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孩子期末考試?不,是所謂的「南海仲裁案」結果怪胎出爐!本來這不屬於本公眾號的權限範圍之內,但這樣的結果令人出乎憤怒,因此借用號外表達一下小編的心情:讓我們團結一心,建設更加強大的祖國……跟孩子談起這個話題的時候,孩子頗具戰略眼光地說:美國人太傻了,中國發展這麼快,它就不怕中國超過他們以後,找他們算帳嗎?說得好,孩子,努力學習吧,建設強大的國家,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
一、開玩笑!南海仲裁庭竟然裁決了這麼個結果:
1、聲稱「中國對九段線的歷史權利沒有法律根據」;
2、聲稱「中國在南沙群島不擁有專屬經濟區」;
3、聲稱「中國在黃巖島海域侵犯菲律賓的傳統魚權」;
4、聲稱「太平島是礁不是島,僅能宣稱12海裡領海」。
二、外交部:仲裁庭南海裁決無效 中國不接受、不承認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關於應菲律賓共和國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所作裁決的聲明
關於應菲律賓共和國單方面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以下簡稱「仲裁庭」)於2016年7月12日作出的裁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鄭重聲明,該裁決是無效的,沒有拘束力,中國不接受、不承認。
一、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共和國時任政府單方面就中菲在南海的有關爭議提起仲裁。2013年2月19日,中國政府鄭重宣布不接受、不參與菲律賓提起的仲裁,此後多次重申此立場。2014年12月7日,中國政府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菲律賓共和國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立場文件》,指出菲律賓提起仲裁違背中菲協議,違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違背國際仲裁一般實踐,仲裁庭不具有管轄權。2015年10月29日,仲裁庭作出管轄權和可受理性問題的裁決。中國政府當即聲明該裁決是無效的,沒有拘束力。中國上述立場是明確的、一貫的。
二、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目的是惡意的,不是為了解決與中國的爭議,也不是為了維護南海的和平與穩定,而是為了否定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菲律賓提起仲裁的行為違反國際法。一是菲律賓提起仲裁事項的實質是南沙群島部分島礁的領土主權問題,有關事項也必然涉及中菲海洋劃界,與之不可分割。在明知領土問題不屬於《公約》調整範圍,海洋劃界爭議已被中國2006年有關聲明排除的情況下,菲律賓將有關爭議刻意包裝成單純的《公約》解釋或適用問題。二是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侵犯中國作為《公約》締約國享有的自主選擇爭端解決程序和方式的權利。中國早在2006年即根據《公約》第298條將涉及海洋劃界、歷史性海灣或所有權、軍事和執法活動等方面的爭端排除出《公約》強制爭端解決程序。三是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違反中菲兩國達成並多年來一再確認的通過談判解決南海有關爭議的雙邊協議。四是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違反中國與包括菲律賓在內的東協國家在2002年《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以下簡稱《宣言》)中作出的由直接有關當事國通過談判解決有關爭議的承諾。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違反了《公約》及其適用爭端解決程序的規定,違反了「約定必須遵守」原則,也違反了其他國際法原則和規則。
三、仲裁庭無視菲律賓提起仲裁事項的實質是領土主權和海洋劃界問題,錯誤解讀中菲對爭端解決方式的共同選擇,錯誤解讀《宣言》中有關承諾的法律效力,惡意規避中國根據《公約》第298條作出的排除性聲明,有選擇性地把有關島礁從南海諸島的宏觀地理背景中剝離出來並主觀想像地解釋和適用《公約》,在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上存在明顯錯誤。仲裁庭的行為及其裁決嚴重背離國際仲裁一般實踐,完全背離《公約》促進和平解決爭端的目的及宗旨,嚴重損害《公約》的完整性和權威性,嚴重侵犯中國作為主權國家和《公約》締約國的合法權利,是不公正和不合法的。
四、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在任何情況下不受仲裁裁決的影響,中國反對且不接受任何基於該仲裁裁決的主張和行動。
五、中國政府重申,在領土問題和海洋劃界爭議上,中國不接受任何第三方爭端解決方式,不接受任何強加於中國的爭端解決方案。中國政府將繼續遵循《聯合國憲章》確認的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包括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和平解決爭端原則,堅持與直接有關當事國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根據國際法,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南海有關爭議,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完)
三、來看看這個仲裁有多不靠譜
在提交仲裁庭的起訴狀中,菲律賓列舉了多達15項主張,其中可以歸類為以下四種:
1、要求中國在南海事務上遵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並依據其界定中國的主權和利權邊界;
2、請求仲裁庭宣布中國的「九段線」不合法,不得依據九段線獲取主權和利權;
3、請求仲裁庭宣布黃巖島等為礁石、渚碧等為低潮高地(意味著不擁有領海或專屬經濟區),以及美濟及仁愛礁屬於菲律賓的專屬經濟區內;
4、要求中國不得繼續侵犯菲律賓的低潮高地、捕魚和其他海洋權益。
九段線示意圖
很明顯,菲律通過多項主張意圖否定中國「九段線」內的歷史權利。要求仲裁庭認定南海「九段線」的歷史性權利不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但有學者早就指出,1994年生效的《公約》只適用於之後發生的爭端,根本不能溯及南海「九段線」。
雖然仲裁結果今天才公布,但菲方律師雷切勒早就透露,裁決「將剝奪中國提出這一主張的任何法律基礎」。
外交部表示:好像他在所謂裁決出臺前已知道裁決怎麼寫,並且知道裁決是按他的想法在寫,這就奇怪了。雷切勒現身說法,只能證明所謂仲裁庭只是某些勢力的代言人。
仲裁庭都有哪些仲裁員?他們中立客觀麼?
