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人都說鄭板橋的竹子畫得好?

2020-12-23 藝萃

大清乾隆年間的揚州街頭是當時的一大文藝聖地,就像今天北京的798,上海的M50,上街走一遭,總會遇到幾個賣畫的讀書人,賣畫的架勢和收費也各不相同。

問第一家畫怎麼賣,書生漲紅了臉,聲音細如蚊子般:「都是些拙作,小生今年上京趕考,想攢些路上的盤纏,您隨便給就是了」。

問第二家,人家規矩地作揖道:「看大人氣貌不凡,想是對字畫頗有研究,鄙人粗糙之作沒法入眼,大人隨意賞些小錢,或以米肉易之,亦可。」

第三家,不用開口問,攤前擺著一幅字寫得明明白白:大幅6兩,中幅4兩,小幅2兩,條幅對聯1兩,扇子鬥方5錢。禮物食物都不如銀子好,最好現銀付款,我心裡高興,畫也畫得好。我人老體弱,就不跟你們嘮沒用的嗑了。

當時城市裡的普通打工者一個月大約能賺1.5兩銀子,九品官的年薪也僅35兩銀子,還不夠買這位畫家幾幅畫。這位談起錢來毫不遮掩,態度酷炫狂拽的大爺,就是鄭燮(xiè),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鄭板橋。

*以上場景純屬虛構,但鄭板橋的報價可是真的。

我們許多人都是從語文課本上認識的鄭板橋,畢竟這首詩可是要【朗讀並背誦全文】的: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也因為這首詩,鄭板橋擅長畫竹的印象也牢牢地印在了我們的記憶裡。不過,他的竹子到底好在哪裡,為何賣得那麼貴還有人求畫,卻未必有多少人說得清楚。

先要聲明下,不是所有人畫竹子都是黑白一片,其實原本畫家們畫竹子是有!顏!色!的!比如宋徽宗的竹子,清麗典雅,裝飾性很強

北宋 趙佶 竹禽圖

宋代畫院的畫家們筆下,竹子大多也是有顏色的

南宋 馬麟 梅竹圖頁
宋-佚名-梅竹聚禽圖

據說蘇軾還曾畫過紅色的竹子

而墨竹相傳始於唐吳道子,也有說始於五代郭崇韜之妻李氏。從歷史來看,墨竹與彩色竹子最初是並列存在的,沒有高下之分。

從什麼時候的開始,中國畫的主流都開始追捧墨竹了呢?轉折點就在元朝。當時的漢族文人士大夫緬懷南宋故國,不願歸順元朝廷,終生不願意出仕,隱遁鄉裡。這種抑鬱的情緒反映到藝術創作上,導致文人畫興起。

文人畫作者一般都迴避社會現實,畫畫多取材於山水、花木,以畫抒情,表達對民族壓迫或腐朽政治的憤懣之情,象徵君子氣節的竹子自然成為繪畫熱門,在色彩上,則重水墨輕豔麗,以區別於工匠畫、院體畫。

元 倪瓚 梧竹秀石圖軸
元 李衎 竹石圖軸

好了,交代完背景,說回鄭板橋的畫吧。

清代是文人畫的鼎盛期,鄭板橋雖然前半生過得非常順,中過進士,做過知縣,但「不幸」做了個清廉愛民的父母官,開倉賑貸、捐廉代輸,引起了貪官汙吏、惡豪劣紳的不滿,在官場得罪了人而被去官,之後在揚州、興化一帶靠賣畫維持生活。

先來看幾幅鄭板橋的墨竹

從鄭板橋的多幅墨竹圖可以看到,他的用墨濃淡相宜,前方主體的竹子用焦墨、濃墨,後面的背景則淺墨,整體布局多不亂,少不疏,竹子清秀挺拔,很好的詮釋了這位「君子」風骨。

但是你有沒有發現,他筆下的竹子有一個鮮明的特徵……來看一眼自然界的竹子

真正長土裡的竹子,竹竿子怎麼可能像鄭板橋畫得那麼細,跟狗尾巴草似的呢?但是,鄭板橋就是要這麼畫竹子,就是要畫得這麼瘦。

竹之所以被稱為「君子」,是因為他枝杆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傲雪凌霜,文人們詠竹寫竹,是用竹子來比喻人正直不屈、不畏險阻的美好品質。

