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學了十幾年英文,看原版書、聽公開課還是會懵逼?

2021-02-19 INSIGHT視界

中國留學生在讀英文的時候,總是有一種無力感:單詞和句式都能看明白,但是閱讀速度就是提不上去,而且理解能力也不強。到底是什麼造成了留學生的這種困境?對於英語不是母語的人來說,怎麼鍛鍊自己的閱讀能力?這裡有些最實用的tip

文|魏劍峰

From 英文悅讀

微信號:read_the_economist

估計不少人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學了很多年英文,但還是做不到流暢閱讀英語文章?讀英文時遠遠沒有像讀中文那樣舒服,做起閱讀題不僅速度慢,而且還經常出錯,是不是方法不對?

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來想另外一個問題:

從小學開始識字到能夠快速無障礙讀懂絕大部分中文文章,我們花了多長時間?

最保守的估計也有六七年吧?


事實上,即使對於中文閱讀來說,閱讀能力的提升也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假設現在有機會讓你重做小學語文考試的閱讀題,你是不是會覺得超級簡單,幾分鐘就寫完了?但你當年在讀書時可能花一個半小時都未必能做完。道理非常簡單,因為你的閱讀能力從小學到現在一直不斷在提升。

那對於英文閱讀呢?

下面這張圖是德國教育學家對歐美國家學生閱讀速度隨年齡變化情況的統計結果。對於英語國家的學生來說,閱讀速度隨年齡增長而不斷加快,最終在成年期趨向一個穩定值。


而在提升閱讀速度過程中一個最基本的因素就是閱讀量。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學了很多年英語,但讀英文時還是做不到像讀中文那樣流暢?」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釋,因為很多人雖然看似學了十年英語,但除開準備考試,背單詞和上英語課之外,他們真正花在閱讀上的時間是非常少的。

學了十年英文但原版書沒完整讀過一本的大有人在,以這麼小的時間精力投入卻對閱讀能力有如此高的期待,這本身就很不切實際。

我們必須要承認的一個事實是:無論是對於英文還是中文來說,閱讀能力的提升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們都需要大量的時間精力投入。

提升閱讀能力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多讀,大量地閱讀,提升自己的閱讀量,閱讀量是一切閱讀能力提升的基礎。

但僅僅依靠足夠的閱讀量積累就能讓你達到接近母語的閱讀水平嗎?答案並不是。因為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假以時日,每個人都能成為閱讀大神了。

實際上,有些人雖然在國外生活學習了很多年,英文閱讀量也不低,但還是沒能達到流暢閱讀英文材料的程度。為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了解一個概念,它叫「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刻意練習」這個概念最早由心理學家 K.Anders Ericsson 提出(同時他也是「10000小時定律」的作者)。


「刻意練習」的核心假設是,專家級水平是逐漸地練出來的,而有效進步的關鍵在於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務讓受訓者按順序完成。這些小任務必須是受訓者正好不會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學習掌握的。完成這種練習要求受訓者思想高度集中,這就與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帶娛樂色彩的練習完全不同。

「刻意練習」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有很多應用。拿體育運動來說,研究人員考察花樣滑冰運動員的訓練時發現,在同樣的練習時間內,普通的運動員更喜歡練自己早已掌握了的動作,而頂尖運動員則更多地練習各種高難度的自己並不習慣的動作。普通的愛好者打高爾夫球純粹是為了享受打球的過程,而職業的高爾夫選手則需要不斷練習在各種極端不舒服的位置打不好打的球。

而刻意練習的程度,是決定一個人能否成為頂級高手的關鍵。


用這個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什麼英語愛好者那麼多,但真正能成為英語高手的卻鳳毛麟角?