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單方面提起強制仲裁。應菲律賓單方面請求建立的五人臨時仲裁庭,選定常設仲裁法院作為該案的書記處。
根據仲裁庭書記處公布的消息,五人臨時仲裁庭包括:
託馬斯·A·門薩(加納):1931年5月出生,國際海洋法法庭前法官。
讓-皮埃爾·科特(法國):1937年10月出生,國際海洋法法庭法官。
斯坦尼斯瓦夫·帕夫拉克(波蘭):1933年9月出生,國際海洋法法庭法官。
阿爾弗雷德·H.A.·松斯(荷蘭):1948年10月出生,荷蘭烏得勒支大學教授。
呂迪格·沃爾夫魯姆(德國):1941年12月出生,國際海洋法法庭法官。
五人中,阿爾弗雷德·H.A.·松斯是一名教授,其餘四人都是國際海洋法法庭現任或前任法官,其中託馬斯·A·門薩是臨時仲裁庭主席。
託馬斯·A·門薩(最右)、讓-皮埃爾·科特(左上)、斯坦尼斯瓦夫·帕夫拉克(右上)、阿爾弗雷德·H.A.·松斯(左下)、呂迪格·沃爾夫魯姆(右下)
這5位仲裁員的公正性我不好說,但是指定他們的「關鍵人物」似乎沒有資格插手起仲裁案。
國際海洋法法庭時任庭長柳井俊二指派了四名仲裁員
按照程序,國際海洋法法庭時任庭長柳井俊二在接受菲律賓2013年1月強行提出的仲裁案後,於當年5月組成由五名專業人士組成的仲裁庭。由於中方不參與仲裁,因此除了菲方代表之外,剩餘4人均由柳井俊二指派。
柳井俊二是日本前資深外交官,柳井自2005年起至今擔任國際海洋法法庭(ITLOS)法官,2011年至2014年擔任過庭長職務。
在擔任國際海洋法法庭法官的同時,柳井本人還是安倍晉三的幕僚,極力推動日本修改和平憲法。2014年5月,柳井俊二還曾向安倍提交關於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報告書。
柳井俊二向安倍提交關於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報告書
在本次2013年8月4日,在中菲南海仲裁庭組建一個多月時,他就以「安保法懇談會」會長身份在日本NHK《星期日討論》節目上聲稱,日本的島嶼受到「威脅」,強調日本存在「敵人」,需要大力強化武力等多方面措施來保障日本安全。可以說,柳井俊二是「一手牽著美國一手拉著安倍」的反華急先鋒。
他在本次臨時仲裁庭的任命上還動了一些手腳。柳井起初提名斯裡蘭卡籍的克裡斯·品託為庭長。因為品託的妻子是菲律賓人,這一任命遭到外界質疑,柳井才不得不將其更換為加納籍法官託馬斯·門薩。作為南海仲裁庭唯一的非洲仲裁員,門薩長期在歐美求學和工作,其餘四名仲裁員都是歐洲人。這顯然違背了關於國際司法和仲裁法庭的人員構成應該體現世界各主要法系和公平地域分配的原則。
早有學者質疑,柳井俊二法官對本案的公正性存在瑕疵可能,並理應迴避組建工作。
但柳井俊二能夠強行受理仲裁,並左右南海仲裁結果,只能說明一點:南海仲裁案並不是單純的法律案件。
外交部長王毅曾公開指出:「菲律賓的一意孤行,顯然有幕後指使和政治操作。」
專家認為,菲律賓方面提出的所謂仲裁申請,其實是一場經過事先包裝、別有用心的政治鬧劇。
事實上,從2013年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起,美國就如影隨形。僅從公開報導看,美國白宮、國會、國務院、軍方都有政要表達過對菲律賓此舉的支持。
日本也是如此,與菲律賓舉行海上聯合軍演,讓自衛隊以各種名義訪菲,向菲方轉讓二手軍事裝備,利用主辦七國集團峰會之機把南海問題扯進峰會宣言,所有這些無不折射出日本插手南海問題的野心。
「南海仲裁案是阿基諾三世治下的菲律賓擔當主演、美國幕後操縱、日本充當「託兒」的一出反華鬧劇。」新華社曾如此評論道。
這樣不靠譜的仲裁,不正是傷害了國際法的尊嚴麼?
