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教育,讓學生成為「未來主人」是門技術活

2020-09-03 生態好教育

未來教育,我想從今年暑假學生們玩的一個學習項目說起……

歷時30天,溫州市實驗中學30名七、八年級的學生,9個在創客教育中長大的學長學姐,5位傾情助力的導師,組成夢想合伙人團隊。有合作,有衝突,為一個真實在建的「未來學校」設計項目。他們進行了一次大學設計思維課程下沉到中學的大膽嘗試——「學習理想國·未來學校設計項目」。這個項目看似在設計一所未來學校,而實質則是從學生視角提出對未來教育的訴求與期許。

未來教育有著眾多解讀和範本,但是鮮見真正從學習的主人也是未來的主人——學生角度出發的。結合此真實項目,我們提出話題「未來主人@未來教育」。這一話題不著力於建構某種教育範式,而是力求闡述對未來教育的另一種理解。

從學生視角出發,我們看到了什麼?開放共享、創造力平權、解鎖無限可能,學生們在設計中提出了他們對未來教育的種種理解。

對於日常的教室環境,學生們提出了共造室的概念,希望有這樣一個共造室來滿足現代課程多元化、師生合作學習、自由創造的需求。在體育館設計中,學生們著眼於體育與科技的共享連結,從智能化、虛擬化等方向設計了異想天開的運動智能區,傳遞科技讓體育更健康、更科學的未來運動概念。負責公共空間的學生們在設計之餘更多思考的是:未來學校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公共空間?因為未來教育倡導的便是自由開放、交流共享、無邊界學習,那是學生們心嚮往之的校園場景。圖書館設計組的學生們心目中暢想的未來圖書館不僅僅有借閱、自習的功能,更是一座多元的文化交流平臺。這裡應該有影音互動區、科幻隧道、星空閱覽室等,人與文化、自然、科技共享同一片空間。負責餐廳組的學生們認為餐廳不僅要有美食和環境,更提出社群經濟和課程概念。總之,他們心目中的未來學校也是一個社群交流的場所,是一個可以自己設計課程的場所。



學生們說,未來學校應該有一個很酷的科創中心,「在這裡我們可以自由組隊、可以玩自己喜歡的項目、可以申請自己的工作室、可以為自己的哪怕稚嫩的研究成果舉辦論證會」。來自八年級(6)班的學生羅馬說:「未來的『遊戲規則』是圍繞『項目制學習』展開的。我們每一個同學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喜歡的課題,甚至自己提出一個全新的選題來進行項目的探索。在學校裡,我的成績不能夠數一數二,但我相信自己有著很強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最後,學生們驕傲地宣稱:「我們不僅在設計未來學校,更在設計一種未來的規則:創造力平權、知識共享。」

從學生視角看未來教育,我們看到了對未來教育的訴求,看到了無比驚喜的願景和藍圖。正如學生們所闡釋的,未來教育應該不斷地更替與革新,不斷去解鎖另一種可能。學生們說:「我們不否認『埋頭讀書』是我們的常態,但同時我們更想告訴大家,未來綜合能力的積累與培養,才能更好地帶領每一個人走上新的高度。」是呀,未來教育,一定是解鎖無限可能,讓每一個個體不再平庸,讓每一個生命發光發亮。

未來教育倒逼我們思考高品質學校教育應當做什麼,我們教育人的行動路徑是什麼?

我們應從學生視角出發,繼續推進學習方式變革,立足課堂,讓學習與真實生活、情境發生關聯,彌補「埋頭讀書」的缺失,讓學生能有更多體驗,更多與社會接軌,培養多維度成功能力群;基於核心素養繼續探索評價的方式與方法,努力在多元評價中激發學生形成自我評價體系,以評價撬動教學;我校的「適性」課程走過了不斷迭代的20年,面對下一個挑戰,我們將立足學校生態,以跨學科的思維繼續推進課程建設向新處高處變革發展。讓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學校的課程之間產生共振。

基於未來學校設計項目的嘗試給我們最大的啟發是,要以專業的保障促進專業的課程生長。很多學校開設新校區時也會找學生幫忙出主意,但若缺乏設計思維、用戶體驗等專業方法,這種思考很容易成為一種空想。原生態、粗放型的創造因子是每一個孩子與生俱來的本能,教育的功能除了致敬、呵護這份好奇心外,更應以專業的精神、學理的依據、科學的策略、合理的評價等讓這份好奇心更加發光發亮。更專業不是自由思想的枷鎖,它更是一種啟發、一種賦能、一個強有力的工具、一條捷徑。從青少年編程,到創客教育,到廣泛下沉的STEM課程,再到我們正在計劃的K12人工智慧教育、PBL項目制學習課程等,我們團隊有信心、也有能力讓每一個孩子綻放光芒。

我們夢想而且堅信:當下的每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探索,都會不斷促進每一個學生成為心智自由的學習者,打破當下教育唯分數論的困局,讓每一個學生都享有創造的機會,與時俱進,玩轉新時代新事物,不做時代的過路人,而是創造者。未來教育是今天正在發生的每一個超越現代教育特徵的教育變革,它不在未來,而在當下。未來已來,未來可期!


