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曉萌:區域研究智庫發展應借鑑國際經驗
我的發言題目是《區域研究智庫的發展路徑與國際經驗的借鑑》,國際經驗主要以英國的幾家智庫、高校為例。關於區域研究的定義,美國加利福尼亞東亞語言文化系教授曾經說,區域研究是謀求通過跨學科的途徑來了解、分析和闡述外國文化的視野。而綜合我國教授的觀點,區域研究是指綜合來了解歷史、地理、文化、經濟、政治等多個研究角度,對其它國家或地區的研究。
-
盧森堡大學發展模式對我國高校信息化教學的借鑑與啟示
隨著我國高校「雙一流」建設的深入開展,借鑑歐洲大學的發展模式並儘快與國際接軌業已成為一項迫切的課題,盧森堡大學的「多米諾」發展模式對我國高校的ICT網絡信息國際化發展的確具有借鑑價值。ICT教學能力培養應從教學轉向學習,進行協作學習和基於問題的學習,以此實踐ICT教學與學習策略,將學習的獨立責任、聽眾的教學差異化、過程導向活動、問題導向活動等納入到ICT教學能力培養體系中,實施信息化課程設計,著眼於跨學科方法和系統化學習相組合的課程。建立快速和適當的反應時間管理機制,提高虛擬教室的組織策略和跨學科團隊工作能力。
-
《新文科建設宣言》發布,鼓勵高校開設跨學科跨專業新興交叉課程
《新文科建設宣言》發布,鼓勵高校開設跨學科跨專業新興交叉課程 2020-11-07 08: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史丹福大學創業課程建設研究 ——基於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融合的視角
同時,創業教育本身是一種跨學科的教育,創業活動需要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學科的知識。因此,我們需要基於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融合的視角研究創業課程體系建設,這是促進我國創業教育發展的有效途徑。在國外的創業教育中,美國的創業教育可謂相當完善,已形成從小學到高校的正規人才培養體系。
-
美國一流大學博士生培養的經驗及啟示
我們能從中借鑑什麼?讓我們一探究竟吧!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看,「雙一流」建設的關鍵在於建設一流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生教育。縱觀美國一流大學的發展可以看出,其無不將承擔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博士生教育置於非常重要的地位。
-
北京大學成立生物醫學跨學科研究中心
中新網北京12月13日消息:昨天,斥資500萬元的北京大學生物醫學跨學科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北京晨報轉引北大校長許智宏院士的話說,北大建立生物醫學跨學科研究中心的目的是借鑑生物醫學研究的國際模式,推動北大醫學部的醫學、藥學等學科與理科、應用學科、文科與社會科學之間的有機交叉,將基礎、應用和臨床科學的前沿研究結合,跟蹤國際生物醫學的最新發展。
-
美國研究型大學跨學科專業理論與實踐並重
湖南科技大學教育學院張曉報在《高校教育管理》2019年第5期發表《美國研究型大學跨學科專業教育的實踐及啟示》一文認為,在培養目標上,跨學科專業強調培養學生多學科或多領域知識結構、跨學科分析問題的視角與方法以及應對跨學科問題或領域的實際能力
-
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語言學跨學科研究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上外...
在1萬餘位外語專家、學者和廣大師生的共同見證下,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語言學跨學科研究委員會正式成立。在會議開幕式環節,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姜鋒書記致歡迎辭,姜書記向參加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語言學跨學科研究委員會成立大會的全體專家學者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指出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自成立以來,努力推進外語學科的發展,在建設一流外語學科,提升外語學科影響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海外基金會投資運作模式經驗借鑑——以美國為例
報告摘要:海外基金會投資運作模式成熟,經驗值得借鑑。以美國為例,大學基金會投資運作以投資委員會、或資產管理子公司兩種模式為主;家族基金會投資運作以家族管理、專業理事會管理、金融機構/慈善管理公司管理三種主要模式。美國社會經濟、文化、及政策環境均為其基金會組織健康發展提供了保障。
-
如何跨學科做研究?
