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在過去的漢唐時期影響力巨大,甚至周邊的不少國家都以漢唐文化為尊,在學習中進步,而一些文化乃至文字也流入了這些國家中。像周邊的如日本朝鮮以及韓國等國家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為了更好地學習,漢字也隨之在這些國家傳播開來。
文字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在學習和吸取中需要有所掌握,在日韓文化中經常能夠看到我國的文字,韓國古代的文字就有很多漢字,另外日本即便到了現在文字中依舊能看到漢字。
當然意思隨著內化的進程已經和我們的文字意思有了很大的差別,而今天要說的這個國家過去也以漢字為尊,但是後來卻將拉丁字母改為國語字,這裡就是越南了。
74年前的越南其實還是以漢字為主要文字傳播的,漢字在越南使用已久,早在西漢年間,漢字隨著漢朝的強盛傳播至越南(當時的駱越),因為漢朝國力的影響強大,當時的一些公文諭旨乃至科考都需要識別漢字,所以在越南漢字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慢慢地等地的文字使用開始被漢字所影響,上到文史記載下到商販的帳單貨單等等都用漢字來記錄。
到了12世紀後半段,漢字已經成為了越南的正式文字,而文字和語言的發展不一致的情況下,以漢字為基礎的越南字到13世紀也出現了。
即便如此漢字的使用還是得到了很好的延續,而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越南的文史記載乃至家譜族訓都是用漢字書寫的。漢文漢字在越南一直沿用到20世紀,在1945年革命勝利後,漢文才退出了越南的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國語字。
現如今的越南人已經不使用漢字漢文了,但是老祖宗一直在用的東西,說不用就不用帶來的麻煩也不少,比如每到祭祖的時候,出現的文字還是要回歸過去使用的漢字,無論是牌坊牆壁上的字都是繁體的漢字,這些文字現在的越南人可能已經不認識了,但是他們的先人卻是以此為官方文字使用的,既然是祭祖當然要讓先人們看得明明白白,所以祭祖的時候還是要用到漢字。
除此之外,大量的歷史文獻等都是用漢字記載,這些原本自然是不能動的,而為了更好地學習,當地的歷史學家還需要精通漢字乃至繁體字,對於他們來說這份工作可一點不輕鬆。
現如今的越南國語字其實脫胎於17世紀西方傳教士帶到本土的拉丁文字,當時葡萄牙、西班牙以及法國都試圖用拉丁文來改變當地的文字使用,當然如今的越南並沒有完全沿襲當初的傳教教材。
拼音化的文字使用不僅方便了打字和通訊,在學習難度上也要比其他文字簡單的多,這樣的文字有利於普及,掃除文盲現象,這對於當時的越南來說無疑是最合適的,畢竟在各種文字充斥的情況下,如何最快也最簡單的推行新的文字才是最重要的,拼音文的出現在普及上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這一舉措也讓越南全境的國語聽起來差異不大,即便是不同地區的人都能聽懂。
一定要說缺點,那就是越南使用漢字的歷史實在是太長了,相當於過去漢字才是參與越南歷史的見證者,以這個角度看,現代使用的國語字缺乏了歷史的底蘊和文化內涵,這一點在國人看來其實也是至關重要的,畢竟文字是歷史的載體,文字的傳承其實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播,對此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