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木工當木匠

2021-02-14 鈞天之樂

在我人生的旅途中還有這麼一段難以忘卻的歷程。

1976年我初中畢業後就轉為了高中階段學習。當時年齡大一點的初中畢業就上山下鄉了,我屬年齡小的就直接升入高中。哥哥早我一年畢業,應該在下鄉的行列中。但在下鄉的體檢中檢驗出患有類風溼性關節炎疾病,下鄉就此終結,開始了艱難漫長的留城手續辦理。我雖然上了高中但兩年以後畢業下鄉的重擔就落到了我的身上。為了能夠適應未來下鄉的生活,我早早地開始了下鄉的準備工作。

第一學期剛剛開學,偉大領袖毛主席於9月9日逝世,全國人民沉浸在無比的悲痛中,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悼念活動。為了更好地緬懷毛主席,我常到圖書館翻閱毛澤東方面的書籍。一次看到了毛主席讀明史時,發出感概:"《明史》我看了最生氣。明朝除了明太祖、明成祖不識字的兩個皇帝搞得好,明武宗、明英宗還稍好些以外,其餘的都不好,盡做壞事。」看到這些我對明朝皇帝有了興趣,知道了第十六位明熹宗朱由校是一位專注於刀鋸斧鑿,丹青髹漆之類的木匠皇帝,從此以後我開始對木匠情有獨鍾。

第二年寒假過後,我毅然決定學木工當木匠。當赤腳醫生、會幹木匠活在當時農村是最吃香活計,受人尊敬,不被欺負,既掌握了一門手藝,又有了生活保障,從此便開始了半學半工的學藝生涯。我的師傅是我的髮小,初中時就拜師學藝了。年輕人體力好又用心,很快就掌握了技能,能夠獨立操作了。我開始只是幫忙打下手,慢慢地才進入了角色。

木工是一門吃苦的技術,木匠是以木頭為材料,通過榫頭、卯眼、放樣、取料、刨料、劃線、打眼等工藝作成各種各樣的家俱和工藝品。木匠的工具是多種多樣的,都是專用的,有斧、刨、鑿、鋸、尺等,每一種工具又分為幾種類型,如大、中、小鋸,長、中、短刨,鑿按尺寸寬窄分類。

俗話說,人幹了木匠驢進了磨房。木工是重體力勞動,木匠的基本功全憑自己不斷地學習、掌握、磨練。輕鋸重刨子,就是鋸的重量勁要輕些,刨的重些更便於操作,使用刨子要前腿弓,後腿繃,肩背著力往前衝。刨料要求平整、光滑、方正,畫線要準確、正確,打榫眼方正、垂直。

木匠分為:長木匠主要是蓋房子;方木匠是打家俱;圓木匠是做木桶木盆之類。我學的自然是打桌、椅、床、櫃、幾的家俱了。開始主要是練習基本功,用鋸下料、刨推板面、鎖榫鑿卯的活,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足夠的力量和持續的耐力,特別是推刨時雙手要緊握推手反覆發力才行,手掌和虎口部位摩出了水泡,用膠布包好等到有了老繭功夫練得就差不多了。

第一次和師傅出去幹活,東家是一位老學究,剛剛出道的我緊張的很,長2米厚5公分的硬雜木板需要用鋸破成每根3公分寬的材料,我一邊幹東家一邊不停的盯著,弄的我心裡發怵,鋸不聽使喚就走偏了,東家一臉的不高興。人們常說,幹榆溼柳木匠見了就走,說明了幹榆木溼柳木的活是最費力的,讓我頭一次出來就遇上了,好在師傅辦法多,最後還是順利幹完了,主人還挺滿意。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做什麼事都是一樣的,想要弄懂弄通還需要自己努力,我先嘗試在家裡練,練嚴縫、拉榫、鑿卯、合套,從小件作起,很快技術有了提高,我家圓桌、方凳、衣箱、衣箱墩、一頭沉寫字檯都是我自己打制的,母親整整使用了42年還完好無損。同學準嶽母家桌凳壞了我去幫助修理,結果促成了一對好姻緣。同學考上大學我製作的小衣箱帶到學校得到了同學們的讚揚。

1977年秋,全國恢復了高考制度,結束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哥哥如願留在了城市,進入了工廠學徒,巧合的是哥哥從事了比木工更高級的工種一一模型工,我也終於告別了為了謀生而不得不鍾情的木匠生涯,踏上了新的學習之路……
                        

