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畢業生扎堆教網課:大部分人工作,不過是為了謀生

2020-09-16 精讀君


01


前幾天,在公號上「每日人物」看到一篇文章。

說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的清華北大畢業生,畢業後沒在本專業發展,反而選擇從事培訓教育工作。

(圖 / 黑板洞察研究院)

有意思的是,文章下有條評論是這樣的:

我只是覺得,清北的學生畢業出來應該去做科研什麼的,格局更高一點。」

一條高贊評論,其實暴露了一個大眾的刻板印象:

頂尖學府出來的高材生,只有從事科研等高端的工作,才算是人盡其才。

名牌大學畢業,去做門檻低、不高大上的普通工作,就是一種資源浪費

就像董明珠曾經也怒斥一位北大畢業生賣米粉,認為他浪費教育資源。

類似的認知,其實引出來一個共同問題:我們的工作意義,到底是什麼?

一個最常見的疑問是,如果工作只是為了謀生,那工作還有什麼意義?

可事實是,謀生這件事本身,就是工作的意義和重要目標。

社會現實註定,工作對大部分人來說,就是謀生的手段。

針對那批教網課的清北畢業生,有人建了一個貼切的畫像——「小鎮做題家」。

指的是,這些人普遍來自小鎮,會刷題,最終回到最擅長的應試體制中,教下一代的學生們更有效率地刷題。

為什麼教網課的清北畢業生,大部分是從小鎮走出?

理由很簡單,給的工資多。

一位北大考古學碩士,他熱愛考古專業,學業表現也很優秀:


上學期間發過4篇論文,拿過北大國家獎學金,優秀科研獎,還有國際最頂級考古獎。

可他最終選擇去上網課,因為專業對口工作的工資實在太低:

應屆生去某知名博物院,一個月工資是到手2千;

一個學文物保護的學長,工作了兩三年,一個月工資8000。

而培訓機構呢?清華北大畢業的應屆生,年薪60萬起步,甚至還有機構開出200萬年薪。

這位北大碩士感嘆:「我沒辦法繼續做研究,這個社會都要講生存。」

某教育機構的主講老師招聘信息


想起作家臨公子說的一句話:

追捧高端職業或是「詩和遠方」的,通常是像高曉松那樣衣食無憂的人。

的確,那些追求崇高理想,不在乎薪水的人,值得也應該尊敬。

但那追求更高薪酬的人,同樣不應該受到苛責。

因為真正吃過生活之苦的人,才更知道這世上大部分的煩惱,都來源於沒錢



02



前陣子,一張浙江餘杭區的招聘公示截圖,在網上傳得很廣。

這份公示名單的特殊之處就在於,他們招的全是清華北大的畢業生。

甚至還有8個崗位,是街道辦事處的。


事情曝光後,爭議接踵而至,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大材小用」。

更多人直言:如果他們去搞科研,成就不是更大嗎?

其實真的未必。

首先,不是每個清北畢業生,都喜歡或擅長搞科研。

其次,這些清北畢業生的待遇不低。

當地有解釋,這種「清北招聘生」,都是列入餘杭區黨政機關儲備人才管理。

他們可以自由選擇,成為事業編制人員或政府部門高級僱員。

也就是說,他們要麼可享受副處級的待遇,要麼月薪可達3萬。

有人也許會說,我談的是工作追求,你談的是錢,太俗!

可是啊,身處俗世,當個俗人也沒什麼不好吧?

你可以追捧高端職業,抨擊體制、抱怨社會,但不應該隨意評價一個寒窗苦讀十數年,畢業後想獲得更多薪酬的人。

因為你不是他,你不知道有人拼盡全力,不過是為了給家人,給愛的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更足的安全感。

你不知道,這世上有很多人,要在賺到了足夠生存的錢後,才有資格談選擇。

就像出生貧寒的俞敏洪,曾說的那樣:

我能堅持走下來,不是因為我內心足夠強大,而是因為我別無選擇。

我從不認為,為了現實向理想妥協的人,有什麼不堪。

相比之下,那些為了所謂理想,讓家人一次次向生活低頭,難道不是一種失責?



