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下五千年,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埃及人可真聰明!

2020-12-13 騰訊網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大約形成於公元前3100年左右,它們是描摹物體形象的符號,所以被稱為象形文字。古埃及人認為象形文字是月亮神的發明。象形文字通常被刻在神廟的牆上,主要是神廟中的僧侶(祭司)使用,所以古希臘人稱它為「聖書」。 古埃及中王國時期開始以用細小的蘆葦製成「筆」,在紙草 上寫字,由此象形文字出現了一種簡化的僧侶體。公元前7世紀左右,僧侶體又演變出一種書寫速度更快的世俗體,羅馬統治期間又演化成科普特文字。

古埃及衰落後,埃及相繼被波斯人、馬其頓人、 羅馬人和阿拉伯人徵服。這些統治者遊覽埃及的神廟等宏偉建築時,在牆壁、石柱上發現了很多類似文字的圖畫,但他們對這些東西絲毫不感興趣,所以根本不去研究它。到了公元4世紀,只有很少的埃及僧侶還能夠讀懂這些象形文字。

圖片來自網絡

公元391年, 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下令, 關閉羅馬帝國境內所有的非基督教神廟,從此埃及再也沒有建造過刻有象形文字的神廟,最後寫下象形文字的地方是埃及南方於公元391年修建的-座神廟。 這批僧侶去世後,再也沒有人認識這些文字了,象形文字變成死文字,完全被人們遺忘。雖然後來歐洲的旅行家在埃及挖掘了很多文物,帶回了歐洲,但由於無法解讀上面的文字,只能把它當成一種裝飾品。就算有人對象形文字發表見解,也多是無根據的猜測。

1799年,拿破崙率領軍隊遠徵埃及。一一個叫布夏爾的法國軍官帶領士兵在埃及的羅塞塔城挖戰壕時,發現一塊黑色玄武巖石碑。石碑上刻著3種文字,最上面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間的是古埃及的世俗體象形文字,下面是希臘文, 這就是被後人稱為「羅 塞塔碑」的著名石碑。

法國的《埃及通訊》刊載了發現「羅塞塔碑」的消息後,立即引起了轟動。各國學者紛紛試圖破譯石碑上的象形文字。當時,有很多人懂希臘文,所以石碑上的希臘文很快就被讀懂了。

圖片來自網絡

人們知道這塊石碑刻寫的內容是:公元前196年, 古埃及第十五王朝的法老託勒密在登基後不久,取消了古埃及孟斐斯城僧侶們所欠的稅款,並為神廟開闢了新的財源,對神廟採取了一些保護措施。僧侶們為了表達自己對法老的感激之情,就寫了一封歌功頌德的感謝信, 用3種文字刻在這塊黑色玄武巖碑石上。

人們雖然知道了羅塞塔石碑的內容,但卻沒有弄懂那些象形文字的意義。但石碑上同樣的內容用3種文字記載,為釋讀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了寶貴的鑰匙。

「羅塞塔碑」引起了年僅11歲的法國語言天才讓. 法蘭西斯,商博良的極大興趣,他決心揭開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謎。經過20多年的努力,1822年, 商博良終於破譯了象形文字。這一研究成果的公布,標誌著埃及學的誕生,商博良也因此被人們稱為「埃及學之父」。到19世紀30年代,人們幾乎完全破譯了象形文字。

圖片來自網絡

象形文字由表意文字、表音文字和部首文字三部分組成。表意文字是用圖畫來表示事物,大約有500 60個。表音文字也是一些圖畫, 共有24個子音, 構成了大量的雙子音和三子音。部首文字類似漢字中的偏旁部首,主要作用是區分不同範疇的事物,絕大多數的象形文字都有部首文字。

象形文字最初僅僅是一種圖畫文字,後來發展成象形文字。它用圖形來表示事物或概念,如表示水就畫波浪線「≈」,星星就畫「★」。還有一些表意字,如畫許多小蝌蚪表示「多」,牛在水邊奔跑表示「渴」。要寫一個句子,那就把這些象形文字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在一起。

比如一塊紀念公元前3100多年前法老美尼斯統一埃及的石板上, 刻著他用權杖打一個跪著的俘虜,俘虜上面有一一隻鷹,鷹的一一隻爪子抓著一根從俘虜鼻子穿過的繩子,另一隻爪子踩著6棵植物,這表示美尼斯抓獲了6000名俘虜。

象形文字中的表意字多刻在神廟的牆壁上或石碑上,而僧侶體和世俗體則寫在紙草上。所謂紙草就是尼羅河邊生長的又寬又大的高稈植物,古埃及人把它割下後壓平、曬乾,就成了「紙草」。筆由細小的蘆管制成,而墨汁則是用植物的漿液製成。古埃及人就是用這樣的書寫工具為後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相關焦點

