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書畫家、文學家。以「揚州八怪」之一為稱。其作品流傳千裡,令人嘆為觀止。鄭板橋別號板橋,因此後世稱他為「板橋先生」。但是史觀板橋先生的一生,可以說是悲了一生,嘆了一生。令人敬畏又婉憐。
鄭板橋出身窮困之家,年僅四歲便喪母。依靠乳母的贍養和愛護得以生存下來。他心懷感恩之情,為乳母提了一首詩。鄭板橋天生聰慧,勤學好學,以報養育之恩。他十九歲便考進秀才,四十歲考進舉人,四十四歲考中進士,五十歲才做了一個芝麻小官。
在此期間,鄭板橋遭遇的不僅是仕途不興,還遭受到了親子離散。在他三十歲之前,家境依舊貧苦不堪,每日憂愁一餐一飯。他的書畫也遇不到「伯樂」,終日受棄。不久,其父與其子因飢餓而死,致使他孤單一人,這給他打擊重深。好在他考進舉人、進士後,其字畫慢慢有了人氣。在揚州受到人們的賞識,他的書畫之作被百姓們當做珍寶一樣珍藏、這讓他在低谷中看到了光芒,不再消沉。
在板橋當官期間,他為人政治清廉,公平正義,不阿諛奉承。得到了老百姓的敬重和信任,而且他善於洞察世事,並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因為鄭板橋本身痛恨官場的爾虞我詐,爭搶糾紛,所以他辭官回鄉。即使過著貧困的日子,也不願違背自己的內心。遵循本心方向,不願屈服。之後鄭板橋以賣書畫為生,依舊過的艱難,但也舒適。在他晚年,鄭板橋也過得清閒,於二十三歲逝世,其二子也隨之早卒。
板橋先生的一生可謂是全盤坎坷不斷。但是他那股不服輸、不低頭的勁,讓人喜愛。他在書畫、文學方面的貢獻,給中國留下了不朽的著作。鄭板橋不僅在喜愛畫竹,還愛寫楷書、隸書,多才多藝。他的繪畫特徵主要歸結為一個字:「真」,真性情,真繪畫,真獨特,給人一種經驗、舒適的感覺。
他的詩文特徵偏向現代感,喜愛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追求新穎,反對封建呆板。「揚州八怪」中的「怪」字,為何意?是與人不同,特立獨行,追求獨一無二的特徵。他的書畫和文字,都不會找出與之相似的作品。這就是他的不同,他的特性。雖然生來壞境條件不優越。但是他沒有被現實擊敗,而是不斷努力、提升自己,到達成功的頂峰。
鄭板橋的特殊風格曾有這樣一件事,他在夢中把妻子身體當成法帖臨摹。隱約間聽見他的妻子說「人各有體」。這才讓他突然醒悟,不能一味地去模仿別人。不僅會弄得四不像,還丟失了自身的特徵。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徵,而每個文學家的創作,都需要有屬於自己的特性。既能讓人一下子分別出來。也能給自己的作品做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