(作者系溫州市實驗中學校長黃慧)

相關焦點

  • 在線教育必將成為未來教育的趨勢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受時間、空間和不可抗力等因素影響較小的在線教育,頓時成為了家長們關注的焦點。在外界看來,疫情似乎對在線教育行業產生了一種&34;的奇特推動。這兩項任務,是在線教育行業在&34;發展之外,需要通過漫長的打磨、踏實的實踐以完成的&34;。在知乎上,有一個高贊問題:為什麼說在線教育必將成為未來教育的趨勢?網友們一致認為,在線教育無疑是未來教育的趨勢,它將作為增值資源,與線下教育長期並存。
  • 朱永新談「未來學校」:在線教育的最大挑戰不是技術,而是「教育」 | 關注
    基於網際網路+的教育,最主要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必須顛覆傳統的教育結構與模式,對學校形態進行新的設計。網際網路改變教育,是一個正在發生的事實,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必然會像網際網路改變商業和金融一樣改變教育,基於網際網路的混合學習必然會成為未來教育的基本模式。當然,它需要以下三個基本條件。
  • 暑期讀書會七位校長探索「未來教育」引領下的學校高品質發展「未來教育」不在未來,而在當下
    課程引領:規劃STEAM教育課程體系做好頂層設計,在學術啟航課程和技藝啟航課程中,除國家規定課程外,開發了20多門STEAM教育課程。尤其以結合學校 啟航教育 的 船模 課程,在第十六屆全國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工作會議上給予展示,獲得一等獎。
  • 未來教育怎麼變?
    第三,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科技的進步迫使學校要進行新的變革,而且為我們的變革提供了技術支撐和支持。因為到了這樣一個時代,時時處處都可以學到知識,那為什麼一定要到學校去呢?所以從孔子時代的夢想,到現代學校開立的弊病,再到現在技術的發現和發展,都迫使我們提出學校變革的課題。未來應該學什麼、怎麼學、誰來教、誰來學,學校的形態到底應該怎麼樣?
  • 面向未來的在線教育丨嵌入式創業教育 培育未來創業合伙人
    案例概況《創新與小企業》主要的授課對象是工商管理、信息及技術管理、以及對創新創業有興趣的大三本科生。此課程已經開設了10年有餘,每年冬季學期開設,每次修讀學生數約為100人。截止到2019-2020學年,已經有近1000名學生修讀完這門課程。
  • 【教育創想】構建面向未來的生態智慧教育
    未來學校的建設關乎學校課程創新、學習方式變革、學習空間構建、教育技術創新、學校組織形態變革……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團總校校長陸雲泉說,讓教育跟孩子們的生活相通,就是我們要構建的智慧教育生態。學生拿著筆在紙上寫的任何過程、思維軌跡都可以通過技術手段投影到大屏幕上,可以回過去看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不同試錯的思維軌跡,充分滿足師生教育需求。
  • 【未來教育】花潔:探索未來教育新教研
    今天的老師,如果要成為團夥當中的一員,就必須提升自己能力,使自己的角色發生變化。如果你不會技術,如果你不是一個技術達人,那麼研修活動,你就不能參加。所以要成為一個技術達人,關注事物的流程,關注自己的學習體驗,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還要重視數據。
  • 未來教育,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是當前教育的一個熱詞,可能會對未來教育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我們可以通過新技術支持,利用各種各樣的自動傳感器,記錄學生在學校各方面的表現。新技術所帶來的變化,使新模式和新理念有了實現的可能性。【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之間存在著較大差距,根本原因在於學校教育與生活教育的割裂。
  • 《教育的未來》
    8個新趨勢:1、 數字責任將在線安全納入學校的課程表是幫助兒童成為安全可靠的技術用戶的關鍵,特別是如果教會他們如何管理而不僅僅是避免在線風險以連接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習者,並促進文化,社會和包容性理解。2、關於未來學習內容:世界教育創新峰會(WISE)對全世界教育家的調查表明,許多人認為現代學校體系中的教育內容只需要保留17%。專家們的共識是,未來的課程會進一步整合,讓學生自我建構學習內容,以學習方法為主的學習將成為未來學校的主要特徵。
  • 未來教育的暢想與問題
    然而,隨著媒介和技術的變遷,原有的社會關係和認知模式逐漸被解構,教育正在經歷時空維度上的重新建構,未來教育也在刻畫全新意義上的學校、老師和學生的畫像,並且在國內外已經有了可供參考的案例,當想像成為現實的時候便足以證明未來已來。