相關焦點

  • 吊個頂做個柜子就是木工嗎?釘子木工和木匠的區別是什麼?
    在工地幹活 說你是幹什麼活的 你可能只能硬著頭皮說是木工 吊個頂 做個柜子就是木工嗎 只能呵呵了,很多人都是 18歲開始學的木工手工打眼開榫眼 刮 刨 斧頭 做過桌子 椅子 床 打過門 和窗等 學了三年 工資開過2.7元一天 現在幹活是釘子 還是釘子 只能說是個幹裝修的了
  • 匠心傳承 木工與木匠的區別是什麼?
    時間:2017-03-21 14:20:23 瀏覽:1次 機械化成品化的今天,還有多少能成為木匠的木工呢?
  • 《技行天下》木工專場 細數木匠師傅的苦與樂
    「木工比賽是最刺激好看的一場。」剛播完兩期,廣東衛視《技行天下》節目組導演便「放話」:木匠絕活將被搬上螢屏,如今「江湖」上鮮少見到的手藝,要在這個舞臺重現了。不僅如此,由於披上了「比賽」的外衣,節目從頭到尾新穎又刺激,9月28日專場無疑是最好看的一場。
  • 以前木匠幹到老,學到老,現在看看視頻,選好工具就能當木工
    如果你也喜歡玩木頭就關注我吧,或者加入我們的木工圈子,大家一塊開心玩木!「師傅領進門,學藝在個人」,學木匠拜了師,這只是跨進了行業門檻,至於能學到多少本領,全靠自己的用心和努力。木匠傳藝,主要通過直觀的實際操作演示和實物展示,並輔以口授。
  • 木工和木匠,難道區別只是手上的工具嗎
    三百六十行裡有一個職業叫做「木匠」,他們運用他們的手藝,簡易的工具,獨特的技巧,以及孜孜不倦的精神,製作出許許多多美好又實用的家庭用品或藝術品。有人說:木匠和木工的區別完全在於他們手上的工具。拿著射釘槍和電鋸的只能稱為木工,根本沒有資格稱為木匠,他們製作的東西都是按照圖紙要求,或者以自己意願為主,進行加固和組裝,這樣的量產產品根本沒有靈魂。木匠區別於木工的根本應該說他們能夠運用簡單的工具配合繁雜的手藝,來完成精美的物件。比如家家戶戶都必備的桌子,早些年間幾乎每家都有的「八仙桌」。
  • 明代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他的木工活水平如何?
    說到朱由校,可能很少人能把他對號入座,但是如果提到他的特殊技能--「極度的木匠痴迷愛好者」,可能大家就都知道他是哪位皇帝啦,今天咱就講講這位大明朝傳奇的木匠皇帝朱由校的傳奇一生。明代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他的木工活水平如何?
  • 著名「木匠皇帝」朱由校,木工水平怎麼樣?看看他的「高端」作品
    在明朝的皇帝大多都擁有各種各樣的副職,今天要說的便是明朝著名「木匠皇帝」朱由校。明熹宗朱由校生於1605年在位只有短短的七年,在朱由校在位期間,基本上都是宦官魏忠賢專權。而朱由校作為一個皇帝,卻只痴迷一件事——做木工。這也使得明朝的朝政被肆無忌憚的魏忠賢攪得烏煙瘴氣。
  • 防空洞裡的神秘木匠:做木工可半年不出門
    有修補壞鍋的、做木工的、爆爆米花的、補鞋的、磨剪子的等等……而今,村落逐步發展成城鎮,這些行當在短短幾十年中迅速消失,如今在街頭已經難尋其蹤跡。再度重溫這些將消失的民間技藝,不僅是對這些身懷絕技手藝人的敬重,和對古人智慧的讚美,也更是對往昔慢節奏生活的一種眷戀。本期麻辣探帶您探訪在防空洞裡的木匠,50餘年的木藝追求,用「刨子、鑿子」討生活,在「木花」中追逐藝術。
  • 他被稱為「木匠皇帝」,不愛江山愛木工,「奇技淫巧」讓人嘆服!
    其中不乏秦始皇、漢武帝、康熙這樣有才能,政績卓著的「千古一帝」,也有周幽王、楊廣這樣的昏君和暴君,還有一些皇帝在位期間碌碌無為,對江山社稷之事毫無興趣,卻在其他領域天賦異稟,今天要說的這位不愛江山愛「設計」,還被稱為木匠皇帝。他就是明熹宗朱由校,其實在古時候,木工行業是很不入流的,木匠也屬於下九流的範疇。
  • 汝州市:木匠工藝傳承人
    木工工藝是一門傳統而又古老的行業,古代人的一生離不開木製品。因此木匠在古代是一向比較重要的職業,由於木工沒有三到五年是學不成的,所以大家對木匠比較尊重,往往在稱呼後面加上個「師傅」二字。所以在過去,學木匠手藝一般是「三年零一節」出師,所謂「三年零一節」就是滿三年之後,再逢到一個年節日,這手藝就算學成了。隨著工業化的發展,木質用品大都實現了工廠化生產。其中用鋸子、刨子、斧子、尺子、鑿子之類的手工工具製作日用的家具或其他木製品的木匠越來越少。就是有,也是使用電鋸、電刨、車床等現代化工具。使用傳統木匠工具的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 女老師自學木工 在國內「木匠」課程十分少見
