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乃立國之本!

2020-12-17 You志氣

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之根本!

如何提高教育質量是歷史性的難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必然會誕生出源源不斷的優秀的建國棟梁。

2017年5月23日,教育部新聞版塊刊登了《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走向「優質均衡」——我們的共同期待》

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特級教師 吳正憲所撰寫。

文中提及部分內容如下:

我們教育軟實力,即教育教學質量上的差距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一些邊遠地區的教育教學質量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明顯差距,還沒得到本質上的改變,與百姓們對優質教育的需求還尚有距離。目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面臨新要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義務教育開始了由「基本均衡」走向「優質均衡」,已經進入全面提高質量的新階段。義務教育重點任務是「從基本均衡向高位均衡升級」就是要縮小義務教育質量差距、實現優質均衡上下功夫。

教育是立國之本。

教育最終落實於學校,肩負於老師,培養於學生!

一個學校的優與劣,取決於教育,勝在師資,勝在學風,勝在學生。

教育資源的均衡是培養人才的奠基石,

俞敏洪曾說:「我認為最為急需解決的,是教育均衡的問題。教育普及在中國已經做到了,但是普及所帶來的結果,是教育的極其不平等」。

近日登上熱搜榜的——2017衡水中學新生入學須知,映入大眾的視野。

洋洋灑灑的1200字,真可謂無微不至。

從學習到生活,每一段文字都體現著教育的關懷。

就像一位家長,在嘮叨著孩子們的成長。

體現了學校對教育的重視。

也許大家對於所謂的「考試工廠」已經屢見不鮮。

但究竟擔當教育大任的學校付出了多少,拿2015年的數據來看,一本上線率接近百分之90%,其中不乏學生們的勤奮與汗水,更是學校擔當著引路人的重擔。

2015年高考,衡水中學一本上線率88.6%,二本上線率98.97%,119人被清華北大錄取,17人被香港大學等港校錄取,包攬全省文科、理科狀元。在一本上線率僅僅8.5%的河北省,她卻創造了88.6%的奇蹟。

名師,名校,多少人趨之若鶩。

殊不知,在那偏遠的山區,一方小木桌,一張清紙,一支不是很短的筆桿,已是孩子心中最大的清寧。

相對公平已然是最大的公平,把握住自己眼前所擁有的一切,去燃放自己生命中真正的光華。

學會站在不一樣的起點,也要努力奮起,這是教育給予你的本質。

以上圖片來自於網絡,觀點均為個人觀點,如有侵權,有聯繫作者處理!