如果只是畫出現實中的竹子,那不過是對自然的寫生、複製,畫出竹子背後的君子風骨,才是畫家的功力。因此鄭板橋刻意將竹竿畫得纖瘦,如此纖瘦的枝幹,卻能生得又長又直,更加體現出竹子不凡的品質。

勁瘦的竹子也隱藏了作者的自喻,就算我被排擠、被去官,變成了小老百姓一個,可我就是要一身正氣,不跟你們貪官汙吏瞎BB。

除了獨特的畫竹技巧,鄭板橋的畫還有兩處值得稱道。由於看盡世態炎涼,他的每幅畫都會題詩,凡題詩都不是為了畫面好看而湊數,而是反映現實,思想深刻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

比如他在《蘭竹石圖》中寫道:「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電驚雷之字,呵神罵鬼之談,無古無今之畫,固不在尋常蹊徑中也。」

被貶官後,有一畫竹圖題云:「烏紗擲去不為官,囊囊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竹漁竿」。鄭板橋的書法「板橋體」也是一大特色,他以「漢八分」(隸書的一種)融合楷、行、草而獨創了一種「板橋體」,自稱是「六分半書」。

清 鄭板橋書「難得糊塗」

當時流行的是整齊勻稱的楷體,他認為「蠅頭小楷太勻停,長恐工書損性靈。」在40歲中進士以後就很少再寫了。

「板橋體」從視覺上就有著強烈的個性,仿佛放飛了自我,非常大膽。仔細看鄭板橋的運筆卻暗藏玄機。他將筆劃的大小、長短、方圓、肥瘦、疏密都重新打亂排列,錯落穿插,卻亂中有序,自成一派,放肆中又帶著克制,才形成這種獨特的節奏和韻律感。

清 鄭板橋 風竹石圖

鄭板橋的牛逼就在於這詩書畫三絕,放眼歷代文人大家,書法寫得好的不一定會畫畫,畫得好的不一定會寫詩,會寫詩的不一定書法好,鄭板橋不僅不「偏科」,還樣樣精通,再加上做官時一心為民,有良好的聲譽和群眾基礎,說他是「揚州八怪」中的C位擔當,應該沒人有意見吧?

畢竟,除了鄭板橋,你說說看揚州八怪還有誰?

