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用雙手和勺子挖出隧道,逃脫納粹大屠殺

2020-12-22 中國網新聞中心

被逼迫進行工作的猶太勞工從立陶宛維爾紐斯附近的亂葬坑挖出一條隧道,通往附近的森林。

中國網7月1日訊 據《紐約時報》報導,一組考古學家與地圖繪製者表示,他們在立陶宛發現了一處被人遺忘的隧道,它是70多年前由80多個猶太人為了從納粹大屠殺逃生,幾乎徒手挖出來的。

這處名叫波納爾(Ponar)的立陶宛遺址分布著大量墓穴與亂葬坑,納粹大屠殺期間,約有10萬人在這裡遭到殺害,屍體在這裡遭到拋棄或焚燒。

該小組於6月29日宣布,他們在使用雷達和無線電波掃描地表時發現了這條隧道,它長達100英尺,位於地表五至六英尺之下。

2004年,另一個尋找這個地道的小組只發現了它的入口,之後再無進展。新的發現從入口一直追溯到出口,為倖存者對他們從亂葬坑中挖出逃生路的描述提供了證據。

「我們能做的不僅是揭開納粹大屠殺期間一個最大的求生謎團,」康乃狄克州哈特福德大學考古學家理察•弗洛德說。「還能解答關於類似這樣一處遺址往往碰到的最大問題:到底有多少亂葬坑?」

弗洛德博士和同事們正在與美國PBS電視臺的科學系列節目NOVA合作拍攝一部紀錄片,它將在明年上映;他們還發現了另一個亂葬坑,裡面恐怕埋葬了約7000人的骨灰。這是波納爾發現的第12個亂葬坑,如今這裡的官方地名叫做帕內萊伊(Paneriai)。

從1941年到1944年,數萬名居住在附近有「立陶宛的耶路撒冷」之稱的維爾紐斯市的猶太人,被帶到波納爾,遭到近距離槍決。他們的屍體被丟在大坑中埋葬。

「我把波納爾稱為納粹大屠殺的爆心投影點,」弗洛德博士說。「這裡是納粹和幫兇第一次進行系統屠殺的地點。」弗洛德博士說,這裡的屠殺比納粹在其他地方使用毒氣室進行屠殺早了六個月。

據估計,大約10萬人(其中包括7萬名猶太人)在波納爾死去。四年的時間裡,大約有150名立陶宛通敵者負責殺害囚犯,囚犯通常以10人為一組。1943年,蘇軍即將佔領立陶宛之前,納粹開始毀滅大屠殺的證據。他們逼迫80名猶太人挖掘屍體,進行焚燒,並埋葬骨灰。當時這些猶太人被稱為「Leichenkommando」,即「屍體小組」,但後來又被稱為「焚燒隊」。

在好幾個月的時間裡,這些猶太囚犯都在幹著挖出屍體將其焚燒的工作。有記載說,一個男人在屍堆裡認出了自己的妻子和兩個姊妹。這群人知道,一旦任務完成,他們自己也會被處死,於是他們開始籌劃逃跑方案。

這群人中有一半人花了76天時間在亂葬坑中用手和在屍體中間發現的湯匙挖掘出了一條隧道。1944年4月15日是逾越節前夜,他們知道這是最黑暗的一個晚上,於是順著這條兩平方英尺的隧道逃進了森林。

聲音驚動了警衛,他們帶著槍和獵狗去追捕這些囚徒,研究者說,在這80人當中,有12人逃生,其中11人在戰後倖存,講述他們的故事。

弗洛德和他的小組利用倖存者們講述的信息來尋找這條隧道。

他們沒有進行發掘,以免驚擾死者,而是使用了兩種沒有侵害性的工具——電阻斷層成像術和探地雷達。

電阻斷層成像術有點像給地面做核磁共振,它能提供清晰的地下圖像。它通過電流來分辨石頭、金屬、陶瓷以及在挖掘中被翻動的土壤。

「我們使用這種工具來定位那些人可能挖掘隧道的地點,」 澳大利亞沃利帕森斯工程公司的地球物理學家保羅•鮑曼說,他負責使用斷層成像工具。「我們找到了這條隧道的準確地點,我們對此非常自信。」

