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300年》第33篇:迴光返照,張須陀三定山東

2021-02-23 梁山微木說歷史

本文共4100多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在接下來一年多的時間裡,筆者將以史實為依據,用類似小說的形式,將隋唐這段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篇章書寫下來。
公眾號每周一、三、五早上7:10分定時發送,知乎不變,仍為11點多。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國34個省,每個省人民的氣質都很與眾不同。比如福建人愛冒險、四川人較保守、東北人一喝酒,全世界都是他們的……

 

但是,山東人的氣質最為特殊,具體表現為:嚴重分裂。

 

和平時期,山東人最喜歡吆喝「孔孟之鄉」與「忠、孝、節、義」。但是,你翻看歷史會發現,每一個朝代的末年,第一個拿起菜刀武裝上訪的,基本都是山東人。

 

這種前一秒還在吆喝「忠」,後一秒就拿起菜刀砍人的獨特氣質,其它省人真的少有。所以,有句老話叫「山東不反,中國不亂」。隋末這一次武裝大造反,也是從山東開始的。

張須陀第一次安定山東

 

公元611年,黃河泛濫,河南、河北、山東等地一片沼澤,民不聊生。但是,楊廣沒有管這些百姓們的死活,堅持赴約去滅高句麗全家。

 

山東大漢王薄,率先對皇帝提出了反對意見。

 

王薄,生辰不詳,山東鄒平人,小半輩子都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不過,他應該讀過幾年書,很會搞營銷,還會寫歌詞。

 

楊廣徵兵,他不想去,就和幾個兄弟跑到長白山(今山東會仙山)當了土匪,為了把公司做大做強,他又寫了一首歌:《無向遼東浪死歌》。

 

長白山前知世郎,穿著紅羅錦背襠……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在那個饑荒的年代,這歌詞相當的有吸引力,剛一發布,傳誦量就突破了10萬加,沒過幾天,就吸引了上萬粉絲。

但是,他的運氣有點背,因為沒過多久,便遇上了隋末鎮壓義軍第一位猛將張須陀。這位爺出生於河南弘農,將門世家,是一個標標準準的猛將。史書記載「性格剛烈,有勇有謀」。

 

他曾經跟著史萬歲帶2000人,轉戰大西南一千多裡,見鬼殺鬼,見佛滅佛。後來又跟著楊素,平定了楊諒的叛亂。所以,砍人功夫十分了得。

 

不僅如此,他對老百姓還很好,山東饑荒,張須陀私自下令,開倉放糧,周圍人勸他三思,他卻說:

 

「今帝在遠,遣使往來,必淹歲序。百姓有倒懸之急……吾若以此獲罪,死無所恨。」

 

除此之外,他手下還有一員猛將——秦瓊,就是唐朝凌煙閣24功臣裡的那個秦叔寶。秦叔寶,山東歷城人,出生日期不詳,剛開始在來護兒手下當差,因為作戰勇猛,幾次先登,被來護兒極為賞識,後來又被調到了張須陀軍中工作。

 

公元611年,王薄在長白山下,剛積攢了幾萬人,就被張須陀給盯上了。

 

剛開始,張須陀並沒有在意,只是讓當地長官帶了一群保安去打一下。哪知道,王薄還挺生猛,打退了保安們的好幾次進攻。最後,終於惹怒了張須陀,老虎不發威,還真被人當病貓了。

 

於是,張須陀帶了一萬人,就殺過去了。

 

王薄手下聽起來有幾萬人,但是,仔細一看便會發現,這幾萬人還包含老人、兒童、婦女。因為這是農民起義軍的特點,無論到哪砍人都必須帶著家屬。

 

加上他們沒有經過系統化訓練,又沒啥武器,所以,戰鬥力一般都比較差,和保安打打群架可以,和訓練有素的正規軍對砍,一般都處於劣勢。更何況這次他們面對的是張須陀和秦叔寶這兩位猛將,所以,王薄只有逃跑的份了。

 

這次平叛過程很無聊,只有一句話:王薄前面跑,張須陀在後面追。

 

