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當作朋友(一)

2021-03-02 演書

今天我們來解讀一本書,名叫《把時間當作朋友》。作者李笑來,原為新東方託福閱讀和作文的老師,現為艾德睿智國際教育諮詢合伙人,大學學的是會計,出來做的卻是銷售,後來在新東方任教N年,其間學生數萬,著有TOEFL系列和《把時間當作朋友》等暢銷書,以及專欄作品《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凡事都從獨特的視角出發,風格獨特,值得推薦。

《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從心智成長的角度來談時間管理,認為絕大多數學習上的成功根本與智商沒有任何關係,所有的成敗只與時間有關。

「管理時間」或者「時間管理」在某種意義上只不過是絕大多數人的一廂情願而已,因為時間根本就不會聽從任何人的「管理」---沒有人可以讓時間流逝的慢一些,也沒有人可以讓時間走的快一點.,所以,「管理」的焦點根本就不是時間,而是你自己!



說一個很多人都曾遇到過的問題:「任務來了,怎麼辦?」。解決方案無非是,第一、正確估算完成任務所需的時間,第二、制定行動計劃,第三、按計劃執行任務。這個方案看上去挺完美的,但我們實際上往往並不能按計劃執行下去,總是出現各種進度滯後,行動拖延的情況。



於是我們求助於各類「時間管理」書籍,嘗試過許多辦法,但依然每天都疲於奔命。面對時間無情的流逝,絕大多數人還是束(shu)手無策,於是陷入進一步的惡性循環:計劃表上沒完成的事情總是太多太多,可用的時間卻總是太少太少。



那為什麼看上去完美的計劃往往無法完美地執行下去,原因在於大部分人「即懶惰貪玩」又「勤奮聰明」。

」懶惰「說的是面對任務時,大部分人並不是馬上思考並動手去做,而是拖延,這和大腦的設計有關,因為大腦奉行的是」經濟型原則「,只要不是」死到臨頭「最後期限快到了,能不用腦就不用腦,總之是能拖就拖(這個解釋真是太貼心了,拖延症真的的不是我的錯,是人類的天性哈  J );

「貪玩」說的是,大腦就像個三歲的孩子,雜念多多但都不持久,而注意力又非常容易聽命於大腦,因此,它就不停地操控你的注意力,表現出來的就是,你的注意力輕易地被你的大腦分散掉,無法把它集中在要完成的任務上,時間都被計劃外的瑣事消耗了,最終計劃破產(chan),再也沒時間去完成它。

另一方面,」勤奮「說的是當「沒時間了」,或者「時間不夠」時,迫於對「時間壓力」的恐懼,我們便超乎尋常地勤奮,哪怕是虛假地「勤奮」,恨不能廢寢忘食。但這種勤奮本質上是懶惰,為什麼呢?因為雖然看上去很勤奮,但大都是無效的,只是用細枝末節填滿自己的工作內容,時間都花在工作量大,但沒有價值的事情上。

而同樣迫於時間壓力,也使得我們挖空心思地尋找捷徑,美其名曰「提高效率」,但無論哪種方法---「虛假勤奮」或是「尋找捷徑」都註定是不現實的,因為,時間都被「懶惰」和「雜念」消耗掉了。

舉個例子來說,比如因為考試臨近,你必須在一周內把一本書讀完並做出讀書筆記。這本書不是小說,可以一目十行地看,你必須認真閱讀並理解了,才能寫出讀書筆記。

剛接到任務時,你心想還又7天,不急,我3天就可以把這件事搞定,於是前4天,你把這件事拋之腦後,這就是你的大腦開啟了「懶惰」模式。

下面看看,你的大腦將如何表現得像個「貪玩」的三歲小孩。

在還剩下3天時,經過一番掙扎,你終於決定「正式開始」l!你列了個計劃,把3天排的滿滿的,接著你坐到沙發上開始看書做筆記,但過了一會兒,你突然覺得口渴,所以出去找水喝。打開冰箱拿出一瓶飲料,剛喝一口,就覺得不對勁,你不該喝這種帶糖的飲料!真是的!都是你媽不好,無論說多少次,她都不記得把帶糖的和不帶糖的飲料分開放。於是,你跑到你媽的臥室裡,與她理論了一番,最終發現於事無補,只好回來重新整理下冰箱。

