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立國之本

2020-09-14 指點江山無限

國家終於對「陰謀勢力」出手了

問題極為嚴重!「教育西化」竟是一場大陰謀?

我們的教育存在很多問題,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最大的問題,是在全國各地的語文教材修訂中,許多塑造中國國家精神,革命傳統的經典課文被撤,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宣揚西方思想文化的文章。


記得2014年,《遼寧日報》發表了一篇題為《大學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的讀者來信,這是一位大學生在《遼寧日報》官方微信上的留言,裡面說「……逢課必講『瞧瞧人家國外』,案例教學時,負面的例子全是中國。」為此,報社採編在省內外幾大高校進行了兩個多月的調查,聽了將近100堂大學專業課,發現這種「呲必中國」現象確實在大學課堂普遍存在,而且問題還很嚴重。

這不由得讓人聯想到去年爆出的溫立三事件。溫立三,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主編過多套中學語文教材,發表語文教育論文百餘篇,出版學術著作《語文課程的當代視野》,近幾年參與小學語文課本的編寫。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卻在自己的微博中稱,中華民族是「一個毫無希望的垃圾民族」,是一個「野蠻落後的民族」;

他稱漢族是「目前世界上最骯髒」、「素質最低」、「人品最惡劣的民族」;他說,他想到美國,就會感覺中華民族「真的不配在這個地球上存在」,「是西方文明改變了中國,我們卻不知感恩」,侵略者和殖民者是「文明的播種者」;他還認為日本不必為侵略而向中國道歉,日本應該傲視中華民族;他認為教科書中應該大寫特寫「美國就是好」,他認為批評美國的都是「腦殘」。


你猜,這樣的人,能編出什麼樣的教材?

他們以適應新時代形勢為理由,將英雄讚歌的《狼牙山五壯士》、《誰是最可愛的人》等傳統革命教材刪除,卻增加沒啥營養的周杰倫的流行歌曲《蝸牛》;還有,現在的小學課本裡面,大量出現正面形象用外國人,負面形象用中國人的課文......

矛與盾明明是中國《韓非子》裡面的經典故事,現在的小學課本裡面卻被人改成了英國故事,配圖畫成了英國人,究竟是誰改的?他究竟心裡在想什麼?


一篇《窗前的氣球》講的是外國小孩科利亞生病,來看他的同學在窗外升起了紅氣球,表達對他的關心,外國小孩都是善良,互助的形象。


而涉及到中國小孩的課文,《一分鐘》講的是中國小孩元元貪睡導致上課遲到了一分鐘。

一篇《藍色的樹葉》講的中國小女孩不願意借筆給同學,導致同學畫出了藍色的樹葉。


而另一篇課文《卡羅爾和他的小貓》是描述愛護動物,但又是外國人名;講述誠實品質的《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用的是日本人名雄日,且配圖小孩頭綁紮帶,明顯日本小孩打扮。


而北京語文課改教材第13冊把《上帝創造宇宙》這篇基督教聖經內容被定為神話故事列入教材。已涉嫌違反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八條規定;「國家實行教育與宗教相分離。」


這種無限美化西方文化的做法,連加拿大人都看不下去了。當地一家報紙指出,中國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愛迪生救媽媽》一課,講愛迪生用鏡子反射燭光,做成無影燈,以便醫生給媽媽動手術,是個徹頭徹尾的虛構故事。


由於篇幅所限,老編上述只是談到小學語文教材問題的某些方面。事實上,存在嚴重西化問題的,還包括中學語文、歷史和政治教材。那些執意「逆向種族主義」的編寫者們,究竟是想給我國的學子們樹立一個怎樣的三觀?


國家終於出手!教材委員會的成立意味著什麼?

教材西化問題已經嚴重到不得不進行重大調整與改變的時刻了。這種改變,不是文章的更換,不是用一批崇洋媚外的文章替換舊一批崇洋媚外的文章,而是教材編寫思想的徹底更換!

去年7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一則重磅消息:為貫徹落實《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的意見》,進一步做好教材管理有關工作,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

新聞截圖

也就是說,之所以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是因為之前的語文、歷史、政治等教材出現重大問題,包括崇洋媚外、造謠杜撰、嚴重西化等問題,沒有能夠「貫徹黨和國家關於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針政策」,甚至背道而馳,逆向而行。這些重大問題難以解決,必須由國家成立高級別機構,統籌全國教材工作。這和過去一個語文出版社就能決定中小學語文教材的情況完全不同了,也說明國家在意識形態領域開始從最基礎抓起,這是個振奮人心的消息!