王薄先是帶人往南跑,跑到了兗州,結果被追上揍了一頓。接著他趕緊調頭往東跑,一直快跑到海裡餵魚,在威海岱山附近,又被隋軍追上揍了一頓。

 

無路可去之後,他又開始往回跑,到濟南北的時候,又被追上了。隋軍斬首五千餘級,獲六畜萬計,等於是王薄帶著張須陀來了個環遊山東。

 

最後王薄被打得一點脾氣也沒有,只好躲了起來。

 

第一次山東人民武裝上訪,就這樣沒出家門,便被平定了。

 

不過別著急,楊廣這位敗家子,會源源不斷的給山東人民送上造反的理由。

 

張須陀第二次安定山東

 

公元613年,楊廣二徵高句麗,又要大徵兵,不用說,又一次引起山東大漢們的不滿。

 

龜縮了兩年的王薄終於又一次等來了機會。這一次他沒有再寫歌,也沒再往山裡跑,玩農村包圍城市;而是趁機聯合孟讓等義軍,共10幾萬人到章丘市玩城市暴動去了。

 

張須陀二話不說,準備再次出兵,但是在出發之前,一位14歲的小孩卻給他攔住了,表示要求隨軍出徵。

 

張須陀見這小孩嘴上沒毛、辦事不牢,便很不屑:「小屁孩,穿上盔甲估計都能把你累趴下,怎麼去打仗?」

 

沒想到,這小孩十分不服氣,當即披上了兩副盔甲(注意是兩副),飛身上馬,將手中的「五鉤神飛亮銀槍」使得賊溜,把張須陀都驚呆了,隨即便把他帶在了身邊。

 

這小孩名叫羅士信,山東歷城人,名字估計很多人不熟悉,但是看過《隋唐演義》的人肯定都知道羅成。歷史上沒有羅成這人,不過羅成的原型就是羅士信。

 

有這麼多猛將在,所以張須陀壓根就沒把王薄、孟讓的10幾萬人看在眼裡,連計謀都懶得用。

 

他先讓水軍切斷了王薄的運糧隊,隨後帶了2萬人便去砍人了。羅士信的表現極為勇猛,每次作戰都跟著張須陀先登。

 

啥叫先登?

古代攻城時,最先登上城頭的功勞最大,所以叫「先登」。

 

那為啥第一個登上城頭功勞就最大呢?

 

很簡單嘛,登城這種活動危險係數極高,搞不好就會被城上扔下來的石頭砸死,或者潑下來的糞便燻死,或者潑下來的熱水燙死,或者甩下來的燒紅的鐵鏈燙死。總之,能有一百種死法。

 

能第一個衝上去,不僅需要極大的勇氣,還需要極大武力值,更需要極大的運氣,衝上去之後還能極大的鼓舞士氣,所以,這種人肯定功勞最大。

 

羅士信不僅經常先登,登上去之後還很個性,每殺掉一個人,就把該人的鼻子割掉收好,戰後拿給張須陀邀功。

 

有這種猛將在,戰爭結果更是毫無懸念。王薄、孟讓再次潰敗,準備沿河而逃。但是運氣實在是太差了,半道上又遇見了大隋水軍。在水陸夾擊之下,倆人又跑一次。

 

這一次王薄逃的很徹底,山東是無論如何也待不下去了,和孟讓一商量,倆人跑到了江淮流域。但是在那裡,他們將遇到另一位猛將,也將被打的屁滾尿流,我們後面再講。

 

王薄逃跑後,張須陀也沒有閒著,剛回到濟南,就發現又有幾萬人去打歷城了(現濟南市歷城區)。張須陀二話不說,抄起傢伙就往歷城跑,不過,這一次他差一點報銷在那裡。

 

主要原因不是義軍太猛,而是他太大意。因為前幾次的勝利來的太容易,讓他飄了起來,誤以為義軍都很好砍,所以,這一次他僅僅帶了5個親信,騎著馬就朝歷城奔了過去。

 

