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農村教育面臨的問題調查與對策淺析

2020-12-15 大河網

  

  重慶大學貿易與行政學院2009級 王鑑

  從20世紀80年代初到2007年,在農村改革的帶動下,我國農村教育獲得了長足的進展。而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後,隨著財政體制與農村經濟狀況的變化,農村教育正面臨著嚴峻的形勢。這種狀況不僅影響教育的普及與提高,更將影響社會的公正與穩定。本文從公共選擇理論的角度對我國當前農村的教育問題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一些淺顯的建議,以達共勉。

  一、當前我國農村教育的困境

  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教育發展迅速,成績顯著,但農村教育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矛盾日益凸顯。我們必須承認,農村教育狀況並沒有實現質的飛躍,不僅許多根深蒂固的問題沒有徹底解決,而且一些新問題在新的形勢下不斷產生。農村教育正處在一種舉步維艱、負重前行的困境之中。

  (一)農村教育投資不足,渠道不暢

  農村教育投入的主要來源是財政撥款、教育費附加、教育集資三方面,其中教育費附加和教育集資成為農村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渠道。稅改後取消了教育費附加和教育集資,農村教育經費大大減少,大部分縣鄉都難以支撐對農村教育的正常投入。此外,近年來我國教育投資渠道不暢,預算內經費佔教育經費總量的比重從1990年的68.97%下降至2007年的54.19%。在上述財政性教育經費大幅縮水的同時,社會捐資、集資的經費所佔比重也從1990年的8.6%下降至2007年的2.96%。經費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農村教育發展的一大因素。

  (二)小學班額超員情況嚴重

  義務教育雖然取得很大成績,但就小學階段教育來說,班額超員現象十分突出。按照省定小學45人的班額標準,如平頂山市內三區49所公辦小學,32所存在班額超員問題,佔總數的65%。寶豐縣更是出現了127人的超大班額。我們對6所小學抽樣調查,6個學校總班額163個,在校生12324人,平均班額75.6人。班額嚴重超員導致教室過於擁擠,室內空氣混濁,教師負擔過重,戶外活動空間小,安全隱患多,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教學質量的提升。小學班額嚴重超員,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迫切要求解決的重大民生問題。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是缺乏中小學建設布局規劃。目前,平頂山市沒有正式的中小學建設布局專項規劃,沒有出臺關於中小學規劃建設管理辦法。我們發現2000年以來規劃的14所小學,到目前為止已建成或正在建設的有4所,還有10所未有動工建設。

  二是教師隊伍結構老化現象逐步加劇。按照省定每19個學生應配一名教師的標準,小學大多數不達標。我們調查的6所小學,共有教職工528人,在校生12324人,學生與教師比例23∶1超過省定標準19∶l。在528名教師中,30歲以下的教師63名,只佔總數的不足12%;4l至55歲的教師149人,佔總數的近30%。相當一部分學校反映,從2005年以來基本沒有或很少補充新教師,而且每年大約有5%的教師達到退休年齡。教師隊伍總量不足和結構老化的現象還會呈逐步加劇的趨勢。

  三是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農村學校、城郊學校與城市學校之間,在地域環境、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育質量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家長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求心理,導致農村、城鄉接合部的學生大量流入城區學校。6所小學,一年級新生擇校生佔當年新生的27.91%。寶豐縣僅在城區租住公寓的農村學生就佔城區小學生總數的27.8%,個別城區小學農村學生佔一半以上。市區生源跨區跨片流動,縣(市、區)由農村向城區流動,加劇了班額嚴重超員。

  (三)輟學現象較為嚴重

  近年來,農村學生的輟學、流失率又有所回升。據報導,遼寧省一些農村中小學,以往到初三時輟學率一般為15%,2004年已上升到30%左右,個別鄉鎮高達50%以上。從許多地方的實際觀察,農村學生的實際流失輟學率,甚至比統計數字還要高得多。

  (四)師資隊伍問題嚴重

  主要表現在:1.教師素質偏低。農村學校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是民辦轉公辦或村聘教師沒有經過正規的師範教育。2.師資數量不足。農村教師普遍嚴重缺編,如音、體等學科教師更是嚴重短缺。3.教師隊伍不穩定。農村教師在最基層、最艱苦的地方教書育人,而教師的工資、養老等缺乏制度保障。以山東省淄博市為例該市農村教師月工資在600元以下的佔 37.3%,其中僅有4.4%的教師辦理了社會養老保險。這大大影響了教師從事農村教育的積極性和使命感,造成農村教師隊伍的極不穩定。

