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周開始,小區旁邊的超市開始淘汰過去的塑膠袋,統一使用環保型塑膠袋,據說可以被自然降解,價格也比之前的塑膠袋貴了不少中袋從3毛漲到了1塊2,大袋從4毛漲到了1塊9,這個小變革看似不大,卻影響了人們之前的購物習慣,有很多人非常不理解,塑膠袋還是塑膠袋,它的環保意義有那麼大麼?
我回顧了一下超市塑膠袋發展的歷程,它們從免費發放到收費領取到漲價限制,經歷了三個階段,但是有一點似乎沒有變,那就是當一個塑膠袋使用過一次或者弄髒之後,大多數的使用者都會採取一個動作,那就是直接扔掉,而不是反覆利用,從人們的觀念裡,塑膠袋本身就是一種消耗品,類似於家裡的保鮮膜一樣,用過的就會有汙染,就應該被處理掉,而無論是否可以被自然降解,人們似乎並不是特別關心,從資源的使用和節約方面,環保型塑膠袋沒有起到資源節約的作用,無論是非環保還是環保型材料的利用率都是相同的,所以材料的浪費也是相同的,並且加大了消費者的費用支出,所以很多事情不能夠從單純的角度上來考慮,我們應該想得更遠一些。
再來看一下這樣的變革對於消費者日常購物習慣的改變,就拿我來說吧,我之前去超市一般都會在下班之後,大概7,8點鐘,這個時候我習慣買一些啤酒,買一些小菜,不可避免的要使用袋子裝起來,自從採用環保型塑膠袋,我的採購習慣發生了改變,採購種類一般會下意識的選擇可以手拿著直接帶走的物品,當然購買數量和種類下降了,積極意義是花費確實少了很多,我的生活費也積攢的多了一些,但是從超市的角度上來看,這樣無形之中會影響生意,不知道經營者是否注意到這些,還有一個明顯的現象,以前在精品菜區,到了我下班的時候都會打折,3盒菜10塊錢就可以帶走,可是自從塑膠袋發生了變化之後,這樣的打折措施好像不那麼受歡迎了,因為你需要額外花費包裝的錢來帶走它們,雖然從整體上看還是划算的,但是人的心裡意願卻發生了變化。
我也和身邊的朋友聊過這個問題,大家一致認為,如果真的是環保操作,我們可以完全廢棄掉塑膠袋,不管是可降解還是不可降解,提倡大家使用布袋或者可以反覆使用的容器,從使用者的角度上來看,如果超市提供的是布袋,稍微貴一點,大家的接受度會更高一些,因為物有所值,而且可以反覆利用,髒了清洗一下就可以,這樣沒有浪費資源反而在長期使用的過程中逐步實現綠色環保購物,這樣才是真正的環保,同時在有些時候我們似乎也可以考慮一些臨時措施,租賃或者租借方式也可以加入進來,以押金的方式使用,不用了,洗乾淨隨時退掉,臨時使用下次帶來就可以,只需要繳納很少的一部分使用費,多種選擇提供給消費者,儘可能地滿足不同群體消費習慣,這樣更人性化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