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解讀一本書,名叫《把時間當作朋友》。作者李笑來,原為新東方託福閱讀和作文的老師,現為艾德睿智國際教育諮詢合伙人,大學學的是會計,出來做的卻是銷售,後來在新東方任教N年,其間學生數萬,著有TOEFL系列和《把時間當作朋友》等暢銷書,以及專欄作品《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凡事都從獨特的視角出發,風格獨特,值得推薦。
《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從心智成長的角度來談時間管理,認為絕大多數學習上的成功根本與智商沒有任何關係,所有的成敗只與時間有關。
「管理時間」或者「時間管理」在某種意義上只不過是絕大多數人的一廂情願而已,因為時間根本就不會聽從任何人的「管理」---沒有人可以讓時間流逝的慢一些,也沒有人可以讓時間走的快一點.,所以,「管理」的焦點根本就不是時間,而是你自己!
說一個很多人都曾遇到過的問題:「任務來了,怎麼辦?」。解決方案無非是,第一、正確估算完成任務所需的時間,第二、制定行動計劃,第三、按計劃執行任務。這個方案看上去挺完美的,但我們實際上往往並不能按計劃執行下去,總是出現各種進度滯後,行動拖延的情況。
於是我們求助於各類「時間管理」書籍,嘗試過許多辦法,但依然每天都疲於奔命。面對時間無情的流逝,絕大多數人還是束(shu)手無策,於是陷入進一步的惡性循環:計劃表上沒完成的事情總是太多太多,可用的時間卻總是太少太少。
那為什麼看上去完美的計劃往往無法完美地執行下去,原因在於大部分人「即懶惰貪玩」又「勤奮聰明」。
」懶惰「說的是面對任務時,大部分人並不是馬上思考並動手去做,而是拖延,這和大腦的設計有關,因為大腦奉行的是」經濟型原則「,只要不是」死到臨頭「最後期限快到了,能不用腦就不用腦,總之是能拖就拖(這個解釋真是太貼心了,拖延症真的的不是我的錯,是人類的天性哈 J );
「貪玩」說的是,大腦就像個三歲的孩子,雜念多多但都不持久,而注意力又非常容易聽命於大腦,因此,它就不停地操控你的注意力,表現出來的就是,你的注意力輕易地被你的大腦分散掉,無法把它集中在要完成的任務上,時間都被計劃外的瑣事消耗了,最終計劃破產(chan),再也沒時間去完成它。
另一方面,」勤奮「說的是當「沒時間了」,或者「時間不夠」時,迫於對「時間壓力」的恐懼,我們便超乎尋常地勤奮,哪怕是虛假地「勤奮」,恨不能廢寢忘食。但這種勤奮本質上是懶惰,為什麼呢?因為雖然看上去很勤奮,但大都是無效的,只是用細枝末節填滿自己的工作內容,時間都花在工作量大,但沒有價值的事情上。
而同樣迫於時間壓力,也使得我們挖空心思地尋找捷徑,美其名曰「提高效率」,但無論哪種方法---「虛假勤奮」或是「尋找捷徑」都註定是不現實的,因為,時間都被「懶惰」和「雜念」消耗掉了。
舉個例子來說,比如因為考試臨近,你必須在一周內把一本書讀完並做出讀書筆記。這本書不是小說,可以一目十行地看,你必須認真閱讀並理解了,才能寫出讀書筆記。
剛接到任務時,你心想還又7天,不急,我3天就可以把這件事搞定,於是前4天,你把這件事拋之腦後,這就是你的大腦開啟了「懶惰」模式。
下面看看,你的大腦將如何表現得像個「貪玩」的三歲小孩。
在還剩下3天時,經過一番掙扎,你終於決定「正式開始」l!你列了個計劃,把3天排的滿滿的,接著你坐到沙發上開始看書做筆記,但過了一會兒,你突然覺得口渴,所以出去找水喝。打開冰箱拿出一瓶飲料,剛喝一口,就覺得不對勁,你不該喝這種帶糖的飲料!真是的!都是你媽不好,無論說多少次,她都不記得把帶糖的和不帶糖的飲料分開放。於是,你跑到你媽的臥室裡,與她理論了一番,最終發現於事無補,只好回來重新整理下冰箱。
弄完後,你又回到沙發上,接著看你的書。看了一會兒,你換了個姿勢。剛巧壓到了電視遙控器,電視一下子亮了。這個節目主持人恰好是你最喜歡的,哇,今天她穿的這個裙子太漂亮了!不過,今天的話題太無聊了!但你不由自主地還是看了一會兒這節目,又順手用遙控器翻了翻其他的頻道……幸虧這時候,一連幾個頻道都沒有什麼好節目,你才有點失望地想:現在的節目真的很無聊!還不如看書呢。
嗯?怎麼這麼渴?你這才想起來,你剛整理完冰箱後,把那杯帶糖的飲料放在你媽的桌子上了,而那之後,你卻忘了重新拿一瓶不帶糖的飲料,直接回到沙發上了。於是,你起身去弄點喝的。喝了兩口,發現這是你最喜歡喝的飲料,第一次跟你閨蜜見面的時候,她請你喝的就是這種飲料……唉,也不知道她現在在哪兒,幹什麼呢?於是,你轉身換了張她送給你的CD,然後重新坐好,開始看書。過了好一陣子,你突然發現自己是在發呆,於是打了個寒顫。然後,你下意識地看了一下表,天哪,一個小時這就過去了,可是你連一頁書都沒看完呢。
剛才這個故事裡的場景你一定不陌生,類似的事情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原因在哪兒,就在於你自己都沒意識到的情況下,你被你「三歲小孩」般的大腦控制了,它不停地操控你的注意力,把時間都用在任務以外的瑣事上。
最終,你發現「沒時間了」,巨大的壓力迫使你開始「勤奮」起來,加班加點,廢寢忘食地讀書,並「聰明」地想出捷徑---從網上搜羅類似的讀書筆記,希望能在截止期前完成任務……
不管最後任務有沒有完成,完成的效果怎樣,你在最後這段時間裡都承擔著巨大的壓力。
「沒時間了」,是我們腦子裡反覆閃現的一句話。巨大的壓力,極度的恐懼,使我們身上綜合了一切的矛盾:既勤奮又懶惰,既聰明又愚蠢,既勇敢又懦弱,既滿懷希望又時刻面臨絕望,既充(chong)滿自信又隨(sui)時隨地體會著卑微……
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計劃執行不完的原因不在於「時間管理」,因為時間根本就不會聽從任何人的「管理」,沒有人可以讓時間流逝地慢點,也沒有人可以讓時間快一點溜走。這連上帝都做不到,據說他用了六天時間創造了世間萬物,然後第七天就去休息了。如果他可以讓時間過得慢一點,也許創世紀只需要一天,何必那麼多天?
如何解決?請看下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