  (五)教學內容與農村實際脫節

  教學內容缺乏同社會實際的聯繫。我國農村教育在提高廣大農村青少年的文化知識方面作出了較大貢獻,但未能很好地完成培養有一定實踐技能的農村學生這一重要任務。由於在學校所學的知識用不上,農村要用的知識學校又沒有教,許多家長看不到送子女上學的好處,從而影響了他們投資辦學的積極性。

  二、原因分析

  農村公共產品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特徵,決定了私人不願意提供農村公共產品。這是因為:一方面,非競爭性使新增一個消費者的邊際成本等於零,這就意味著如果按邊際成本定價,公共產品必須免費供給。這樣私人部門供給公共產品的成本無法補償;另一方面,非排他性使公共產品無法從技術上排他,「免費搭車」問題不可避免。因此政府也就成了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主體。但是作為公共利益代表者身份的政府也並非就能滿足農民的教育需求。公共選擇理論認為政治領域中的人也是「經濟人」,均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布坎南指出,政治家基本行為動機是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權力、地位等是其效用函數的變量,雖然增進公共利益也是其中之一,但決非首要變量或權重最大的變量。因此政治家追求個人目標時未必符合公共利益或社會目標。政治家為了追求最大化的個人利益,就有了背離和損害公共利益的驅動力。農村教育問題的原因具體分析如下: 

  (一)經費短缺問題

  公共選擇理論認為,在與公眾有關的集體選擇中,並不存在根據公共利益進行選擇的過程,只存在各種特殊利益之間的締約過程,公共選擇的結果如同企業行為的結果一樣,是各個利益主體博弈的結果。部門利益集團都強調本部門在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千方百計為本部門爭取更大的預算支出份額,各領域公共預算支出份額的最終確定,實際上就是這些利益集團以勢力為基礎相互博弈後的結果。教育部門與財大氣粗的其他利益集團相比底氣不足,在部門利益競爭中的討價還價能力有限,成為弱勢利益集團。在政府公共預算支出中,教育利益集團不但所佔份額較小而且常常被拖欠、挪用。2001年至2006年,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分別為2.55%,2.79%,2.87%,3.19%,3.32%,3.28%,歷年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的比例都低於4%的既定目標。所以連前任教育部長周濟也感慨覺得最難的還是教育的投入不夠。部門利益集團之間的分利競爭導致公共教育投資總量的短缺。

  (二)師資隊伍問題

  在以個人為基本分析單位時,經濟學假定他在市場中的私人經濟活動是理性的,即以追求個人的經濟利益為動機,面臨選擇時總是傾向於選擇能給自己帶來最大收益的機會,每一個參與者都依據自己的偏好,以最有利於自己的方式進行活動。農村條件不好,大學畢業生不願去農村當教師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做出的最有利於自己的選擇,完全符合一個「經濟人」的動機。

  (三)輟學現象問題

  理性的公共選擇追求的是最大個人效用,相應的每個人也都面臨著一個不同的效用函數,它表明個人效用取決於集體活動的數量或公共製品的數量,或者是其他因素如理想、地位等,概括起來是某種「好的東西」。農民在孩子輟學的選擇上,也是一個「經濟人」的理性選擇。在農村有些地方自然條件非常差,農民能生存下來已經很不容易了,當孩子讀書和家裡人的生存產生矛盾時,他們從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出發,理所當然地選擇孩子輟學。再者農村教育與現實嚴重脫節,農民看不到投資的收益,選擇孩子輟學從「經濟人」的角度看他是完全正確的。

  (四)教學內容問題

  公共選擇理論認為人的政治行為和經濟行為一樣,都受自利動機的支配,人不是為了真、善、美而參與政治,而是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參與政治。教育官員作為一個政治參與者,他以自己的政治利益為最高目標,而公共利益處於次要地位。他如果要改變長期存在的農村教學內容,就要冒很大的政治風險。官員的任期制決定他也不可能在這個位置上長期幹,從自己的政治前途出發,他寧願維持現狀。改革現存的農村教學內容符合公共利益,但是不符合他個人的利益。

  三、對策

  公平和正義始終應該是教育制度設計的基本原則。政治思想家羅爾斯在其名著《作為公平的正義——正義新論》中指出差別原則是第二個正義原則。差別原則要求,財富和收入方面的差別無論有多大,現存的不平等必須確實有效地有利於最不利者的利益。遵循這種差別原則,就要對中國最大的弱勢群體——農民的教育予以補償。

