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加入百合媽媽讀書會!
文|百合媽媽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句話:「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和父母都必有一戰,如果孩子贏了,是喜劇。如果父母贏了,是悲劇。」
雖然不知道這句話的出處,也不知道作者寫這句話是基於什麼樣的一個背景,更不清楚作者所要表達的確切意思,但是,我想這一戰多半發生在青春期。
在人的一生中,大概沒有哪個時期比青春期與父母的矛盾更多、衝突更大,談到成長,青春期是我們必然無法繞開的一個永恆話題。
只要在搜尋引擎輸入「青春期」、「叛逆期」幾個字,就可以看到大量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許多家長都發出了類似的困惑與感嘆:
曾經那個乖巧懂事的孩子為什麼突然不見了,孩子為什麼會變得人生無目標、學習無動力、磨蹭拖拉、沉迷網絡、厭學逃學、黑白顛倒、對抗父母、生各種奇奇怪怪的病……
許多父母不是被孩子氣得快要發瘋,就是分分鐘都在懷疑人生,對生活充滿了絕望。
青春期的孩子熱情奔放、積極果斷,情緒豐富深刻,但由於生理和自我意識的急劇變化,也極易傷感、激動,有時甚至會表現得非常激烈、粗暴,說一些過激的話。
比如,孩子會罵人,會說一些狠話,「你去死吧」、「你滾吧」、「我再也不想見到你」、「我活著還不如死了」等等。
當父母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內心毫無疑問是無比崩潰的,也會很憤怒,感到失望與痛苦。
但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這些行為再正常不過,這是與孩子所處的成長階段相適應的正常現象,這只是一種憤怒的語言,是孩子控制不住自己情緒時,未經思考的衝動表達,父母不必過度解讀。
父母要做的是多陪伴、傾聽、關注孩子,善於覺察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動機,並且告訴孩子這種情緒不會永遠存在,教給孩子一些正確表達、釋放、緩衝情緒的方法,諸如冷處理、暫時離開現場、寫日記、深呼吸、找信任的人傾訴、想像積極的結果等等。
一方面,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以為他正經歷的恐懼是自己所獨有的,並不知道這種感覺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而這個真相父母也沒有辦法傳遞給孩子,因為任何想要幹涉他自主的人,都是他的敵人。
另一方面,孩子既渴望長大,又懷念童年;既追求完美,又無法避免缺憾;既渴望獨立,又離不開父母的幫助,內心有很大的衝突。所以,他們總是喜歡把自己關在房間獨處,寧願和同齡人交流,也不願和父母多說話,看上去很神秘。
面對這種情況,父母要用一顆包容的心來對待孩子,接納這一份代溝,接受孩子的不滿與憤怒,不要訓斥他,而是心疼他,因為他內心的這場衝突與風暴,沒有任何人替代得了。也不要過多幹涉、刺探孩子,揭孩子的傷疤,給孩子一些獨立與自由的空間。
但這並不是說完全對孩子不管不顧,父母依然要表達對孩子的愛,要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要盡到自己的責任,依然要求孩子遵守原則和規範,並且給予孩子必要的提醒。
雖然孩子很多時候會表現出不耐煩或不滿,甚至會頂撞父母,但父母的話對於孩子來說依然很重要,他會聽進心裡,並悄悄參考父母的意見和建議,因為這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來源。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因為過度嘮叨而引起孩子的反感。
隨著第二性徵的發育,孩子會產生對性的好奇和接近異性的欲望,喜歡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渴望得到異性的關注,甚至出現朦朧的愛情念頭,但由於環境的限制,這種朦朧的好奇心又不得不被壓抑,孩子就會變得煩躁不安。
如果父母視早戀為洪水猛獸,在發現孩子有早戀苗頭的時候,千方百計打探孩子的在校情況,持續給孩子施壓,竭力阻止孩子早戀,就會把一段純真美好的感情變成了問題,同時,也加劇了問題的發生。
面對早戀問題,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戀愛觀,讓孩子把和異性交往的方向放在相互鼓勵與促進,共同提升與進步上,讓彼此都成為各自仰慕的對象。如果處理得好,給到孩子一份信任,孩子就能學會為自己負責,懂得交往的尺度,讓早戀成為一生的美好回憶。如果處理不當,則有可能成為孩子一生的夢魘。
當然,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面臨的問題遠不止以上提到的這些,甚至更為複雜嚴峻,可以說青春期是孩子一生中問題最多的時期,如果想陪伴孩子順利度過初中三年,就一定要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讓孩子以比較好的狀態面對青春期的衝動,安心地投入學習。
這裡建議家有初中生或即將有初中生的家長讀一讀這本《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
作者于敏是一位有20多年一線教學經驗的教師,這本書以清晰的脈絡、科學的分析,詳細梳理了孩子初中3年每個階段的心理需求,並結合大量真實案例,給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引導和解決方案,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段充滿暴風雨的時期,精準解決孩子遇到的問題。
初一:陪孩子走過小升初的轉折點,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更為繁重的學習。
初二:陪孩子走過叛逆的關鍵時刻,維護親子關係的和諧。
初三:陪孩子以良好的心態和穩定的狀態,坦然面對中考。
初中三年,父母和孩子之間註定要有一戰,父母接得住,就是雙贏,接不住,便是萬劫不復。
這場巨大的考驗,我們輸不起,有了好書指導,便可做到心中有數,手中有法。
這本書原價35元,開學活動價29.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