03


在網上看過這樣一段話:

辛苦地賺錢,不是因為多愛錢。

而是這輩子,不想因為錢和誰低三下四,也不想因為錢而為難誰。

只希望在父母年老時,我可以有能力分擔;在孩子需要時,我不會囊中羞澀。

年紀越大,責任越大,你才越會知道,大部分的人生困局、生活煩惱,都可以用錢來解決。

在大城市獨自生活,日夜奔波時,錢就是房子,是安全感;

和愛人結婚,生兒育女時,錢就是家庭基礎,是好的教育;

生活需要解壓,想要自由時,錢就是後盾;

突然的意外降臨時,錢可能就是一條命;

......

我們不得不承認,掙錢,才最能治癒生活的苦。


今年以來,很多人發現郎朗走下神壇,開始頻繁上綜藝。

於是,有網友說他不懂愛惜羽毛,更指責他不務正業:

「一個鋼琴家居然上綜藝撈錢,他窮瘋了嗎?吃相太難看了。」

「郎朗已經淪落到要進娛樂圈賺錢了?」

「連郎朗都成綜藝咖了......」

放下身段賺錢,為什麼在有些人看來就那麼不堪呢?

據他本人回應,今年因為疫情的突發,他籌備中的80多場音樂會全部取消。


沒有音樂會,對郎朗來說,就意味著失去了主要的收入來源,所以他只能妥協。

也許在外人看來這有失身份,可別忘了,藝術家的身份之前,他首先是個社會人。

哪怕他從事再高端的職業,同樣要食人間煙火。

周國平說:「人生原本就是有缺憾的,在人生中需要妥協。不肯妥協,和自己過不去,其實是一種痴愚,是對人生的無知。」

無論是誰,努力工作,拼命賺錢,都沒什麼好丟臉的,更不應該受到詆毀。

04


古典老師在《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書中,提出一個問題:

清華教授和擦桌子的老校工,到底誰更應該被尊重?

答案似乎顯而易見。但正如曹德旺曾說,天下沒有下等的職業,只有下等的人。沒有不成功的行業,只存在不爭氣的人、不成功的人。

古典也認為,清華教授和老校工的地位同等重要。

因為兩者雖然在學歷和工資層面有明顯區別,但他們為生活所付出的努力和智慧,不會有明顯的區別。

校工之所以是校工,也許並非個人不夠努力,而是生活的選擇,或是錯過了某個機會。

而清華的教授,除了個人的努力和天賦,也許還有家庭經濟、教養環境和社會機遇的幫助。

這個世上,成功路上的競爭並不公平。有的人一出生已經身處羅馬,有的人拼盡全力也不過走到了他人的起點。

所以,判斷一個人的人格高低,不該以職位高低為標準,而要看他對待別人、對待自己工作的態度。

一個不好好講課的教授,跟一個認真對待工作的校工相比,後者的生命其實更有價值。

這世上,什麼樣的人最值得尊重?

古典老師給出了他的看法:

身處現實的殘酷、社會的不公平、人生的不平等,但依然能找出自己的人生發展方向,活出自己最好的可能。


這樣的人,才最值得尊重。

深表贊同。

那些為發展做出了偉大貢獻,德高望重的人中翹楚,當然值得推崇。

可那些在平凡崗位默默堅守,發揮光和熱的人,同樣值得尊重。

下一次,當你想譴責那些為了「五鬥米」,甘願折腰的人,請記得:

