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竹發燒友鄭板橋和他的竹子之間的故事,看這一篇就夠了

2020-12-20 小笙藝術

「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這個是鄭板橋對自己的稱呼的一生文化創作的自傳。他的前半生,四十歲之前的日子,過得很是艱辛困苦,曾經考賣畫為生,在他四十歲的時候得中舉人,後面的日子才慢慢好轉。鄭板橋喜愛繪畫蘭花、石頭、以及竹子,但是,從他的畫作之中,可以看出,他的最愛,還是竹子。也許是和他艱苦的成長經歷有關,就像那長在石頭縫裡的竹子一般,不管颳風下雨,嚴寒酷暑,竹子依然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鄭先生三歲的時候,母親便因病去世。十四歲的時候繼母去世,二十歲的時候,考中秀才。二十三歲,取徐氏女子為妻。三十歲父親去世,膝下育有兒女一子,生活困頓不堪。三十九歲的時候,妻子徐夫人去世。這個是他的前半生。他的四十歲,才高中舉人。四十三歲,中貢士。但是仕途不順,一直到四十九歲,才當上了縣令,從此為官十二年。為官期間,是個人人稱道的大清官,一個一位能人才幹,奈何貪官汙吏眾多,朝廷腐敗,層層剝削。鄭板橋先生在他的六十一水的時候,憤然辭官回鄉。這個是他的後半生。

雖然他的一生是十分的困苦,可是,他的畫作缺從未間斷。在他辭官回鄉之後所作的畫,已是千金難求。下面,讓我們來看一下他的畫作裡的竹子(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配合上鎮半條大人自己提的詩意,那就更加的美了。

惟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鬥一千場。——清代:鄭板橋《題畫竹》。釋義:只有竹枝渾然不怕,挺身而出與狂風搏鬥。

舉世愛栽花,老夫只栽竹, ——清代:鄭板橋《竹 》,釋義:世上人都愛栽花,只有老夫我愛栽竹。

不須日報平安,高節清風曾見。 ——清代:鄭板橋《竹石 》,釋義:不需要每天報平安。曾見過它清風一般高潔的情操。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清代:鄭板橋《竹石 》,釋義: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鬆,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清代:鄭板橋《竹石 》釋義: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經受得住,仍然堅韌挺拔,頑強地生存著。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清代:鄭板橋《予告歸裡》釋義:寫出一枝清瘦的竹竿,在清風瀟瀟的江上做釣魚竿。

秋風何自尋,尋入竹梧裡。——清代:鄭板橋《效李艾山前輩體 》,釋義:清風何必自己尋路,尋到青竹梧桐中。

寫來竹柏無顏色,賣與東風不合時。 ——清代:鄭板橋《和學使者於殿元枉贈之作 》,釋義:寫出來的竹柏沒了顏色,賣給東風不合時宜。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清代:鄭板橋《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釋義:一個悽風冷雨的夜晚,我在縣衙書齋躺著休息,聽見風吹竹葉發出蕭蕭金石之聲,立即聯想是百姓啼飢號寒的怨聲。

最後的最後,歡迎關注小生,小生帶你看超清Max 1080P 國畫藝術裡的美。更多精彩:

吳作人:筆下胖乎乎的國寶大熊貓,靠臉吃飯有錯嗎?

