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兩個字正在成為世界舞臺上不可忽視的兩個字。曾幾何時,我們擁有最廣闊的疆土,擁有最先進的文明,擁有最繁榮的經濟,我們曾經位居這個世界前列,而後又走向岔路,在我們終於回歸徵途時,已經有太多的人遺忘了中國曾經的輝煌,只記得近代以來中國的落後與艱難。
韓國作為與中國交好的一個亞洲鄰國,韓國人對中國的看法一度卻十分輕視,然而因為建國後中國在各個領域的長足進步,讓一些致力於了解中國研究中國的人開始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待中國。
其中最著名的大抵就要數韓國的金蘭都教授所演講的一段紀錄片,而這段紀錄片,也告訴了所有中國人,在韓國人眼中,中國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從前:落後和愚昧
在金蘭都教授演講之初,他先陳列了一些韓國人眼中形容中國的關鍵詞,毫無疑問,其中百分之八十都是負面詞彙,這也從側面告訴了我們,韓國人眼中的中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封建,愚昧,經濟落後,科學停滯,這是當時韓國人眼中的中國,因為他們對中國的了解還停留在上個世紀。我們曾經走了一段很長時間的彎路,為此我們不僅深受屈辱,也將曾經的泱泱大國轉變成了一個被人輕視的落後國家。
眾所周知,韓國的領土面積遠不如中國,人口總數更是如此,但是作為發達國家的韓國在很多領域卻有著十分突出的成就,而這也成為了他們輕視中國的緣由。
因為在他們看來,中國擁有著很多國家難以企及的先天優勢,但卻因為後天的人為因素,使之成為一個曾經落後的國家,這是令人吃驚且遺憾的。甚至直至如今,很多從未來過中國的韓國人,依然有著中國非常貧困落後的固有思維。
就好像我們聽到非洲,就覺得那片土地上所有的地方都很窮困一樣,這是留存於韓國人腦海中的刻板印象。有一些曾經去過韓國留學的同胞或許就更能體會這樣的感受,他們在韓國讀書,經常會被韓國的同學問這樣一個問題,「這個東西中國沒有吧?」
甚至包括最近幾年韓國才開始試行的行動支付,在他們看來都是值得向中國人炫耀的東西,殊不知,中國的土地上,這些種種,都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這些都是曾經的韓國對曾經的中國留下的久遠記憶。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中韓關係不斷密切,有很多像金蘭都教授這樣的韓國人來到中國,他們親眼見證了不一樣的中國,並且將看到的一切帶回韓國,希望以此來告誡更多的韓國青年要為祖國的未來而努力。
如今:90後和「可怕」的未來
金蘭都教授以自己在中國的所見所聞來舉例,他著重提到了當下中國社會的「新四大發明」,就是電子支付,網絡購物,共享單車以及高鐵。
來中國之前,雖然他也曾在網絡上看到過關於中國經濟發展的新聞,但是所有的文字和圖片都不如他親眼所見來的震撼,在金蘭都教授看來,即使中國已經發展,但是區區幾十年,怎麼可能一下子進步到如此地步,然而事實卻出乎他的所料。
從機場下飛機,同行者用手機叫了車,車上司機直接導航目的地,網絡平臺不僅可以提前預訂酒店,甚至連外賣都可以在他到酒店之前準備好,倘若沒有人告訴他這是中國,他甚至一度以為自己身處倫敦或者華盛頓。
因為,在中國的一切顯得太便利了,如果他只是一個來中國遊玩的普通遊客,或許只會對中國的變化感到吃驚。
但是作為一名關心國家發展的高等知識分子,面對此情此景,金蘭都教授陷入了沉思,他開始反思,為什麼中國已經發展到如此地步,自己包括自己的同胞還在夜郎自大的認為中國是落後的。
出於想要更深入的了解中國,金蘭都教授隨機採訪了中國的一部分年輕人,而這個採訪,使得他更加警鐘長鳴,在他看來,中國現有的成就讓人感到心驚,但是中國的年輕人則讓他感到害怕。
90後,這個在國內眾人眼中被稱為是毫無作為的一代年輕人的代名詞,在金蘭都教授眼中,卻成為了中國未來發展的頂梁柱。
