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去世57年後,老連長說出事情原委:雷鋒精神是我們的立國之本

2020-12-17 沉浮小記

概述

雷鋒的名字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熟悉的,「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口號代代相傳。

老連長回憶下的雷鋒同志生活樸實、善良,也像年輕人一樣追趕潮流,在幫助戰友的途中不幸逝世,令人無比惋惜。

在整理遺物的時候,戰友們發現了雷鋒所寫的日記,也為雷鋒樂於助人的品格所震撼。

這種性格來源於他在艱苦童年,所經歷過的美好,以及爺爺奶奶正確的教育引導。

雷鋒雖然已經去世,但他所留下雷鋒精神必將永遠存在!

老連長回憶雷鋒,為人善良,愛好潮流

廖仁昌是雷鋒同志當兵時的老連長,他們同吃同住同訓練,他也是平時生活中對於雷鋒同志最為熟悉的人。

在後來回憶雷鋒時,廖仁昌說:自己做了雷鋒兩年的連長,教會了很多部隊上的事,但雷鋒卻教會了他許多人生的道理

廖仁昌回憶,雷鋒同志在平時生活中,樂於助人,並且不計回報,無論誰有什麼困難,他都會主動幫忙。

和一般的新兵一樣,雷鋒同志也是一個追趕潮流的年輕人,每個月發了工資以後,都會去照相館照相,足見他對於生活的熱愛。

醫療條件受限,雷鋒遺憾離世

雷鋒同志生前是汽車連的一名戰士。

1962年8月15日,雷鋒同志在完成自己任務返回時,看到戰友喬安山在洗車,熱心的雷鋒不顧身體的疲憊,隨即投入到幫戰友一起洗車的行列中。

當天剛剛下過雨,地面潮溼溼滑,在不慎操作中,汽車撞到了路邊的電線桿,不幸砸傷了雷鋒同志。

戰友們立刻把昏迷了的雷鋒同志送到了醫務室,後又在送至大醫院就醫的路上,遭遇了車禍,錯過了最佳救治時間的雷鋒同志,不幸離世了。

做好事不留名,《雷鋒日記》傳美名

雷鋒同志是一個非常樂於助人同時不計回報的人,無論是平時生活中還是在部隊中,在看到別人有困難時,他總會第一個衝上去幫忙。

然而這些幫助別人的事情,他從來沒有提起過,直至他去世後,他的戰友們才從他的日記中,得知了這些事情。

這本日記,是雷鋒同志寫給自己,用來鼓勵自己更多幫助別人的,如今也成為了中華民族樂於助人美德的偉大見證。

童年苦難生活教會雷鋒熱心助人

雷鋒同志如此樂於助人的性格,與他童年的生活經歷是分不開的。

雷鋒出生在民國時期的一個貧窮的長沙農民家庭,在那個昏暗的時代,吃不上飯的日子是常有的事情,雷鋒的家人們就在這樣的生活中,相繼餓死。

只有年幼的他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所幸爺爺奶奶的鄰居們都是非常善良的人,雖然自己家的日子也難以度日,但總是拿出一點糧食,時不時的接濟這可憐的祖孫三人。

慈愛的爺爺奶奶知道自己無以為報,便教導雷鋒,要多多幫助別人,這樣才能幫助更多人活下去。

雷鋒由於小時候的經歷,更加能夠理解貧窮的百姓生活,也一直遵循著爺爺奶奶的教導,時刻不忘,做一個樂於助人的人。

小結

從小受苦的雷鋒是不幸的,他出生在那個物質不豐富的年代,一眼看不到生活的未來。

但他又是幸運的,在那個困難的歲月中,卻能受到好心腸的鄰居接濟,能受到爺爺奶奶正確的教育。

長大後的雷鋒,也把童年時的這種美好,散播給了更多人,真正成為了「雷鋒精神美名揚」,他的舉動,也讓數以千萬的中國人,開始學習雷鋒精神。

「學雷鋒做好事」在提煉後,其實就是我們立國的根本:為人民服務!

