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導覽
腸道中的細菌也許才是讓你擁有性感小腹的神器,快看看最新的研究如何收穫好身材和健康吧~
要是能吃一整條巧克力又不長肉就好了!這不再會是你的痴心妄想~消化系統中成千上萬的微生物,也許真的能幫你實現願望。
以前人們對腸道中細菌的看法是,它們只是在各司其職。但隨著對人體的進一步研究發現,人體內的菌群(或者說微生物)能夠影響人的新陳代謝,甚至能影響體重。
據最近在《細胞》(Cell)期刊上發表的研究表示,腸道裡一種叫Christensenellaceae的細菌(以下簡稱C細菌)數量多的人,體形會比較瘦,而C細菌數量少的人體形可能比較胖。研究的主要作者、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茱莉亞·古德裡奇(Julia Goodrich)說:「人體內的C細菌數量在一定程度上由遺傳決定。」值得高興的是,我們大多數人體內都有這種細菌——在96%的研究樣本中都發現了C細菌——這也許能改變我們減輕體重的能力。
最先發現腸道細菌與肥胖有關聯的研究人員之一、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基因組科學與系統中心主任、醫學博士傑弗裡·戈登(Jeffrey Gordon)談到,C細菌也不是唯一能決定你牛仔褲型號的細菌,腸道中的多種的微生物是保持體形的關鍵。事實上,201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瘦體形人群比超重人群多出70%腸道細菌,微生物種類也更豐富。在一項針對雙胞胎的研究中,這種關聯也是成立的,據美國腸道研究項目的聯合創始人羅博·奈特(Rob Knight)稱:「我們只需從腸道微生物就能判斷雙胞胎中誰瘦誰胖。」
細菌到底是如何影響體重的尚未得知,但很多研究人員都認為,腸道微生物能影響食物消化,以及身體對熱量和營養的吸收程度。一些腸道微生物還會影響身體對胰島素(降低血糖的激素)的敏感程度,這樣身體會正常燃燒脂肪,而不是儲存脂肪。
腸道細菌還會影響你的飢餓程度,其中一種關鍵的微生物是幽門螺旋桿菌,它會導致潰瘍和胃癌。近幾十年來,抗生素療法讓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下降了一半,這對受胃潰瘍折磨的人來說是個好消息,但對於想保持身材的人來說就不那麼開心了,因為幽門螺旋桿菌能抑制胃部分泌胃飢餓素。
紐約大學醫藥和微生物學教授、《消失的微生物》一書作者、醫學博士馬丁·布萊瑟(Martin Blaser)說:「早晨醒來後你感到餓是因為胃飢餓素告訴你,你需要吃東西了。而當你吃了早餐,體內的胃飢餓素水平就會下降,但如果你體內沒有螺桿菌,那麼這個激素水平就不會下降。」結果就是:你可能會吃更多。
有科學研究發現,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也會對腸道細菌有很大影響,下期的「PiPi健康譯叢」,我們給大家提供一些簡單實用的方法~{PiPi健康譯叢}
英文原作:Fitness,編譯:草葉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PiPi健康在2015年、2016年幫助上萬名有減脂需求的人通過科學飲食+少量合理運動成功減脂,減脂成功率達到92%,人均瘦身12斤。2016年,PiPi健康推出服務號,大家搜索微信服務號「PiPi健康」報名參加PiPi健康減脂體驗營,迎接更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