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青春期的我不難教【讓你更了解孩子】

2020-08-28 情感語錄說

「我到了青春期,有些叛逆不服管,做爸媽的都不知怎麼辦才好。漸漸遠離你們,漸漸不聽管教,我也不願意這樣。有些話想說,怕得到的只是爭吵;不說,卻也不想慢慢走偏。你們查了一堆資料,找了不少方法,卻還是不知道怎樣和我相處。其實,最了解自己的我卻明白,自己並不難教。

我最早迎接的青春期不是身體的變化,而是學習的壓力。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變化開始之前,學習難度的加大和學習時間的加長已經讓我感受到了壓力,我漸漸會開始產生「學習有什麼用」、「爸媽只知道成績一點都不關心我」的偏激想法。所以,相比監督責罵,我更希望聽到的是你們的詢問:「學習壓力大不大」、「比較喜歡哪個老師」、「在學校的生活怎麼樣」等等,這樣我才會覺得,你們願意聽我說,理解我。這時你們的理解、包容和鼓勵會讓我更加信任你們,減輕學習的負擔,也願意和你們交流。

接下來,我就感受到了與青春期生理變化伴隨而來的心理變化。我渴望獨立和平等了,但是現實的情況是,我仍需要靠著你們生活。這種自身的矛盾感讓我很煩悶和暴躁,所以更加厭煩你們以命令的姿態幹預我的生活,甚至開始反抗。爸媽,這時我希望你們能把我當成一個獨立的成人來尊重和看待,和我成為朋友。所以,關於我的成長和發展問題,如果你們願意和我商量,我會更開心;我希望你們有事多問我的意見;讓我參與家庭的管理;相信我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只有這樣,我才能覺得自己長大了,不再矛盾和苦惱。

朋友是我進入青春期之後的重要依靠。我有了一些不想對你們說的小秘密,這些我更想對懷抱同樣心情的同齡人傾訴,我也想得到他們的理解和認可。你們在這時可以慢慢放手嗎?多鼓勵我和朋友交往,讓我有個獨立的交友圈吧。爸媽,不要強硬的指定我應該和誰玩、不應該和誰玩可以嗎?你們溫和的詢問和傾聽比強硬的指正更能讓我信服。

還有啊,我是獨一無二的我,不希望你們以「叛逆」概括我所有的行為。即使有再大的交流欲望、再急於表達的想法,都會被你們貼標籤的「叛逆」給打消。青春期的我可能自己也不明白想要什麼,但是所作所為都是一種表達,都是希望你們理解的。所以不要用叛逆來解釋我所有的行為,來問問我吧!我會告訴你我為什麼會這樣。如果有些事我做的太過分了,比起責罵或者包庇,我更需要你們公平的處理。」

上面就是這位小聽眾想說的話了,希望他的爸爸媽媽能聽到。檸檬也接觸過很多青春期的家長和孩子,教育青春期的孩子看似艱難,其實簡單。只要你懂得他為什麼會這樣,就有辦法應對,而其中,溝通交流最重要。

首先,要用理智而非情緒表達觀點。再向孩子闡述自己的想法和建議時,不要帶有居高臨下的感覺和暴躁的情緒,要有理有據、慢慢分析給孩子聽,並留時間給孩子思考。

其次,真誠的與孩子交流。青春期的孩子有時沉浸於自己的世界,有時口不擇言傷了家長,有時犯了錯誤不願意承認……這時的父母不要恨鐵不成鋼的怒吼和打罵,也不要背地裡暗自垂憐,可以等孩子情緒穩定之後,如實的向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和孩子交流。不論怎麼吵鬧,孩子都是愛家長的,當他們知道自己的行為給父母帶來傷害後,會更知道體諒家長。

然後,要向孩子示弱,虛心向他們請教。家長在與青春期孩子交流溝通時多用「也許」、「是不是」、「這樣好不好?」之類的詞句,少用「你應該」、「你必須」、「你懂什麼」等話語,因為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會接受「命令」的。這時家長的詢問和尊重,就會加大孩子的自信心,增加學習的動力,也讓孩子願意和家長說話。