更多內容,請關注」藝萃」本文為藝萃原創,轉載請私信藝萃

相關焦點

  • 鄭板橋為什麼喜歡竹子?對竹子清高,堅韌不拔的精神所吸引
    今天我們來說一下愛竹子的鄭板橋!主要喜歡竹子的精神。在乾隆年間的時候,揚州城是一個有色彩的地方,意思就是說這個地方非常的出名!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裡經濟發展比較快,人們的思想有提高!這裡出現了很多的畫家,當時這裡有揚州八怪,其中一個是鄭板橋,他出生的家裡都是有學問的,他爺爺那時候家裡的土地很多,但是知道他出現後,家產慢慢的減少了!
  • 我們都讀過鄭板橋詩歌《竹石》,卻不知道他畫的竹子有多好
    我們都讀過鄭板橋這首《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巖中。他畫的竹子最好也最出名,到底有多好呢?今天來講一個鄭板橋醉畫竹子的故事。鄭板橋的朋友家中新砌了一道院牆。請來鄭板橋和眾多好友來家中慶祝。這位朋友趁著鄭板橋正喝酒喝得高興的時候,當著大家的面請鄭板橋為新牆畫一幅畫。
  • 超凡脫俗的美感,鄭板橋的竹子,為何寫得如此俊俏?
    超凡脫俗的美感,鄭板橋的竹子,為何寫得如此俊俏?文/風流佳畫竹子作為清高自潔的象徵,自古以來便是文人志士借物抒情的憑藉,成為證明自身品格的利器。而也有對竹子格外鍾愛的畫家,能夠藉助於竹子的特徵,描繪出精妙的竹子世界,讓後人從中也有所感悟,其一便是鄭板橋。 縱觀其畫作之精妙奇特,不免讓人發出感嘆,他的竹子為何生得如此俊俏?
  • 欣賞鄭板橋的竹子,耐人尋味
    竹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植物,在南方要比北方多見。因為氣候適宜它生長!在中國畫中,竹子也是經常入畫的植物。今天看到大師鄭板橋的竹子作品,甚是欣賞,分享給大家!一幅墨竹,本身就是清風亮節,氣韻高雅的佳作。再看看大師的筆法和墨色都運用的非常到位。
  • 鄭板橋竹子與蘭花繪畫賞析
    鄭板橋出身清苦,此人生閱歷對其後來的文風與繪畫的風格均有些影響。他的竹子與蘭花享譽後世,特別是竹子為後人倍加推崇。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鄭板橋的竹子,其竹子的構圖風格疏朗空靈,其主杆柔韌,有風扶楊柳的韻致,竹葉的生長多成簇怒張。
  • 歷史上的今天丨清朝第一段子手加毒舌,鄭板橋完全是被畫竹子給耽誤了!
    那天,所有人都圍在了鄭板橋的座位上,揣摩著這四句詩,幼小的內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就在大家以為他就是個詩人的時候,鄭板橋又更新了自己的籤名:對不起,其實我是個畫家。這一次,大家沒有笑出聲。有個畫竹子的老前輩叫文同,也就是胸有成竹這個成語的本胸。在鄭板橋畫完一整張竹子的時候,當時就有人豎起了大拇指,誇他是當代小文同。鄭板橋聽到這話,立馬板著板橋臉說:我,鄭板橋,胸無成竹。隨後的四十年裡,鄭板橋每天都在研究怎麼畫竹子,尤其有月亮的晚上,他就來了精神,披著睡衣,觀摩竹子在窗戶紙上斑駁的投影。
  • 國畫竹子圖誰畫的好,易從網籤約名家石開
    ,都為後世所追捧;再往前點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也是著名的畫竹高手,不僅畫的一手好竹,也寫得一手好詩, 其「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佳句,更是把竹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推崇到了極致! 國畫竹子圖誰畫的好,古近代大家輩出,且備受追捧,其實在當代,也不乏畫竹高手,今天咱們就說說當代畫竹子好的花鳥畫家——石開。
  • 鄭板橋僅用6個字,說透成功的真相
    鄭板橋《竹石圖》。他不得不賣畫為生,但收入依然微薄,日子過得相當清苦。慢慢的,生活的壓力,加之對現實的不滿,鄭板橋得了「氣淤之病」。有一天,因為風雨交加,鄭板橋沒有出去賣畫。百無聊賴的他,躺在床上看風景。這時,大風大雨中的竹子,引起了他的注意。
  • 文同與鄭板橋畫墨竹的藝術特點有何不同?
    此畫不但是客觀觀察與筆墨技巧的呈現,也是士大夫人格與節操的隱喻,畫竹葉的墨色有濃淡的對比,據米芾說也是自文同開始。文同曾指點蘇軾:「畫竹必先得成竹在胸,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這也是成語「胸有成竹」的來歷,要求畫家繪畫時「意在筆先」!
  • 愛竹發燒友鄭板橋和他的竹子之間的故事,看這一篇就夠了
    這個是鄭板橋對自己的稱呼的一生文化創作的自傳。他的前半生,四十歲之前的日子,過得很是艱辛困苦,曾經考賣畫為生,在他四十歲的時候得中舉人,後面的日子才慢慢好轉。鄭板橋喜愛繪畫蘭花、石頭、以及竹子,但是,從他的畫作之中,可以看出,他的最愛,還是竹子。也許是和他艱苦的成長經歷有關,就像那長在石頭縫裡的竹子一般,不管颳風下雨,嚴寒酷暑,竹子依然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 鄭板橋的竹畫和竹詩,讀來不僅僅是爽心悅目