弄完後,你又回到沙發上,接著看你的書。看了一會兒,你換了個姿勢。剛巧壓到了電視遙控器,電視一下子亮了。這個節目主持人恰好是你最喜歡的,哇,今天她穿的這個裙子太漂亮了!不過,今天的話題太無聊了!但你不由自主地還是看了一會兒這節目,又順手用遙控器翻了翻其他的頻道……幸虧這時候,一連幾個頻道都沒有什麼好節目,你才有點失望地想:現在的節目真的很無聊!還不如看書呢。

嗯?怎麼這麼渴?你這才想起來,你剛整理完冰箱後,把那杯帶糖的飲料放在你媽的桌子上了,而那之後,你卻忘了重新拿一瓶不帶糖的飲料,直接回到沙發上了。於是,你起身去弄點喝的。喝了兩口,發現這是你最喜歡喝的飲料,第一次跟你閨蜜見面的時候,她請你喝的就是這種飲料……唉,也不知道她現在在哪兒,幹什麼呢?於是,你轉身換了張她送給你的CD,然後重新坐好,開始看書。過了好一陣子,你突然發現自己是在發呆,於是打了個寒顫。然後,你下意識地看了一下表,天哪,一個小時這就過去了,可是你連一頁書都沒看完呢。

剛才這個故事裡的場景你一定不陌生,類似的事情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原因在哪兒,就在於你自己都沒意識到的情況下,你被你「三歲小孩」般的大腦控制了,它不停地操控你的注意力,把時間都用在任務以外的瑣事上。

最終,你發現「沒時間了」,巨大的壓力迫使你開始「勤奮」起來,加班加點,廢寢忘食地讀書,並「聰明」地想出捷徑---從網上搜羅類似的讀書筆記,希望能在截止期前完成任務……

不管最後任務有沒有完成,完成的效果怎樣,你在最後這段時間裡都承擔著巨大的壓力。

「沒時間了」,是我們腦子裡反覆閃現的一句話。巨大的壓力,極度的恐懼,使我們身上綜合了一切的矛盾:既勤奮又懶惰,既聰明又愚蠢,既勇敢又懦弱,既滿懷希望又時刻面臨絕望,既充(chong)滿自信又隨(sui)時隨地體會著卑微……

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計劃執行不完的原因不在於「時間管理」,因為時間根本就不會聽從任何人的「管理」,沒有人可以讓時間流逝地慢點,也沒有人可以讓時間快一點溜走。這連上帝都做不到,據說他用了六天時間創造了世間萬物,然後第七天就去休息了。如果他可以讓時間過得慢一點,也許創世紀只需要一天,何必那麼多天?

如何解決?請看下一集!