最後,經常鼓勵孩子。青春期的孩子由於對自己的認識不清,經常會在自我否定與自我肯定之間徘徊,周圍人的一句話、一些無意識的誘導,都會讓他們增加或降低自信。家長要注意發現與尋找生活中孩子的優點和好的表現,然後及時加以表揚、肯定,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所以,增加點家庭活動吧,可以一起出去遊玩、一起做運動、一起做家務等等,這些都會增進你們的距離,增加溝通的契機,最後你會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其實並不難管。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更難教?
    對老師來說也是一樣,教青春期孩子比低年級小孩子要費勁得多。孩子到了青春期,慢慢地開始與童年告別,對於父母和權威,他們又反抗又逃避。因此,我覺得,作為老師需要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和低年級兒童是很不一樣的。
  • 你輔導我作業,我報之以成績,青春期孩子教養的必修課
    今天我們要繼續聊的是青春期孩子的情商教育,當家裡的孩子進入青春期,爸媽該怎麼做才能夠繼續維持良好的親子溝通,並且幫助孩子緩解壓力迎接挑戰,解決問題呢?說起青春期孩子讓爸爸媽媽覺得特別頭疼的地方,基本上可以總結為三個問題,學習,網癮,愛情。當這三個部分出了狀況的時候,爸媽就特別緊張,今天我們先說說學習的問題。
  • 青春期抑鬱症多數是「好學生」,孩子越是品學兼優,爸媽越需注意
    文|小安奶爸孩子成績優秀,不受外界幹擾一心學習,是我們每一位父母的期待。但是最近小安卻從朋友的「青少年心理工作室」了解到一組令人瞠目結舌的數據。從近幾年見諸報端的學生極端事件中,不難發現這些事件主人公要麼是來自復旦醫學院這種高級學府,要麼就是班級裡的佼佼者。為什麼青春期的「好學生」更容易抑鬱呢?品學兼優難道有錯嗎?
  • 這些大數據讓你更了解青春期孩子:投其所好,孩子才願意聽話
    這些大數據讓你更了解青春期孩子:投其所好,孩子才願意聽話「你懂什麼」、「不聽我的話你一定會後悔的」、「想當初我……」23%的同學表示,父母喜歡倚老賣老,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盲目指導,甚至隨意評論。時代不同了,大多數孩子希望父母能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現在的環境。多聽聽孩子的心聲,而不要用自己那個年代的觀念和標準來評判現在的孩子。
  • 引領右腦教你怎樣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只有4.75%的孩子表示喜歡自己的父母。也就是說,辛辛苦苦養娃十多年,到了青春期的時候,只有5%的父母能真正成功闖關,和孩子始終保持良好的關係。(實際好不好孩子說了才算)有個朋友說:「以為孩子到青春期就是半個大人了,結果卻是行走的炸彈,分分鐘搞出個驚天動地,全家人都得看他臉色,小心伺候著,怎麼就突然變成這樣了?!小時候那個省心的娃去哪兒了啊!」
  • 了解3 個變化,遵守5個原則,讓你的青春期孩子更願意跟你說
    這是《為什麼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說話》的讀後感 我看到書名,就毫不猶豫打開去聽,原因是——這是我最近的痛點,我家就有一個青春期孩子,他最近不愛跟我說話
  • 走進青春期,了解才會愛,剖析青春期孩子的5大反常現象
    在孩子小的時候,你幫他安排他才會去,你不幫他安排,或者說他想去,你說沒空,那麼他也就聽家長的了。但是孩子到了十幾歲,進入青春期,如果他想去,你已經阻止不了了。你問一問自己,你有多愛他,你就有多麼捨不得離開他。如果你不覺察,你就想控制他,實際上那個控制的背後是我捨不得你離開我,然後孩子就會很抗拒,親子之間就會產生很大的衝突。孩子在青春期不再像往常一樣黏爸媽,他需要朋友,他重視朋友,而且他非常害怕失去朋友。
  • 了解3個變化,遵守5個原則,讓你的青春期孩子更願意跟你說話
    ,我家就有一個青春期孩子,他最近不愛跟我說話。青春期孩子腦子裡有一個「權力關係過濾器」,問他什麼,他大腦中會出現過濾器,他想說的,他才說。至於你說的,他認為是,他才會聽進去;他認為無益的,他會根本不聽。我不由得想起,有一天,兒子就跟我說:「你只想控制我,我不想被你控制!」
  • 青春期孩子叛逆、頂嘴?父母無計可施,你需要了解孩子的神奇大腦
    在你的印象中,青春期的孩子有什麼特點?·同伴影響和同伴接納很可能會支持許多決策和行動·同伴存在會導致一定程度的壓力(這個壓力指更在意他人的 看法)·在青春期社交過程中會引起有意識的思考,但成年後會自動進行這些問題可能在我們成年人看來都是微不足道地小事,如:和朋友吵架了、朋友不願意和我玩、感覺有人在說我壞話……
  • 叛逆、早熟、做事太出格,青春期的孩子,我該如何管教你?
    感覺自己的世界觀被刷新,我不知如何回答。第二天,男孩仍執著問我:排卵期是不是最容易懷孕?我們錯過排卵期是不是就不會懷孕?阿姨,我不會算排卵期,你教給我好不好?我不知道該如何勸這個叛逆又早熟的男孩。父母和孩子溝通交流時,不要採用命令的口吻,他們已經長大,應該把他們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用商量而不是命令的語氣與他們交流,孩子在內心中會覺得自己得到了尊重,會更容易接受你的觀點。涉及到家裡的事情上,家長可以讓孩子一起參與進來,更多的接觸才能讓你們了解彼此,孩子會對父母有更多信任和依賴,叛逆等問題也會少很多。