相關焦點

  • 教育為立國之本 興學乃國民天職(三)
    教育為立國之本 興學乃國民天職(三) ——試論陳嘉庚的全民教育思想深入研究正確理解恢復陳嘉庚的全民教育思想陳嘉庚的全民教育思想是立體的、全方位的,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上論述的只是其中最主要的三個問題國務院原副總理李嵐清在其《教育訪談錄》中說,要「恢復他(陳嘉庚)創辦集美……學村的辦學理念……否則我們如何對得起他老人家的在天之靈!」「恢復」就是要還被錯誤丟棄的、或被曲解的東西之原來的面貌和價值。陳嘉庚的全民教育思想應在被恢復之列。新中國成立後,尤其在改革開放後,各級黨和政府把優先發展教育擺在優先的首位,政府在教育發展中起了越來越大的主導作用。
  • 《教育強國》 第一集 立國之本
    本集主要內容
  • 法制日報:教育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基
    最近十年,兩會的焦點始終繞不開「教育改革」這個熱議話題。 網友「孔子遊」:教育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基,唯有發達的教育才能夯實國家復興的根基。但現實是教育均衡不盡如人意,不僅在北京人人爭搶名校,就是在偏遠的小縣城也往往人為整合出了重點小學、重點中學,導致教育資源分布嚴重不均衡,也加劇了教育腐敗的滋生。
  •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教育是立國之本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教育是立國之本 2018-09-10 21鄧媛雯 攝   中新網中山9月10日電 (記者 鄧媛雯)「我非常同意科教興國這個說法,教育是立國之本,我們在普及教育之餘,國家強大還要依靠科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10日在廣東中山市華僑中學暢談了其對教育和科技的看法。
  • 北大教授渠敬東:教育是立國之本,現在的教育卻讓位給市場輔導班
    對於現代社會來講,教育的意義越來越深遠,教育意味著知識的傳承,意味著人格的培養,無論是對學生,學校,國家來說都有著重大的意義。而對於我國來說,從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到現代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國對於教育一直都十分的重視。
  • 《國家的啟蒙:日本帝國崛起之源》:把教育作為立國之本
    參考消息網7月11日報導  在《財經》雜誌主筆馬國川新近出版的《國家的啟蒙:日本帝國崛起之源》一書中,對日本僅用60年時間就從一個落後國家躋身世界強國之列、成就了近代世界史上「大國崛起」的獨特模式進行了深度解析。本文選取教育這個切入口,相信我們也可以在其中找到日本帝國崛起的答案。
  • 申論範文精選:立國之道,學禮為本
    立國之道,學禮為本  古老的華夏文明孕育出絢爛的中華文化,而禮儀規範則是鑲嵌在中華文化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程門立雪為世人樹立尊師重道的標杆;諸葛孔明鞠躬盡瘁盡顯君臣之義;漢文帝親嘗湯藥侍奉親母乃孝道典範……傳統文化中所倡導的禮儀規範
  • 從立國之本、強國之路、興國之要到興國之魂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此前,我黨曾先後提出了「立國之本」、「強國之路」、「興國之要」。
  • 教育乃立國之本:教育類開源項目大匯集
    EFD(自由教育日)和SFD(自由軟體日)是性質相同、側重點不同的系列自由開源活動之一。EFD特別倡導的是教育領域中的自由開源軟體(FOSS)的應用和教育資源(FER)的開放。「EFD 2014自由教育日北京站」主題活動將於1月18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中關村園區舉辦,屆時教育相關的開源項目開發者和愛好者將聚集一堂,共同討論教育領域的開源現狀和發展。
  • 2021福建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誠信是立國之本
    2021福建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誠信是立國之本 福建公務員考試申論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專項,因此申論備考尤為重要。本欄目為各位考生提供優秀的申論範文,以及福建省考申論技巧、申論熱點、申論題型等,更多內容請點擊福建公務員考試資料。
  • 華為魯勇:教育是立國之本 國家強盛在學校講臺上完成
    教育是立國之本,是最廉價的國防,一個國家的強盛是在學校講臺上完成的。魯勇強調,人才是基礎研究突破的關鍵,基礎教育是人才培育的根基。今天的教育,將決定科技、產業、國家的未來,只有注重基礎教育,才能形成英雄「倍」出的人才黑土地。關鍵三: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是科技創新的土壤。
  • 教育是立國之本
    「教育西化」竟是一場大陰謀?我們的教育存在很多問題,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最大的問題,是在全國各地的語文教材修訂中,許多塑造中國國家精神,革命傳統的經典課文被撤,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宣揚西方思想文化的文章。溫立三,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主編過多套中學語文教材,發表語文教育論文百餘篇,出版學術著作《語文課程的當代視野》,近幾年參與小學語文課本的編寫。
  • 川普傾向全面封禁 美國的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在劇烈鬆動
    點評:美國的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在劇烈鬆動事實上,TikTok最終或許逃不掉被美國資本掠奪的命運,但美國損失的是它的"貞潔牌坊",它所謂的自由市場已不那麼自由。這也意味著,美國的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在劇烈鬆動,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從長遠看,美國的戰略損失會遠遠大於其戰術收益。
  • 以色列的立國之本
    「教育復國」成為新國家的第一塊基石。建國後,政局不穩,百廢待興,議會最早通過的一個法律就是義務教育法。2.用在教育上的錢是決不會白花的教育一直是僅次於國防的第二大預算項目。以色列教育經費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一直沒有低於7.5%,這一比例超過了美國等許多發達國家。
  • 在古代農業是立國之本,秦漢時期的農業生產習俗是怎樣的?
    農業是立國之本。秦漢時期400多年間,農業生產無論是規模還是生產技術都比春秋戰國時期有了巨大的進步。特別是西漢時期,曾推行耦犁方式,即兩頭牛一起耕地。這在中國牛耕史上是一個創舉,它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力。由於冶鐵技術的發展,鐵製農具進一步得到普及,此時的犁質量有了很大改進。據考古發現,西漢以前的犁,形制與戰國時期無異,出土數量較少。西漢以後,發現許多舌形大,前端鈍尖,底板平,後邊呈三角形。
  • 文京-教育乃育人之本,東京的「海澱區」你了解嗎?
    一個人生活的環境是接受教育的環境,接受教育的環境既是人生成長的軌跡。 學區是一個能量場 日本雖然說沒有學區房之說,但卻有學區的劃分,將教育機構劃為塊狀單元,即為「學區」。從教育者的角度看,「學區」是日本教育人探索現代教育治理結構的思考,是初心,更是使命。
  • 《必由之路》(五)「立國之本」
    【推出片名:第五集 立國之本】【字幕】上海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解說詞】1921年的夏天,位於上海興業路上的一幢灰色小樓裡,聚集了一群來自各地的共產黨人,他們在談論著一個政黨的理想,也從此啟航了一個國家的夢想。
  • 《習說文的九個理由》專題之九 文明的延續與創新:漢字立國
    這些可統稱為中國文化、中華文化,這是中華民族構成的內核、基因,是中國五千年來立國的基礎。現存世界各國基本都是近世成形的,其立國基本是以種群或民族為基礎,所謂One Nation One Country,特別是歐洲國家。中國則是以文化為立國基礎的。中國人早於其他人類,在兩三萬年前開始,逐漸告別狩獵遊牧的生產方式,進入先進的農業文明。
  • 雷鋒去世57年後,老連長說出事情原委:雷鋒精神是我們的立國之本
    這種性格來源於他在艱苦童年,所經歷過的美好,以及爺爺奶奶正確的教育引導。雷鋒雖然已經去世,但他所留下雷鋒精神必將永遠存在!這本日記,是雷鋒同志寫給自己,用來鼓勵自己更多幫助別人的,如今也成為了中華民族樂於助人美德的偉大見證。童年苦難生活教會雷鋒熱心助人雷鋒同志如此樂於助人的性格,與他童年的生活經歷是分不開的。
  • 天下奇蹟:立國滅國、再立國再滅國。細品戰國第八雄的生存之道!
    經過這幾次的折騰後,它似乎更加自信了,感覺我們應該有一個正兒八經的名字,好進入中原諸國角逐爭雄之列,可能的話分上一杯羹。起個啥名字呢,我們領土的中間不是有個小山嗎?就這樣「中山國」便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