    女老師自學木工 在國內「木匠」課程十分少見時間:2017-03-11 09:45   來源:新民網   責任編輯:曉蕊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有才!女老師自學木工 回國在高校開設專業課程來源:新民網 前日中午,在長江職業學院建築工程學院的教訓中心,數名學生戴著口罩、繫著圍裙,專注地在木頭上鑽方孔、雕花等,進行手工產品製作,女教師史曉燕在一旁指導他們。 史曉燕(右一)指導學生進行手工製作     原標題:有才!
  • 明朝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他的木工水平竟如此之高
    ,下面我給大家說一說這個熹宗的木工活水平怎麼樣。朱由校的老爹是太子,但是這個太子不受皇帝喜愛,地位非常不穩固,而朱由校的母親王氏是一個才人,不受太子喜愛,在朱由校小時候王氏就逝世了,朱由校被李選侍代為撫養,在成長過程中,他被紫禁城裡的精雕細琢所吸引,就這樣朱由校走上了木匠這條不歸路,萬曆帝駕崩後,朱由校的老爹繼位,但是他老爹登基十天就重病不起,登基二十九天後就駕鶴歸西,這件事就是「紅丸案」,在此暫且不表。
  • 「木匠皇帝」朱由校,木工水平如何?他的這些作品,才是工匠精神
    其實是木工,他一生都在苦苦鑽研木工和建築技巧,生生將一個皇帝,當成了木匠。其也被後人稱之為「木匠皇帝」。 說到為何朱由校沉迷木工,還得從他的童年說起。他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孫子,朱翊鈞生前也不是個好皇帝,每天只顧自己貪圖享樂,對子女的教育問題根本不聞不問。因此,朱由校從小就沒受過什麼教育,16歲登基那會,由於沒有什麼文化,他甚至還被稱為「文盲皇帝」。
  • 匠心分享:木匠常用到的各種各樣的木工手鋸大全!
    據傳說鋸子最早是由我國木匠的祖師爺魯班發明的。在鋸子沒有被發明出來之前,木工無論是伐木還是將木材分割都是用斧子來實現的,非常的耗時耗力。有了鋸子之後木材的分割變的更加的輕鬆,尤其是在木工榫卯加工時木工手鋸是最重要的工具,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目前木工最常用到幾種木工手鋸。
  • 小木匠的鋸子,大木匠的斧子,其實只要是木匠,基本功必須要掌握
    小木匠主要是指搞家具製作和室內裝修的木工,也稱細木工;大木匠主要指搞木結構和模板工程的木工,也稱粗木工。這句諺語精闢地說明了木工操作的關鍵所在,也指出了小木匠和大木匠最重要的基本功之鋸子是木工重要的,也是基本的工具之一。
  • 帥大叔學木工
    大叔為啥學木工?諸位請聽我慢慢道來:木頭,這個上天賜給人類的神奇禮物,如果沒有了它,這個世界是多麼的荒涼,每當觸摸那木器的溫潤,看著那讓人迷離的花紋、豐富談定的色彩,聞著那沁人心脾的清香,聽著它那渾厚的聲音,此刻我的心都醉了。
  • 木匠課堂:木工入門課之各種各樣劃線工具初體驗!
    無論你是資深老木匠還是一名新入坑的木友,都知道木匠行業有一句俗語「三分劃線七分做」!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劃線對於一名木工是多麼的重要。想做好一件木工活,一定先學會劃線,線劃的不好,後面做的再好,也不是你真正想要的東西。
  • 木工必備手工工具——刨刀!中國老木匠流傳的木工刨口訣!
    大家好,我是木工秧子,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木工工具的使用,先來介紹一些手工工具,比如,刨刀。最近發現一個很好用的 刨刀操作口訣,臺灣推式刨刀的操作方式。臺灣有關刨刀的記錄非常稀少,關於刨刀的操作方法都是口耳相傳,看不到文字記錄。
  • 人物影像:老木匠與新師傅
    老祥叔的畫作畫畫融入木工「回家後,雖然沒有老師教我了,但我仍然喜歡畫畫,畫畫讓我心情寧靜。」老祥叔接著回憶道,「到了1981年,為了維持生計、養家餬口,我開始學做木工,成為人們口中的木匠,畫畫愛好為我做木工裝修增色不少。」
  • 內江木工三代辦木工坊 都市人體驗木匠DIY榫卯花閣
    最近,內江城區也辦起了這麼一家木工坊,木工愛好者可到此盡情體驗的樂趣,自己動手將想法變成筆筒、菸灰缸、花 閣、燈罩等木製品。而開辦這個木工坊的主人是一名「木工三代」,他在引導都市人體驗木工樂趣的同時,也希望傳承中國傳統的榫卯工藝。這家木工坊地處內江城區紅牌路,6月3日下午,木工坊來了多名愛好木工的女學徒。這一期,木工坊的主人張建要教她們利用榫卯工藝中的燕尾榫製作花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