  (一)多方籌資,增加教育投資

  英國在保障農村普通教育率先發展的前提下實現了農村教育形式的多樣化,利用一切現代化手段發展農村教育事業。針對我國的實際情況,可充分運用產業政策優惠、稅收減免等手段發行教育彩票,鼓勵社會捐資農村教育。並且政府應考慮,對長期被忽視的農村教育給予特別的補償。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農村教師隊伍不穩定的根本原因是待遇低,他們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多且無望解決,形成了外面的教師不願來裡面的教師留不住的局面。因此,各級政府要想盡一切辦法提高農村教師的地位,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提高教師的經濟待遇,使教師安心農村教育工作。另外加大對現有教師的培訓力度,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繼續教育,提高學歷層次,從整體上提高教師素質。

  (三)採取有效措施,做好保學控流工作

  對於每一個家庭來說,子女輟學意味著百分之百的損失,給整個社會造成的損失和潛在的負面影響更是不可估量。筆者認為改資助為獎勵,會更有利於農村學生的發展。農村地區的中小學在儘量免除學生教育費用的同時,應加大對學生學習的獎勵力度,使學習成為他們自覺自愿的行為。這樣將極大地促進貧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其生活的信心。

  (四)從農村實際需要出發,推進教學內容改革

  從農村實際需要出發,推進教育改革優化課程內容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應該調整農村人才培養目標,不僅要增強學生的文化知識,還要使他們較多地接受適合農村生存的知識。農村教育應在初高中適當增加職業教育的內容,利用職業學校的資源開設以實用技術為主的課程,鼓勵學生在獲得畢業證書的同時獲得職業資格證書。