四、他們都開始胡攪蠻纏了,你怎能還不知道「九段線」?
仲裁庭竟然都能妄議「法理」了!我們怎麼可以還不清楚「九段線」呢?現在我們就來談談「九段線」的由來。
要談九段線,就繞不開U形線
1947年(民國36年)南海諸島位置與十一段線圖
1947年(民國36年)南海諸島位置與十一段線圖所謂的「南海U形線」,俗稱十一段線,系國民政府於1947年公布南海諸島位置圖時劃設,自越南以北向下延伸如舌狀,延至臺灣蘭嶼附近海域。
抗戰勝利後,駐越南的中國軍隊全部被召回國。法軍進駐越南全境後,順手牽羊地佔領了西沙、南沙部分島嶼。1946年10月,法艦佔領南沙南威島和太平島,並在島上建立石碑。國民政府聞訊後,隨即提出抗議,並擬與法方談判。後因越南戰事緊張,法方自動棄島罷談。當月,國民政府派出太平號、永興號、中業號和中建號4艘軍艦,由指揮官林遵、姚汝鈺率領南下,前往西沙、南沙執行進駐接收任務。(註:南海有四島礁分別以「太平、永興、中業和中建」命名,其中臺灣控制的太平島系南海最大天然島,且獨具淡水,永興島現為三沙市政府駐地,中建島為西沙最南端島嶼,中業島系南沙第二大天然島,暫為菲律賓控制,並私設「卡拉延市(南沙)」。)
由此,開啟了近代中國南海確權的序幕。
在南海劃界的歷史中,除了執戈者林遵常為世人所道外,真正的主角,直接的提筆者——內政部方域司的鄭資約,卻少被大家提起。
因為正是隨同艦隊南下的內政部方域司,完成了南海諸島的實地測量工作。完成島礁接收之後,方域司繪製了官方南海地圖,完成了南海諸島的最新命名,並在地圖上劃定11條段線,圈定了中國的南海主權範圍。雖然方域司只派出鄭資約和曹熙孟兩人,但此時內政部成立方域司尚不足一年,此舉足以突顯其高度的戰略眼光。
1946年12月15日接收工作人員在太平島舉行接收南沙群島升旗典禮,前排左四為內政部接收專員鄭資約,前排左五為南沙艦隊指揮官林遵,前排右四為廣東省政府接收專員麥蘊瑜。
1946年12月,全體文武接收官員,齊聚在太平島西端國疆石碑旁,舉行升旗典禮儀式,太平艦海面鳴炮,慶祝國土收復,並拍照留念。太平島收復後,中業艦、太平艦分別駛向南西沙群島巡視各個島嶼,並在各島嶼派駐留守士兵。
南海收復行動後被時任廣東省主席羅卓英將軍以「艱險定疆」四字命名,「舉凡登陸勘查測圖建碑諸任務一一完成,從此山河永固並壽南天。」
鄭資約回陸後,即與內政部方域司同仁整理實測資料,繪製南海地圖,並向行政院呈請核准頒布一系列的地圖。其中包括內政部繪製南海諸島位置圖、西沙群島圖、中沙群島圖、南沙群島圖、太平島圖、永興島——石島圖等以及《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
1947年4月14日下午2點,內政部會議室召開西南沙群島範圍及主權之確定與公布案會議。這次會議為此後的中國南海主權確定了基調和範圍。
會後,方域司印製了《南海諸島位置圖》。作為現代中國南海地圖的重要藍本,該圖具備以下要點:
1.國界線最南端標在北緯4°左右;
2.在南海海域中完整地標明了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位置和島嶼名稱;
3.最關鍵的是,該圖用11段國界線,圈定了中國南海海域範圍,成為如今中國堅持的南海主權九段線的來源。
1948年初,內政部方域司又將此圖收入《中華民國行政區域圖》,公開發行。
至今,臺灣仍以「十一段線」作為其在南海各項權益邊界的主張依據。
「九段線」誕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官方出版的地圖都繼承了民國政府1947年的「十一段線」,1953年,由於在北部灣(舊稱東京灣)海域劃分確定了詳細的中越分界線,因此,十一段斷續線化身為九段斷續線,「九段線」因此得名。
但數十年來,段線的位置不斷細微調整,新、舊線各段的位置並不完全重合。
直到2001年,國家測繪局編制《中國國界線畫法標準樣圖》(1:1000000),確定了「段線」的官方畫法。根據這一標準,其中6段為弧線,3段為直線。
九段線是個什麼性質的線?