這個世界上並不是人人,都擁有你的優越條件。」

和你共勉。

相關焦點

  • 清北畢業教網課,年薪百萬引怒罵:大部分人工作,不過是為了謀生
    說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的清華北大畢業生,畢業後沒在本專業發展,反而選擇從事培訓教育工作。 類似的認知,其實引出來一個共同問題:我們的工作意義,到底是什麼? 一個最常見的疑問是,如果工作只是為了謀生,那工作還有什麼意義? 可事實是,謀生這件事本身,就是工作的意義和重要目標。 社會現實註定,工作對大部分人來說,就是謀生的手段。
  • 清華北大畢業生扎堆教網課的背後:年薪百萬,比哪個行業都掙得多
    自從孩子上了八年級,朋友每天都能接收到不少於三條有關補課信息,無非就是名師從教包孩子上名校,或者清華北大學霸在線上課類的。朋友剛開始很是納悶,清華北大畢業生不去從事科研工作或者一些高大上崗位卻教網課,還真是蠻可惜的。
  • 清北畢業生扎堆進入教育行業,是因為清華、北大畢業生貶值了嗎?
    據黑板洞察研究院統計,2017年清華有225人,北大有332人進入教育行業,而2018年這個人數增加了,清華為305人,北大為339人。等到2019年,為數更多,清華為316人,北大為650人。由此可見清北畢業生籤約教育單位的人數逐年遞增,特別是北大畢業生進入教育行業的人數增速更快。
  • 教育行業清華北大畢業生接踵而至,是清華、北大畢業生貶值了嗎?
    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千裡挑一的精英扎堆進入了教育行業呢?難道是因為清華、北大畢業貶值了?還是現在教育行業待遇優厚?或者是因為就業競爭壓力大而不得不為之?據黑板洞察研究院統計,2017年清華有225人,北大有332人進入教育行業,而2018年這個人數增加了,清華為305人,北大為339人。等到2019年,人數更多,清華為316人,北大為650人。由此可見清北畢業生籤約教育單位的人數逐年遞增,特別是北大畢業生進入教育行業的人數增速更快。
  • 清華北大畢業生扎堆街道辦,任何理由也無法掩蓋一個不堪的現實
    清華北大畢業生扎堆街道辦,任何理由也無法掩蓋一個不堪的現實。杭州市餘杭區的一份招聘公示火了!這份公告中羅列的名單,清一色是來自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學歷為碩士和博士,畢業學校之牛學歷之高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八個崗位還是基層街道辦。自然這份招聘公示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 清華北大畢業生扎堆街道辦, 任何理由也無法掩蓋一個不堪的現實。
    不過沒什麼可奇怪的,歷年來名牌大學高學歷畢業生爭搶公務員崗位早已經是司空見慣了,畢竟公務員崗位工資收入高、工作體面又穩定,自然吸引了更多的人。大學生們選擇未來工作有四個關鍵因素,依次是收入、體面、穩定、專業。高收入是每一個大學生第一追求的,至於專業是否對口、能否在專業發展上有所成就,那是最不重要的一個因素,如果前三個因素能夠實現,第四個因素可有可無。
  • 連清北畢業生都扎堆網課
    事實上線上教育成了風口,清華、北大畢業生都扎堆教網課,難道不能說明問題嗎?、北大畢業生。熊芳芳老師辭職後,她的網課開得風生水起,單價5000元的語文網課及其他各種網課,《高考大作文》和《生命語文》等書再版,總之,由於網課的產生,她的受眾非常大。相信這麼一年下來,肯定看不上深圳在職教師的區區幾十萬元收入了。
  • 清華、北大研究生扎堆街道辦,沒有浪費人才
    清華、北大的學生,不過是一群成績較好的「考霸」而已。本質上,與復旦、南大等其他985高校的學生差別並不大。為什麼清北的畢業生,會對38萬元年薪動心?先簡單說一下清華、北大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清北畢業生就業,除繼續深造外,工作有兩種形式:籤約就業。靈活就業。
  • 清華北大碩博畢業生街道辦工作,其中問題讓人深思
