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回顧|人工智慧時代,管理創新面臨的3大挑戰

2021-01-07 學威國際MBA商學院

12月26~27日,學威國際商學院深圳DBA班《技術變革與管理創新》在深圳市南山區軟體產業基地順利開課,此次課程由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張平淡教授主講。

張平淡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曾主持國家行業性科研專項1項(201609066)、國家社科基金1項 (16BJL051),參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1項(2014ZX07504003)、國家行業性科研專項1項(201309068),公開發表論文50餘篇。

課程開始,張教授用螞蟻金服、陸金所、京東數科等企業市場估值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將同學們思維快速拉進此次課程的學習中。

隨即,張教授闡述了此次課程的學習目標:從三個演進階段來梳理技術變革對管理創新的驅動;構建四個面向維度的管理創新途徑;探索兩個基礎變量對管理創新的約束,力求指引企業邁向發展新徵程、實現高質量發展。

創新驅動經濟發展,張教授講解了工業革命與管理、工業革命面臨的三大挑戰,以及金融化、競爭優勢與戰略、全球市場的形成等,讓同學們深刻理解到創新對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接著,在談及管理者做什麼?張教授告訴同學們管理涉及協調和監管他人的工作活動,從而使他們的工作可以有效率且有成效的完成。

他向同學們指出管理的2個關鍵點:

效率:以儘可能少的投入或資源獲取儘可能多的產出。成效:做那些可以實現目標的工作活動。

另外,在本次課程中,我們還對張教授進行了專訪。

Q1:如何通過品牌或社區誘致顧客快速接受產品?

其實我們想做品牌,在今天來看,主要有兩個維度:第一個就是怎樣讓品牌產生另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第二個就是品牌如何通過消費者構建社群。

在我們這次技術變革與管理創新上,我希望是跟大家一起討論怎麼搭建一個社群,或者說我們怎麼通過品牌來定義一種新的高品質生活方式。

我覺得未來的企業家,未來的品牌需要思考怎麼定義這種生活方式,而不是像原來說的,導入一種生活方式,或者從中國消費者角度出發來定義一種生活方式。

或許說我們要關注新的消費者他們對自己生活方式的主張,並變成我們產品的設計和產品的創新。所以我覺得從這個維度來說,企業佔主導的定義是企業聆聽消費者、聆聽用戶的思考。

Q2:未來內部創業會不會普及?對企業管理有哪些利弊?

現在,內部創業在很多企業已經進行普及了。

隨著企業邊界的模糊,企業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的互動來看,越來越多的企業、越來越多的優秀員工都是通過一種創業的方式,在企業這個平臺上來實現自己的價值。

所以我個人來看的話,內部創業也好,或者更多新的企業形態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多。20世紀90年代,我們都是培養優秀的企業員工,在中國體系下叫「雙創」。

其實,我們現在都是在工商管理領域,要培養一個新型的創業者,從這個邏輯來講,內部的創業會越來越普及。

當一個新事物出現的時候,如果說我們的管理跟不上,他表現的往往都是一些不好的方面;但如果新的事物,我們把握好的話,他們所有出現的都是一些容易的方面,那麼內部創業對我們管理而言就產生很大的衝擊。所以從企業管理者來說,需要調整,面向新的管理的對象,面向新的管理元素來建構自己的管理模式。

在中國文化裡有一個詞很好解釋這個,叫「順勢而為」,其實管理也是一個不斷演化和發展的,我們根據新的管理要素和新的管理形式,來調整自己企業的管理模式就好了。

Q3:人工智慧時代,您認為管理創新所面臨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從我們管理創新這100多年的歷史發展來看,我們把立足點放在勞動和價值創造這個環境來看,每一個微小的勞動單元,最大的挑戰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第一,評價改變了。原來我們是通過產品來進行評價,今天可以看生產過程和勞動過程,社會的評價及時的反轉過來了。

第二,管理的要素。以前我們說管理的人、財、物,今天在大數據時代,或者說ABCD+5G時代,企業管理的更多傾向於信息,信息怎麼驅動一個企業的管理,怎樣驅動一個企業的業務流程的創新。

第三,人在企業當中怎麼才能成為一個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具有社會道德能力的一個人。當企業邊界模糊了,企業內部的員工和社會上的人其實是一體化了,即企業員工也是一個社會上的人,而不是兩個角色,是一個角色,所以以上這三個挑戰是大數據時代所面臨的挑戰。

