的不同做法,欣賞他人,認識到每一個人的價值,有時候為了完成任務還要學會妥協、作出讓步,最終讓團隊利益最大化。

這就是團隊合作帶給孩子們的積極影響,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出孩子的領導力。

美國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主張放手讓孩子去自我管理,美國對孩子的管理模式更強調自主性和目標性。

兒子凱凱學校裡的每個同學都自己設計了一份目標管理清單,上面詳細寫著他每日、每周的進度,甚至還有月計劃和年計劃。當他完成自己的目標時,就會從老師那裡得到獎勵。學校還會組織榮譽大會表彰他們完成了自己的計劃。

美國家庭給孩子最重要的領導力啟蒙,是從管理家庭團隊開始的。家庭這個團隊,其實不需要大包大攬的領導者,而需要一個能調動所有成員參與其中,作出貢獻的管理者。美國家庭都會給孩子列出早晚任務清單,小朋友清楚看到自己要做的是,然後幹完一項就打鉤。

在這過程中,孩子們懂得了設定目標、管理時間。在現實目標的過程中收穫了滿足感和成就感,自我管理能力的鍛鍊為孩子在未來社會上掌握主動權打下堅實的基礎。

記得有一次孩子回家來跟我說,老師今天讓大家去談談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抱負,以及理想實現了之後,對國家、對社會、或者對家庭有什麼積極的推動作用。

那我就很好奇,究竟孩子們會怎麼說自己的理想呢?

有些人說,我想做個美髮師,像剪刀手愛德華那樣,讓每一個人都變漂亮;還有的說,要開連鎖的奶茶店,開到最偏遠的地區,讓大家都有奶茶喝。但美國的老師對每一個孩子的「遠大理想」報以讚許。

這件事引起了我的深思,我想這其實在培養孩子們對社會的責任感。無論孩子們以後進入哪個行業,哪種職業,都需要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有道德感的公民。

孩子們不僅要熱愛自己的職業,更要有這樣的公民意識,只要我積極進取,就可以對有國家、對社會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這種自信的光芒和責任感讓美國的孩子從小具備了未來領袖的魄力。