  • 古埃及象形文字是如何破解的?
    古埃及人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字記錄。他們在神廟的牆壁上、雕像上、日常生活用品上,甚至在已故國王的棺木上,都留有各種象形文字。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後人面對如此珍貴的文化遺存卻一籌莫展,因為埃及古文字已經失傳,無人能解。
  • 麥考瑞大學x谷歌推出古埃及象形文字翻譯工具!
    古埃及象形文字-神的話語古埃及人把象形文字稱為「神的話語」,意思是說,它不僅是神的賜物,也是記錄「神的語言」的工具。然而很長一段時間裡,當人們嘗試跨越時間的鴻溝,去探尋古埃及人文、歷史和宗教等領域時,卻發現打開古埃及文明的「鑰匙」早已不知所蹤。
  • 育碧《刺客信條:起源》埃及象形文字翻譯計劃
    育碧《刺客信條:起源》埃及象形文字翻譯計劃 時間:2017-09-29 11:22:11 來源:未知
  • 浙博「法老的國度」探索古埃及人的精神與宗教世界
    展覽分「尼羅河的贈禮」「眾神傳說」「復活的密碼」「生活在尼羅河與綠洲之中」「永生傳說」五個部分,通過展示古埃及的王朝更迭、宗教信仰、象形文字、社會生活、喪葬文化等各個方面,勾勒數千年前尼羅河兩岸的生活風貌,探索古埃及人複雜的精神與宗教世界。據浙江省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展覽展出的180件展品均來自義大利專門從事埃及考古研究的博物館。
  • 人類文字起源,從羅塞塔石碑解密古埃及象形文字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已經存在了5000多年,在公元前一世紀後,隨著古埃及人皈依基督教,埃及的象形文字就被逐漸的遺棄不用了,象形文字的寫法、讀法、技法也逐漸的被人們遺忘,數個世紀以來,人們都非常的想要知道這些文字到底記錄了一些什麼,但是,埃及的這種象形文字與當時人們所知道的其他文字體系都完全不一樣
  • 觀古埃及文明展,發現我們都錯了,象形文字其實是拼音文字
    牆上的第一塊石板上顯示了地標羅塞塔石碑,5000多年前,象形文字出現在古埃及,直到公元391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頒布法令,關閉所有非基督教聖地,從那時起,埃及就再也沒有建造帶有埃及象形文字的紀念碑或神龕,最後的埃及象形文字是在391年後不久在埃及南部的一座寺廟裡發現的,從那時起,古埃及就沒有象形文字了。
  • ...谷歌推出首款基於機器學習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翻譯工具
    今天是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的出土紀念日,羅塞塔石碑的發現首次解開了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謎。4000多年前,古埃及人使用這套書寫系統來記錄他們的故事,但只有一小部分人知道如何閱讀和書寫這些文字。
  • 谷歌推出古埃及象形文字翻譯工具 Fabricius
    7 月 15 日消息,今天,谷歌藝術與文化今天推出了全球首個基於機器學習的埃及象形文字的數字翻譯工具 Fabricius。不管是普通人還是學者都能利用這個工具體驗象形文字,或者助力學術 研究。
  • 谷歌推出AI羅塞塔石碑:首款古埃及象形文字翻譯工具,快來跟法老玩...
    該工具是與麥格理大學的澳大利亞埃及學中心,Psycle Interactive,Ubisoft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埃及學家合作開發的。目前僅提供英語和阿拉伯語版本。 紀念羅塞塔石碑,谷歌開發促進古埃及語言研究的協助工具 4000多年前,古埃及人使用這套書寫系統來記錄他們的故事,但只有一小部分人知道如何閱讀和書寫這些文字。 羅塞塔石碑的發現首次解開了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謎,在1799年發現羅塞塔石碑之前,學者們無法閱讀古埃及的碑文和文學作品。
  • 古埃及:走進埃及,文化的發展
    世界文化是各民族偉大創遭精神的見任。埃及人民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對世界各國產生了巨大影響.成為世界文化寶庫中一份珍貴的遺產。文字早在公元前四千年代.埃及人峨發明了文字。級初的文宇是田畫文字,實際上是一種石困識字的象形文字。後來有了表滋文字.如小蛙象U..成千舉萬的「多二』卜在水邊奔跑喪應飢鵝的「悶,.就有抽象的含義。
  • 象形文字、木乃伊 浙博開年大展邀您探秘古埃及文明
    展覽分「尼羅河的贈禮」「眾神傳說」「復活的密碼」「生活在尼羅河與綠洲之中」「永生傳說」五個部分,通過展示古埃及的王朝更迭、宗教信仰、象形文字、社會生活、喪葬文化等各個方面,勾勒數千年前尼羅河兩岸的生活風貌,探索古埃及人複雜的精神與宗教世界。
