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一生清廉,把竹當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來看待

2020-12-12 阿朱看我的

鄭板橋一生清廉,把竹當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來看待縣學裡的孩子放學碰上雨天不能回家,他就讓人給送飯,又想到孩子們走泥路容易壞鞋,就讓人找些舊鞋送給他們。其慈悲之心,由此可見一斑。遇到災荒之年,鄭板橋更是具實上報,力爭救濟百姓,他還帶頭捐出自己的俸祿。

他曾刻了一方圖章明志:「恨不得填滿普天飢債」。災情嚴重時,他毅然決然開官倉借糧給百姓應急,他的下屬們都勸他慎重從事,因為如果沒有上級批准而擅自打開官倉的話,是要受到懲處的。但鄭板橋說:「等到批准的時候,百姓們早就餓死了!

就這麼辦,一切後果由我來負!」他甚至還責令富戶輪流舍粥供饑民餬口。鄭板橋的這種果斷救活了很多人,但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乾隆十七年間,濰縣發生了災害,鄭板橋又向上級申請救濟,但卻因觸怒了上司而被罷了官。鄭板橋一生清廉。

在他被撤官歸鄉之時,很多百姓都來送他,只見鄭板橋僱了三頭毛驢,一頭自己騎,一頭讓人騎著前邊領路,一頭馱行李。做官十ニ年之久,卻如此清廉,送行的人見了都很感動,捨不得送走這個好官。臨別之時,鄭板橋還在他的畫上題詩一首送給灘縣百姓作為留念:鳥紗擲去不為官,食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杆。我國古代的文化名人由於審美情趣、生活境遇、處世觀點的不同,對花草樹木也各有偏愛。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陸遊愛梅,大戲劇家李漁更把他所愛的花卉當作自己的生命,春以水仙蘭花為命,夏以蓮為命,秋以海棠為命,冬以臘梅為命,而鄭板橋最愛蘭、竹。

竹石幽蘭合一家,乾坤正氣此間賒;任渠霜雪連冰凍,蒼翠何曾減一些」,鄭板橋視蘭為花中君子,愛蘭蕙之忠貞不渝;而「咬定幾句有用書,可忘飲食;養成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又生動地表達了鄭板橋對竹的一往情深。他把竹當作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來看待。

鄭板橋一生「專畫蘭竹,五十餘年不畫他物」。他的畫中除了有幾幅菊花外,其餘主要就是蘭竹圖了,畫中再配以山石,其意境更為悠遠。他的一生與竹結下了不解之緣,一輩子都在賞竹、畫竹、詠竹,而他的大量成就可以說也都是建立在竹之上的。而人們之所以喜歡鄭板橋,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喜歡他的竹畫、竹詩,還有他身上那竹一樣的品格。