張須陀明顯玩的有點嗨了。義軍看見隋軍只有6個人,大罵一聲,老鱉蓋子(山東罵人的話),欺人太甚。然後拿磚的拿磚,拿棍子的拿棍子,一湧而上。

 

張須陀也不傻,打了兩下,見對方人太多,撒丫子就跑,不過沒跑掉,被義軍給團團圍住了。5個人PK幾萬人,不死才怪。沒過十分鐘,張須陀便身負重傷。眼看就要報銷了,運氣卻救了他一命。

 

原來秦叔寶看見他帶了5個人就跑,知道肯定有大事發生,便急忙召集了軍隊,隨後而來。看見主帥被圍,秦叔寶二話不說便衝了上去,義軍這才撤去了對張須陀的包圍。

 

秦叔寶趕緊讓人把張須陀抬上了擔架,隨即準備撤軍,但是身負重傷的張須陀卻來個了反常的舉動。

 

他對秦叔寶說:「賊軍見我重傷,肯定以為我會撤軍,進而放鬆警惕。但是,此刻才是進攻的最佳時機。不必管我,揍死那幫老鱉蓋子。」

 

猛啊,置之生死於度外,不贏才怪。

 

事實正如張須陀所料,隋軍剛一發動進攻,義軍們便大敗而逃。

 

張須陀這一次算是撿了一命,還耍了威風,但是後果挺複雜。

 

他受傷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山東。義軍各個首領們看出殯不嫌殯大,紛紛摩拳擦掌,準備趁機狠狠撈一把。

 

於是,山東益都、招遠等地的義軍開始了強烈的騷動,大肆搶劫、圍攻城池,一時間山東境內狼煙四起。

 

躺在病床上的張須陀聽聞戰報,心裡急得發毛,不顧病痛站起來就往外走。但是,剛一下床就痛的呲牙咧嘴,只好又躺了回去。

 

但是他仍然沒有死心,於是,召集部下開會:「賊人自恃兵力強盛,以為我不能救援,如今急速趕去,一定能擊破他們。但是我卻下不了床,誰敢替我而去?」

 

一群大將,你望我,我望你,沒人敢開口,只有兩個人站了出來。不用說,肯定就是前文提到的秦瓊和14歲的羅士信。張須陀大喜,再三囑咐二人,一定要挑選精兵,加速前進,趁敵軍沒有防備,一擊斃命。

 

二人領命後,嚴格執行了老大的囑咐。義軍又一次如張須陀所料,沒有絲毫準備,被秦瓊和羅士信率軍斬殺數萬,繳獲輜重三千輛。

 

楊廣知道張須陀這麼牛氣哄哄的戰績後大喜過望,不但大加獎勵,還讓人畫了他們的畫像傳示三軍,作為表彰。

 

第二次山東人民武裝上訪,就這樣又一次被張須陀平定了。

 

不過別著急,楊廣這位敗家子,還會源源不斷的給山東人民送上造反的理由。

 

張須陀第三次安定山東

公元614年,也就是一年之後,楊廣三徵高句麗時,又要大徵兵。按照既定程序,山東大漢們再次表達了不滿意見。其中盧明月聚集了十幾萬人在山東西北處。

 

張須陀只好再次出兵給楊廣擦屁股,但是,這一次他又大意了。

 

當然,這一次不是只帶了5個人就去打10幾萬人,而是只帶了十幾天的糧草。沒想到,盧明月和王薄不一樣,屬於比較能打型,雙方僵持了10幾天,隋軍硬是沒有一點辦法,糧草殆盡,只好退軍。

 

不過在退軍前,張須陀又一次展現了與普通將領的區別之處——哪怕到了最後一刻,也絕不放棄。在自己最虛弱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因為那也是敵人最大意的時候。

 

他沒有甘心,最後又拼了一把:「賊軍見我退兵,勢必傾巢追擊,如果能有精銳士卒偷襲敵營,必能大勝,誰能為我去偷襲?」

 

不用說,又是秦瓊和羅士信站了出來。

 