關於九段線的性質,歷來都眾說紛紜,但可以肯定的是——這肯定不是國界線。所以,我兔縱使有槍有炮,外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不能囂張跋扈地為所欲為。
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都在南海擴建島嶼,但均無法與大陸的「鬼斧神工」相媲美。
1996年5月,中國劃定了西沙群島領海基線,使用直線基線圍繞西沙群島諸島形成封閉型的折線圈——依此,如果九段線內是領海,那麼西沙群島沒有必要再劃定領海基線。實際上,自1947年段線劃定以來,國際船隻在南海的航行也一直未被中方制止過。
2003年5月,國家測繪局發布《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若干規定》,將九段線稱為「南海諸島歸屬範圍線」。這一悄無聲息的提法或許顯露了我兔的底線——島嶼才是關鍵。
說白了,就是南海有很多島礁,可是哪些是我的呢?200多個,我一一點名,你也記不住——好了,我劃圈,圈裡的島礁都是我的。當然,除了九段線的大圈,還有小圈,也就是每個島礁的12海裡領海線——雖然我兔在南沙並未劃設,但不代表就沒有。別忘了拉森號闖入渚碧礁鄰近的12海裡水域時,我外交部的表態「美方未經中國政府允許,非法進入……」,所以不劃≠沒有。當然,鑑於礁會長成小島,小島會長成大島——別問我為啥,我兔暫不劃小圈也是有道理的。就此,就明白了島礁和12海裡才是關鍵,至於小圈以外,大圈以內,只要你不造次,還是可以來玩兒的。
2013年1月,國家測繪局推出全新的中國陸海疆域地圖
2013年1月,國家測繪局推出全新的中國陸海疆域地圖——新編豎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圖」,首次將南海諸島與大陸同比例展示出來。新版地圖的南海諸島標示了130多個南海主要島礁,與大陸同比例展示,而不是在角上開小窗使其成為插圖。
這片海(島)都誰在爭?
我們所說的南海諸島是指南北約1800公裡、東西約900多公裡範圍內諸多群島、沙洲、礁、暗沙和淺灘的總稱,北起北衛灘、西起萬安灘、南至曾母暗沙、東止黃巖島。自北至南,大致可以分為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四大群島,但通常不包含同樣位於南海海域內的阿南巴斯群島與納土納群島(均屬印尼)。南海諸島總面積約164.74km²,其中是東沙群島約1.74km²,西沙群島約10km²,中沙群島約150km²,南沙群島約3km²,但是由於各國進行填海造陸,所以這些數據……你懂的,然並卵。
圖片來自紐約時報,作者對圖中臺灣政治地位表示異議
下面我們看看各方勢力分布:
東沙群島:包括以東沙島為主的環礁、暗灘和海山,基本都是臺灣控制。
西沙群島:包括以永興島為主的宣德群島和以永樂環礁為主的永樂群島,基本由中國大陸控制。
中沙群島:主要包括中沙大環礁和以黃巖島為主的中央海山,基本由中國大陸控制。
以上三個爭議不大,爭議主要集中在南沙群島,就是習慣上所說的六國七方,如下:
中國臺灣:控制鄭和群礁中的太平島和中州礁;
中國大陸:控制中北部的安達礁和南薰礁、西門礁、東門礁、安樂礁、主權礁、牛軛礁、赤瓜礁,以及渚碧島、永暑島;東北部的美濟島、信義礁、半月礁、蓬勃暗沙;西南部的華陽礁和中南部的瓊臺礁。
越南:控制中北部和西南部近30個島礁;
菲律賓:控制中北部和東北部約13個島礁;
馬來西亞:控制中南部約17個島礁;
汶萊:中南部的南通礁,經濟海域與中、馬聲索有重疊;
印尼:無島嶼爭執,但經濟海域伸入南海九段線內,包括其油氣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