  • 古埃及文明只能從其文字中找尋,他們的象形文字該怎樣破解?
    古埃及文字遍布在金字塔的各個角落,但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未能破譯這些象形文字背後所隱藏的神秘文明。從古埃及文字中,我們可以了解當時的歷史,探秘尼羅河流域特有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歷史繁榮遺蹟。甚至可以從這些文字中獲得無窮的寶藏。
  • 谷歌推出首款基於機器學習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翻譯工具Fabricius
    【TechWeb】7月15日消息,今天,谷歌藝術與文化今天推出了全球首個基於機器學習的埃及象形文字的數字翻譯工具Fabricius。不管是普通人還是學者都能利用這個工具體驗象形文字,或者助力學術 研究。
  • 谷歌人工智慧工具可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
    據外媒CNet報導,谷歌的一個新的人工智慧工具解讀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甚至可以讓用戶把現代單詞和表情符號翻譯成5000年前的符號。谷歌藝術與文化團隊在周三,即著名的羅塞塔石碑發現周年紀念日發布了這個名為Fabricius的工具。
  • 【鳳 麟】入埃及記 (一)  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謎
    不過,埃及的象形文字更加的圖像化。每個文字意思就是一幅白描或彩繪逼真的圖畫,有的極其複雜。似乎沒有像漢字從最初簡單的象形線性圖畫,發展到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的造字方法。所以,這種象形文字似乎比漢字更難應用和推廣使用。面對這些圖畫式的文字,真想像不到古埃及人怎樣面對這些圖畫去認讀和會話的。缺少了指事會意等造法,也更難覆蓋描述思維情感等抽象的複雜事物。
  • 神秘的羅塞塔石碑:幫人們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
    儘管這塊石頭上的文字只是雙語,但卻刻著三種文字:埃及象形文聖書體、俗體文世俗體和古希臘文。一個多 世紀之前,亞歷山大大帝徵服了這片土地,他要求人們必須使用古希臘文。石碑上的文字是古埃及法老託勒密五世所頒布的詔書。這上面的內容比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塊石碑提供了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可能性。1400年來,人們首次能夠將象形文字與已知的文字進行對照。
  • 書評|《放大鏡下的埃及》:開啟神奇的古埃及探索之旅
    小孩有一次看了本《埃及人的一天》後,覺得埃及特別神秘、特別好玩,他說,媽媽我們也去那裡尋寶吧。去埃及就算了,至少短期內是不可能了,但我給了他一本新繪本——《放大鏡下的埃及》。哇,小孩愛不釋手,好幾次都表示,這是他這段時間來最愛的書。
  • 古埃及象形文字如今難解讀,中國甲骨文為何能與如今漢字對上號?
    古埃及象形文字如今難解讀,中國甲骨文為何能與如今漢字對上號?中國的文化沒有斷層,現代漢語從甲骨文開始,怎麼一路演變到今天的,脈絡清清楚楚。甲骨文的字形與我們現在的文字,從象形的角度來看,辨識度依然還是很高的。
  • 話說埃及:古埃及文字的特殊結構,及文字的形體變化
    古埃及文字的結構,由表意符號、表音符號和限定符號三部分組成,這三種符號按照一定的語法規則組合起來,就使象形文字成為「音、形、義」俱全的文字體系。古埃及文字的形體變化古埃及文字字體的演變過程,證明了人類社會的文字發展總是由繁到簡,由難到易,簡化是任何一種文字體系變化的趨勢。
  • 埃及人居然不會說埃及語?強大的埃及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但可悲的是,拿破崙問遍埃及當地的百姓,卻沒有一個人能認識埃及的象形文字。從古至今,埃及土地都從未離開過尼羅河,但為何那個曾經偉大的文明,如今卻消失到連自己子孫都不了解的地步?但埃及文明最終卻沒有經受住歷史的選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埃及文明強大,這一點無可厚非。但埃及人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卻沒有及時發現世界的變化。最終讓外敵入侵,成為埃及文明滅亡的一個不可避免客觀原因。埃及土地,雖然從未離開過尼羅河。但世界的人們卻都在埃及的土地上享受著尼羅河的饋贈。在六七百年前,波斯人第一次震醒了埃及這片沉睡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