事實又一次如張須陀所料,盧明月見隋軍撤退,便率大軍出營去掏隋軍的後腚。但是,沒想到自己剛出來,後腚就被秦瓊和羅士信給掏了——燒毀義軍三十多座營寨。

 

盧明月見後方大火,緊急回撤救援,張須陀立即令後軍改前軍,轉身追擊。兩路夾擊之下,10幾萬義軍幾乎被斬殺殆盡,盧明月僅帶著數百人跑了。

 

和王薄、孟讓一樣,他再也不敢在山東待了,一口氣跑到了河南南陽。在那裡,他也將遇到另一個猛將,然後命喪黃泉,我們後續再講。

 

張須陀又乘勝追擊,一口氣滅了山東幾乎所有義軍,並在河南山東兩省交界處,把瓦崗寨的翟讓狠狠揍了一頓。

 

自此,山東境內,基本第三次實現了安寧。

 

公元616年,楊廣見山東已平,便把張須陀調到了河南,作滎陽通守,繼續去揍瓦崗寨。

 

張須陀再次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僅僅率領了1萬隋軍,便橫掃了整個河南,和翟讓大大小小打了30多場,結果翟讓被打得是屁滾尿流,一敗再敗。

 

如果不出意外,瓦崗寨被消滅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但是,就在這最緊要的時刻,卻發生了兩件事。一件改變了張須陀的命運,一件改變了隋帝國的命運。

 

