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4100多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在接下來一年多的時間裡,筆者將以史實為依據,用類似小說的形式,將隋唐這段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篇章書寫下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國34個省,每個省人民的氣質都很與眾不同。比如福建人愛冒險、四川人較保守、東北人一喝酒,全世界都是他們的……
但是,山東人的氣質最為特殊,具體表現為:嚴重分裂。
和平時期,山東人最喜歡吆喝「孔孟之鄉」與「忠、孝、節、義」。但是,你翻看歷史會發現,每一個朝代的末年,第一個拿起菜刀武裝上訪的,基本都是山東人。
這種前一秒還在吆喝「忠」,後一秒就拿起菜刀砍人的獨特氣質,其它省人真的少有。所以,有句老話叫「山東不反,中國不亂」。隋末這一次武裝大造反,也是從山東開始的。
張須陀第一次安定山東
公元611年,黃河泛濫,河南、河北、山東等地一片沼澤,民不聊生。但是,楊廣沒有管這些百姓們的死活,堅持赴約去滅高句麗全家。
山東大漢王薄,率先對皇帝提出了反對意見。
王薄,生辰不詳,山東鄒平人,小半輩子都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不過,他應該讀過幾年書,很會搞營銷,還會寫歌詞。
楊廣徵兵,他不想去,就和幾個兄弟跑到長白山(今山東會仙山)當了土匪,為了把公司做大做強,他又寫了一首歌:《無向遼東浪死歌》。
長白山前知世郎,穿著紅羅錦背襠……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在那個饑荒的年代,這歌詞相當的有吸引力,剛一發布,傳誦量就突破了10萬加,沒過幾天,就吸引了上萬粉絲。
但是,他的運氣有點背,因為沒過多久,便遇上了隋末鎮壓義軍第一位猛將張須陀。這位爺出生於河南弘農,將門世家,是一個標標準準的猛將。史書記載「性格剛烈,有勇有謀」。
他曾經跟著史萬歲帶2000人,轉戰大西南一千多裡,見鬼殺鬼,見佛滅佛。後來又跟著楊素,平定了楊諒的叛亂。所以,砍人功夫十分了得。
不僅如此,他對老百姓還很好,山東饑荒,張須陀私自下令,開倉放糧,周圍人勸他三思,他卻說:
「今帝在遠,遣使往來,必淹歲序。百姓有倒懸之急……吾若以此獲罪,死無所恨。」
除此之外,他手下還有一員猛將——秦瓊,就是唐朝凌煙閣24功臣裡的那個秦叔寶。秦叔寶,山東歷城人,出生日期不詳,剛開始在來護兒手下當差,因為作戰勇猛,幾次先登,被來護兒極為賞識,後來又被調到了張須陀軍中工作。
公元611年,王薄在長白山下,剛積攢了幾萬人,就被張須陀給盯上了。
剛開始,張須陀並沒有在意,只是讓當地長官帶了一群保安去打一下。哪知道,王薄還挺生猛,打退了保安們的好幾次進攻。最後,終於惹怒了張須陀,老虎不發威,還真被人當病貓了。
於是,張須陀帶了一萬人,就殺過去了。
王薄手下聽起來有幾萬人,但是,仔細一看便會發現,這幾萬人還包含老人、兒童、婦女。因為這是農民起義軍的特點,無論到哪砍人都必須帶著家屬。
加上他們沒有經過系統化訓練,又沒啥武器,所以,戰鬥力一般都比較差,和保安打打群架可以,和訓練有素的正規軍對砍,一般都處於劣勢。更何況這次他們面對的是張須陀和秦叔寶這兩位猛將,所以,王薄只有逃跑的份了。
這次平叛過程很無聊,只有一句話:王薄前面跑,張須陀在後面追。
王薄先是帶人往南跑,跑到了兗州,結果被追上揍了一頓。接著他趕緊調頭往東跑,一直快跑到海裡餵魚,在威海岱山附近,又被隋軍追上揍了一頓。