相關焦點

  • 當前南方基建考古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楊一平)
    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推進,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的中國南方各省份承擔的基本建設考古任務越來越重,在此筆者就南方各省市在基建考古工作方面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 淺析當前基層工商聯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當前,非公經濟可以說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大好發展機遇期。政府重視、環境寬鬆、地位提高,貢獻和作用日益增強,非公經濟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都要求我們工作中,不斷提高工商聯工作的主動性,進一步發揮工商聯的作用,為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河南省教育廳廳長 蔣篤運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人多地少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農村富餘勞動力越來越多,大批農村人口紛紛離開土地湧向城市,選擇了進城務工的生存發展道路。
  • 挑戰與機遇:解決當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新思路和新對策
    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仍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和問題,應特別關注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問題並有效推進各項心理關懷工作。 農村留守兒童仍存在突出的身心健康問題。過去十幾年的調查顯示,留守兒童普遍學習動機不強,學習興趣不高;孤獨、焦慮、抑鬱,甚至敵對情緒是他們常見的情緒狀態,主觀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等積極情緒偏低;自尊較低,有嚴重的自卑感;攻擊等違紀行為較多,社會適應不良問題較突出。
  • 農村幼兒教師教育信息素養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如今更多的視頻、圖片、聲音和動畫等融入到保育教育活動中,更多的教育資源來豐富保教活動的內容,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分析了農村幼兒園的教師教育信息素養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從而提升幼兒教師的信息素養意識,為該園和姐妹園教師信息素養起到積極的提升效用。
  • 新課程改革面臨的困惑與對策淺析
    新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對全面提高基礎教育的質量起著關鍵作用。本文在總結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取得成效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了當前新課程改革面臨的主要困惑,並提出了走出困惑的具體對策。一、當前新課程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在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師素質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等方面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取得了顯著成效。1.轉變了教師觀念和角色換位。
  • 文化扶貧面臨的問題和對策探討
    當前文化扶貧面臨公共文化體系建設滯後、基層文化人才隊伍亟待加強、文化扶貧的精準度有待提升、文化資源開發利用不足、文化扶貧體制機制亟待完善等問題。今後應在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助推扶貧,建立健全文化扶貧的保障機制等方面形成合力,進一步做好文化扶貧工作。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
  • 新時代我國教育法治建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新時代我國教育法治建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2018年11月19日 14:41 來源:《復旦教育論壇》 作者:申素平 段斌斌 賈楠 字號 內容摘要:當前,我國教育法治建設雖已取得一定成就
  • 發展農村英語教育的困境與對策
    從全國義務教育學業質量監測和高考英語成績為代表的數據來看,我國農村地區英語教育與教育先進地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很多省區,英語一直是當地最薄弱學科。農村英語教育的發展不僅將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而且將促進教育公平,進而促進社會公平,促進城鄉和諧發展。發展農村英語教育,需首先釐清農村英語教育的困境,分析其可解決原因,進而確定可能對策。
  • 鄉村振興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
              為摸清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元年我國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情況,2018年初,課題組開展了「鄉村振興專項調查」,收集了25個省262個村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根據對樣本村經濟社會發展現狀、集體經濟發展情況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情況的調查分析,本研究梳理了村莊面臨的五大突出問題。
  • 回族小學生成長面臨的困境及對策
    回族小學生成長面臨的困境及對策①馬貴林(東華鎮龐磨回民小學,甘肅 華亭 744100)摘 要:龐磨回民小學位於華亭縣東華鎮龐磨村,回族學生佔學生總數90%。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回族小學生成長面臨著家庭教育缺失,輟學經商、重宗教、輕學業,打架鬥毆、小偷小摸等違紀行為的困境。
  • 【部門建議】淺析基層人民法院書記員工作現存問題與解決對策
    【部門建議】淺析基層人民法院書記員工作現存問題與解決對策 2020-11-11 18: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當前農村社會治理面臨哪些新問題
    【摘要】近年來,我國農村社會治理面臨著挑戰,尤其是新老問題交織在一起,成為農村健康發展的難題。解決農村社會治理問題,需要維護農民共同利益,構建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的體系,提升農村社會治理服務水平,提高農民社會治理組織化程度。
  •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回顧與反思
    那麼,為什麼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呢? 問題出在哪裡?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我們的研究經歷和調查1,就上述問題進行了分析,指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解決是一個長期、複雜、系統的工程,儘管社會各方,學校、家庭、政府為此做出了艱苦的努力,但仍存在許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並就如何保證留守兒童公平接受教育給社會各方提出了若干對策建議。
  • 農村留守女童的心理特點以及教育對策
    3.對農村地區留守女童進行教育的對策 (1)加大農村經濟建設,解決貧困問題 要解決留守女童的問題,首先需要加大對農村地區的經濟建設,同時推動城鄉一體化的發展。外來務工子女上學難是造成留守兒童問題的重要原因,為了給孩子提供相對穩定的教育和生活環境,外來務工人員不得不將子女留在農村,而解決了上學難這一問題,則使外來務工人員一方面其子女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資源,另一方面也能夠為其提供相應的保障,有利於緩解社會矛盾以及貧富差距。
  • 孩子的說明書丨當前小學生家庭教育的問題及對策
    這是當前小學生家庭教育一個嚴重的問題,是中國父母普遍存在的問題。家長對子女的期望也會鼓舞子女,使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獲得更好的發展。但這種期望必須適當,如果期望過高,往往適得其反,成為子女的負擔,而阻礙其發展。由於家長過高的期望值,造成了學生心理壓力大,小小年紀,就整日愁眉不展。若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家長的認可,極易產生自卑心理。
  • 小學教育專業畢業論文選題參考「2020年最新版,附參考文獻」
    5、論當前小學的科普教育6、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7、小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8、電子檔案在小學評價中的應用9、現代小學青年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10、淺析小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培養32、傳統個別化教學與網絡個別化教學之比較33、XX市小學生課餘培訓調查研究34、研究型教師的成長策略35、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的問題及對策36、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小學課堂教學
  • 一位教授的驚人調查:中國農村當前最嚴重的問題,並不是農民收入太低
    當前農村存在的主要問題不是農民收入太低、勞動太重,而是消費不合理、閒暇無意義,是社會關係的失衡,是基本價值的失準,是文化的失調。下面分別列舉若干當前農村存在的問題。   1、消費層面   當前農村存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消費不合理。
  • 當前輿論引導中的問題及對策
    當前輿論引導中的問題及對策 2016年08月25日 10:02 來源:《新聞戰線》 作者:劉笑盈 字號 內容摘要:③喻發勝、趙振宇:《新形勢下突發事件輿論引導機制的構建》, 《新聞記者
  • 淺談當前基層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農業、農村、農民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農村基層黨組織與農民群眾的利益關係和聯結方式也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農村基層黨建工作面臨著許多亟待研究解決的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這就要求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工作任務、組織形式、活動方式和工作方式,必須適應時代要求和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