相關焦點

  • 清代鄭板橋為什麼喜歡竹?不僅畫竹還寫竹,千磨萬擊還堅勁
    歷代文人對竹子的喜愛,就不用一一道出了,蘇軾曾說過,「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人們不僅喜歡在生活中使用竹製品,也喜歡畫竹,更喜歡詠竹。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說起梅花,想到的是「牆角數枝梅,凌寒獨只開」;說起蘭花,便想到屈原;而說起菊花,便想到那「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而說起竹,最先想起的,就是鄭板橋。鄭板橋是清代的書畫家和文學家,為什麼說鄭板橋是竹的代表呢?因為他以畫竹出名。
  • 鄭板橋——清廉、勤政、愛民
    02 鄭板橋為官清廉、愛民 在蔣寶齡的《墨林今話》中是這樣記載鄭板橋當任時期的政績的「以進士選範縣令,日事詩酒,及調濰縣,又如故,為上官河斥。」
  •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怪」在哪裡?他為何一生只畫蘭和竹
    鄭板橋創作的《竹》局部鄭板橋曾經告訴人們說竹子外硬內空即結實又虛心。竹子有節,節裡有氣,做人也要像竹子一樣有節有氣。竹子很樸實,它一生不開花,不像別花卉那樣炫耀,華而不實的。因為有諸多優秀的品質,所以鄭板橋一生中就酷愛畫可歌可泣的竹子。他曾經告訴人們說竹子外硬內空即結實又虛心。竹子有節,節裡有氣,做人也要像竹子一樣有節有氣。
  • 鄭板橋與竹:舉世愛栽花,老夫只栽竹
    但相比之下,鄭板橋畫的竹竿更細,突出「細」,不是畫剛從地裡抽長出來的嫩竹,從竹節處勁挺的勾畫中,就可以看出,它毫不示「弱」。二是疏,關於畫竹,民間畫訣中有一種說法,一根「夠」,兩枝「湊」,三枝「成」。有人說鄭板橋畫竹「神似坡公,多不亂,少不疏」,他自己在一幅畫的題款中寫道:「一兩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葉。
  • 趣聞軼事:鄭板橋與賊
    雍正十年(1732年),鄭板橋中舉人。 乾隆元年(1736年)考取進士。 鄭板橋晚年客居揚州,以賣畫維持家用,與金農、黃慎、汪士慎等書畫界大師並稱為「揚州八怪」。
  • 中國非常出名的一位書畫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鄭板橋的一生吧!
    鄭板橋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書畫家、文學家。以「揚州八怪」之一為稱。其作品流傳千裡,令人嘆為觀止。鄭板橋別號板橋,因此後世稱他為「板橋先生」。但是史觀板橋先生的一生,可以說是悲了一生,嘆了一生。令人敬畏又婉憐。鄭板橋出身窮困之家,年僅四歲便喪母。
  • 古詩詞:鄭板橋如何「以竹謝師」,情深自見其意
    其中,清朝鄭板橋的這首「以竹謝師」的佳作《新竹》可謂不得不讀。《新竹》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今年的新竹已漸漸高過了舊有的老竹,這都是靠著老竹們的催生與扶持。鄭板橋詩用詞素來以樸實見長,詩意通俗易懂,讀來朗朗上口。新竹高過舊竹,即暗喻年輕的優秀學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漸漸超越了師長,更進一步。而「新竹」的成就又是有原因的,是依靠於「老乾的扶持。」正如韓愈所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老師在我們的成長進步的過程中擁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他到底怪在哪裡
    歷史上的文人雅士不少,但是和鄭板橋一樣脾氣古怪的卻不多。他是「揚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哦!那麼鄭板橋他「怪」在哪裡呢?第一怪,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從不畫鮮豔的花朵。他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他尤其酷愛畫竹子,他曾有詩寫到;「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 鄭板橋一副《墨竹圖》,展示了什麼叫「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宋朝的大才子蘇東坡曾寫下詩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由此可見,竹子是高雅的象徵,是提高人們生活品味,人生境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竹子是一種傲骨的象徵,它柔韌而剛勁,挺拔灑脫,風颳不到,雪壓而不驚,與梅、蘭、菊並稱為「四君子」,與松、梅並稱為「歲寒三友」。
  • 鄭板橋: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提起鄭板橋,很多人都不陌生,揚州八怪之一,詩書畫三棲全能藝人,尤其論畫竹,可算是無人能出其右的存在了。鄭板橋,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清代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出生的時候,祖上的書香世家已經中落,生活變的拮据。