普通的英語愛好者享受的是英語帶來樂趣的過程,比如閒暇時看看美劇,讀一讀原版書娛樂一下,沒事跟老外吹吹水,瀏覽一下英語新聞,整個過程輕鬆愉快。

但頂級高手的訓練過程卻毫無樂趣可言,他們會針對一個個點進行大量有挑戰性的訓練,比如為了練發音練到嘴巴疼,一篇議論文會針對不同論點反反覆覆練習修改上好幾遍,做那些夾雜著各種口音且語速超快的聽力訓練——相信我,這個過程會讓你吃不好飯睡不好覺,一點也不好玩。但它卻是決定你能否取得有效進步的關鍵。

回到閱讀能力的話題上來,由這個理論得到啟發,我們會發現除了閱讀量之外,制約閱讀能力提升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刻意閱讀訓練的程度。

打個比方,假如你現在的水平可以看懂各種簡單的原版書,為了提升閱讀能力,你應該選擇那些對你而言有挑戰性的讀物,比如難度大一點的外刊,這樣閱讀能力才能不斷提升,而不能僅僅停留在現有的水平。事實上,從小學到大學,我們接觸到的閱讀材料難度也一直在不斷提升,從小學的句子短文到高中大學複雜的文學作品,而這也是刻意閱讀練習的一個體現。

怎樣進行刻意閱讀練習?

進行刻意閱讀練習有兩個關鍵,一個是閱讀材料的選取,另外一個是閱讀理解技能的培養。

先說閱讀材料。

心理學家把人的知識和技能分為三個圓形區域:最內一層是「舒適區」,裡面是我們已經熟練掌握的各種技能,長期待在這個區域很難取得進步;最外一層是「恐慌區」,這個區域裡面的技能難度遠超我們現有能力,會讓人產生挫折,焦慮等情緒,也會對進步產生阻礙。最中間的則是「學習區」,只有在學習區裡面練習,一個人才可能進步。


關於閱讀材料的選取我們可以參考「學習區」的概念:即:選取那些對你有難度但又可以通過一定練習駕馭的材料。比如你覺得雅思的閱讀有挑戰性,那麼可以去找雅思閱讀的題源文章作為訓練材料,等到能夠駕馭雅思閱讀文章,再去找難度更高的文章進行訓練。

對於不同的人來說,適合自己的「學習區」材料並不相同,這個需要學習者本身去嘗試挑選。但有一個基本的建議是:閱讀訓練材料以新聞報刊為主。

為什麼?因為報刊文章篇幅較短,而且信息量大,邏輯性強,非常有利於培養理解能力。而理解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你可能會注意到,試卷上的閱讀板塊叫「閱讀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而不叫「閱讀」,這其實揭示了一個道理:閱讀過程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一個叫「閱讀(信息輸入)」,一個叫「理解(信息處理)」。


很多人往往只注意到了「閱讀」,並沒有去訓練「理解」能力。

網上關於快速閱讀的技巧多如牛毛,人們發明了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技巧來讓你「讀」得更快,比如閱讀時控制光線和環境,用手指或者筆輔助視線定位。

但相信我,這些並沒有什麼用,它們關注的只是「信息輸入速度」的問題,而「理解過程」如果跟不上,讀得再快也毫無用處。

最關鍵的,是要提高「信息處理」的能力。

比如這句話:


你讀懂了嗎?是讀了一遍就懂還是來回讀了很多遍才弄懂的?

決定閱讀能力的,並不是「讀得多快」,而是「理解得多快」。

1. 詞彙量
2. 語法句法基礎
3. 背景知識

詞彙量是閱讀理解的基石。請不要相信那些「幾千詞彙量就夠用」的鬼話,那是歐美國家文盲水平,讀不懂外刊和原版書的。受過良好教育的英文母語人士詞彙量一般都在20000以上,如果你要像他們一樣流暢讀懂各種外刊,詞彙量最好也不要低於這個值。關於詞彙量提升,最好的方法還是通過閱讀。

語法句法基礎對閱讀理解的準確率也有很大影響,最常見的是各種長難句,如果你句法基礎不好的話,理解起來會非常吃力。解決的方法也很簡單,哪裡基礎不好就補哪裡——語法句法知識也就那麼多,一本教材認真看完也就幾個星期的事情,但對理解能力的提升卻是顯而易見的。

背景知識這一點經常被人忽略,但它對理解文章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舉個例子,如果你對英國的政黨制度沒有一定的了解,那麼經濟學人上的文章關於英國工黨選舉的那些事估計會看不懂,儘管你知道每一個單詞每一個短語的意思。