這一點,講完迴光返照系列後,我們會串連起來再講。現在,就讓我們將鏡頭從張須陀的身上挪開,看一看其他幾位猛將的戰績如何。

我的每一篇文章,也會在知乎發送,不過會比微信晚4個小時左右,有玩知乎的也可以關注一下,名稱一樣,也是「隋唐300年」。


相關焦點

  • 隋末第一名將張須陀,為什麼不被歷史重視?有一點原因非常致命
    翻看隋唐歷史,在那個英雄名將如雲如雨的時代,有這麼一個人,卻完全被歷史埋沒,這個人就是張須陀。隋末時期,可以說是張須陀一個人,撐住了隋朝那個即將傾覆的楊廣朝廷,那個時候,放眼天下,無人可比。張須陀死後兩年,楊廣即被宇文化及殺死,隋朝接著就滅亡了。
  • 張須陀:秦叔寶和羅士信的老上司,捨生取義的真英雄
    李密派出千餘騎兵埋伏在滎陽北方的樹林中,自己則帶著大隊伍和翟讓一起正面迎擊張須陀。沒過幾日,張須陀一方陣向翟讓進兵,翟讓軍隊不敵張須陀隊伍,節節敗退一直推到騎兵埋伏的地方。張須陀見此性情,控制自己的馬,有著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氣勢突出包圍。這時的張須陀本可以騎馬一走了之的,但他並沒有這麼做,張須陀見自己的士兵還困在包圍之中,便衝進包圍圈營救,這樣反覆四次過後。張須陀的軍隊幾乎全部被滅亡了,此刻張須陀仰天長嘆道:「兵敗如此,見天子乎?」
  • 以6人對戰2萬之眾,張須陀隋末第一猛將名號,不是浪得虛名
    但是要論勇猛,張須陀甘居第二,恐怕沒有人敢爭第一了。張須陀手下出了三個名將,一個比一個名頭大,計有秦瓊、程咬金 、羅士信(羅成的原型),可是他自己為何卻不太出名呢?名將不一定武功高強,像歷史上的韓信、後來的李靖;但猛將必定是武功超絕的,張須陀就是一員猛將。張須陀生性剛烈,一開始在行軍總管史萬歲手下當差,那時史萬歲是為著名的驍將,張須陀還只是個小兵呢。後來張須陀因戰功當了齊郡(山東濟南)丞。
  • 此人是隋唐時期的名將,演義中的他背景強大,沒人敢惹
    在歷史上秦瓊是真實存在的一員猛將,他生活於隋唐時期,曾先後跟隨過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等將領,後來還投靠過瓦崗李密、洛陽王世充等軍閥,但是最終秦瓊選擇了李唐王朝,並跟隨李世民東徵西討,憑藉著自己的勇猛屢立戰功,最終被李世民封為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在他死後還被追贈為徐州都督、胡國公
  • 《隋唐300年》第29篇:楊廣首徵高句麗(2)
    本文共4800多字,預計閱讀時間11分鐘在接下來一年多的時間裡,筆者將以史實為依據,用類似小說的形式,將隋唐這段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篇章書寫下來
  • 體證須陀洹果
    當你漸漸年老時,你認識到謀生是多麼麻煩的事。如果只是因為這色身和心行而造惡,你註定將落到惡道。色法也好比是發高燒。有許多處方療愈高燒,然而,卻沒有一種療愈身心高燒的處方,身心高燒不斷地逼迫著我們。無論你在哪裡,不管是在惡道、畜生道、人道還是天道,你都不能逃離這名色蘊集的猛攻。哪裡都充滿了苦,即使你再生到人道或天道,你仍然從屬於老、病、死的苦。
  • 明證法師開示:如何修持能證須陀洹果
    問:頂禮明證法師,末法眾生業較重,如何達到須陀洹果?師父開示:達到須陀洹果,就是要斷我見,斷了我見就證須陀洹果。不管你業重還是不重,只要你具足兩個方面就有可能。
  • 「三張清單、兩個機制」,濟寧推進部門職能優化流程再造
    建立「三張清單」,保障行政權力依法高效運行   第1張清單,政府部門職責任務清單管「內部」,主要是將部門「三定」規定中的主要職責進行細化分解,列出部門及內設機構職責任務,明晰各項工作任務、崗位規範、流程標準,實現部門內部履職「扁平暢通」,為打造精簡高效的政務環境提供了保障。
  • 「陀飛輪史話·故事篇」手腕上的華爾茲,向獨特工藝與起源致敬
    在【陀飛輪史話】第一期中,我們講解了歷史上鐘錶出現至今最頂尖的技術——遊絲,有了遊絲,擺輪得以均衡穩定運轉;在第二期中,我們講解了擒縱系統,它徹底解決了鐘錶走時的精準度。在第三期特別篇中,【陀飛輪史話·甄選篇】對陀飛輪憑什麼如此昂貴進行了解析,本篇,我們將娓娓道來,為你揭秘史記故事第一期,向陀飛輪的獨特工藝與起源致敬。
  • 迴光返照的科學解釋 迴光返照一般持續多久?
    有人疑惑地球上真的有迴光返照這回事嗎?答案是肯定的。有更多人好奇人死之前能看到什麼,這個問題就沒辦法回答了。後來這個詞逐漸有了其他的意思,被用來形容人在死前出現的一些短暫清晰的情況。在感情上來看,迴光返照是即將去世人對於世界的留戀。當然也是對於還在人世老人的不舍,最終強打起精神來做出最後的告別,這也是人最後的力量了。迴光返照一般持續多久
  • 隋唐十三條好漢終極排名,秦瓊僅排第十一,排名第一的無人不服