兩天的課程,具備很強的實戰性,張教授把理論和實踐充分結合,引發同學們深入思考從而及時消化課堂知識,深受大家的喜愛,非常感謝張教授的精彩授課!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時代,校長課程領導力升級
    人工智慧時代,學校教育如何轉型,是當下中小學校長關注和熱議的話題。在由教育部中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國家級培訓項目管理辦公室在廣東舉辦的2018年中小學名校長研修班培訓活動中,與會專家與「國培計劃」名校長領航班校長圍繞「人工智慧時代的校長課程教學領導力」主題,深度探討了人工智慧對學校變革的深刻影響。
  • 馮子軒 孫 瑩:勇立人工智慧時代潮頭 共謀法學教育創新之路——首屆人工智慧法學教育論壇綜述
    與會代表圍繞人工智慧時代法學教育面臨的衝擊及改革、人工智慧對法律職業的影響及應對、人工智慧法律規制前沿問題等展開了深刻地交流與對話,內容精彩紛呈、觀點推陳出新、見解獨到深刻,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思想盛宴、描繪了理想圖景、提供了現實路徑。
  • 【專家文章】挑戰與應對:面向智能時代的高等教育
    從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教育治理三方面分析了高等教育走向智能時代所面臨的挑戰,並提出了積極探索應用技術支持大學生個性化、全面發展,培育面向智能時代的高校教師,大力培養智能技術複合型人才和人工智慧應用人才,加強多學科協同交叉,優化人工智慧學科課程體系布局,提升高等教育管理者在智能時代的決策力等建議。
  • 人工智慧與教育丨教育領域人工智慧的應用現狀、影響與挑戰——基於OECD《教育中的可信賴人工智慧:前景與挑戰》報告的解讀與分析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於2020年4月發布了《教育中的可信賴人工智慧:前景與挑戰》報告,詳細闡述了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與發展。從現狀看,人工智慧在課堂教學、學校管理及教育系統三個層面發揮了巨大價值。從影響看,人工智慧推動了正規教育系統進一步變革知識與技能。從前景看,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的快速發展給各國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帶來了新的問題與挑戰。
  • 西安交大副校長鄭慶華:大數據時代 人工智慧賦能教育創新發展
    鄭慶華教授表示,新時代我們的人才培養面臨著許多挑戰和機遇,如人類社會由於數位化、網絡化、人工智慧、大數據對知識的獲取、教育的重大影響,如第四次工業革命對教育的思維和教育方式的深刻影響,人工智慧對未來職業的影響等。
  • 陳山 何昕航:人工智慧時代的法科教育變革
    在人工智慧時代,法科教育面臨因法律職業變遷所帶來的挑戰。在人工智慧時代的背景下,未來的法科教育將是一種高度注重塑造內在價值的人格教育。在教育理念上,法科教育應當實現「智能轉型」;在人才培養目標上,需要著力培養「智能時代的法律人」;在教學舉措上,應當注重建設法律人工智慧師資隊伍,搭建法律人工智慧實驗平臺,調整法學專業選修課程設置,引入項目式教學、認證式課程等。
  • 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變革
    2017年7月,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推動人工智慧在教學、管理、資源建設等方面全流程應用,促進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革,構建新型教育體系。如何利用人工智慧促進教育流程再造,提高教育服務的精準化水平,讓教育變得更有智慧,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時代命題。
  • 人工智慧時代,傳統企業該如何迎接挑戰?-詞頭條
    現在已經是未來,我們所處的時代,已經與過去完全不同。面對已經來臨的、機遇與挑戰並存的人工智慧時代,我們必須跟上人工智慧發展的腳步,以至於不會被時代淘汰。今年由國家發科技部、工信部、等共同主辦的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將在上海舉辦。這是一次全球性的人工智慧高端會議,將提供世界頂尖人工智慧合作交流的平臺,推動和主導人工智慧產業和基礎創新融合發展,必將成為該領域爆發式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裡程碑。
  • 王昱詳解大覺醒時代的中國城鎮化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在中國城鎮化戰略的發展機遇論壇上,和君諮詢集團副總裁王昱詳解了大覺醒時代的中國城鎮化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城鎮化的思考之五】  王昱:詳解大覺醒時代的中國城鎮化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四川新聞網成都9月25日訊(記者 侯青伶)「中國城鎮化處於怎樣的背景之下?大覺醒時代!」
  •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課程:智能物聯網時代的對話式人工...
