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之根本!
如何提高教育質量是歷史性的難題?
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必然會誕生出源源不斷的優秀的建國棟梁。
2017年5月23日,教育部新聞版塊刊登了《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走向「優質均衡」——我們的共同期待》
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特級教師 吳正憲所撰寫。
文中提及部分內容如下:
我們教育軟實力,即教育教學質量上的差距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一些邊遠地區的教育教學質量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明顯差距,還沒得到本質上的改變,與百姓們對優質教育的需求還尚有距離。目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面臨新要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義務教育開始了由「基本均衡」走向「優質均衡」,已經進入全面提高質量的新階段。義務教育重點任務是「從基本均衡向高位均衡升級」就是要縮小義務教育質量差距、實現優質均衡上下功夫。
教育是立國之本。
教育最終落實於學校,肩負於老師,培養於學生!
一個學校的優與劣,取決於教育,勝在師資,勝在學風,勝在學生。
教育資源的均衡是培養人才的奠基石,
俞敏洪曾說:「我認為最為急需解決的,是教育均衡的問題。教育普及在中國已經做到了,但是普及所帶來的結果,是教育的極其不平等」。
近日登上熱搜榜的——2017衡水中學新生入學須知,映入大眾的視野。
洋洋灑灑的1200字,真可謂無微不至。
從學習到生活,每一段文字都體現著教育的關懷。
就像一位家長,在嘮叨著孩子們的成長。
體現了學校對教育的重視。
也許大家對於所謂的「考試工廠」已經屢見不鮮。
但究竟擔當教育大任的學校付出了多少,拿2015年的數據來看,一本上線率接近百分之90%,其中不乏學生們的勤奮與汗水,更是學校擔當著引路人的重擔。
2015年高考,衡水中學一本上線率88.6%,二本上線率98.97%,119人被清華北大錄取,17人被香港大學等港校錄取,包攬全省文科、理科狀元。在一本上線率僅僅8.5%的河北省,她卻創造了88.6%的奇蹟。
名師,名校,多少人趨之若鶩。
殊不知,在那偏遠的山區,一方小木桌,一張清紙,一支不是很短的筆桿,已是孩子心中最大的清寧。
相對公平已然是最大的公平,把握住自己眼前所擁有的一切,去燃放自己生命中真正的光華。
學會站在不一樣的起點,也要努力奮起,這是教育給予你的本質。
以上圖片來自於網絡,觀點均為個人觀點,如有侵權,有聯繫作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