李苦禪和他那搏擊長空的鷹,這一篇看個夠

東方的畢卡索:林風眠先生和他的仕女圖

當梵谷的畫製作成動圖,就變成了一部好萊塢大片

劉海粟的畫筆之中,讓我們領略到了上個世紀中國的美爆風景

靳之林老先生的油畫,紀念回得去也回不去的故土鄉情

相關焦點

  • 鄭板橋與竹:舉世愛栽花,老夫只栽竹
    但相比之下,鄭板橋畫的竹竿更細,突出「細」,不是畫剛從地裡抽長出來的嫩竹,從竹節處勁挺的勾畫中,就可以看出,它毫不示「弱」。二是疏,關於畫竹,民間畫訣中有一種說法,一根「夠」,兩枝「湊」,三枝「成」。有人說鄭板橋畫竹「神似坡公,多不亂,少不疏」,他自己在一幅畫的題款中寫道:「一兩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葉。
  • 鄭板橋的竹畫和竹詩,讀來不僅僅是爽心悅目
    他認為竹子堅強:不管風吹雨打還是嚴寒烈日,都是身板挺直。青青鬱郁,竹子「虛心」:不論山野巨竹還是房前青枝,都是空心如一,從不妄自尊大。竹子有「節」:經得起磨難不「變節」。竹子的風格與板橋的脾性契合,物我交融。
  • 欣賞鄭板橋的竹子,耐人尋味
    竹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植物,在南方要比北方多見。因為氣候適宜它生長!在中國畫中,竹子也是經常入畫的植物。今天看到大師鄭板橋的竹子作品,甚是欣賞,分享給大家!一幅墨竹,本身就是清風亮節,氣韻高雅的佳作。再看看大師的筆法和墨色都運用的非常到位。
  • 鄭板橋的這一首《竹石》,通篇無一「竹」字,卻讓人覺得句句有竹
    歷來古代文人墨客都偏愛竹子,愛竹子的清高淡雅,愛竹子的堅韌不拔。大多數的人都認為竹子身上有文人的風骨。竹子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歷來是書法家吟詠的對象。在先秦時期,竹子象徵著君子的高尚品格。在魏晉時期,竹子代表了清雅脫俗。自唐宋以來,竹子已成為一種頑強的人格追求和生活態度。一言以蔽之,文人愛竹。他們眾多的寫竹詠竹的作品,都是中國古典詩歌長河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 鄭板橋:寫取一枝清瘦竹
    文同稱「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醜而文,是三益友」,蘇軾對文同畫竹的樣貌早有「瘦節蛟蛇走」的形容。但相比之下,鄭板橋畫的竹竿更細,突出「細」,不是畫剛從地裡抽長出來的嫩竹,從竹節處勁挺的勾畫中,就可以看出,它毫不示「弱」; 二是疏,關於畫竹,民間畫訣中有一種說法,一枝「夠」,兩枝「湊」,三枝「成」。
  •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怪」在哪裡?他為何一生只畫蘭和竹
    鄭板橋一生喜愛畫蘭花鄭板橋一生不去畫那些漂亮的牡丹、荷花,他卻最喜歡畫竹和蘭,有人問他為什麼總是喜歡畫竹子和蘭花呢?鄭板橋創作的《竹》局部鄭板橋曾經告訴人們說竹子外硬內空即結實又虛心。竹子有節,節裡有氣,做人也要像竹子一樣有節有氣。竹子很樸實,它一生不開花,不像別花卉那樣炫耀,華而不實的。
  • 為什麼人人都說鄭板橋的竹子畫得好?
    也因為這首詩,鄭板橋擅長畫竹的印象也牢牢地印在了我們的記憶裡。不過,他的竹子到底好在哪裡,為何賣得那麼貴還有人求畫,卻未必有多少人說得清楚。先要聲明下,不是所有人畫竹子都是黑白一片,其實原本畫家們畫竹子是有!顏!色!的!比如宋徽宗的竹子,清麗典雅,裝飾性很強
  • 超凡脫俗的美感,鄭板橋的竹子,為何寫得如此俊俏?
    而也有對竹子格外鍾愛的畫家,能夠藉助於竹子的特徵,描繪出精妙的竹子世界,讓後人從中也有所感悟,其一便是鄭板橋。 縱觀其畫作之精妙奇特,不免讓人發出感嘆,他的竹子為何生得如此俊俏?01仰慕竹之氣,仿效竹之風鄭板橋對於竹子愛得深沉,曾題畫竹句「屈大夫之清風,衛武公之懿德」。
  • 清代鄭板橋為什麼喜歡竹?不僅畫竹還寫竹,千磨萬擊還堅勁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說起梅花,想到的是「牆角數枝梅,凌寒獨只開」;說起蘭花,便想到屈原;而說起菊花,便想到那「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而說起竹,最先想起的,就是鄭板橋。鄭板橋是清代的書畫家和文學家,為什麼說鄭板橋是竹的代表呢?因為他以畫竹出名。
  • 古詩詞:鄭板橋如何「以竹謝師」,情深自見其意
    其中,清朝鄭板橋的這首「以竹謝師」的佳作《新竹》可謂不得不讀。《新竹》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今年的新竹已漸漸高過了舊有的老竹,這都是靠著老竹們的催生與扶持。等到來年,又會有更新的竹子孕育而出,於是,池塘將被鬱鬱蔥蔥的幼竹環繞。鄭板橋詩用詞素來以樸實見長,詩意通俗易懂,讀來朗朗上口。新竹高過舊竹,即暗喻年輕的優秀學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漸漸超越了師長,更進一步。而「新竹」的成就又是有原因的,是依靠於「老乾的扶持。」正如韓愈所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 鄭板橋以畫竹稱道,他畫的竹有何不同?