對於背景知識,建議在讀文章的時候慢慢積累,不懂的就上網查,多讀讀像《經濟學人》這些的外刊,文章信息量非常大,往往涉及到很多背景知識,如果能堅持讀下來並弄懂每一篇文章,你的收穫將會非常大。

除了上面這幾個基本要點之外,做理解能力訓練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文章的邏輯。

什麼叫文章的邏輯? 我想起了一個廣為流傳的段子


其實這個段子從側面揭示了一個事實:文章中句子與句子之間並不是孤立的,它們通過一定的邏輯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對於人腦來說,理解並記憶一段有邏輯關係的信息要比記住一段無意義的話容易太多。

為什麼有些人能夠輕易記住一堆雜亂無章的撲克牌的順序?因為他們可能採用了一種叫「講故事」的方法,比如將撲克牌「A」類比為一把劍,「2」是一隻鴨子...然後將撲克牌的順序轉換為由這些形象組成的一個故事,通過這個過程將一張張孤立的撲克牌轉化為一個有邏輯的故事,而有邏輯性的東西最容易被記憶和理解。

在閱讀中也是同樣的道理。為什麼你在做閱讀時每個句子好像都讀懂了,但做題時又想不起文章在說什麼?最根本的原因是,你讀的並不是整篇文章,而是一個個孤立的單詞和句子。而孤立的信息是最難被記住的。

每一個句子都不是空穴來風,每一個句子都有存在的理由。閱讀的時候,對於看到的每一個段落、句子、短語甚至每一個單詞,都應該多思考:作者為什麼要這麼寫,有什麼目的?句子與句子之間有沒有什麼聯繫?讀文章,不僅僅要認識單詞,還要搞清楚文章的結構、寫作意圖和邏輯關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訓練理解能力。

培養理解能力也並不僅僅局限於閱讀訓練中,實際上,聽力訓練過程也能提升理解能力。

推薦一款聽力訓練材料:60-Second Science ,它是由 Scientific American(科學美國人)出品的科學趣味英語廣播,每條長度1到2分鐘不等,內容非常有意,同時,它的風格與託福聽力考試非常像。60-Second Science 最大的特點是:語速快,語速有多快呢?一段錄音一共有150秒,但總詞彙數是402個,也就是說,每秒有2.68個單詞——這個語速相信比很多人的閱讀理解速度還快。

這些特點也讓60-Second Science 成為一款優秀的理解能力訓練材料。如果你能基本無障礙聽懂科學美國人60秒,那麼你的閱讀理解能力基本上就沒什麼問題了。


60-Second Science 每期的音頻和文本都可以在科學美國人的官網上免費下載,有一定詞彙量基礎的同學可以考慮將其作為訓練材料。

結語

閱讀理解能力提升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長年累月的訓練才能獲得。除了足夠的閱讀量積累之外,還要保持刻意練習的習慣——跳出閱讀的舒適區,去挑戰有難度的材料,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強化詞彙語法基本功,並有意識地對邏輯思維能力進行訓練。

這並不是一個讓人輕鬆愉快的過程,刻意練習一點都不輕鬆,因為你在不斷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去學習新的東西,但只要你能夠堅持下去,你將會蛻變進化,收穫強大的閱讀理解能力,無障礙閱讀英文也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

本文系授權發布,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 CHINA 誠意推薦

對於留學黨來說,語言可是一段一輩子的修行呢!

回復[母語]主頁君教你如何把英語練到接近於母語

回復[修行]主頁君帶你了解身在美國怎樣才能不斷提高英語

歡迎免費訂閱

INSIGHT CHINA

出國黨們最給力的夥伴

請按如下的一種方法關注我們:

1)搜索並關注微信號:weinsight

2)點擊並關註標題下方的藍色小字

INSIGHT CHINA",如下圖所示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你學了十幾年的英語,還是個「聾啞人」?
    說地道英語其實很簡單,訂閱網易公開課精品課程點擊下方卡片,悄悄變聰明↓↓學了很久英語,依然是說不出話的「啞巴」;背了大量單詞,還是聽不懂老外在說什麼......
  • 為什麼學了十幾年英語,你還是個「聾啞人」
    說地道英語其實很簡單,訂閱網易公開課精品課程點擊下方卡片,悄悄變聰明↓↓學了很久英語,依然是說不出話的「啞巴」;背了大量單詞,還是聽不懂老外在說什麼......
  • 為什麼你學了十幾年英文,但還是停留在初中水平?
    金吉列留學石家莊分公司朱賀軍老師實力吐槽,為什麼你學了十幾年英文,但還是停留在初中水平
  • 為什麼你學了十幾年的英語,還是讀不懂一本原版書?
    最近身邊有個朋友跟我講了這樣一件事: 他報名BEC考試,需要先填寫一張調查表,上面有個問題:「你學英語多久了?」 但是如果你的目標是更高,想要讀得懂外文書籍,和國外大學生有差不多的知識素養,那這個詞彙量就有些不夠看了。
  • 為什麼學了十幾年英語,還是不會說?
    很多中國人遇到過這樣的窘境,雖然從小學到大學都一直學習英語,學了十幾年,但遇到需要開口的時候還是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這就是中國式的啞巴英語。單詞背了幾千,語法也會,可是為什麼說不出來呢?學了十幾年,還沒有國外三歲小孩說得流利。
  • 學了十幾年英語,還是一寫作文就蒙圈?你需要這四本教材書
    寫了十幾年中文作文,寫英語作文的時候還是會蒙圈?
  • 教你正確閱讀英文原版書,還送書哦!
    正確閱讀英文原版書的N種姿勢,首先可以坐直了看,方便做筆記;其次可以躺著看,方便催眠;還可以蹲著看,注意力會更集中……開個玩笑,我們要說的肯定不會是坐姿,接下來言歸正傳,為大家逐條解析如何正確閱讀英文原版書,文末還有不可錯過的福利哦!
  • 我是如何堅持看英文原版書的【附英文小說推薦】
    當然要克制自己看母語,堅持先看英文,再看譯文,這樣你先產生問題,後去解決,會比較有效。當然這些準備工作,你也別期望有很大收穫,就像你小時候不是背幾首唐詩就能隨便看報了一樣。這些步驟只是建立你的自信心,你需要繼續努力。
  • 英文原版書讀書會上線了!
    讓閱讀回歸閱讀,讀英文原版書獲取信息,順便學英文。如果你一直想讀英文原版書,這可能就是你一直在等待的讀書會。熟悉這個公號的朋友應該知道在和 Justin 老師一同創辦「現象級英語」前,我做過兩年的英文原版書讀書會。那是我英文進步最快、閱讀量最大的兩年,也是通過讀的那些書讓我找到了學習語言的樂趣、高效學習的方法以及對生活的態度。籌備了幾個月,這次終於可以以全新的理念、方法和大家見面。
  • 百部經典暢銷英文原版電子書,原汁原味學英語!
    輸入無非就是背單詞、聽聽力、練口語、學語法,這些其實都可以通過讀英文原著來實現。只有你不斷的獲取新的知識才能保證有一個穩定的「輸入"。今天君君為您嚴選了約300本的英語原版電子書。它們既是文學作品,也是我們學習英語的好工具。讀英文原著有什麼好處?
  • 為什麼要讀原版書,如何正確打開500本英文原版書?(附資源)
    有一位哲學家說過:「多學了一門語言,就多過了一種不同的人生」。我對此深有感觸。英語不是一門工具,而是一種文化。當你學好了英語,你不但可以更容易地找到工作,還可以和很多來自不同文化國家的人交朋友。你可以出國旅遊,享受更加豐富多彩的生活。
  • 為什麼你家娃看了幾年的原版書,英文卻沒有長進?
    小毛人來告訴你,為什麼你家娃看了幾年的原版書,英文卻沒有長進?讀原版書就能學好英語嗎?答案肯定是否!失之毫釐,謬以千裡,多少家庭懵懵懂懂幾年親子閱讀時間在無聲無息中過去,但孩子的學習效果卻不盡人意?為孩子科學的挑選適合的讀物是一門大學問:孩子的年齡和認知特點的關係你了解嗎?不同書籍的難度區分你了解嗎?如何確保孩子的閱讀難度平緩上升你了解嗎?
