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拂塵記的第472篇原創文章,字數2526,閱讀大概需要5分鐘
這是《為什麼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說話》的讀後感
我看到書名,就毫不猶豫打開去聽,原因是——這是我最近的痛點,我家就有一個青春期孩子,他最近不愛跟我說話。
對於青春期孩子,父母首先要了解
一變化
1、身體、社交、情緒等面臨巨大變化
青春期,是孩子最難度過的一個階段,他們的身體、學習、社交、情緒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孩子需要適應調整,父母也應該明白知曉。
2、大腦變化
現代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大腦變化,是人一生中變化最快的第2個階段,第1階段是從出生到3歲。
大腦變化最大的部分有:
(1)前額葉皮質:關係到思考、計劃、解決問題、邏輯、理智、控制情緒等等;
(2)杏仁核:與行為有關,杏仁核發展迅速,會變得激動、偏向動物性,容易產生危險性行為;
(3)海馬體:是處理和編碼記憶的中心,與學習聯繫緊密
當孩子處於太大壓力之中,1和3被壓制,而2變得強大,那就會出現父母最不願意看到的情形,情緒多變,學習受挫,容易衝動,與父母對著來。
3、激素變化
這個階段,性激素、皮質醇、血清素、多巴胺這些跟人的情緒有關的激素分泌旺盛,孩子會變得易怒、情緒不穩定。
二青春期不同階段
第一 11-12 孩子開始理解抽象概念,父母可以讓他嘗試理解人生的意義,與他討論自己過去的失敗、性知識等。
第二 12-14 好奇易怒,父母可以帶他們去好玩的地方,跟他制訂規矩,密切關注行蹤。
第三 14-15 孩子合群,衝動,開始會像哲學家一樣思考我是誰的問題,父母要給他更多選擇,讓他理解什麼才是真正的朋友,
第四 15-16 孩子變得叛逆冒險,嚮往自由,父母可以幫助他樹立價值觀,創造機會,讓他接觸到正面的的人、事,幫助他們應對困難。
第五 16-17 尋求刺激 標新立異。父母要識別孩子獨特的才能和性格特徵,激發潛能,幫助培養才能,找到人生目標。
三青春期的特點
1.內心矛盾、搖擺不定
2.對自己的形象很難滿意,對父母更挑剔,有時甚至看到父母就生氣
3.以自我為中心,以為自己的愛好,是天下所有人的愛好
4.特別在意個人隱私。
5.情緒和人際關係多變
注意點:
要選擇合適的時機,不要談論他認為的隱私,不能用審訊的態度以及要專心傾聽,如果你表現心不在焉,他也不願意交流。
看到這裡,我才明白,原來之前,很多時候,是我誤解了孩子,我常常覺得孩子什麼事都跟我們反著來,看我們哪哪都不順眼,特別好高騖遠,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想法,當時只覺得他幼稚、不懂事,一味想要把它扳正,想讓他改變。
原來,那是他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他們自己也正在摸索、試錯、矛盾、糾結之中,我們卻還總以我們的經驗、眼光、角度,去引導他、改變他,苛責他。
***********************************
書中接著講了父母跟孩子交流,需要做到的五個原則
1認識到父母的重要性
父母對孩子非常重要,即使他常常會跟父母反著來,甚至想擺脫大人。
有一個比喻,說父母好像家裡的牆紙,平時好好的,沒人注意;只有破的時候,一眼就能看到、感覺到它的存在。
父母對孩子,就像」牆紙「那樣,是一個重要的背景存在,當孩子遇到問題時,父母的重要性才會突顯,如果這時父母不能給予正確的幫助或引導,就像牆紙出現了破洞,孩子會感覺到不安全。
我需要反省的就是,我總覺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應該變強大獨立,應該可以像大人一樣處理問題了。
尤其當他發脾氣,覺得父母哪哪都不好的時候,我就會想,他翅膀硬了,想飛了,現在一點不懂得珍惜感恩,真是沒良心,白眼狼,我們還是自己顧好自己,以後鐵定指望不上他的。
其實,青春期的孩子,還沒有強大到他認為(我以為)的那樣,原來,父母對他還是很重要的,原來當父母想要遠離他的時候,他會感覺到不安全。
父母需要為孩子提供:
第一溫暖養育和愛
第二穩定性
第三遇到困難時的支持
第四對青少年重要性的認可
第五安排和界限給孩子作出底線的規定,
第六榜樣作健康和學習的榜樣
第七支持大腦健康發展的環境。
給孩子愛和溫暖,給他創造一個低壓力環境,讓他發展前額葉皮質和海馬體,超過杏仁核的成長速度。
2雙向溝通
雙向溝通需要雙方的提問、傾聽、同理心、共情他的情感,而盤問、嘮叨、只說不聽,這是單向溝通。
青春期孩子腦子裡有一個「權力關係過濾器」,問他什麼,他大腦中會出現過濾器,他想說的,他才說。至於你說的,他認為是,他才會聽進去;他認為無益的,他會根本不聽。
我不由得想起,有一天,兒子就跟我說:「你只想控制我,我不想被你控制!」
看到這裡,我才真正理解了那天他說的話背後的意思,他即使內心覺得你說的是對的,但他不想被你控制,於是,他寧願選擇另一條路——要麼反抗,要麼沉默。
父母可以試著教他運用非暴力溝通方法,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用「我」開頭,少用「你」開頭,這樣就不會過多指責抱怨。
比如:「我感到很擔心,我感到很難過。」,而不是「你讓我很擔心」、「你讓我很難過!」
還可以嘗試用肢體語言、幽默、選擇合適時機等等方法,讓孩子願意開口說話,願意溝通交流。
3、權威式教養
父母在孩子心裡,要有權威,這樣的權威來自內化的價值觀,不是用暴力、恐嚇。
特點:溫和 慈愛 堅定,需要父母情緒穩定,對孩子既要有回應,又要有要求,既設定嚴格的界限,又明確表達對孩子的價值和期望。
4、消彌代溝
父母要對孩子尊重,承認自己有不懂的,敢於示弱,多多向孩子學習他懂的東西,還可以跟他回憶分享自己的青春期,暴露自己的弱點和不足,願意傾聽、鼓勵孩子說話。
5、穩定情緒
父母要能做到冷靜、幽默,實在太難的話,可以找「同病相憐」的父母,一起聊聊天,了解別人家的孩子,這樣可以很好地釋放自己的壓力。這一點我倒深有體會,孩子令我很難過,去找同學朋友說一說,聽聽過來之人的經驗,聽聽同樣水深火熱中情形,情緒會好轉、釋放。
總之,孩子在青春期,他不願意跟父母說話,我們改變不了孩子,能改的只能父母自己,當我們試著站在孩子角度,了解他們身體、心理、大腦發育的變化,認識到父母的重要性,學會運用非暴力溝通、關鍵談話等等方式技巧,縮小代溝,穩定情緒,尊重他,鼓勵他,父母做到位了,孩子一定也會願意靠近、願意說話了。
你好啊,我是拂塵記,致力於「好心情」的開拓者、創作者,歡迎來找我,讓我們不辜負生命中美好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