相關焦點

  • 以雷鋒精神立德樹人
    十年傳承 發展陽光教育2010年,劉豐華從家鄉瀏陽考到長沙高新區,分配至雷鋒小學任副校長,後升任校長。雷鋒精神浸潤著他的同時,他也認真思考著作為雷鋒家鄉的學校,如何讓孩子們打上雷鋒精神的烙印,讓他們在紅色基因的滋潤下一步步成長?
  • 雷鋒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的延續
    ,雷鋒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是我們「民族的脊梁」。雷鋒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以學習創造未來,以學習創造最持久的競爭力。學習文化,雷鋒10歲才開始上學,先後寫下了3篇小說、10篇散文、30多篇詩歌。從1958年到1962年,雷鋒共寫了167篇日記,5萬多字。學習理論,雷鋒先後學習毛澤東著作等60多本政治理論書籍。注重學習,給雷鋒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 她是雷鋒的學生,畫出「和雷鋒叔叔一起」的日子
    57年前的春天,當毛澤東主席提筆寫下「向雷鋒同志學習」時,一位平凡而偉大的士兵就與國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緊緊聯繫在了一起。在中國,學雷鋒成了一種獨特而持久的集體價值和全民儀式。雷鋒精神的內涵是豐富的,對於不同時代的個體來說,雷鋒精神又往往是具體的,而這,恰恰就是雷鋒精神與時代的接口。
  • 【新聞原創】定州蘇道倫:我見過活生生的雷鋒!他的精神影響我一生
    蘇道倫老人,一位從共和國解放軍隊伍專業的老教師,幾十年前曾見過活生生的雷鋒並有過直接接觸,後來,在教育崗位上一直把學習雷鋒精神貫穿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受老人的影響,家人也用一顆仁愛的心回報社會。
  • 用英模事跡感動社會 讓雷鋒精神廣為傳播
    劉建成:最大的收穫就是傳承和弘揚了雷鋒精神、傳播了社會正能量。組建學雷鋒巡講團,用愛心和真情呼喚良知,用英模的事跡感動社會,讓雷鋒精神在三晉大地廣為傳播。  我們通過巡講,在全省各地發揮了學雷鋒、獻愛心、見行動的引領和示範作用,推動了全省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走向常態化,促進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 雷鋒精神 永遠閃亮——「爭做小小蒲公英」主題班會教案
    一、活動目的1.透過雷鋒的生平簡介及其故事,使學生明白雷鋒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從而激發學生自覺地向雷鋒叔叔學習。2.結合班級的實際狀況,提出我們要學習的雷鋒精神----自律,助人。期望更多的「小雷鋒」出此刻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讓學生爭做小小蒲公英,傳遞雷鋒精神。
  • 在「凡人微光」中,感受雷鋒精神
    3月5日,是第57個「學雷鋒紀念日」。50多年前,雷鋒曾種下一顆叫做「奉獻」的種子,如今已長成了千千萬萬棵可以遮風避雨的大樹。新冠肺炎疫情襲來,許多人問自己:「我,一個普通人,能為抗擊疫情做點什麼?」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點點螢火匯成星河璀璨。傳承雷鋒精神,我們身邊有許多默默奉獻的平凡人。
  • 學習雷鋒:51年不變的傳承無論編制任務怎樣轉換,學習雷鋒精神的...
    姜潤邈整理有這樣一個班集體,51年前,因學雷鋒事跡突出,被北京軍區授予「小熔爐班」榮譽稱號,毛主席還親切接見了第一任班長王國勇;有這樣一支部隊,51年來,無論編制任務怎樣轉換,學習雷鋒精神的接力活動始終沒有中斷,數十次被各級授予學雷鋒先進集體。這支部隊就是武警北京總隊七支隊。
  • 雷鋒手抄報內容:歌詠雷鋒
    2.身高、體重均不符合徵兵條件,因政治素質過硬和有經驗技術,被破例批准入伍;犧牲後撫順市近10萬普通市民自發護送他的靈柩。  雷鋒入伍後,他被編入工程兵某部運輸連四班當汽車兵。1960年11月,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入伍後表現突出,瀋陽軍區《前線報》開闢了「向雷鋒學習」的專欄。
  • 雷鋒精神"助人為樂"成首選 專家:要了解真實雷鋒
    146人  67人  不願意  願意  ■專家分析   雷鋒作為一個時代的標誌性人物,到現在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雷鋒精神在我們這個時代更加珍貴。  對於孩子的德育教育來講,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是用這種樹立模範的方法讓大家去學習。
  • 2017年12月英語六級翻譯練習題庫之雷鋒精神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作文>正文2017年12月英語六級翻譯練習題庫之雷鋒精神 2017-08-21 11:55 來源
