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師者 | 馮鵬:「言傳、授業、身教」 做清華人、育清華人

2021-03-01 清華招生

這名學生來自西部,成績不好,愛玩遊戲,一直是學生工作中的「個別人」,面臨試讀,自稱是一個徘徊在清華邊緣的差生。但他對這個大作業很感興趣,發揮了他的遊戲特長,在小組裡主動擔任了總設計師,非常努力的工作,完成了一個很好的作品。之後,他發來了郵件,信中說:這學期的混凝土課程,很變態!但是,正是因為變態,才讓他看到了清華真正的景色。教會了他的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堅持,是一種改變。

他說:原來我也會奮鬥、我也可以很牛。原來以為,混完大學混工作,混完工作混日子。整個人生,也就這樣了。但是現在,我變了。我突然想往上爬爬,看看高處的風景。

 

這封信讓我非常非常感動,給了我很大鼓勵。讓我深刻認識到作為老師,課堂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最重要的陣地。上好一門課,可以改變一個人。

 

上課是我們教師最核心的本職工作,但卻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達到其他方法難以達到的效果。我想這正是習總書記所要求的: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

 

接下來,我想講一份師生緣。

20年前,我正在學理論力學課,授課的是力學系薛克宗老師。課講得很精彩,對課程教學非常認真。我清晰的記得他在課上說過:儘管已經講過很多遍,可以說不拿講稿就能上講臺,可是有課的頭天晚上總睡不踏實。經常是一覺醒來總要想想這段,再想想那個例子。直到想得更滿意才能再睡。這是清華人對待教學的態度。他還要求我們在每道作業後面寫自己的感想,「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我在薛老師的指導下把一個感想變成了我的第一篇學術期刊論文,那年我才大二,就是那時,我也有了往上爬爬的衝動。

10年之後。我作為一名剛留校的青年教師參加北京市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很幸運,薛克宗老師是我的教練。他帶著我一遍又一遍的討論、斟酌、推敲、演練,我還清晰記得在工會會議室裡討論到深夜,他卻依然不滿意的表情。這個過程,使我從一個新兵變成了一個教學熟手,那次比賽獲得了理工組的第一名。

又一個10年之後,我也成了青教賽的教練,薛老師還是,他已經78歲,為教學比賽做了20年的教練。每次集訓,他來的最早,走的最晚,給每位選手都提出中肯的意見,回去後也不停思考,經常是用微信寫一大段發給選手。而我後來才知道培訓期間薛老師還生著病。在薛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在比賽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清華在理工組奪得了1/3的一等獎。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這20年裡,薛老師並沒有和我談過別的,只是談學習和上課,交流也有限,但我卻在不知不覺中除了學習和上課,學到很多很多。

 

我突然發現正像歌中所唱,「長大後,我成了你」!(就連頭型都學到了一點)。薛老師正是用20年裡一個清華人的行動,指引著我,教育著我。我想堅持做正確的事,本身就是教育,行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最有效的手段。