  • 「詩詞鑑賞」「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竹詩與竹畫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鄭板橋畫的蘭、竹、石,均達到超一流的水平。尤其是畫竹,更是罕有對手。鄭板橋書法,亦是自成一體。自稱「六分半書」,人稱「板橋體」。
  • 鄭板橋的竹畫和竹詩,讀來不僅僅是爽心悅目
    鄭板橋 《竹石圖》 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晚年時曾在一幅《竹石圖》中題詩:「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筆夜間思。而風中雨中有聲,日中月中有影,詩中酒中有情,閒中悶中有伴,非唯我愛竹石,而竹石亦愛我也。彼千金萬金造園亭,或遊宦四方,終其身不能歸享。而吾輩欲遊名山大川,又一時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歷久彌新乎?籌此畫構此境何難?斂之則退藏於密,亦復放之可彌六合也。板橋老人鄭燮。
  • 一生清廉
    一生清廉 作者:王秉忠 2017-10-13 13:33  來源:東北新聞網     《一生清廉》:明代各朝由景德鎮官窯燒造畫有《一束蓮》青花瓷大盤,皇上將《一束蓮》大盤賞賜給大臣,以此警示官員要為官清蓮,奉公廉潔。作品以中國傳統蓮花紋樣為背景,畫面中間突出了古笙紋樣,笙鬥上凸顯梅,蘭,竹,菊紋樣。其文化內涵為"九朵蓮花,為官要常久,一生都要執政為民,清政廉潔。故將此作品取名為《一生清廉》。
  • 鄭板橋:一枝清瘦竹 葉葉總關情
    鄭板橋畫像■ 政德鏡鑑⑩□ 本報記者 盧昱 楊國勝鄭板橋一生中做過最大的官是縣令鄭板橋有詩為證:「四五十家負郭民,落花廳事淨無塵。苦蒿菜把鄰僧送,禿袖鶉衣小吏貧。」「廨破牆仍缺,鄰雞喔喔來。庭花開扁豆,門子臥秋苔。」連縣衙都是破舊的,縣衙內僅有官吏八名,包括知縣、典史、儒學教諭、訓導、陰陽學訓術、醫學訓科、僧會司僧會、道會司道會。從中可知當時署務並不繁忙,鄭板橋常帶一名衙役,布襪芒鞋,到田野裡查看民情。
  • 「歷史名人家庭教育」鄭板橋:以蘭、竹、石修煉兒女品格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鄭板橋先生一生所畫之物是他自己性格品質的象徵,同時也是他家庭教育理念的體現。竹:教育孩子讀書是為了明理在中國,特別是古代,竹子象徵的是正氣和堅韌專注。鄭板橋也是老來得子,五十一歲的時候讓有了自己的兒子——小寶。他對兒子的愛是無需多言的。由於工作的關係,兒子小的時候寄養在弟弟家。
  • 如果把鄭板橋的書法當作「醜書」,那你的藝術鑑賞能力就暴露了!
    有人把鄭板橋的書法稱作「醜書」,我們不同意這種無理的看法。有網文稱,《懷濰縣二首》是一位山東縣長寫的,還稱這件作品可謂是一件十足的「醜書」!其實這篇網文說的「縣長」不是現在的縣長,而是清代縣令鄭板橋。該網文之所以說縣長,不過是譁眾取寵而已。
  • 愛竹發燒友鄭板橋和他的竹子之間的故事,看這一篇就夠了
    「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這個是鄭板橋對自己的稱呼的一生文化創作的自傳。他的前半生,四十歲之前的日子,過得很是艱辛困苦,曾經考賣畫為生,在他四十歲的時候得中舉人,後面的日子才慢慢好轉。
  • 鄭板橋清風竹韻不糊塗
    板橋愛竹近癖,一生種竹、守竹、賞竹、聽竹、畫竹,那些「竹詩竹畫」足可以架起人生旅途中一座座獨具個性、別具一格的「竹板橋」。今天,天目湖南山竹海的竹文化館,打出的「名片」就是鄭板橋的一副對聯——「墨竹一枝宣德紙,香茗半甌成化窯。」字體為獨創的「六分半書」,似隸似楷,亦莊亦諧,亂石鋪街,「個」影縹緲。默想間,恰如迎來一道濟高僧,冷眼看世界,瀟灑走天下。
  • 少年鄭板橋才華出眾
    (淺波碧綴玲瓏原創)清「楊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原名鄭燮、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祖籍江蘇進士及第,曾官居山東範縣、濰坊縣令。清朝著名的文人畫家,一生只畫「蘭、竹、石」,他的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楊州八怪」的代表人物。
  • 揚州八怪的鄭板橋,是個性情中人,他的性情表現在哪裡?
    鄭板橋作了《將之範縣拜辭紫瓊崖主人》一詩,詩云:「我朝開國於今烈,文武成康四聖人。」板橋如願步入仕途,在詩中大讚清王朝統治者。 于敏忠任山東學政時,贈詩板橋,向板橋索畫。鄭板橋和詩《和學使者於殿元枉贈之作》:「十載楊州作畫師,長將赭墨代胭脂。寫來竹柏無顏色,賣與東風不合時。」于敏忠乃乾隆丁巳(1737)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官侍講、學政、侍郎、尚書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