相關焦點

  •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
    最近讀到一本好書,羅輯思維公眾號(羅振宇)推薦介紹的《把時間當作朋友》,作者是李笑來。
  • 把時間當作朋友
    把時間當作朋友全文2248字,閱讀需要
  • 把時間當作朋友(續)
    把時間當作朋友(二)全文2614字,閱讀需要12分鐘王牛群同學供稿
  • 時間管理到底管什麼——《把時間當作朋友》
    陷入對未來和自我的思考,並且會因為過去浪費的時間產生後悔。進而開始改變自己,覺得時間不夠用,開始管理時間,對以後的人生進行重新構建。在《把時間當作朋友》中提到「改變自己,就意味著屬於自己的那個版本的世界將會隨之改變,其中也包括時間的屬性」。只有當一個人開啟了心智、提高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之後,才能將那些「時間管理的技巧」在自身進行靈活的應用,而不是照搬照抄。才不會發生看了大量時間管理的技巧,可是對自己好像都沒什麼用。只有懂,才能更好的用,進而才有可能與時間做朋友。
  • 讀《把時間當作朋友》:運用心智,獲得解放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麼一個銀行:你一出生,就自動享有這家銀行為你開設的一個vip帳號。每一天,這個vip帳號裡就會被自動存入不多不少恰好86400元錢,你的任務,就是花光它。如果錢不夠了,只能等到明天再取,如果沒花完剩下了,只好作廢。
  • 點擊閱讀《把時間當作朋友》
    最善於利用人類這一天性的商業機構也許就是銀行了。想住大房子?好!我給你辦貸款,慢慢還,不著急,30年之內還清就好。想買新轎車?行!我給你辦貸款,慢慢還,不著急,5年之內還清就行。房子有了,車子有了,還想要什麼?說出來,沒關係。沒有錢可以辦信用卡,先透支嘛,給你10萬元信用額度,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吧!這是一個「享受在先」的時代,並且人人如此。
  • Vol.002 不斷積累就是成長的過程 |《把時間當作朋友》
    ▲久等啦~今天開始我們就正式展開對《把時間當做朋友——李笑來《把時間當作朋友》如果說遇到一件嶄新的事情,在時間和精力允許的情況下,你可以選擇先去了解和接觸一下這件事情,並不是本能地排斥說:「這個事情對我沒有用,我用不到。
  •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第二十三期
    作者葉子,授權轉自公眾號「葉子的博客」(ID:yezi_blog)和豌豆媽媽一起關注孩子成長今天的讀書筆記是《把時間當作朋友》,作者是李笑來。同樣的24小時,有的人覺得時間很充足,有的人卻覺得時間不夠用。尤其是帶娃的媽媽,被高需求的娃整天磨性子,一天都處於焦慮與崩潰的狀態。
  • 書香哈鐵 | 《把時間當作朋友》
    很多人都覺得成功的基本條件是時間管理,但這本書會告訴我:時間不可能被管理,不管如何利用時間,它總是一分一秒地流逝。想用有限的時間做有意義的事,首先要學會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正視自己和行動力。首先要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一開始完成目標的時間可能會比計劃長,但是要直面初始能力和困難,一點一點慢慢積累,不斷增強自我約束力,最後才能證明自己。
  • 《把時間當作朋友》張凱解讀 你能管理的是你自己
    你可以把它當作一本詞典來用,書裡的內容以詞條為主,比如「估算時間」「勤於思考」,每一個詞條的篇幅少則幾十字,多則幾百字,通過對這些常見基本概念的解釋,我們能對一些概念有更清晰地認識,能讓我們學會正確的自我管理方法,用更聰明的方式對待工作、學習和生活。
  • 盲打究竟是否值得學會:李笑來《把時間當作朋友》
    然而,到了將近25歲,我依然不會盲打——儘管連學校裡都有專門的打字課(那個時候很多學校的計算機課,實際上就是練習王碼五筆中文輸入而已)。  我還經常振振有詞地給同學們講,練習打字完全是浪費時間。我認為王碼五筆中文輸入法只不過是給打字員用的。準確地講,五筆輸入法是一種抄寫法而已,因為,你只能邊看邊打。而對真正創造內容的人講,先用紙筆寫出來,再抄錄到電腦裡,還有比這個更荒謬的事情麼?
  • 解讀《把時間當作朋友》8、聰明絕非天生,我們要習得聰明(下)