他們還用這一工具找到了一個之前不為人知的墳坑,他們認為是這一帶迄今發現的最大墳坑,裡面估計埋葬了一萬具屍體。

另一工具探地雷達使用調頻無線電聲波掃描地表10英尺以下的狀況。

「我們使用的就是人們在車裡聽的那種調頻無線電,只不過把電波傳送到地下,」威斯康辛大學奧克萊爾分校的地質學與人類學教授哈利•吉爾說。「如果在地下遇到考古特徵或景觀,電波信號就會反射回來,我們就可以勾勒出它們的形態。」

這一團隊曾使用探地雷達在維爾紐斯研究過被納粹摧毀的大猶太會堂。

「納粹大屠殺實在過於巨大,我們只能看到故事的結尾,但這並不是故事的全部,」以色列文物局考古學家瓊恩•塞利格曼說,他也是這個團隊的領導者之一。「完整的故事就是猶太人長達幾個世紀在這個地區生活的歷史。」

二戰之前,維爾紐斯曾是一個繁忙的猶太人中心,有10萬多的人口。後來蘇聯接管立陶宛時,他們在城市大猶太會堂的廢墟上興建了一座小學。這個團隊使用雷達發現了不少會堂的藝術品,包括其舉行儀式用的浴室。

「如果我們沒有發現這條隧道,接下來20年裡,人們還會覺得這個故事是個神話,他們還會問——我們對發生的事情到底知道多少呢?」弗洛德博士說。「這是一個人們戰勝最壞的狀況,不放棄一線求生希望的偉大故事。」