相關焦點

  • 職場中,具備這6種性格特點的人更容易成為領導者
    在職場中,人人都想當領導者,但領導職位卻不是人人都可以勝任的。有的人在職場幾十年,努力工作能力一般,依舊是一個普通小員工,有的人工作幾個月就晉升到了領導的位置,這就和人的性格特點有很大的關係。除卻機遇之外,職場中具備這6種性格特點的人更容易成為領導者。
  • gogokid完善的英語學習體系,培養孩子美式思維能力
    與中式思維最大的不同,美式思維意在培養孩子想像力與創造力,激發孩子的求真精神,培養孩子對事情的分析能力與邏輯性,而開放性思想也有利於建立孩子英語學習中的自信心。 gogokid 為孩子們營造出沉浸式英語語言環境,通過眾多有趣的語言互動和學習活動,讓他們在耳濡目染中逐漸建立起美式思維,養成美式語言表達習慣及美式思維能力。
  • gogokid沉浸式學習模式,培養孩子美式思維能力
    gogokid在線少兒英語憑藉自身優質的品牌實力贏得眾多家長的認可,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更注重培養孩子的美式思維能力。gogokid純正美式英語環境,培養孩子的美式思維早在19世紀法國神經解剖學家布羅卡斯研究發現,大腦中有一專門負責語言的區域。
  • gogokid致力於培養孩子美式英語思維,讓孩子說純正的美式英語
    隨著教育行業的迅速發展,中國少兒英語學習經歷了三大階段,1.0時代下的粉筆板書「啞巴英語」教學模式;2.0時代運用多媒體技術試聽結合的英語教學模式;3.0時代少兒英語開始朝著「母語化」方向發展,讓孩子自信開口說英語,成為新一代年輕媽媽們的心聲。
  • 孩子若有這幾種性格特點,有成為領導者的潛質,父母要用心培養
    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後成龍成風,成為統帥一方的領導,而不是辛辛苦苦地給別人打工。但希望是一回事,可現實卻是另外一回事。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領導,那就必須要擁有足夠的領導才能才行。孩子是否有領導才能,其實在小的時候就能夠看得出來。
  • 羅森美式課堂孫佳娣:閱讀學習是一個終身學習力的培養
    這裡是2018金翼獎網易教育年度大選頒獎典禮現場,現在做客我們訪談間的是羅森美式課堂CEO孫佳娣,孫總您好,請跟網易的網友打個招呼。孫佳娣:網易的網友大家好。網易教育:2018年教育行業競爭激烈,您分享一下羅森美式課堂如何在行業中脫穎而出,保持競爭優勢呢?孫佳娣:目前少兒英語機構很多,百家爭鳴,各具優勢。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我們不斷推出新的學習方法。
  • 孩子有這3種性格特徵,長大後多半是領導者,父母要好好培養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將來能夠成龍成鳳,期望他們未來能成為一名大領導,而不是辛辛苦苦為別人打工的「跟屁蟲」,每天都看著別人的眼色吃飯,但是,現實是很殘酷的,如果孩子將來若想成為領導者,那麼家長就要從小培養孩子的領導力!
  • 人物 | 培養國際視野下的未來領導者
    即使是一個會說很多種語言、認識來自全球各地的人的人,如果他沒有發展出這種能包容不同文化與歷史背景下產生的三觀的能力,那麼他也不能被稱作是具備國際視野。我舉一個例子,這次新冠肺炎,我們學校的孩子最大的糾結,就是我們認為戴口罩是對自己生命負責、也是對別人負責的行為,但是為什麼在初期的時候,我們時刻可以聽到新聞裡,華裔的孩子、留學生戴口罩會被很不禮貌地對待呢?這是不是一種種族歧視?
  • 真正的美式教育也分階層:培養「螺絲釘」和領袖得用不同的方法
    文|西紅柿媽媽有些人說美式教育崇尚自由、民主、開放,是孩子的天堂,這是中國父母對美式教育美好期待與羨慕。但你聽到的和看到的一些東西,只不過冰山的一角。其實,美式教育也要分階層的:上層培養領袖,中產培養精英,下層培養「螺絲釘」。
  • 具備這3種特徵的孩子,大多是天生的「領導者」,父母要悉心培養
    朋友跟我吐槽,接到了一個兒童領導力培養課程推銷的電話,他當時就氣不打一處來地回復到:「領導小夥伴一起撒尿和泥嗎」? 咱先不論這個培訓課程是不是騙錢的,但我這個朋友的觀點確實不對。兒童領導力確實應該是從小時候開始培養的,這不是智商稅,在美國的教育裡尤其重視。
  •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社會中堅力量的領導者
    學院定位於「培養未來社會中堅力量的領導者」,培養的就是「連長」,而不是將軍。往上,國內研究型大學的腳印已經走過了一個世紀,沿著別人的腳印沒有出路;往下,高職院校高舉的應用技術大旗似一片汪洋大海,跳下去不會產生一個漣漪。因此,信息學院有一個特別的職責,那就是培養面向未來的變化的環境中能起帶頭作用的管理者。
  • 中式教育和美式教育差別到底在什麼地方?
    隨著教育國際化浪潮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面臨著這樣的困惑:在中式教育和美式教育之間應該選擇哪一種教育方式,才能讓孩子更適應未來?中式教育比較注重學習的結果,重視基礎知識的鞏固。中式教育由於是大班化的教學方式,比較注重學生群體的整體發展,對於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創造力的培養方面關注度不高。中國的學生是多學、多練、多記、多考,培養孩子吸收知識、學習行為和接受能力。
  • 美國孩子數學差,卻培養出最多的科學家,原因藏在美式數學教育裡
    我們都知道科學是一項嚴謹而需要大量數學理論來支撐的事情,如果美國人的數學真的那麼差,那麼為什麼他們能培養出最多的科學家?我仔細的翻閱了這些科學家們的人生經歷,並進行總結歸納,我發現問題似乎藏在美式數學教育裡。
  • 未來教育,讓學生成為「未來主人」是門技術活
    這個項目看似在設計一所未來學校,而實質則是從學生視角提出對未來教育的訴求與期許。未來教育有著眾多解讀和範本,但是鮮見真正從學習的主人也是未來的主人——學生角度出發的。結合此真實項目,我們提出話題「未來主人@未來教育」。這一話題不著力於建構某種教育範式,而是力求闡述對未來教育的另一種理解。從學生視角出發,我們看到了什麼?
  • 家庭教育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性?用好這6條策略
    面對這種情況,教育如何去搞,方能同世界發展的這個大勢保持一致呢?答案只能是做強、做優創新教育,而且這種創新教育還得從幼兒園教育做起,貫穿小學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直至大學教育、研究生教育。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並引領世界的發展。下邊,筆者就家庭教育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性、如何實施創新教育談一談6個策略,供讀者諸君參考。
  • 瑞思英語:全人教育,打開孩子未來N次方
    在當下,隨著學科壓力的不斷加深,焦慮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瀰漫在各個年齡段的家長中,有些家長甚至是在孩子還沒有開始說話就各種擔憂。有來自「別人家孩子」橫向比較的壓力,也有來自未來的壓力。人生是一次長跑,暫時的落後和領先都不算什麼,在孩子熟練套用公式、解題口訣在成為「刷題機器人」越戰越勇的路上,素質、能力、性格的提升能夠在未來給孩子帶來的,也許更為持久和深遠。
  • 【美式STEAM夏令營】溫嶺市素質教育實踐基地美式STEAM夏令營報名開始了
    >有這樣一種課程可以讓孩子基於項目式學習,提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創客能力有這樣一種學習可以讓孩子探索自然、在戶外發現科學的奧秘,讓編程不再是在教室裡枯燥乏味的敲擊鍵盤這就是STEAM教育,集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
  • 怎樣讓孩子在英語學習中培養21世紀所需的綜合能力
    許多國家的學校已經在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們的這些技能。但是,除了學校和老師的教育之外,家庭也是培養孩子21世紀技能的一個重要場所。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如何將家庭英語學習與21世紀技能培養進行結合。那麼,我們怎麼樣在平時的英語學習中融入對這幾種能力的培養呢?下面是給大家的一些基本指導,為大家打開思路,作為參考。1.讓孩子引領學習在孩子們覺得自己有能力掌控學習的環境中,學習效果最佳。
  • 山姆藤校:全面培養孩子成為「未來世界公民」
    山姆藤校-UncleSam Online是山姆大叔基於十年學術積累的全人教育在線內容平臺,旨在為中國3-18歲青少年提供優質、快樂、國際化的線上教育內容。名師薈萃,熱門IP繪本雲集,專業考試輔導,全面培養孩子成為「未來世界公民」。
  • 陳春花:怎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領導者?附PPT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領導者,你就可以成為。因為一個人真正要領導的,其實是自己。如果能把自己真正領導好,你可以去做任何事情。以下內容來自5月6日陳春花教授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MBA招生宣講會上的演講,由「華章管理」整理,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