    第十三名:尉遲恭。字敬德,以字行,朔州善陽人。唐朝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尉遲敬德純樸忠厚,勇武善戰,一生戎馬倥傯,徵戰南北,馳騁疆場,屢立戰功。玄武門之變時助李世民奪取帝位。官至右武候大將軍,封鄂國公。晚年謝賓客不與通,於顯慶三年(658年)去世,冊贈司徒、并州都督,諡號「忠武」,陪葬昭陵。
  • 隋唐演義賈柳樓四十六友結拜名單
    (「黃天虎、唐萬仁、唐萬義」與06之「袁天虎、唐國仁、唐國義」不同,餘同06)08馬連登評書《忠義響馬傳》記錄本(第18回 工人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514頁)北平府十四人:杜岔、張公謹、白顯道、尉遲南、尉遲北、毛公遂、李公旦、黨仁傑、黨仁義、湯萬仁、湯萬義、尚石川、夏石山、羅成;山東七人:
  • 胡名盤陀考
    畔陀僅見於吐魯番文書,盤陀見於石刻銘文和敦煌文書,而槃陀則是隋唐史籍,如《三藏法師(玄奘)傳》以及史射勿墓誌」(Yoshida 2005, 61 n.8)。隨著新材料的發現與研究的推進,現在知見的書寫形式有所增加,計有「盤陀」、「槃陁」、「磐阤」、「畔陁」、「飯陁」、「煩陁」等五種寫法。此外還有「畔德」,現考知為來自 βntk 的附加後綴暱稱形式 βntʾkk。
  • 常說的「三定方案」是什麼?不能改嗎?
    《機構編制工作條例》第十八條經批准發布的各部門各單位「三定」規定、機構編制管理規定等,是機構編制法定化的重要形式,具有權威性和嚴肅性,是各部門各單位機構職責權限、人員配備和工作運行的基本依據,各地區各部門必須嚴格執行。
  • 九個交通運輸廳「三定」規定研讀
    但各省交通運輸廳「三定」規定的文字組合看起來就有點大相逕庭。例如: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的「負責道路、水路運輸市場監管」,與江蘇、貴州的「承擔道路、水路運輸市場監管責任」,應該是基本相同的意思。各省交通運輸廳「三定」規定在職責的表述上概括程度不統一,也就是「粗細不一」。
  • 金剛經第十一: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都是什麼意思
    01《紅塵說禪》系列第365篇開題之前首先感謝一下各位師兄,咱們「紅塵說禪」學佛系列已經分享到了第365篇啦——一年有365個日出,我送您365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這裡世尊和須菩提尊者師徒兩人一問一答,討論的就是須陀洹的事情。須陀洹也被稱為入流果或者說是預流果,也就是一果羅漢,表示剛剛步入了聖人的行列。
  • 「地下人」陀思妥耶夫斯基
    但1848年席捲歐洲的革命引起俄羅斯當局警覺,抓捕了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組的33名成員。在彼得保羅要塞,陀思妥耶夫斯基被關押在單身牢房數月之久,1849年12月22日,他和小組其他成員在行刑前最後一刻,被告知獲得了赦免,死刑被改判為8年的西伯利亞苦役,後來改為4年,之後要再服兵役。
  • 十八路反王大起義,天命最終歸父子齊上陣的唐王李淵 |隋唐史話連載04
    本篇系精編經典中國通史之《隋唐史話》連載04(點擊看上篇),歡迎收看。暴君隋煬帝即位以來,進行無休止的橫徵暴斂,早已叫百姓透不過氣來。01、王薄和竇建德起義大業七年(611),齊郡鄒平(今山東鄒平)人王薄,首先在長白山(今山東章丘)起義。王薄自稱「知世郎」,他以先知先覺自居,藉以樹立自己的威望。他作了《無向遼東浪死歌》,號召人民起來反對隋煬帝,從而得到人民的擁護。歌辭道:「長白山前知世郎,純著紅羅錦背襠。長矟侵天半,輪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 國務院辦公廳等10部門「三定」規定公布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為 鄧琦 許雯 周依 裴劍飛)中國機構編制網日前公布國務院辦公廳等10個部門的「三定」規定。各部門的規定中涉及了職能調整、職責明確和編制的確定。這10個部門的「三定」規定,是按照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准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經報黨中央和國務院批准後公布的。
  • 白居易詩歌中的隋唐洛陽城(三)
    而洛陽城中的白居易宅第,在白公逝去之後也經歷了一段坎坷之路。五代、北宋時的白居易履道坊故居尚存,後唐時為普明禪院,有後唐明宗次子秦王李從榮所施大字經藏及寫白公詩集置藏中,故該寺俗稱「大字寺」。  白居易在隋唐洛陽城留下的蹤跡隨著隋唐洛陽城的起起伏伏而經歷波折。現實中的那座隋唐洛陽城雖然損毀,但白居易詩作中的這座隋唐洛陽城,卻依舊保留著千年前的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