相關焦點

  • 是什麼讓納粹德國完成了對600萬猶太人的大屠殺?
    就算是希特勒,還有出席萬湖會議的高級官員們,如果他們都是喪心病狂的惡魔,但也不可能每一個納粹士兵都摒棄了人性和良知希特勒宣揚的極端民族主義、反猶主義確實是這場慘劇的幕後推手,但他也沒有籤發屠殺猶太人的命令,他的反猶主義是通過整個納粹的官僚體系逐漸演變成最終的大屠殺,也不能只怪他一個人。整個大屠殺是那些納粹高級官員運作的,那應該由他們來負責嗎?
  • 和風創刊號|為什麼在納粹大屠殺期間,身處被佔領的波蘭和蘇聯的猶太人幾乎沒有反抗納粹針對他們的暴行?(一)
    第一期:為什麼在納粹大屠殺期間,身處被佔領的波蘭和蘇聯的猶太人幾乎沒有反抗納粹針對他們的暴行?(一)納粹大屠殺是人類史上最為臭名昭著的暴行。在1100萬納粹大屠殺受害者當中,有大約600萬人是猶太人。對猶太人的仇恨是納粹主義最重要的特性之一。
  • 是什麼讓納粹德國完成了對600萬猶太人的大屠殺?說出來你可能一點...
    時至今日,以色列每年都會在大屠殺紀念日來紀念在大屠殺中死去的同胞,當天全國鳴笛2分鐘,期間全國人民停止手中的一切活動,悼念默哀,永遠銘記這段猶太民族最黑暗的歷史。 而這種令人膽寒、不可想像的罪行,真的是因為當時所有的納粹都想要屠殺猶太人,納粹都是極端邪惡的嗎?
  • 西媒揭秘納粹大屠殺所用毒氣:數秒內令人痙攣死亡
    參考消息網8月19日報導 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8月12日報導稱,前納粹黨衛軍成員、綽號「奧斯威辛會計」、現年93歲的奧斯卡·格勒寧4月份在德國開始接受法庭審判。許多大屠殺倖存者或者受害者家屬作為附帶起訴人在審判程序中作陳述,講述他們的悲慘遭遇。
  • 集中營女看守60年後終被擒 納粹獵人維森塔爾
    誰將追捕漏網納粹進行到底?  40多年前,當埃爾弗裡德·莉娜·林克作為二戰後的首批德國移民來到美國時,她肯定想不到,40多年後,已經84歲的她會被美國司法部門驅逐回德國。原因是,她不為外人所知的一面近日被揭穿了——二戰期間林克在一個納粹集中營做看守,有數萬人在這裡慘遭殺害。已到耄耋之年的林克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最終沒有逃脫懲罰。
  • 納粹軍官和奧斯維辛猶太女孩的禁忌之戀
    那是納粹統治下最禁忌的一段扭曲戀曲。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不久,納粹政權的官僚們很快就開始了《紐倫堡法案》的制訂工作。這一後世看來荒誕不經的法案明令禁止「雅利安人」與猶太人有任何關係。但是在希特勒的第三帝國,這種禁忌的情感卻實實在在地存在過,甚至是在殘暴的納粹軍官和集中營內的猶太人之間。
  • 猶太人為甚麼會成為大屠殺的受害者? | 思想國
    這兩種方式都會貶低、誤解或輕視大屠殺對關於文明、現代性和現代文明的社會學理論的意義,從而使我們不能全面理解大屠殺給人類帶來的教訓。用反猶主義解釋大屠殺有兩個無法解決的問題:第一,德國並不存在強烈的反猶主義。在大屠殺發生以前,猶太人普遍認為德國是宗教和民族平等的天堂。德國人對猶太人的仇視並不根深柢固;儘管歐洲其他國家都爆發過仇視猶太人的公眾暴亂,但德國卻沒有出現這種現象。
  • 前15名最殘酷的納粹分子
    1940年,元帥下令轟炸英國平民(閃電戰),並參與了大屠殺的計劃。被判處絞刑,他在處決前一晚通過攝入氰化物自殺。14.伊爾塞·科赫伊爾茲·科赫(Ilze Koch)因虐待囚犯而受到虐待,因此被稱為「布痕瓦爾德之母」。他與另一個邪惡的納粹黨籍男子卡爾·奧託·科赫(Karl Otto Koch)結婚,但因墮落,不人道的對生命的漠視而使他黯然失色。
  • 穿納粹軍服在烈士陵園玩自拍,不是褻瀆是什麼?刑拘!
    而他們穿軍服拍照居然只是為了「好玩」2018年10月11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官方微博發布訃告,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沈淑靜老人辭世,享年94歲。網友 「無限派 _ 」在這條訃告下留言,公開叫囂「南京大屠殺不存在」,此舉引起公憤。
  • 二戰紀實影像:1943年納粹毀滅華沙隔都,猶太人被送集中營
    美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稱其為「猶太人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圖為1943年,華沙猶太區起義者被德軍包圍後舉著雙手。華沙猶太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最大的猶太人聚集區,它在納粹德國佔領的波蘭境內成立於1940年10月至11月16日之間,有超過40萬猶太人居住在3.4平方公裡區域。圖為1943年,起義前的華沙猶太區。