無路可去之後,他又開始往回跑,到濟南北的時候,又被追上了。隋軍斬首五千餘級,獲六畜萬計,等於是王薄帶著張須陀來了個環遊山東。
最後王薄被打得一點脾氣也沒有,只好躲了起來。
第一次山東人民武裝上訪,就這樣沒出家門,便被平定了。
不過別著急,楊廣這位敗家子,會源源不斷的給山東人民送上造反的理由。
張須陀第二次安定山東
公元613年,楊廣二徵高句麗,又要大徵兵,不用說,又一次引起山東大漢們的不滿。
龜縮了兩年的王薄終於又一次等來了機會。這一次他沒有再寫歌,也沒再往山裡跑,玩農村包圍城市;而是趁機聯合孟讓等義軍,共10幾萬人到章丘市玩城市暴動去了。
張須陀二話不說,準備再次出兵,但是在出發之前,一位14歲的小孩卻給他攔住了,表示要求隨軍出徵。
張須陀見這小孩嘴上沒毛、辦事不牢,便很不屑:「小屁孩,穿上盔甲估計都能把你累趴下,怎麼去打仗?」
沒想到,這小孩十分不服氣,當即披上了兩副盔甲(注意是兩副),飛身上馬,將手中的「五鉤神飛亮銀槍」使得賊溜,把張須陀都驚呆了,隨即便把他帶在了身邊。
這小孩名叫羅士信,山東歷城人,名字估計很多人不熟悉,但是看過《隋唐演義》的人肯定都知道羅成。歷史上沒有羅成這人,不過羅成的原型就是羅士信。
有這麼多猛將在,所以張須陀壓根就沒把王薄、孟讓的10幾萬人看在眼裡,連計謀都懶得用。
他先讓水軍切斷了王薄的運糧隊,隨後帶了2萬人便去砍人了。羅士信的表現極為勇猛,每次作戰都跟著張須陀先登。
啥叫先登?
古代攻城時,最先登上城頭的功勞最大,所以叫「先登」。
那為啥第一個登上城頭功勞就最大呢?
很簡單嘛,登城這種活動危險係數極高,搞不好就會被城上扔下來的石頭砸死,或者潑下來的糞便燻死,或者潑下來的熱水燙死,或者甩下來的燒紅的鐵鏈燙死。總之,能有一百種死法。
能第一個衝上去,不僅需要極大的勇氣,還需要極大武力值,更需要極大的運氣,衝上去之後還能極大的鼓舞士氣,所以,這種人肯定功勞最大。
羅士信不僅經常先登,登上去之後還很個性,每殺掉一個人,就把該人的鼻子割掉收好,戰後拿給張須陀邀功。
有這種猛將在,戰爭結果更是毫無懸念。王薄、孟讓再次潰敗,準備沿河而逃。但是運氣實在是太差了,半道上又遇見了大隋水軍。在水陸夾擊之下,倆人又跑一次。
這一次王薄逃的很徹底,山東是無論如何也待不下去了,和孟讓一商量,倆人跑到了江淮流域。但是在那裡,他們將遇到另一位猛將,也將被打的屁滾尿流,我們後面再講。
王薄逃跑後,張須陀也沒有閒著,剛回到濟南,就發現又有幾萬人去打歷城了(現濟南市歷城區)。張須陀二話不說,抄起傢伙就往歷城跑,不過,這一次他差一點報銷在那裡。
主要原因不是義軍太猛,而是他太大意。因為前幾次的勝利來的太容易,讓他飄了起來,誤以為義軍都很好砍,所以,這一次他僅僅帶了5個親信,騎著馬就朝歷城奔了過去。
張須陀明顯玩的有點嗨了。義軍看見隋軍只有6個人,大罵一聲,老鱉蓋子(山東罵人的話),欺人太甚。然後拿磚的拿磚,拿棍子的拿棍子,一湧而上。
張須陀也不傻,打了兩下,見對方人太多,撒丫子就跑,不過沒跑掉,被義軍給團團圍住了。5個人PK幾萬人,不死才怪。沒過十分鐘,張須陀便身負重傷。眼看就要報銷了,運氣卻救了他一命。
原來秦叔寶看見他帶了5個人就跑,知道肯定有大事發生,便急忙召集了軍隊,隨後而來。看見主帥被圍,秦叔寶二話不說便衝了上去,義軍這才撤去了對張須陀的包圍。
秦叔寶趕緊讓人把張須陀抬上了擔架,隨即準備撤軍,但是身負重傷的張須陀卻來個了反常的舉動。
他對秦叔寶說:「賊軍見我重傷,肯定以為我會撤軍,進而放鬆警惕。但是,此刻才是進攻的最佳時機。不必管我,揍死那幫老鱉蓋子。」
猛啊,置之生死於度外,不贏才怪。
事實正如張須陀所料,隋軍剛一發動進攻,義軍們便大敗而逃。
張須陀這一次算是撿了一命,還耍了威風,但是後果挺複雜。