他說,無論是歐美,還是日韓,同樣年紀的年輕人他們對未來的樂觀程度遠遠低於中國的90後,在中國的這群年輕人心中,似乎所有人都無比堅信自己的未來會比現在更好。
也許有人說,這是一種盲目的自信,但是在金蘭都教授眼中,卻看到了其中的危機,中國有著這樣一批對未來充滿信心的年輕人,中國的未來又會差到哪裡去。
同樣年紀,無論是韓國的,還是日本的,美國的,歐洲的年輕人,他們所想要做的是如何過好自己的生活,他們讀書工作,按部就班的完成自己的成長。
而中國的90後卻並非如此,他們渴望長大,渴望踏出校園,相較於工作,他們更想去創業,他們想要將自己的夢想變成現實,這種態度是當下年輕人極度缺乏的東西。然而中國的90後做到了,他們敢想敢做,並且國家也支持他們的大膽想像,他們有資本去嘗試,因為身後是國家。
而在這群90後當中,已經有一部分人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他們努力創造價值,改變生活,改變社會,繼而推動國家一步一步前進,而這也是中國發展的重要原因。而這些,都被金蘭都教授看在眼裡。
在中國的土地上,他看到了無數青年人開始走出校園,走出家庭和社會的庇護,去闖蕩屬於自己的人生,他們有夢有勇氣,而這正是一個國家未來最需要的力量。
中國潛移默化的改變
金蘭都教授說,13年韓國三星品牌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高達百分之二十,而中國本土品牌小米才佔了百分之三,結果短短兩年,小米就反超三星,而中國市場又湧現了更多國產品牌。
這些數據的背後,其實都離不開中國的90後,他們是消費者,也是創造者,也許他們的能力和知識和韓國的年輕人並沒有什麼差別,但是他們的思維方式,就是想法,幾乎能讓世界各國的年輕人大吃一驚。
在本應該厚積薄發的年紀,他們已經敢於衝破藩籬,創造自己想要的一切。在韓國,有這樣一種理論,被稱為是「三明治理論」,這裡面的三明治指的就是亞洲的三個國家,中國,日本和韓國。
中國時至今日還是發展中國家,而日本和韓國早就是世界公認的發達國家,日本更是一騎絕塵多年,所以在韓國人眼中,日本就是三明治最上面那層,而韓國就是中間那一層,中國就是最底下那一層。
從前在韓國人眼中,三個國家之中,韓國腹背受敵,不僅要面臨趕超日本的頭等目標,還要時刻提防中國的步步緊逼,然而在金蘭都教授的演講之中,他們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就是如今的中國似乎並沒有將韓國當作自己趕超的目標。
同樣是聚焦在90後身上,這群人中,有人想要做中國的「比爾蓋茨」,有人想要做中國的「巴菲特」,還有人想要收購蘋果,做另一個「亞馬遜」,但是幾乎聽不到有人說想要成為另一個「三星」。
這說明什麼?說明在無數的中國人眼中,並不像韓國人認為的那樣,中國位於韓國之下,甚至如今的中國都不會將韓國看作自己趕超的目標。凡此種種,無不令韓國人膽戰心驚。
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告訴韓國人,他們的雙眼似乎已經被蒙蔽了很久,他們活在象牙塔中,看不到中國的發展和未來,如今,他們驀然回首,中國卻已經一騎絕塵而去了。
在金蘭都教授的演講中,他認為韓國的「三明治理論」或許應該擯棄了,因為這種理論沒有事實作為依據,甚至可能只是源於韓國人的夜郎自大。
而他之所以將這一切全部披露出來,並非是誇大其詞,而是想要給韓國的青年人敲響一個警鐘,因為,任何一個國家的未來都是掌握在青年人手中的。
中國的90後已經率先開始了屬於他們的造夢之旅,也許如今的韓國在某些方面還能傲視中國,但是倘若韓國人依然蜷縮在象牙塔中,看不清外界的形勢,或許,等到中國90後崛起的那一天,韓國的青年人就要悔之莫及了。
也許,曾經的中國迷失過,彷徨過,但是重振旗鼓的中華兒女迷途知返,不只是90後,未來還有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會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中國,已然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