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青島人曾經的民居,曾是幾代的回憶,住過這種房子的人都在30歲以上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八九十年代,一家人擠在十幾平、二十幾平的房子裡,雖然物質不豐盛,但是其樂融融。因為面積有限,房子裡都弄起了吊床,一般大人睡下面的床,孩子睡吊床。
那時候還有是用大鍋灶做飯,燒的是木柴,雖然不方便,但特別有家的味道。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如果家裡有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這三大件,說明你家裡還算是富裕家庭。女兒出嫁、兒子結婚,這三大件不能少,隨著生活漸漸富裕,電視機、冰箱逐漸成為結婚三大件之一。
那時候自行車絕對是交通出行的主力,家裡如果沒有一輛自行車,那出去外事是相當的不方便。那時,滿街都是騎自行車的人,上下班、出去買菜、走親戚,都要騎自行車。所以,街道上除了公共自行車、貨車及少數的小車外,就是自行車了。家境好的人家,幾乎每人都會有一輛自行車。
特別是初中的孩子上學,自行車就成了標配,一到放學,就看到學生們推著自行車湧了出來。在一些工廠,也是如此,下班上班的時候,自行車人流在單位如潮的湧動。所以,那時候,國外也稱中國為自行車王國。
到了本世紀初左右,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騎自行車的人越來越少,騎摩託車的人越來越多,中國又瞬間成為了摩託車王車。到現在,青島城區摩託車幾乎絕跡,現在滿街跑得都是小汽車。此時的中國,稱之為汽車王國也是當之無愧,不僅保有量第一,連汽車的年產量也是第一。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有臺收音機也是很多家庭的夢想。那時收音機是一家人的娛樂工具,生活常識、新聞、戲曲、聽連續劇廣播、小說,無所不能,讓那個時代的人學到不少知識。那時,像兒童節目也是層出不窮,「小喇叭開始廣播了…….嗒嘀嗒……」成為那個時代孩子的美好記憶,聽過這個廣播的孩子,現在也都在40歲往上數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到本世紀初,吊鋪是很多人的美好回憶。不少人童年是伴隨著吊床長大的。由於住房面積不足,一家三口或者幾口人擠在十幾平、二十幾平米的房子裡,很不方便,吊床就應運而生。家裡的主人們充分利用房子的空間,為孩子建起一個個吊鋪。
那時候,不少人家庭還是用大鍋灶,燒木柴。雖然不如現在燃氣灶方便,用大鍋灶煮上一鍋飯菜,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也是很幸福的事情。後來不少人用上煤爐,如今家家戶戶都用上了燃氣灶,不用撿柴火,也不用去買煤了,更不用扛煤氣罐上下樓了,既方便又衛生。
那時候,有一臺縫紉機是很多家庭主婦的夢想。因為家裡的衣服,除了過年過節請縫紉師傅或者自己縫製衣服外,衣服是新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所以,那時候女主人會針線活,也是標配的技藝;如果沒有一臺縫紉機,全要靠女主人手工縫製,費時費力。在她們心目中,有一臺縫紉機,就是要實現的一個夢想。
還有屋裡的那臺座鐘,每到整點時,都會發出洪亮的報鳴聲,特別是滴答、滴答地走針聲,在寂靜的晚上顯得特別響亮,但人們好像很享受這種聲音。這些聲音好像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生活氣息和幸福。如今,這些都已成為歷史,人們的物質比那時候更加豐盛,很多家庭都不需要這種座鐘了,因為現在手機代替了座鐘、收音機,甚至連電視機也被冷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