  • 納粹屠夫要用上海猶太難民實驗,日軍斷然拒絕是因良心發現嗎
    二戰時期,以希特勒為首的德國納粹對歐洲猶太人實施了種族滅絕式的大屠殺,大量猶太難民湧入上海。由於日軍不敢貿然進軍租界,再加上中國人民的熱性善良,以及猶太富商的慷慨接濟,上海成了猶太難民最後的「諾亞方舟」。
  • 南哲思享 | 宋立宏:漢學、猶太身份與大屠殺記憶——對以色列漢學...
    其中引用的檔案資料和意第緒語著作,尤其值得國內相關研究借鑑;此外,她還提請讀者注意,她一直把上海猶太難民當作納粹大屠殺史的一部分看待,認為這是「一部關於倖存,甚至是關於英勇、關於頑強反抗命運的故事」。在撰寫此書的漫長過程中,她先後積累了以五種語言寫就的兩千多份文件,它們目前由以色列納粹大屠殺國家紀念館(YadVashem)保管。她已從中選出一百多份詳加評註和翻譯,內容涉及猶太難民來上海的前因後果。
  • 南京大屠殺為什麼和我們有關係?
    (圖片來源: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官方網站)如今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已不足百人就在不久前陳廣順>在這本書出版之前西方社會對南京大屠殺這一浩劫知之甚少他們知道奧斯維辛集中營知道被納粹屠殺的百萬猶太人
  • 東京審判下的南京大屠殺:日軍罪行累累仍不認罪
    南京大屠殺、巴丹死亡行軍、修築泰緬" 死亡鐵路" 並稱日軍在二戰中的三大暴行,這其中發生最早,情節最為惡劣的當屬1937 年12 月13 日開始的南京大屠殺。南京淪陷後,整個城市完全置於松井石根指揮的日本軍隊的控制下,日軍從進城起就對城中平民進行屠殺、強姦和掠奪,對戰俘實施集體處決,殘酷而血腥的殺戮持續了40 多天。
  • 夏芊若:德國納粹時期的「黑色教育」
    那就是希特勒的納粹統治。在納粹黨極權統治下的德國教育被稱為「黑色教育」。在納粹之前的德國魏瑪共和國,學校已經開始用民主的方式教學。德國教育家威廉·馮·洪堡(1767-1835)認為,人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個體,國家的義務就是保障個體的自由。因此洪堡主張國家必須保證教育的自由和獨立性,限制國家在教育領域的幹預,這樣才能培養出好的國民,提升國民整體的素質。
  • 英國7歲小學生挖隧道逃學
    【環球網留學報導】據英國《每日鏡報》9月16日報導,兩名英國小學生在學校圍欄下挖出一條隧道,並從中順利逃出,上演了一幕現實版的「勝利大逃亡」。七歲的布拉德利·託雷和另一名3年級的小夥伴在挖好隧道逃出學校1.5英裡後被發現。
  • 柏林歐洲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的歷史啟思
    在經歷了近17年的爭論和期待後,這座深具歷史意義的紀念碑終於向世人揭開了沉重的面紗。 德國總統克勒、總理施洛德、聯邦國會議長提爾瑟等政要,來自世界各地的納粹大屠殺倖存者代表、猶太團體代表以及新聞記者共1000多人出席了當天的儀式。
  • 《猶太人蘇斯》:納粹如何用一部電影煽動反猶大屠殺
    以後世的眼光來看,他們的評價可謂一語成讖——納粹德國政府用這部電影煽動德國人的反猶太主義思潮,最終掀起了那場慘無人道的大屠殺,造成人類文明史上空前的悲劇!一部普普通通的電影,是如何具備如此巨大的殺傷力呢?且聽小編給大家一一道來。
  • 蔡英文談學生扮納粹:對歷史認識不足 無心的冒犯
    蔡英文19日在臺「國家圖書館」,出席2017「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活動並致辭。海外網2月20日電 據「今日新聞網」報導,19日,「以色列駐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德國在臺協會」、臺「教育部」和臺「國家圖書館」共同舉辦2017「國際大屠殺」紀念日。
  • 一場堪比納粹大屠殺的「種族滅絕」殺戮
    這種屠殺速度比納粹用集中營屠殺猶太人的速度還要快好幾倍。然而,面對如此非人的「種族主義」殺戮,聯合國,以及包括美國在內的不少西方大國在當時袖手旁觀,更有甚者火上澆油。菲利普·古雷維奇訪談1、問:關於1994年盧安達的種族大屠殺,我們最需要了解的是什麼?答:在盧安達,1994年春季和初夏的100天裡,有80萬人被殺,這是自納粹對歐洲猶太人的大屠殺以來,最無疑義的一次由國家支持開展的種族大屠殺,他們企圖滅絕特定的族群,消滅一個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