  • 當今時代雷鋒精神的重要意義
    雷鋒是在毛澤東思想哺育下成長起來的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是我們黨執政以來影響最廣泛、最持久、最深刻的一個先進典型。50年來,我們的國家和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而雷鋒精神歷經歲月變遷,仍然在廣大國人心目中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和感染力。雷鋒精神已深深地融入中華兒女建設祖國、奉獻社會的熱血之中。這說明雷鋒精神雖有著特殊的時代印記,但也一定蘊含著超越時間的價值,能夠引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和情感的共鳴。
  • 萬顆螺絲釘鑄成雷鋒像
    走近一看,原來雷鋒像的臉部有著無數微小的鏤空,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   不少遊客仔細觀察後大為感嘆,但始終猜不準雕像是用什麼材料鑄成的。   站在一旁的上海浦東天鵝堡藝術館吳國良館長,從口袋中掏出幾顆綠豆般大小的不鏽鋼螺絲帽、幾枚螺絲墊片和幾顆閃著銀光的六角螺絲釘說道:「大家看,這是什麼?」「螺絲釘!」「對,不鏽鋼螺絲釘!」
  • 學雷鋒黑板報內容:雷鋒精神與愛心
    我們今天的所謂學雷鋒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雷鋒,每年三月五日的學雷鋒活動更多帶有一些紀念色彩,所以有了俗語:「雷鋒叔叔三月來了四月走」。  雷鋒精神體現在一個個具體行為當中,我們對雷鋒精神的理解也是從他的具體行為認識的,這樣人們理解的雷鋒精神比較狹隘具體,把扶老攜幼、扶微救困、幫助別人做一些事情理解為學雷鋒,這當然是誤解了。
  • 人民網|湖南望城:傳雷鋒精神 塑名望之城
    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是雷鋒的故鄉,也是雷鋒精神的發源地。半個多世紀以來,望城始終堅持以雷鋒精神作為信仰來追求、一份情感來守護、一份責任來擔當。 學雷鋒、做好人、當模範,在望城已蔚然成風,八十雷鋒正青春! 在這片孕育雷鋒精神的熱土上,名望之城正蓬勃生長,這顆孕育雷鋒精神的小種子,已經在這塊沃土上滋生出一整片傳承雷鋒精神的大森林。
  • 讓雷鋒精神永駐校園——駐馬店實驗小學傳承弘揚雷鋒精神側記
    駐馬店實驗小學以立德樹人為目標,長期深入挖掘雷鋒精神與時代契合的德育教育資源,以雷鋒精神引領校園文化,堅持以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為主題,把學雷鋒精神活動融入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切實構建「雷鋒精神」和諧校園。
  • 雷鋒精神的密碼:予世界以友善,給他人以溫暖!
    一個永遠青春的名字—雷鋒叔叔。一個萬古不易的價值標杆—雷鋒精神。作為一種優秀高尚的人格品質,雷鋒精神在任何一個年代都值得謳歌頌揚。短暫而輝煌的22年生命歷程中,雷鋒留下了300多張珍貴照片。今天,當我們認真審視這些照片,會發現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雷鋒臉上總帶著淺淺的笑容。這笑容裡,浸透著幸福,充溢著陽光,散發著和善。
  • 京倫飯店門童的「雷鋒精神」
    我們認識中的雷鋒,不是人為塑造的典型,也不是供在神壇上的傳奇。他是我們身邊的一員。在採訪中我們了解到了他的故事。他於1982年作為返鄉知青被分配到京倫飯店,在這裡他一幹就是30年。最初他被分配到飯店洗衣房裡的燙衣崗位,後來又多次被調換崗位。從大堂、客房部到後廚,飯店內所有部門的工作他幾乎都幹過,最後終於選擇在門童崗位上一直工作下去,距今也有十幾個年頭了。陳秋傑告訴記者,在京倫飯店讓他學會了工作沒有大小之分,只要是工作就要認真去做。
  • 我市舉行「學雷鋒精神 做時代新人」報告會
    由市委宣傳部主辦,營口職業技術學院、市雷鋒文化博物館承辦的「學雷鋒精神 做時代新人」報告會日前在營口職業技術學院舉行。報告會邀請雷鋒生前戰友趙明才講述雷鋒的先進事跡。趙明才曾3次見過雷鋒,在1960年11月工程兵連隊召開的政治工作會議上,他和雷鋒同志一起被樹為標兵。退休後,他寫成80多萬字的講稿,深入機關、部隊、學校、工廠、社區和農村,廣泛宣講雷鋒精神,是雷鋒精神的傳播者。趙明才先後獲得「全國雷鋒精神種子先進個人」「全國學雷鋒活動先進個人」「全國傳承雷鋒精神特殊貢獻獎」等榮譽稱號。
  • 長沙10位「雷鋒傳人 長沙榜樣」彰顯新時代雷鋒風採
    這是33年信守承諾,千裡祭掃從不缺席的退伍老兵朱豫剛,最想告訴犧牲戰友的心裡話。「我要一輩子學雷鋒,直到我做不動才罷休。」這是年逾七旬、依舊熱心社區公益的「慈娭毑」乘務崗負責人池鳳英的志願服務目標……雷鋒離開我們雖已有57年,但「雷鋒精神」在半個世紀的時光裡,涵養著一代又一代長沙人,烙在許多身處平凡崗位的普通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