他受傷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山東。義軍各個首領們看出殯不嫌殯大,紛紛摩拳擦掌,準備趁機狠狠撈一把。
於是,山東益都、招遠等地的義軍開始了強烈的騷動,大肆搶劫、圍攻城池,一時間山東境內狼煙四起。
躺在病床上的張須陀聽聞戰報,心裡急得發毛,不顧病痛站起來就往外走。但是,剛一下床就痛的呲牙咧嘴,只好又躺了回去。
但是他仍然沒有死心,於是,召集部下開會:「賊人自恃兵力強盛,以為我不能救援,如今急速趕去,一定能擊破他們。但是我卻下不了床,誰敢替我而去?」
一群大將,你望我,我望你,沒人敢開口,只有兩個人站了出來。不用說,肯定就是前文提到的秦瓊和14歲的羅士信。張須陀大喜,再三囑咐二人,一定要挑選精兵,加速前進,趁敵軍沒有防備,一擊斃命。
二人領命後,嚴格執行了老大的囑咐。義軍又一次如張須陀所料,沒有絲毫準備,被秦瓊和羅士信率軍斬殺數萬,繳獲輜重三千輛。
楊廣知道張須陀這麼牛氣哄哄的戰績後大喜過望,不但大加獎勵,還讓人畫了他們的畫像傳示三軍,作為表彰。
第二次山東人民武裝上訪,就這樣又一次被張須陀平定了。
不過別著急,楊廣這位敗家子,還會源源不斷的給山東人民送上造反的理由。
張須陀第三次安定山東
公元614年,也就是一年之後,楊廣三徵高句麗時,又要大徵兵。按照既定程序,山東大漢們再次表達了不滿意見。其中盧明月聚集了十幾萬人在山東西北處。
張須陀只好再次出兵給楊廣擦屁股,但是,這一次他又大意了。
當然,這一次不是只帶了5個人就去打10幾萬人,而是只帶了十幾天的糧草。沒想到,盧明月和王薄不一樣,屬於比較能打型,雙方僵持了10幾天,隋軍硬是沒有一點辦法,糧草殆盡,只好退軍。
不過在退軍前,張須陀又一次展現了與普通將領的區別之處——哪怕到了最後一刻,也絕不放棄。在自己最虛弱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因為那也是敵人最大意的時候。
他沒有甘心,最後又拼了一把:「賊軍見我退兵,勢必傾巢追擊,如果能有精銳士卒偷襲敵營,必能大勝,誰能為我去偷襲?」
不用說,又是秦瓊和羅士信站了出來。
事實又一次如張須陀所料,盧明月見隋軍撤退,便率大軍出營去掏隋軍的後腚。但是,沒想到自己剛出來,後腚就被秦瓊和羅士信給掏了——燒毀義軍三十多座營寨。
盧明月見後方大火,緊急回撤救援,張須陀立即令後軍改前軍,轉身追擊。兩路夾擊之下,10幾萬義軍幾乎被斬殺殆盡,盧明月僅帶著數百人跑了。
和王薄、孟讓一樣,他再也不敢在山東待了,一口氣跑到了河南南陽。在那裡,他也將遇到另一個猛將,然後命喪黃泉,我們後續再講。
張須陀又乘勝追擊,一口氣滅了山東幾乎所有義軍,並在河南山東兩省交界處,把瓦崗寨的翟讓狠狠揍了一頓。
自此,山東境內,基本第三次實現了安寧。
公元616年,楊廣見山東已平,便把張須陀調到了河南,作滎陽通守,繼續去揍瓦崗寨。
張須陀再次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僅僅率領了1萬隋軍,便橫掃了整個河南,和翟讓大大小小打了30多場,結果翟讓被打得是屁滾尿流,一敗再敗。
如果不出意外,瓦崗寨被消滅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但是,就在這最緊要的時刻,卻發生了兩件事。一件改變了張須陀的命運,一件改變了隋帝國的命運。
這一點,講完迴光返照系列後,我們會串連起來再講。現在,就讓我們將鏡頭從張須陀的身上挪開,看一看其他幾位猛將的戰績如何。
我的每一篇文章,也會在知乎發送,不過會比微信晚4個小時左右,有玩知乎的也可以關注一下,名稱一樣,也是「隋唐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