而國家教材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也很有講究,包含許多重大信息,透露出國家教材的制定方向,名單如下:

由國家副領導人牽頭擔任主任,教育部部長和宣傳部副部長擔任副主任,部門委員會的委員幾乎囊括黨和國家的幾乎所有部級單位,而且都是副部長負責。在部委委員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央黨校、中科院、社科院、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政策研究室等最高級智囊和思想指導決策部門,而專家委員會清一色的是擔任一些大學、學院和研究機構的高級別教育專家。有這樣的強有力的領導委員會,再廣泛徵求社會意見,怎麼會不出好教材?

為了中國孩子的未來,國家教材委員會應運而生。教材西化問題已經討論了多年,2016年更是形成全民參與討論、反思、批判的輿論高潮。教材的嚴重西化不僅會毀掉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兒童、青年,使他們從孩提時起就在精神上向西方人下跪、自我矮化,還會讓國際媒體頻頻攻擊中國,嘲笑中國教育主權的淪陷。是到了需要清理教材西化問題的時刻了!

相關焦點

  • 《教育強國》 第一集 立國之本
    本集主要內容
  • 教育乃立國之本!
    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之根本!如何提高教育質量是歷史性的難題?教育是立國之本。教育最終落實於學校,肩負於老師,培養於學生!一個學校的優與劣,取決於教育,勝在師資,勝在學風,勝在學生。教育資源的均衡是培養人才的奠基石,俞敏洪曾說:「我認為最為急需解決的,是教育均衡的問題。教育普及在中國已經做到了,但是普及所帶來的結果,是教育的極其不平等」。近日登上熱搜榜的——2017衡水中學新生入學須知,映入大眾的視野。
  • 法制日報:教育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基
    最近十年,兩會的焦點始終繞不開「教育改革」這個熱議話題。 網友「孔子遊」:教育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基,唯有發達的教育才能夯實國家復興的根基。但現實是教育均衡不盡如人意,不僅在北京人人爭搶名校,就是在偏遠的小縣城也往往人為整合出了重點小學、重點中學,導致教育資源分布嚴重不均衡,也加劇了教育腐敗的滋生。
  •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教育是立國之本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教育是立國之本 2018-09-10 21鄧媛雯 攝   中新網中山9月10日電 (記者 鄧媛雯)「我非常同意科教興國這個說法,教育是立國之本,我們在普及教育之餘,國家強大還要依靠科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10日在廣東中山市華僑中學暢談了其對教育和科技的看法。
  • 北大教授渠敬東:教育是立國之本,現在的教育卻讓位給市場輔導班
    對於現代社會來講,教育的意義越來越深遠,教育意味著知識的傳承,意味著人格的培養,無論是對學生,學校,國家來說都有著重大的意義。而對於我國來說,從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到現代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國對於教育一直都十分的重視。
  • 《國家的啟蒙:日本帝國崛起之源》:把教育作為立國之本
    參考消息網7月11日報導  在《財經》雜誌主筆馬國川新近出版的《國家的啟蒙:日本帝國崛起之源》一書中,對日本僅用60年時間就從一個落後國家躋身世界強國之列、成就了近代世界史上「大國崛起」的獨特模式進行了深度解析。本文選取教育這個切入口,相信我們也可以在其中找到日本帝國崛起的答案。
  • 從立國之本、強國之路、興國之要到興國之魂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此前,我黨曾先後提出了「立國之本」、「強國之路」、「興國之要」。
  • 2021福建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誠信是立國之本
    2021福建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誠信是立國之本 福建公務員考試申論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專項,因此申論備考尤為重要。本欄目為各位考生提供優秀的申論範文,以及福建省考申論技巧、申論熱點、申論題型等,更多內容請點擊福建公務員考試資料。
  • 教育為立國之本 興學乃國民天職(三)
    教育為立國之本 興學乃國民天職(三) ——試論陳嘉庚的全民教育思想深入研究正確理解恢復陳嘉庚的全民教育思想陳嘉庚的全民教育思想是立體的、全方位的,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上論述的只是其中最主要的三個問題國務院原副總理李嵐清在其《教育訪談錄》中說,要「恢復他(陳嘉庚)創辦集美……學村的辦學理念……否則我們如何對得起他老人家的在天之靈!」「恢復」就是要還被錯誤丟棄的、或被曲解的東西之原來的面貌和價值。陳嘉庚的全民教育思想應在被恢復之列。新中國成立後,尤其在改革開放後,各級黨和政府把優先發展教育擺在優先的首位,政府在教育發展中起了越來越大的主導作用。