  • 英文原版書,到底該怎麼讀?
    一起從英文原版書閱讀出發,聊聊閱讀的術與道,以及閱讀帶來的個人成長。我把活動中的一些內容總結在這裡,分享給沒能來到現場的你。如何平衡閱讀和英語學習?推薦閱讀:為什麼我不建議讀雙語文章?邊讀邊忍不住把英文翻譯成中文是非常非常正常的現象。我們通過閱讀訓練,也只是加快這個語言轉化速度,最終會從「英文-中文的翻譯模式」轉為「英文-圖像-用自己的話重新表述模式」。
  • 小學生適合讀《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英文原版嗎?讀過的孩子這樣說
    筆者見證了很多小學生能讀懂《哈利波特》英文原版。雖然我們認為這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讀懂《哈利波特》英文版,還是太難了!他們只好感慨,那是「別人家的孩子」。真的難嗎?整班孩子讀懂《哈利波特》英文版讀懂英文原版書的孩子
  • 作為英語專業學生,不想看英文原版書怎麼辦?
    不想看英文原版書,那先加強自己英語技能方面的訓練,讓自己的聽說讀寫譯達到一定的高度後,再選擇性看一些英文原版書籍,慢慢的把自己的英文原版閱讀興趣培養起來。02英語專業的要看英文原版書的理由作為英專學生,不想看英文原版,很大可能就是自己的英文原著閱讀興趣暫時還沒有培養起來,沒有體會到閱讀英文原版所帶來的樂趣。
  • 讀英文原版書就一定比讀中譯本更厲害麼?
    在網上不止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不管你讀什麼書,只要是外國人寫的,就會有人跳出來說,哎,你為什麼不讀英文原版啊?讀原版才是最地道的呀!我說,這個《戰爭論》原版是德語啊,這個《論法的精神》原版是法語啊,你說讀英文原版,並不是原版,也是翻譯的呀……對方說,哦,反正也要比中文地道嘛……好像很多人在網絡上熱衷於「英文原版作品」,是不是當遇到有人讀國外作者的書的時候,一律問他為什麼不讀英文原版,是一種顯得自己很有水平的行為
  • 如何有效地閱讀英文原版書?
    不過,大家要明白,並不是所有的英文原版書都採用了藍思分級,也許你想看的那本書不一定能查得到藍思閱讀指數,so,藍思分級也並不是萬能的!另外,對部分水平較高的同學來說,有些經典名著的藍思閱讀指數並不是太高,但閱讀起來還是挺吃力的↓↓↓Why?
  • 為什麼要學原版英語?
    很多年前,紐約一所高中的明星老師曾跟我說,他班上一個高中才過來的中國孩子,美國高考SAT成績非常優秀,超過了很多美國同學,他對此感到不可思議:「一個中國孩子,為什麼能把英語學得比美國孩子還好?」 很多年過去了,這位老師的震驚應該還在繼續。如今,中國孩子不僅在SAT上高分不斷,越來越多的小學生也開始碾壓美國同齡孩子。
  • 英雄聯盟:兩網友美服拼音對話,看的老外一臉懵逼
    相信玩遍國服的玩家都想去外服體驗下,體驗下外服是種什麼感覺;對於咱們裝備的熟練與熟識度已經超越了中英文差距,即使你就用標點符號,我們都知道該怎麼買,除非,你給「勞資」把圖標換了,那就一臉懵逼了;不然你是難不倒咱們這些去外服還看不懂英文的騷年們;就在不日,一名網友爆料出一張截圖
  • 為什麼不能用中文讀英文原版
    十幾年前,學生A去美國大學讀本科,專業是經濟學,教材是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他給國內的家人發來請求,快買幾套中文版郵寄過去,同宿舍的中國同學,一人一套。讀到大二,轉系了,因為內容實在不明白。我們說,你別;他說,我讀完中文再讀英文原版有信心。後來,就沒有後來了。  無論是在留學生涯中、英語考試時、還是平時的閱讀,都會過分依賴自己的母語,看起來我們選擇了最簡單的、最直接的方式,其實南轅北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