    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清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其詩、書、畫的獨特風格和傑出成就。他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 穀雨時節,賞析清代鄭板橋的《七言詩》
    賞析談到鄭板橋,就繞不開一個「竹」。鄭板橋的畫,鄭板橋的字,鄭板橋的詩,都離不開「竹」。就連寫穀雨,也要扯上心愛的「竹」,才好下筆。總共兩首,每首都寫「竹」。仿佛鄭板橋喜歡的松蘿茶,不是為好友準備的,倒像是為筆下的竹子準備的。
  • 中國古代四位文人的戀竹情結
    王徽之粲然一笑,說:「難道你不知道,我就像一個愛喝酒的酒徒,酒徒一天也離不開酒,我是一天也離不開竹子的呀!你想,我要在這兒住幾個月,沒有竹子,這日子怎麼過得下去呢?」又有一次,王徽之有事路過蘇州,聽說有一位官員家的庭院中種著一園好竹,便慕名前去觀賞。
  •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他到底怪在哪裡
    大家好,青櫻話歷史又和您見面啦!歷史上的文人雅士不少,但是和鄭板橋一樣脾氣古怪的卻不多。他是「揚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哦!那麼鄭板橋他「怪」在哪裡呢?第一怪,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從不畫鮮豔的花朵。
  • 鄭板橋: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三歲時,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歲又失去繼母,幸運的是他的乳母費氏是一位善良、勤勞、樸真的勞動婦女,給了鄭板橋悉心周到的照顧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成了鄭板橋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雖然只是一介小小的縣令,但鄭板橋任範縣知縣期間,重視農桑,體察民情、興民休息,百姓安居樂業。鄭板橋六十一歲,山東大旱,當時做濰縣縣令的鄭板橋因為請求賑濟饑民的事,得罪了上司被罷官,去官以後,板橋賣畫為生,往來於揚州、興化之間,與同道書畫往來,詩酒唱和。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 鄭板橋為什麼喜歡竹子?對竹子清高,堅韌不拔的精神所吸引
    早些年的時候,人們非常喜歡藝術作品,這對於一些書法,名畫產生了興趣!今天我們來說一下愛竹子的鄭板橋!主要喜歡竹子的精神。在乾隆年間的時候,揚州城是一個有色彩的地方,意思就是說這個地方非常的出名!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裡經濟發展比較快,人們的思想有提高!
  • 「詩詞鑑賞」「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竹詩與竹畫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鄭板橋畫的蘭、竹、石,均達到超一流的水平。尤其是畫竹,更是罕有對手。鄭板橋書法,亦是自成一體。自稱「六分半書」,人稱「板橋體」。
  • 鄭板橋醉畫竹影牆鄭板橋,是"
    鄭板橋醉畫竹影牆  鄭板橋,是"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詩、書、畫"三絕聞名於世。他出身於書香門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舉人,乾隆元年中進士,五十歲起先後任山東範縣、濰縣知縣計十二年。他曾"開倉賑貸""捐廉代輸",引起了貪官汙吏、惡豪劣紳的不滿,被貶官後唯有賣畫維生。
  • 被譽為「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究竟「怪」在哪裡?
    乾隆十八年,六十一歲的鄭板橋被朝廷罷官而去。在離開濰縣的時候,鄭板橋用了三頭驢,自己騎一頭,一頭給小童騎以作前導,另外一頭則馱著兩個書夾板和一張阮弦。沒錯,這就是鄭板橋的全部家當。清者自清,鄭板橋用行動告訴那些誣告者,這就是一個他的真實境況。被罷官後的鄭板橋,於乾隆十九年回到揚州,重新過起了他那二十年前舊板橋的賣畫生涯。
  • 鄭板橋一副《墨竹圖》,展示了什麼叫「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宋朝的大才子蘇東坡曾寫下詩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歐陽修《戲答元珍》竹竿有甘苦,我愛抱苦節。——孟郊《苦寒吟》而竹子也是歷代畫家最為喜愛的題材,說起歷史上畫竹最為精湛者,莫過於清朝的大才子鄭板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