    【MBA中國網訊】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俞凱教授帶來EMBA課程:智能物聯網時代的對話式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是自計算機發明以來出現的一系列利用機器模仿人類智能的技術總稱。
  • 翟小寧:創新時代,校長需要什麼樣的領導力?學校教學與課程如何創新?
    將來誰在原始創新方面具備的自主化能力高,誰對科技原始創新的投入大,誰就有可能在長期競爭中獲勝。國際環境正在加速四大趨勢:第一是數位化的社會基礎。大數據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社會的治理方式,經濟的發展方式已經並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第二是生命科學的前沿。
  • 無畏挑戰,擁抱未來 | 人工智慧數碼媒體碩士課程畢業生分享
    寄語新生:作為AIDM頭兩屆學生,我們在求學過程中都遇到了困難與挑戰,但也正是因為在這種特殊時期,才讓我們的研究生之路變得意義非凡。收穫的不僅是知識,更是心智的成熟,當十個月之後回頭看,你會發現你的堅持和努力都很值得。越向上越有光,祝福20fall的學弟學妹們在AIDM專業都可以發光發熱,未來可期!
  • 人工智慧時代將至 教育該如何應變?
    12月12日,2020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會議在北京召開,其中一個環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的未來」旗艦行動計劃中國專題諮詢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秦昌威說,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是擺在人類面前的大問題,「搞清教育的未來,是人們對未來挑戰的回應」。
  • 人工智慧時代將至教育該如何應變?
    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秦昌威說,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是擺在人類面前的大問題,「搞清教育的未來,是人們對未來挑戰的回應」。那個時代和現在的孩子們應該學習同樣的內容嗎?」朱永新拋出了問題。  他認為,「學什麼」是教育的重要出發點之一。如今,舊有的課程體系沒變,新的知識又洶湧而來。每一次課程改革,都意味著進一步增加課程內容,也就意味著進一步增加孩子們的負擔。  朱永新認為,未來教育要整合課程。
  • 我國開放在線課程發展面臨三大挑戰
    科技日報訊 (記者徐玢)3月18日,《中國MOOCs建設與發展白皮書》在京發布。該白皮書顯示,MOOCs(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大規模、開放、優質、創新的特點,使其在國內外迅速發展,但目前中國MOOCs建設與發展面臨著「網際網路+」模式突破、商業模式創新、智慧財產權問題三個層面的挑戰。
  • 中國大學通識教育發展面臨了哪些挑戰?
    反思中國大學通識教育發展的挑戰復旦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哲學學院院長孫向晨以《中國大學通識教育發展的挑戰與對策》為題,回顧中國大學通識教育發展的歷程,總結大學通識教育實踐的基本路徑,分析面臨的困難與挑戰。並在此基礎上,對未來中國大學通識教育發展趨勢提出建議。
  • 高校人工智慧本科專業需要怎樣的課程體系
    然而,各國脫胎於計算機專業的人工智慧專業均剛剛建立,各高校對於這一新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方式、課程體系建設等具體細節的思考尚不完善,仍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首先,確定什麼樣的人工智慧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 創新奇智出席博鰲論壇,談AI時代的創新與挑戰
    3 月 27 日,創新奇智CEO徐輝出席「博鰲亞洲論壇 2019 年年會」,在「IT領袖圓桌」會議中,與近 30 位知名IT企業CEO,就科技創新、人工智慧、經濟發展等話題進行思想碰撞和討論交流。
  • 抗疫常態化 中小學複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中小學教育教學具有涉及面大、人員聚集、交互性強等明顯特點,如何在確保學生生命健康安全的前提下,科學評估疫情對學校教育教學產生的影響,採取有效措施確保中小學有序開學複課,是全國教育系統面臨的重大挑戰。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聯合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德育研究分會,面向全國31個省份、依託中小學德育研究分會理事單位,開展了大範圍抽樣調查,重點調研教師、學生、校長線上教學期間的教學參與情況、師生互動情況、線上教學滿意度以及復學複課後春季學期教學安排、教學銜接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 人工智慧時代,藝術教育該如何進行?
    原創 王璐 雅昌藝術網 收錄於話題#藝術134個近期,各大藝術院校響應《新文科建設宣言》,高等教育改革已成為迫在眉睫的大背景下,2020年第二屆藝術與設計創新未來教育博覽會「全球院長論壇」,圍繞「教師面臨著什麼樣的功能和角色變化?」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