  • 好未來陳丁鴻:讓學生更好地成為全球公民
    好未來教育集團美國首席投資官陳丁鴻與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史丹福大學教授Carl Wieman,斯坦福教育學院院長Dan Schwartz,ACT(美國大學入學考試)企業發展副總裁Bob Block等學界、業界嘉賓,就學生能力的測評方式、技術在測評中的應用等話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 未來教育是什麼樣的? | 邦讀書
    好未來好未來的前身即學而思,2013年8月19日正式更名為好未來,2003年,「學而思」課外輔導創立,探索最早期在線教育模式。2010年10月20日,好未來的前身學而思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國內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小學教育機構。
  • 服貿會商機:「網課」會成為教育行業的未來嗎?
    (2020年服貿會)服貿會商機:「網課」會成為教育行業的未來嗎?中新社北京9月7日電 (記者 王恩博)新冠肺炎疫情讓許多新業態受到關注,在線教育是其中之一。「網課」會成為教育行業的未來嗎?拿起手機或平板電腦,打開APP對著題目拍照,1秒出解析內容;利用大數據實時診斷學習短板,精準推送練習題;海量學習行為數據反哺教學環節,為每個學生提供專屬學情報告,定向查漏補缺……在猿輔導在線教育展臺的用戶體驗區,參觀者可以親身體驗到人工智慧與教育結合的前沿研究成果。
  • 「3E教育」理念引領未來教育發展
    熊立博士表示,網龍眼中的未來教育應是「3E教育」的形式,要實現「3E教育」,AI、大數據、5G等前沿技術的深度融合應用,是一條必由之路。憑藉在AI、大數據等技術方面的嘗試,網龍101教育PPT-AI助教等智能化教學產品,能夠對教學數據進行收集與分析,並統計知識薄弱點,實現為學生推送精準的個性化學習方案,向老師提供側重點鮮明的備授課方向,讓教學更高效。 當前,「新基建」已成為推動傳統產業數位化升級的重要力量,「教育新基建」更是被公眾不斷提及。
  • 成為學習主人的關鍵是什麼?
    有人認為學校和老師對學生管的過多、牽得過牢、導得過細、教得過死、壓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阻礙了學生深度學習的實現。教育要創造自由寬鬆的環境、溫馨快樂的氣氛,最大限度釋放孩子天性,給孩子成長的自由,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深度學習。今年因疫情導致延期開學,學生居家學習。
  • 專家觀點:未來的教育是怎麼樣的?
    在人工智慧、大數據、5G技術等大力發展並加速深入的背景下,未來的社會的變化之大可想而知。那麼,未來的教育應該是怎樣的呢?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楊念魯認為,未來的教育應該是「全人教育」。即去除功利的,不再以就業為導向的。「注重培養孩子的素養和修為。」
  • 重磅| 劉長銘:今天的技術還未適應未來教育發展大趨勢(未來智慧...
    本期《白丁會客廳》系列訪談「疫情下的反思:我們與未來教育的距離」,有幸邀請到北京金融街潤澤學校總校長劉長銘,作為著名教育家,他為我們分享了教育4.0時代下對教育技術的思考,對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看法
  • 未來教育是什麼樣的?
    但是,在五步教學法的影響之下,教師更加強調培養能夠掌握知識、在考試中能夠取得高分的學生,忽視了學生的未來發展。五步教學法所代表的思維是一種傳統的教育思維,強調教育的現實作用而忽視了未來作用。要使教育面向未來,作為教育者,首先應該改變自己的觀念,用未來教育的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實踐。
  • 未來學校應融合技術與人文
    未來學校的技術邏輯,目前已出現了負面的走向趨勢。在某些方面,技術決定論佔據上風,甚至有學者認為,未來以新型技術為核心的學習中心會完全替代學校教育。隨著技術發展在教育行業中扮演著越發重要的角色,此類觀點也是層出不窮。在這種邏輯下,技術成為凌駕於人類發展之上的決定性力量,即技術力量決定了人類的發展。
  • 未來教室什麼樣?且看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調研員李維明、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數字教育資源專委會副主任梁錫卿、成都市教科院副院長譚文麗、武侯區教科院副院長汪翼、中國信息技術教育雜誌社社長李維福等領導出席,四川省內60餘家教科所、教育局,200餘所學校代表參與了此次會議。在此次研討會上,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調研員李維明多次提及「網際網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