    解讀《把時間當作朋友》8、聰明絕非天生,我們要習得聰明(下)今天的這期節目是解讀《把時間當作朋友》的最後一起,那我們最後再跟隨李笑來打磨幾個我自己覺得極其有價值的概念,那我們就直接開始。比較前兩天有一位同學在QQ上找我聊天,他說因為我節目中的一句話,讓他下決心戒掉了手機遊戲,他很感謝我。
  • 《把時間當作朋友》——心智力量的差異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我對這樣的問題極為不耐煩,總是皺著眉頭的同時儘量顯得心 平氣和地說「那——你覺得呢?」學生通常都是愣了一下,轉身走掉——估計是帶著失望呢。我幾乎都能感覺到他們心裡的那個小人肯定是緊閉雙眼使勁搖了搖頭然 後睜開眼睛還是一臉迷惑。 那時候,我覺得自己真的無能為力。不管什麼方法,都要通過實踐才能獲得效果。有沒有用,不去做怎麼會知道呢?
  • 把時間當成朋友,你能得到什麼?
    每天大概需要 30 - 60 分鐘閱讀時間,閱讀完成後,撰寫並提交讀書感悟至每篇領讀末尾的「寫作業」。5. 歡迎大家對「進化共讀」活動提出意見和建議,讓我們一起慢下來去精讀一本書,一起精進。6. 任何時間,大家都可以開啟共讀,領讀內容將持續向大家免費開放。第一次讀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是 2011 年,我還在讀研一的某個午後。
  • 男人只是把你當作普通朋友,自然就會有這些舉動,看懂了就別逗留
    很多女人分不清楚普通朋友和好朋友的區別。其實當男人把你當普通朋友的時候,你在他心目中是沒有多少作用的。你說什麼,做什麼,其實他都不會太關心,畢竟你們兩個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如果一個男人把你當作好朋友,情況就不一樣了。他會什麼事情都依著你,或者說哄你開心。
  • 在朋友圈用這四個「暱稱」稱呼你的女人,只是把你當作好朋友!
    女人在朋友圈用這四個「暱稱」稱呼你,不要誤會,她只是把你當作好朋友!一、兄弟有些女人比較大大咧咧,絲毫不介意與男人的距離,稱兄道弟一套口上很順溜。如果她經常在朋友圈稱呼你兄弟,時不時分享東西給你看,在難過傷心的時候也會來找你訴說,說明她確實把你當作兄弟一般的存在。
  • 《和時間做朋友》:和時間做朋友,用心智開啟你人生的成功之旅
    【一】關注學生每天是否掌握知識點重要,還是擠時間反覆練習重要【二】探索心智成長的李笑來把時間當作朋友 李笑來,原新東方名師,自稱「中國比特幣首富」,著名天使投資人,著有《把時間當作朋友》、《新生——七年就是一輩子》、《TOEFL核心詞彙21天突破》等多本暢銷書,現為情非得已(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致力於讓一部分知識分子先富起來。
  • 男子新店開張,朋友送8毛錢當作賀禮,看清數字後,不淡定了!
    湖南的小李,最近幾個月一直在為自己的新店奔波著,終於在昨天的時候,小李的新店開張了,而前來祝賀的朋友也是非常的多,其中送來的賀禮也是種類頗多的,但是在這些賀禮裡面,有這麼一位朋友,竟然只送了8毛錢當作賀禮,但是當小李看到這8毛錢上面的數字後,頓時不淡定了,這到底是什麼樣的8毛錢呢?
  • 鄭板橋一生清廉,把竹當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來看待
    鄭板橋一生清廉,把竹當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來看待縣學裡的孩子放學碰上雨天不能回家,他就讓人給送飯,又想到孩子們走泥路容易壞鞋,就讓人找些舊鞋送給他們。其慈悲之心,由此可見一斑。遇到災荒之年,鄭板橋更是具實上報,力爭救濟百姓,他還帶頭捐出自己的俸祿。
  • 善用心智巧過人生—《把時間當作朋友》讀後感
    「需要太長時間才可以獲得的經驗很難傳遞」,李笑來老師通過這本書,傳遞了他部分的人生經驗。下面選出幾個有感觸的章節,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作者在書中剖析我們浮躁的微觀原因和宏觀原因,宏觀上從不滿足於現狀層面分析了深層次的原因,讓我想到了曾經看過的一段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少年庸自擾;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中年虛縹緲;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老年樂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