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午不食」是自古流傳的一句話,很多人都把它奉為減肥必須遵循的法則。還有人在提倡「不吃晚餐,餓治百病」,同樣推崇不吃晚餐。不吃晚餐真的有這麼多的好處嗎?晚餐到底是該吃還是不該吃呢?
不吃晚餐還能長壽?
因為日常生活的忙碌,大家早餐一般都是隨便應付一頓,中午一般沒有足夠的時候去做飯,基本上也是外賣解決了,真正能夠安心坐下來吃飯只有晚上的時間。同事、家人和朋友晚上聚餐的時間也比較多,聚餐的節目也比較豐富。
但是有很多人的晚餐飲食習慣不好,會經常晚飯吃得過多,吃得太油膩,這就有可能會導致一些消化系統的疾病和代謝系統的疾病,例如過於肥胖,腸胃病、脂肪肝。而從醫院臨床的數據顯示很多慢性病包括一些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通常都會吃飯很晚,吃的也會很油膩,甚至存在暴飲暴食的情況。時間長了,就有了「不吃晚餐好,還能長壽」的傳言。
然而這些言論,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相反更多的研究證明:不吃晚餐,會增加各大疾病的患病率。首先就是胃,因為空腹,胃會分泌大量的胃酸,這就會損害到胃黏膜,會引起胃炎、甚至胃癌的發生。所以不要輕信不吃晚餐可以使人長壽,以免被誤導做出危害自己身體健康的舉動。
有關晚餐的2種常見錯誤
晚餐不吃主食
很多減肥人士都主張晚餐不吃主食,只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近期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在《英國醫學雜誌》上發布了一項最新的研究結果,發現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吃得越少,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就會吃得越多,這就導致發生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的機率比正常飲食的人高出近2倍。紅細胞唯一的能量來源於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這也是神經系統和心臟的主要能源,一旦缺乏的話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機率。
不吃晚餐可以減肥
所有減肥的人群,第一時間想到的方法就是節食。因為白天生活和工作忙碌需要消耗能量,很多人都選擇晚餐節食,但是他們都不知道長期不吃晚餐起到的減肥作用很容易就會反彈,而且會給胃部等器官造成很嚴重的危害。
空腹不僅會導致腸胃分泌消化液腐蝕胃黏膜,引發胃病甚至胃癌等疾病,也會使大腦的功能減退,可能會造成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會有智力下降的問題。
不吃晚餐不僅不能起到減肥的功效,還會危害人的身體健康,那麼晚餐應該怎麼吃才算健康呢?
首先,控制晚餐的時間
晚餐時間不能超過7點,因為最佳的睡眠時間是晚上的11點之前睡覺,而胃部消化一餐的時間大概是4個小時,這樣睡覺的時候胃部也能得到充分的休息,這樣也可以更好地保護腸胃。
其次,控制晚餐的飯量
吃飯要吃七分飽,胃部有很多的褶皺,胃部反應速度也比較慢,一般人感覺已經吃飽的時候實際已經吃到十二分飽了。所以吃飯的時候感覺吃到七分飽就足夠了,如果需要減肥的人士,只需要吃到五分飽就可以了。
再者,控制晚餐營養均衡
晚餐的種類可以準備得多一點,葷素搭配要均衡,要包括主食、蔬菜、豆製品和肉類,儘量選擇熱量低而飽腹感又比較強的粗糧,飲食注意一定要清淡為主。
最後,控制晚餐的烹飪方式
一定要選擇避免炸、煎的烹飪方式,儘量多蒸煮燉,涼拌菜也是很好的選擇,儘量少油少鹽少糖,也儘量少吃一定,避免攝入過多的熱量和脂肪。
想要吃健康的晚餐,一定要牢牢控制在健康食材和烹飪方式以及就餐時間之內,不能只依靠節食減肥。按照這種方式吃晚餐,不僅不會長胖,還讓你的身體更加健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