相關焦點

  • 做志存高遠、學業精深、體魄強健的清華人
    做志存高遠、學業精深、體魄強健的清華人──在清華大學2005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的致辭校長 顧秉林(2005年8月17日)他們雖然所在時代不同、業務領域不同、工作崗位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都是「清華人」,他們共同創造、傳承和發揚了清華的精神。「清華人」不是一個簡單的身份,它承載著一種特定的文化傳統和時代精神。清華精神包含「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優良傳統,包含「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行勝於言」的校風,以及「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等豐富內涵。
  • 西工大人,清華人…
    我的小舅子也是清華人。1968年大學畢業,分配到國防科委,西工大有近200人,清華是60人左右。西工大一個學生連隊在哈爾濱附近,我同另外幾十人和清華共組一個連隊在遼寧丹東附近軍墾,接受鍛鍊。混合編班,一年多時光的共同生活、勞動讓我們彼此熟悉和了解。
  • 梁植:堅守一份清華人創業的初衷和熱血
    我決定今天在現場,做一個路演,講一個故事,看看能不能得到學長們的天使。有這麼一個項目,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都有人在做。美國這個項目搞得比較大,融了25億美金,技術團隊有十幾個諾貝爾獎,整個運營團隊現在是54萬人。我們這邊的情況是,目前沒有什麼錢,技術團隊有幾位年輕的海歸科學家和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這事兒能做成嗎?
  • 清華人2020年終報告發布!哪些是屬於你的獨家記憶
    清華人2020年終報告發布!暮色茫蒼,書至終章2020年餘額已不足10天暑往寒來,歲末已至一年的時光中,什麼讓清華人最難忘?快來一起查收屬於清華人的獨家年終報告!
  • ...國——「兩彈一星」元勳中的清華人》專題展在清華大學校史館開幕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55周年、黨和國家表彰「兩彈一星」元勳20周年,清華大學檔案館、校史館、圖書館聯合舉辦《願以身許國——「兩彈一星」元勳中的清華人》專題展覽。走進清華大學校史館二層主展廳,《以身許國圖》映入眼帘。
  • 身教大於言傳
    言傳身教是兩回事,身教大於言傳!父母要給到孩子身份。父母要傻傻的相信孩子的夢想,父母要支持孩子的夢想。因為夢想是前進的動力!王萍老師為大家進行了生動細緻的講解。老師的講課獲得了在場家長的陣陣掌聲,讓人受益匪淺。
  • 教師代表李路明在清華大學2019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 清華人的使命感
    二十多年的職業生涯,年年伴隨著迎來送往的希望,歲歲感受著春華秋實的喜悅,更重要的是,在和同學們的朝夕相處中,我和周圍的老師一樣,不斷體驗和踐行清華人的擔當和使命。也許大家會記得,前年央視綜合頻道「出彩中國人」節目播出了清華上海校友合唱團演唱的《我愛你中國》,感動了億萬國人。
  • 言傳與身教~晨練隨筆
    言傳身教,身教的作用遠遠大於言傳。對孩子的教育,還是少點說教多點行動,言行不一,既失去了做家長的權威,又不能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 人啊,不是只看你說了什麼,主要是看你做了什麼,做人,還是要守規矩的好!
  • 本科不是清華大學,就算讀碩讀博也不算清華人,難道不是偏見嗎?
    無論是在清華校園內,還是社會上,的確存在本科就讀清華的才算清華人的看法,但是持有這種觀點的人並不多,我們無法去批評與指責,只能說多一份寬容與善意。清華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可見在清華的文化中,是不存在這種人為偏見的,而對於少數人的偏見我們也可以選擇理性對待。
  • SARS陰影籠罩下的清華人(之一)
    無標題文檔SARS陰影籠罩下的清華人(之一) 來自我校教務教學系統的報導 ●新聞中心記者 冬梅 很久以來,努力學習、勤奮工作,教學、科研,育人與被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已經成為了清華人生命中永恆的旋律。
  • 王子寧——踐行清華人「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特質
    60年前,蔣南翔校長提出了「爭取至少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號召,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清華人,這句有力的號召,也成為清華重視體育,崇尚體育的一個標誌。作為一名清華體育人,在踏入校園那一刻,我就已感受到肩上承擔的歷史使命。       三年前,我以體育特長生的身份被清華錄取,從山東來到北京。
  • 花開70場獻禮70年,這部原創話劇清華人必看!
    花開七十,芬芳永駐在鍾靈毓秀的清華園裡,有這樣一部原創話劇它穩居「清華人畢業前必做的100件事」前列;它激蕩著「碎首紅塵,燕然勒功,至今熱血猶殷紅」的豪情;它繼承了14位「兩彈一星」功勳清華人為強國夢想奮鬥的壯志;它就是一代清華人的共同記憶——《馬蘭花開》「紮根蒼茫大地,深愛熱土家園。
  • 共同戰疫,全球清華人在行動!
    在任何災難和危機面前,清華人從來都是衝鋒在前,這一次,海內外清華兒女又一次攜手來戰。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率先派出三支醫療隊,在除夕夜馳援武漢,北京援鄂醫療隊緊隨其後,11位來自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的醫護人員就在其中。
  • 10位青年科學家各獲百萬大獎,3位清華人,1位女科學家
    另外,有3位清華人。姜宇,31歲,他是北郵的本科,清華計算機博士,現在清華軟體學院當助理教授。主要的工作是做工業軟體相關的工作,做模型的開發、測試,解決了工業軟體的設計難題,並且提高了信息安全。杜子東,2011年清華電子系本科,中科院計算所博士,現在是計算所副研究員。
  • 獻血這件事兒,身教重於言傳
    唯有親眼目睹獻血這件事兒,才能讓人明白無償獻血是值得做的奉獻。圖片來源:網絡無償獻血身教重於言傳「言傳身教」這個詞出自《莊子·天道》,「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說的就是要發揮榜樣的教育意義和作用。
  • 苦難是人生的導師 | 清華人文學院開學致辭
    我們的開學典禮一如既往,卻又時過境遷,一切都變得不同尋常:春節前我們院從「新齋」、「文北樓」等地移居「蒙民偉人文樓」,雖然還來不及裝點,但全院教職員工日以繼夜地收拾打掃,準備好迎接春節後返校的清華人文學子,可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瘟疫打亂了我們所有的節奏,也加重了因川普政府攪局而變得日益不安的世界秩序的紊亂。
  • 幸福課棧:家校共育,家在身教,師在言傳
    一說到教育,大家可能立馬想到學校教育,想到給孩子選擇一個好學校、好老師,這當然沒有錯,而幸福課棧要強調的是家庭教育和家校共育。隨著家庭教育的逐步深入,家校共育已經成了率先覺醒的老師和家長的共識。在家校共育的過程中,家長、老師如何從自身角色出發,互相支持,互補共進,是值得大家思考的話題。
  • 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必須首先成為什麼樣的人;想讓孩子有愛心,我就用愛來培養愛;想讓孩子善良,我就用善來孕育善;想讓孩子勤快,我就自己先勤快起來;想讓孩子寫好作文,我自己先動手帶個頭……家長,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 清華生默認四大鄙視鏈,考清華研究生並不是真正「清華人」?
    考清華研究生並不是真正「清華人」,說說清華生默認的四大鄙視鏈大學舍友從山西的普通一本畢業後經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清華大學的研究生,他的家人以及朋友們無不額手稱慶,祝賀他考上了清華的碩士其次:熱專業學生優越於冷專業學生清華的專業體系裡,經濟學和計算機專業當屬清華食物鏈的頂端,而且有可能是國內專業裡食物鏈的頂端學科,這些學生傲視群雄,自然感覺自己優越於那些冷專業學子,畢業後自然是行業佼佼者,憑藉優質的資源和才學有的畢業直接做了大老闆。
  • 授業解惑,擔當使命
    正確理想信念是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是「經師」和「人師」的統一,既要精於「授業」、「解惑」,更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新時代,人才培養對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提出了很高要求,廣大教師要在自我錘鍊上花心思、下功夫,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夯實以智啟人的堅實基礎。育人是永恆不變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