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教育,我想從今年暑假學生們玩的一個學習項目說起……
歷時30天,溫州市實驗中學30名七、八年級的學生,9個在創客教育中長大的學長學姐,5位傾情助力的導師,組成夢想合伙人團隊。有合作,有衝突,為一個真實在建的「未來學校」設計項目。他們進行了一次大學設計思維課程下沉到中學的大膽嘗試——「學習理想國·未來學校設計項目」。這個項目看似在設計一所未來學校,而實質則是從學生視角提出對未來教育的訴求與期許。
未來教育有著眾多解讀和範本,但是鮮見真正從學習的主人也是未來的主人——學生角度出發的。結合此真實項目,我們提出話題「未來主人@未來教育」。這一話題不著力於建構某種教育範式,而是力求闡述對未來教育的另一種理解。
從學生視角出發,我們看到了什麼?開放共享、創造力平權、解鎖無限可能,學生們在設計中提出了他們對未來教育的種種理解。
對於日常的教室環境,學生們提出了共造室的概念,希望有這樣一個共造室來滿足現代課程多元化、師生合作學習、自由創造的需求。在體育館設計中,學生們著眼於體育與科技的共享連結,從智能化、虛擬化等方向設計了異想天開的運動智能區,傳遞科技讓體育更健康、更科學的未來運動概念。負責公共空間的學生們在設計之餘更多思考的是:未來學校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公共空間?因為未來教育倡導的便是自由開放、交流共享、無邊界學習,那是學生們心嚮往之的校園場景。圖書館設計組的學生們心目中暢想的未來圖書館不僅僅有借閱、自習的功能,更是一座多元的文化交流平臺。這裡應該有影音互動區、科幻隧道、星空閱覽室等,人與文化、自然、科技共享同一片空間。負責餐廳組的學生們認為餐廳不僅要有美食和環境,更提出社群經濟和課程概念。總之,他們心目中的未來學校也是一個社群交流的場所,是一個可以自己設計課程的場所。
學生們說,未來學校應該有一個很酷的科創中心,「在這裡我們可以自由組隊、可以玩自己喜歡的項目、可以申請自己的工作室、可以為自己的哪怕稚嫩的研究成果舉辦論證會」。來自八年級(6)班的學生羅馬說:「未來的『遊戲規則』是圍繞『項目制學習』展開的。我們每一個同學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喜歡的課題,甚至自己提出一個全新的選題來進行項目的探索。在學校裡,我的成績不能夠數一數二,但我相信自己有著很強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最後,學生們驕傲地宣稱:「我們不僅在設計未來學校,更在設計一種未來的規則:創造力平權、知識共享。」
從學生視角看未來教育,我們看到了對未來教育的訴求,看到了無比驚喜的願景和藍圖。正如學生們所闡釋的,未來教育應該不斷地更替與革新,不斷去解鎖另一種可能。學生們說:「我們不否認『埋頭讀書』是我們的常態,但同時我們更想告訴大家,未來綜合能力的積累與培養,才能更好地帶領每一個人走上新的高度。」是呀,未來教育,一定是解鎖無限可能,讓每一個個體不再平庸,讓每一個生命發光發亮。
未來教育倒逼我們思考高品質學校教育應當做什麼,我們教育人的行動路徑是什麼?
我們應從學生視角出發,繼續推進學習方式變革,立足課堂,讓學習與真實生活、情境發生關聯,彌補「埋頭讀書」的缺失,讓學生能有更多體驗,更多與社會接軌,培養多維度成功能力群;基於核心素養繼續探索評價的方式與方法,努力在多元評價中激發學生形成自我評價體系,以評價撬動教學;我校的「適性」課程走過了不斷迭代的20年,面對下一個挑戰,我們將立足學校生態,以跨學科的思維繼續推進課程建設向新處高處變革發展。讓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學校的課程之間產生共振。
基於未來學校設計項目的嘗試給我們最大的啟發是,要以專業的保障促進專業的課程生長。很多學校開設新校區時也會找學生幫忙出主意,但若缺乏設計思維、用戶體驗等專業方法,這種思考很容易成為一種空想。原生態、粗放型的創造因子是每一個孩子與生俱來的本能,教育的功能除了致敬、呵護這份好奇心外,更應以專業的精神、學理的依據、科學的策略、合理的評價等讓這份好奇心更加發光發亮。更專業不是自由思想的枷鎖,它更是一種啟發、一種賦能、一個強有力的工具、一條捷徑。從青少年編程,到創客教育,到廣泛下沉的STEM課程,再到我們正在計劃的K12人工智慧教育、PBL項目制學習課程等,我們團隊有信心、也有能力讓每一個孩子綻放光芒。
我們夢想而且堅信:當下的每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探索,都會不斷促進每一個學生成為心智自由的學習者,打破當下教育唯分數論的困局,讓每一個學生都享有創造的機會,與時俱進,玩轉新時代新事物,不做時代的過路人,而是創造者。未來教育是今天正在發生的每一個超越現代教育特徵的教育變革,它不在未來,而在當下。未來已來,未來可期!
(作者系溫州市實驗中學校長黃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