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孩子的父母,自然是把孩子成長過程中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放在第一位,但有時候未必是父母的教育方法出了錯,而是孩子長大後受學校環境以及所處年齡階段的影響,出現許多稀奇古怪、不被大人理解的想法,以及做出了出格的舉動。
同事小李正面臨著中年危機,工作和家庭都碰上了難題。小李的兒子凱凱,今年剛上高二,初中時凱凱品學兼優,每年都拿著三好學生的獎狀,成績排名也都在學校前列。
一眨眼兩三年過去了,再見到凱凱,不僅樣貌大變,孩子也長高了不少,而最大的變化是,凱凱變得特別內向,原本活潑外向的一個孩子,現在家裡一來客人就躲到房間裡誰也不見。假期到了,凱凱不是一出門就一整天,要麼就是一直躲在房間裡什麼也不做,成績下滑到班級的中下遊水平,凱凱的父母都急壞了,也不知道這孩子是哪裡出了錯。
其實,孩子性格大變有時候未必與家庭環境有關,處於成長階段的孩子面臨著青春期的考驗,體內激素水平隨之產生變化,在促進孩子成長發育的同時也影響著孩子的情緒表達。接下來就讓我一起來看看青春期孩子的具體表現吧!
1.標新立異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追趕潮流,但這種潮流與大眾潮流不同,而是學校中,好友圈內推崇的潮流。
這時候的孩子們有著自己的一套道德標準和穿衣時尚,因此家長們有可能發現,到了某一階段,孩子突然排斥起家長給自己買的衣服,並會用相對激烈的方式對家長一手安排的方式表示反對。
家長們在和孩子交流時最好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點,而不能用更為激烈的方式打擊孩子,這會讓孩子感到自尊心受挫,並不願意與家長交流。
2.容易受刺激,不講道理
前面說了,青春期的孩子有著自己的行為準則,一旦感到被侵犯或不受尊重,孩子們的反抗情緒會相當激烈,並企圖用這種方式與家長對抗。
這時候孩子是吃軟不吃硬的,如果家長們溫聲軟語地勸告孩子,孩子會很容易恢復常態,情緒變化的快,但如果家長硬碰硬,和孩子互不示弱,或是不停地孩子講道理,孩子會產生厭煩的情緒,並拒絕溝通。
3.自主意識強
青春期的孩子在生活上對父母的依賴性仍然比較大,但自主意識卻很強,同時也漸漸產生了獨立意識,具體表現為他們非常注重自己的隱私,不容許家長窺探,否則即會產生強烈的被冒犯感。
家長最適宜的做法是尊重孩子的隱私,把孩子儘量當成一個大人來看,在需要指點的地方給予孩子幫助,同時給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間。
青春期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成長階段,青春期內孩子出現的變化是無可避免的,家長無法用強硬手段逼迫孩子改變,這種做法會傷害到孩子,並且也是不必要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幫助孩子應對青春煩惱,共同面對難題,助力孩子更好成長!
看了以上文章,你認為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特點呢?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