  • 青春期孩子像變了一個人?不是孩子變了,而是你根本就不了解孩子
    雖然不知道這句話的出處,也不知道作者寫這句話是基於什麼樣的一個背景,更不清楚作者所要表達的確切意思,但是,我想這一戰多半發生在青春期。在人的一生中,大概沒有哪個時期比青春期與父母的矛盾更多、衝突更大,談到成長,青春期是我們必然無法繞開的一個永恆話題。
  • 青春期,叛逆的不是孩子,是家長?|精選
    卻很少有人認真思考,在之前我們和孩子相處的十幾年裡,我們之間的相處模式,給孩子帶來的長期影響是什麼?孩子和我們相處的過程中,有沒有學到如何做才能養成好的習慣,如何去解決自己的問題,當面臨問題的時候要如何去獲得幫助?很多人覺得我教他了啊。怎麼教的呢?大概就是,要好好學習,不要貪玩,不要分心,不要玩手機,否則成績差之類的話吧。
  • 當青春期遇上高考,請努力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營
    01別想著青春期控制孩子當一向乖巧聽話的孩子,忽然以你不習慣亦不喜歡的方式對你說話、與你相處,甚至和你頂撞時,先別急著生氣,更不要一巴掌打下去,他(她)正在用這種方式向你宣告:我,已經進入青春期了!所以,父母一定要切記,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你越想控制,他們越是不屈,越想遠離你。想控制他們像控制幾歲的孩子一樣,幾乎是不可能的。
  • 為什麼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說話
    父母要能夠成為孩子的榜樣。第七個,一個支持大腦健康發展的環境。你了解了孩子的大腦到底是怎麼發育的,那麼你給他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讓他能夠更快地發展出他的前額葉皮質。如果他的前額葉皮質的發展,比他的杏仁核發展來得快,那這個孩子,就會比較平穩地度過青春期。
  • 親愛的孩子,這是一封爸媽寫給你的信,望親啟!
    日本有一檔在天台告白的綜藝節目,站到天台上的孩子大膽地說出內心的想法,朋友之間的矛盾、對同桌的愛意…都通過這一平臺說了出來。相比於國內某一對學業、對父母吐槽的同款綜藝節目來說,日本的天台似乎更重視孩子的身心發展。
  • 家有青春期孩子,父母必須時刻謹記「三顆心」
    ,忽然以你不習慣亦不喜歡的方式對你說話、與你相處,甚至和你頂撞時,先別急著生氣,更不要一巴掌打下去,他(她)正在用這種方式向你宣告:我,已經進入青春期了!,孩子的青春期就過得更順當一些。「太較真兒」如果家長了解一些青春期孩子的特點,在心理上有所準備,在面對孩子的變化時就不會特別被動,教育孩子時也不至於過於「較真兒」。
  • 對青春期的孩子,比起學習,教會孩子做上面的4件事情更重要
    其實這兩種方式對孩子的成長都是不利的,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成功的進行家庭教育需要教給孩子這4件事。孩子的專注力狀態如果總是遭到破壞,他的專注能力就會受到損害,對孩子來說,這可能是終身的損失。其實不難發現,有些青春期的孩子做事情總是三心二意,有時候還是一心多用。其實父母要做的就是讓孩子明白做事要專心,要一件件的做,不能一心兩用,更不能一心多用。凡事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要想著一口氣這個吃個大胖子,畢竟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 如何對待孩子青春期叛逆?教你不打不罵;教出優秀的孩子
    最近我一個朋友總是跟我抱怨,弄得身心疲憊,一邊是高強高壓的工作,一邊是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工作生活都搞得烏煙瘴氣,白天工作總是不能靜下心來,心裡總是在想著怎麼處理孩子青春期叛逆的事情,他回憶的說起,孩子小時候都比較聽話懂事,學習成績也很好,但是上了初中以後,就感覺變了一個人似的,變得非常叛逆,聽不進父母的教導,還染上了很多惡習,抽菸,打架,學習成績一路下滑。
  • 掌握這幾條,家長不難搞定青春期的孩子
    孩子進入青春期,脾氣暴躁,不服管教。親子之間矛盾重重。孩子小的時候,覺得父母的話還是要聽的。即使父母屬於嚴厲型——斥責打罵,大部分孩子也能勉強接受,而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隨著自主自由平等的意識增強,往往有了自己的想法跟見解。對父母言聽計從的現象逐漸減少,親子關係如果處理不好,孩子對父母不合理的言行比較敏感。
  • 你知道「青春過渡期」嗎?8歲孩子這樣教,青春期少操心
    青春期的叛逆,是大部分家長教養孩子的難題之一。由於這個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已相對成熟,會覺得自己已經是大人了,在面對很多事情會表現出一種幼稚的獨立性。比如孩子對家長會說:「我已經不小了!」或「你們不懂!」。往往家長還說不聽,打不得。這就是管教青春期孩子最大的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