在去德克薩斯讀研究生之前,他在新德裡做了一年的製冷系統研究。在他的個人網站上可以找到更多關於他本人的信息。你在做跨學科研究嗎?我正在做跨學科研究,是的,這種研究很難。如果你想進行跨學科研究,你該如何著手進行相關的工作呢?跨學科研究利用兩個或多個學科的技術來解決問題。
-
《語音與語言的跨學科研究》
《語音與語言的跨學科研究》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語言研究所語音與言語科學重點實驗室」一期項目研究成果。自2011年以來,實驗室堅持「理論與應用並舉、科研服務社會」的發展思路,圍繞語音與言語科學研究領域的重大基礎理論問題和相關技術的研發工作開展研究。
-
建設研究教學型大學
現實告訴我們:中國的對外貿易發展急需創新的國際貿易理論,建設研究教學型高水平的外貿大學,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對外貿易人才,已是勢在必行。 大力推進跨院系、跨學科的學術研究機構的建設,鼓勵學術團隊攻關 建設跨院系、跨學科的學術研究組織機構,構建院系體制之外的高水平學術創新平臺,是實現學科交叉與融合、提高學科建設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動我校實現由教學研究型大學向研究教學型大學轉變的重要步驟。
-
誠邀加入高校跨學科社會創新課程聯盟,一同開啟社會創新人才培養新路徑的探索之旅!
◆ 全球高校對社會創新的重視自1990年代中後期才開始,缺少標準的課程大綱與完善的課程體系供高校借鑑與實踐。◆ 創新創業課程的育人目標往往集中於培養創業技能,忽視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的提升。
-
大學教師科研文化在跨學科研究組織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
[1]於是,大學裡出現了大量的跨學科研究組織(此處指擁有大學建制的正式研究機構,而非教師間的任意組合的團隊)。學界對這一新型研究組織的形成和發展給予了大量的關注。研究問題及文獻綜述跨學科組織雖然是一種科研組織模式上的創新,但這種創新是發生在教師固有的科研文化空間中的。教師原有的科研文化勢必會對其建設產生一定的影響。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推崇「跨學科思維」?
跨學科思維的教育方式將更符合智能化時代對人才的需求,擁有跨學科思維的人才將在未來獲得更大競爭力。2010年,美國教育部發布了由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研製的新版高校學科分類目錄,學科群是學科分類的首要標準,其中「多學科/交叉學科」被明確列出作為學科群的重要組成部分。隨後,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相繼開始設置跨學科博士學位。由此足見美國教育部對跨學科發展趨勢的把握與重視。
-
趙可金:建設高校智庫,完善「第五職能」
一方面,高校智庫要比大學的教學科研機構更接地氣,與國家政策的聯繫更為緊密,比一般教學科研就夠更能對外發出「中國聲音」,其交流合作超出了僅僅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的範疇,成為真正的國與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而不僅僅是大學與大學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另一方面,高校智庫與大學的教學科研系統相對獨立,大學智庫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對大學自身的教學科研造成的衝擊更小,讓高校智庫在「第五職能」上首先「試水」,對於推進其他領域的國際化也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
跨學科研究中的問題意識
導 語 「問題」在科學研究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德國數學家希爾伯特曾感言,「只要一門科學分支能提出大量的問題,它就充滿生命力;而問題的缺乏則預示著獨立發展的衰亡和終止。」
-
...促進我國高校人才培養 ——以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麥道國際...
借鑑國外先進理念與模式促進我國高校人才培養——以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麥道國際學者學院為例金雷人才培養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推行國際化戰略,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拔尖人才,是國內外高水平大學普遍給予重視的戰略舉措。
-
...促進我國高校人才培養——以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麥道國際...
借鑑國外先進理念與模式促進我國高校人才培養——以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麥道國際學者學院為例金雷人才培養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以下簡稱華大)麥道國際學者學院( McDonnell International Scholars Academy)以其獨特的國際化辦學理念,通過創建一個新型的學院,開創了人才培養、國際合作和人文交流的新模式,為國內高校提供了值得學習、借鑑的案例。
-
2019第三屆口筆譯跨學科研究國際會議在上外舉行
」的第三屆口筆譯跨學科研究國際會議。 上海外國語大學校長李巖松在致辭中指出,「上海外國語大學致力於建設『國別區域全球知識領域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外國語大學』,學校也在積極加大創新科研的建設力度。上海外國語大學的翻譯研究從『單一學科』發展到『多學科』和『跨學科』,學科相互交叉、相互滲透、高度融合已成為了上海外國語大學各學科的共同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