    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鄭板橋畫了40年竹子,終於悟出繪畫須去掉繁雜提煉精髓的道理。 喜竹愛竹物我合一 鄭板橋的竹風韻超然,首先得之於喜竹愛竹。他認為竹子堅強:不管風吹雨打還是嚴寒烈日,都是身板挺直。青青鬱郁,竹子「虛心」:不論山野巨竹還是房前青枝,都是空心如一,從不妄自尊大。竹子有「節」:經得起磨難不「變節」。竹子的風格與板橋的脾性契合,物我交融。
  • 詩書畫三絕的鄭板橋為何只畫「蘭竹石」?
    —【譯文】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鬆,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經歷無數磨難和打擊身骨仍堅勁,任憑你刮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注釋】竹石:紮根在石縫中的竹子。詩人是著名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在竹石畫上的一首詩。咬定:比喻根扎得結實,像咬著青山不鬆口一樣。立根:紮根,生根。
  • 穀雨時節,賞析清代鄭板橋的《七言詩》
    賞析談到鄭板橋,就繞不開一個「竹」。鄭板橋的畫,鄭板橋的字,鄭板橋的詩,都離不開「竹」。就連寫穀雨,也要扯上心愛的「竹」,才好下筆。總共兩首,每首都寫「竹」。仿佛鄭板橋喜歡的松蘿茶,不是為好友準備的,倒像是為筆下的竹子準備的。
  • 為什麼鄭板橋畫竹那麼有名?這個謎底藏了400年卻無人知曉
    為什麼鄭板橋畫竹那麼有名?這個謎底藏了400年卻無人知曉鄭板橋是清代著名的畫家、文學家,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堪稱「三絕」。他一生畫竹最多,次則畫蘭、石、松、菊等。鄭板橋不理會「清規戒律見二人年齡相當又真心相愛,就」令其還俗,配為夫婦「,還以詩相贈。一次,鄭板橋因公事前往省城濟南。他的上司慕其才華,便邀請他到跑突泉邊赴宴。眾人喝酒賞泉,好不愜意。這時,上司命他賦詩一首,鄭板橋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原原有本豈徒然,靜裡觀瀾感逝川;流到海邊渾是少食,生活異常困苦。
  • 水墨畫竹子 欣賞當代名家竹子圖
    國畫竹子圖,作為君子品性的象徵,受到了千萬家庭的喜愛,那麼為什麼人們喜歡在家中掛竹子圖呢?通過小編的分析,原來如此。  竹之七德 竹身形挺直,寧折不彎;是曰正直。 竹雖有竹節,卻不止步;是曰奮進。 竹外直中空,襟懷若谷;是曰虛懷。 竹有花不開,素麵朝天;是曰質樸。 竹超然獨立,頂天立地;是曰卓爾。
  • 被譽為「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究竟「怪」在哪裡?
    後來有人問他,他才說:縣衙裡充滿了貪婪疚戾,烏煙瘴氣,惡濁難堪,所以我這才叫工匠來打幾個孔來出出悶氣。乾隆十一年,朝廷將鄭板橋調到山東濰縣當知縣,當時山東地區連年鬧災荒,濰縣也餓死了不少人,甚至還發生了「人人相食」的現象。鄭板橋到任以後,採取了「以共代賑」的方法,召集遠近災民來修築城池,並責令當地的地主大戶拿出家中的糧食,開設粥廠,救濟災民。
  • 清代鄭板橋為什麼喜歡竹?不僅畫竹還寫竹,千磨萬擊還堅勁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說起梅花,想到的是「牆角數枝梅,凌寒獨只開」;說起蘭花,便想到屈原;而說起菊花,便想到那「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而說起竹,最先想起的,就是鄭板橋。鄭板橋是清代的書畫家和文學家,為什麼說鄭板橋是竹的代表呢?因為他以畫竹出名。
  • 鄭板橋《竹石》詩,竹子在巖縫中頑強生長,面對困難,人也應那樣
    ——清代: 鄭板橋《竹石》鄭板橋,原名鄭燮,號板橋。清代書畫家、文學家。其詩、書、畫,世稱「三絕」,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 鄭板橋醉畫竹影牆鄭板橋,是"
    鄭板橋醉畫竹影牆  鄭板橋,是"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詩、書、畫"三絕聞名於世。他出身於書香門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舉人,乾隆元年中進士,五十歲起先後任山東範縣、濰縣知縣計十二年。他曾"開倉賑貸""捐廉代輸",引起了貪官汙吏、惡豪劣紳的不滿,被貶官後唯有賣畫維生。
  • 「詩詞鑑賞」「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竹詩與竹畫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鄭板橋畫的蘭、竹、石,均達到超一流的水平。尤其是畫竹,更是罕有對手。鄭板橋書法,亦是自成一體。自稱「六分半書」,人稱「板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