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降膽固醇藥物可能引發保護性腸道細菌的變化

2020-12-23 太平洋電腦網

據外媒報導, 一項新發表的研究詳細說明了服用一種常見的降膽固醇藥物和更健康的腸道細菌之間的 「明確聯繫」。 雖然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了解這一發現的全部含義,但該研究表明,對於腸道細菌不太健康的人來說,某些藥物可能是一種有用的預防治療方法,給他們帶來有益的促進,可能有助於減少或預防各種疾病。

這項新研究來自哥德堡大學,研究人員調查了腸道細菌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潛在聯繫。科學家們研究了2000多名歐洲成年人的數據,並將含有較少有益腸道細菌的人標記為「Bact2」組別。

研究指出,過去對腸道細菌及其保護健康作用的研究表明,屬於「Bact2」組別的人更容易患某些疾病,包括腸易激綜合症和多發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和炎症性疾病。研究小組指出,研究中18%的肥胖患者屬於Bact2組別,而正常體重的成年人只有4%屬於同一類別。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發現,接受他汀類藥物治療(一種降低高膽固醇水平的治療方法)的參與者的腸道細菌健康狀況有所改善。但他們指出,額外的研究將是必要的,以證明是否是藥物引起的變化,但研究結果顯示了潛在的針對腸道微生物組的新預防藥物的前景。

該研究作者Fredrik B?ckhed教授解釋說:

雖然這項研究並沒有提供因果關係,但看到一種成熟的、臨床上使用的藥物如何改變腸道微生物群,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時間將告訴我們,他汀類藥物是否直接影響腸道中的細菌,或者這些藥物是否同時影響腸道和免疫細胞,進而幫助改變微生物群。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兩種常見藥物可以改善腸道菌群
    其實它還有一種鮮為人知的特異功能-改善腸道菌群!而且有這種特異功能的除了既神奇又平凡的二甲雙胍以外還有它的一位好兄弟-另一種常見藥物也有這樣的功能,我們再了解下吧。Nature:二甲雙胍或可給腸道細菌帶來有利改變在近期一項刊登於國際著名雜誌Nature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歐洲和中國的研究人員對來自丹麥、瑞典及中國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個體機體中的腸道細菌群落進行研究分析,總共合計對784人進行了研究,目的在於揭示腸道微生物群落的改變和攝入特定藥物引發疾病改變之間的關聯
  • 改善腸道細菌還可降血脂?Cell子刊研究
    有些研究發現,食物中的膽固醇與心血管病沒有明確關聯證據,因此美國目前的飲食指南取消了「每日膽固醇攝入量控制在300 mg以內」的這個限制。但是有專家指出,食物膽固醇的攝入量會對血膽固醇水平有很大的影響。然而,可能有一部分人經常吃高膽固醇食物也不用擔心血液中膽固醇水平升高。
  • 肥胖與腸道菌群紊亂有關,他汀類藥物可以增強腸道...
    近日,由Jeroen Raes (VIB-KU Leuven)和Clement教授(INSERM)領導的研究團隊與Metacardis協會一起,在權威雜誌《自然》(Nature)上發表了他們的第一個發現,確定常見的降膽固醇藥物他汀類藥物是一種潛在的微生物調節治療藥物。
  • 腸道細菌左右我們的幸福感
    腸道菌群是當今醫學界最時髦的詞彙之一。因為在我們的身體上生活著數以萬億計的細菌,它們影響著我們整體健康的方方面面。腸道細菌的健康平衡可以影響從身體到大腦的一切,包括一些看似不太可能的事情,如你的心情,效率和幸福感!   那麼,腸道菌群究竟是什麼?它是一個生活在我們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細菌、真菌和病毒等等。
  • 肥胖與腸道菌群紊亂有關,他汀類藥物是潛在微生物調節治療劑
    5月6日,由Jeroen Raes (VIB-KU Leuven)和Clement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與Metacardis聯合在權威期刊《自然》上發表了他們的首次研究成果,確定常見的降膽固醇藥物他汀類藥物是一種潛在的微生物調節治療藥物。
  • 腸道細菌可能是脫髮的罪魁禍首?
    實在是受不了天天有人給我發這樣的文章連結:導致你脫髮的罪魁禍首,可能是腸道細菌_蝌蚪五線譜_知道日報_百度知道給我發這篇文章連結的人數不下
  • 降膽固醇抑制素致健忘
    本報訊(記者 尹曉琳 楊錚)昨天,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對他汀類降膽固醇藥物發出了安全警示,稱該類藥物中的抑制素被廣泛用於眾多處方藥中,但是服用該抑制素可能會造成記憶衰退、血糖上升和肌肉疼痛。這是FDA首次公開警告他汀類藥物中的抑制素會造成諸如健忘、疑惑等問題。FDA稱,很多常見藥中都使用了該抑制素,包括數千萬人服用的立普妥、舒降之、可定和維妥力等。
  • 膽固醇百年研究:降血脂的他汀類藥物對什麼人合適?| 117三人行
    圖1:美國CDC統計的各個年齡段服用降膽固醇藥物的人數的百分比。統計顯示,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的人數隨著年齡增長而顯著增加,大部分服用者在40歲以上。他汀類藥物的廣泛使用也開闢了新一輪的爭議:降膽固醇的他汀類藥物到底有健康益處麼?誰需要服用?醫生們是不是過度使用他汀類藥物了?
  • 《Nature》最新發布「他汀類藥物或是腸道菌群調節劑」
    機體腸道內共生的細菌、真菌以及病毒統稱為腸道菌群,腸道菌群的基因組被稱為腸道微生物組。腸道菌群與機體處於互利共生的狀態,腸道菌群可通過調節腸道局部免疫維持機體的免疫平衡,它還參與機體的免疫微環境的塑造。可以說,腸道菌群也是人體的一大器官。
  • 吃花生能降膽固醇?專家:降膽固醇的「榜首」是它,很多人不知道
    花生是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種種子類堅果,不僅口感好,而且營養價值也非常豐富。如今,很多人越來越注重健康,每天吃花生也是大多數中老年人保養血管的選擇。都說吃花生可以降低膽固醇,這是真的嗎?
  • 腸道細菌是如何與我們的大腦對話的?
    大家可能很熟悉,5-羥色胺在抑鬱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也被稱為快樂荷爾蒙;很多人可能也知道,常見的抗抑鬱藥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就是試圖提高大腦中的5-羥色胺水平。 然而,大家可能不太清楚的是,5-羥色胺在腸道蠕動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過腸道肌肉收縮,我們的食物被有力地向前推進。
  • 今日《自然》意外發現:全世界最常見的心血管藥物,有利於腸道「好...
    比利時魯汶大學的科研團隊通過分析人群數據,不僅確認了與肥胖相關的腸道菌群特點,並且意外發現,一類常用的心血管藥物——他汀類藥物,似乎與腸道菌群構成的改變有關。《自然》同期刊發的專文評述認為這一結果令人驚訝,為肥胖、代謝、腸道菌群和心血管之間的複雜關係提供了新的認識。
  • 常用藥物會損害我們的腸道健康,你可能正在用
    但是,廣泛使用這些藥物來治療低風險的感染可能比偶爾咬牙堅持低風險感染更具破壞性。誤區之一:肚子疼、腹瀉就用抗生素腹瀉大體上分為感染和非感染兩大類:感染性腹瀉又可以分為由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引起,只有當細菌性痢疾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才需要抗生素治療。
  • 改良酵母用於治療常見的腸道細菌感染
    來自馬裡蘭大學牙科學院和FZata公司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對一種常見的酵母菌進行某種改造,可以使其成為治療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的有效藥物。 據出國看病機構和生元國際得知,艱難梭菌感染通常發生在服用抗生素治療細菌感染的人(通常是老年人)身上,當抗生素殺死了腸道中的有益細菌時,腸道就容易受到艱難梭菌感染。這類感染在養老院和一些醫院很常見,美國每年約有3萬人死於這種疾病。治療通常需要更多的抗生素。儘管抗生素對艱難梭菌有效,但醫學科學家擔心,在這種情況下使用抗生素會導致耐藥性。
  • 優酪乳讓美好生活持續「發酵」,調節腸道微生態
    正常情況下,這些微生物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維持平衡,保持一定的數量和比例。腸道微生態系統具有代謝、營養及免疫防護等多種功能。但當腸道菌群紊亂時可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甚至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腸道微生態與中老年人腸外疾病1.腸道微生態與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已成為威脅人類的重大公共健康問題之一,腸道微生態與代謝性疾病的關係也日益受到重視
  • 柳葉刀|兩項研究進一步證實降膽固醇藥物可使老年人受益
    第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在沒有發生過心血管事件的人群中,相較於其他較年輕的人群,70至100歲的人群服用降膽固醇藥物獲得的效益可能更顯著,可以更有效地降低主要心腦血管病事件的發生的風險。另一項研究證實,降膽固醇治療在減少心腦血管事件方面對75歲及以上人群和年輕人一樣有效。
  • 腸道菌群與脂質代謝
    腸道菌群參與宿主的許多生理和病理過程,包括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某些營養物質和藥物化合物的代謝、宿主免疫的發育、腸道炎症狀態等等。腸道菌群失調與多種人類代謝性疾病有關,比如肥胖、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那麼,腸道微生物是否參與調節脂質代謝呢?
  • 老年心理健康:腸道細菌在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但是,新的研究表明,炎症更多的是阿爾茨海默病的一個原因,這讓科學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研究人員現在相信,阿爾茨海默病的症狀可以通過吃抗炎食物或服用抗炎藥物來減輕,這也是腸道菌群發揮作用的地方。目前還沒有辦法阻止這種疾病的發展,只有通過增加多巴胺水平並緩解症狀的藥物,遺憾的是,這些藥物在短時間內就不再有效了。最近對帕金森病的研究有了新發現,那就是它與我們的腸道和腸道菌群密切相關。
  • 如果你每天都喝酸奶,身體可能會發生的10個變化
    但是,你有想過如果每天都喝它,會對我們帶來些什麼變化嗎?今天,就讓沫沫告訴你,如果你每天都喝酸奶,身體可能會發生的10個變化。1、使血糖水平正常化2015年,科學家進行了一項研究,其中血糖水平升高的人每天飲用酸奶達3個月。事實證明,這種飲料會降低血糖水平。
  • Nature:母體保護性抗體保護新生兒免受腸道感染
    這進一步表明,腸道微生物群可以提供免疫保護,即便母體之前沒有遭受過允許它們產生保護性抗體並將這些抗體傳遞給它們的後代的感染,也是如此。論文通訊作者、哈佛醫學院布拉瓦特尼克研究所免疫學教授Dennis Kasper說,「我們的結果有助於解釋為何新生幼崽儘管免疫系統不健全且缺乏與某些致病微生物的接觸,但仍能免受這些微生物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