  • 申論範文精選:立國之道,學禮為本
    立國之道,學禮為本  古老的華夏文明孕育出絢爛的中華文化,而禮儀規範則是鑲嵌在中華文化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程門立雪為世人樹立尊師重道的標杆;諸葛孔明鞠躬盡瘁盡顯君臣之義;漢文帝親嘗湯藥侍奉親母乃孝道典範……傳統文化中所倡導的禮儀規範
  • 華為魯勇:教育是立國之本 國家強盛在學校講臺上完成
    教育是立國之本,是最廉價的國防,一個國家的強盛是在學校講臺上完成的。魯勇強調,人才是基礎研究突破的關鍵,基礎教育是人才培育的根基。今天的教育,將決定科技、產業、國家的未來,只有注重基礎教育,才能形成英雄「倍」出的人才黑土地。關鍵三: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是科技創新的土壤。
  • 川普傾向全面封禁 美國的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在劇烈鬆動
    點評:美國的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在劇烈鬆動事實上,TikTok最終或許逃不掉被美國資本掠奪的命運,但美國損失的是它的"貞潔牌坊",它所謂的自由市場已不那麼自由。這也意味著,美國的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在劇烈鬆動,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從長遠看,美國的戰略損失會遠遠大於其戰術收益。
  • 以色列的立國之本
    「教育復國」成為新國家的第一塊基石。建國後,政局不穩,百廢待興,議會最早通過的一個法律就是義務教育法。2.用在教育上的錢是決不會白花的教育一直是僅次於國防的第二大預算項目。以色列教育經費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一直沒有低於7.5%,這一比例超過了美國等許多發達國家。
  • 《必由之路》(五)「立國之本」
    【推出片名:第五集 立國之本】【字幕】上海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解說詞】1921年的夏天,位於上海興業路上的一幢灰色小樓裡,聚集了一群來自各地的共產黨人,他們在談論著一個政黨的理想,也從此啟航了一個國家的夢想。
  • 《習說文的九個理由》專題之九 文明的延續與創新:漢字立國
    這些可統稱為中國文化、中華文化,這是中華民族構成的內核、基因,是中國五千年來立國的基礎。現存世界各國基本都是近世成形的,其立國基本是以種群或民族為基礎,所謂One Nation One Country,特別是歐洲國家。中國則是以文化為立國基礎的。中國人早於其他人類,在兩三萬年前開始,逐漸告別狩獵遊牧的生產方式,進入先進的農業文明。
  • 教育乃立國之本:教育類開源項目大匯集
    EFD(自由教育日)和SFD(自由軟體日)是性質相同、側重點不同的系列自由開源活動之一。EFD特別倡導的是教育領域中的自由開源軟體(FOSS)的應用和教育資源(FER)的開放。「EFD 2014自由教育日北京站」主題活動將於1月18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中關村園區舉辦,屆時教育相關的開源項目開發者和愛好者將聚集一堂,共同討論教育領域的開源現狀和發展。
  • 在古代農業是立國之本,秦漢時期的農業生產習俗是怎樣的?
    農業是立國之本。秦漢時期400多年間,農業生產無論是規模還是生產技術都比春秋戰國時期有了巨大的進步。特別是西漢時期,曾推行耦犁方式,即兩頭牛一起耕地。這在中國牛耕史上是一個創舉,它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力。由於冶鐵技術的發展,鐵製農具進一步得到普及,此時的犁質量有了很大改進。據考古發現,西漢以前的犁,形制與戰國時期無異,出土數量較少。西漢以後,發現許多舌形大,前端鈍尖,底板平,後邊呈三角形。
  • 雷鋒去世57年後,老連長說出事情原委:雷鋒精神是我們的立國之本
    這種性格來源於他在艱苦童年,所經歷過的美好,以及爺爺奶奶正確的教育引導。雷鋒雖然已經去世,但他所留下雷鋒精神必將永遠存在!這本日記,是雷鋒同志寫給自己,用來鼓勵自己更多幫助別人的,如今也成為了中華民族樂於助人美德的偉大見證。童年苦難生活教會雷鋒熱心助人雷鋒同志如此樂於助人的性格,與他童年的生活經歷是分不開的。
  • 天下奇蹟:立國滅國、再立國再滅國。細品戰國第八雄的生存之道!
    經過這幾次的折騰後,它似乎更加自信了,感覺我們應該有一個正兒八經的名字,好進入中原諸國角逐爭雄之列,可能的話分上一杯羹。起個啥名字呢,我們領土的中間不是有個小山嗎?就這樣「中山國」便呼之欲出了。
  • 「立國之戰」打出了新中國國威
    原標題:「立國之戰」打出了新中國國威   今年我們隆重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它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打出了中華民族的尊嚴,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   大家知道,韓戰於1950年6月25日爆發,中國是猝不及防的。當時,新中國才剛剛成立,百廢待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