    想必在廣大學子心目當中一定是以清華北大為自己的人生第一首選目標了,確實作為我國數一數二的兩大學府,每年填報支援的學子不計其數,他們都希望能夠進入讓人夢寐以求的殿堂。因為清華北大畢業的學生,畢業之後根本不需要為自己的工作傷腦筋,各大企業都會爭奪這些優秀畢業生源,不過讓人感到意想不到的是,不僅是各大企業對名校學子求賢若渴,就連政府部門也開始挖掘這些名校畢業生了,接下來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是怎麼一回事吧。
  • 清北畢業生扎堆公務員隊伍!我們高估了清華北大,也低估了街道辦
    前段時間,清華北大的碩士生和博士生扎堆去浙江的餘杭區,網上的吵鬧聲不斷,各有各的理。有的人認為完全是浪費人才,也有人說公務員也需要高端人才,這樣才會把一個地區治理得更好。小編認為,如果有幾個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去當公務員很正常,但是如果有那麼多的清華北大畢業生都去的話,那就太不正常了。
  • 清華、北大研究生扎堆街道辦,今後將是常態,不再成為新聞
    大部分人,「考取清華北大」就是他們的人生巔峰~北京收緊留京指標,籤約落戶越來越難。與其做個北漂,不如去杭州落戶。進入體制內,薪酬還挺高,性價比高於996的IT。政府官員是越老越值錢,而程式設計師還要面臨35歲危機。35W+的年薪,肯定比轉行教育、做北漂強。
  • 清北畢業生扎堆教網課,年薪百萬背後的殘酷競爭
    某教培平臺許諾給應屆生百萬的薪水和百萬流量;另一家公司,60萬保底、北京戶口等字眼在招聘海報上也十分搶眼。更有甚者,給應屆清北畢業生開出了200萬的年薪。因為看上去較高的薪水和待遇,越來越多的清北畢業生流入了教培行業。
  • 清華北大的畢業生,有什麼理由不能去街道辦工作?
    因為大家發現,當地的街道辦是清北碩博扎堆。於是,就有人問了,這些街道辦的崗位真的需要這麼多的清華北大出身的高學歷人才嗎?還有人「痛心疾首」,批評這些清北碩博是奔著餘杭給出的高薪待遇去的,是社會人才資源的浪費。同樣的質疑,不久前也有。當時是清北畢業生湧入深圳的中學當老師,引發巨大爭議。
  • 清華和北大的畢業生當網課老師,年薪曝光,程式設計師:羨慕啊
    但是那些清華北大或者是985以及211院校畢業的大學生便不會有這樣的苦惱,他們能夠通過自身的學歷或者是通過校招,進入比較有規模的公司,那麼無論是收入還是福利待遇,都會比普通員工要高很多。近日筆者在論壇中,便看到由於網友吐槽:據他得知,有幾位清華和北大的畢業生在畢業以後選擇當了網課老師,現在很多的從業者年薪達到了30萬到50萬以上,所以這位在網際網路公司工作的網友也是想要從公司辭職,準備去當網課老師。
  • 努力上清華北大,畢業生後扎堆去街道辦求職
    每年高考放榜後,對於那些考試清華北大的考生來說除了金榜提名的激動,還伴著高額的獎勵。很多地方對於這些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獎勵高達幾十萬元,甚至獎勵房子的都有,我所在的地方是一個貧困縣,聽長輩說今年考試清華北大的獎勵也有幾萬元。這當然是好事,這是這些學生該努力得來的,也說明我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獎勵的背後更是希望這些人能夠成材,日後為家鄉甚至國家做貢獻。
  • 清華北大碩士扎堆報考深圳小學教師,網友:下次報考幼兒園?
    近日,深圳市南山外國語學校公布了2020年擬錄取的教師名單,在這份名單中,清一色的清華北大的碩士生,扎堆報名了小學語文、小學科學、小學信息技術、美術等科目的老師,再一次刷新了網友的認知下限,網友直呼:看不懂!不明白?圖個啥?
  • 清華畢業生集體當網課老師
    一說到中國頂尖院校,很多人在第一時間想到的一定是清華、北大這兩所大學,老百姓都認為只要考上清華或者北大,那麼以後的生活就沒有擔憂的了。畢竟從北大、清華畢業的學生都是經過知識薰陶的優秀人才。很多人認為,從北大、清華畢業的人,一定會從事科研工作,或者是在辦公室做精英白領,但是當人們聽說清華畢業生去當網課老師的時候,一定會發出疑問,難道現在清華學生的質量下降了?還是工作這麼難找嗎?
  • 清北畢業生近三成流向教培機構,是教育的狂歡嗎
    清華和北大一直以來都被人們視為國內大學的最高殿堂。能夠躋身其中的學子,都是各地學校金字塔尖上的存在。可以說,一個人只要在北大清華讀過書,那麼出了校園門,就能夠自帶光環,人們都要高看一眼。今年,清華畢業生,53%選擇了民營企業,30%選擇了國有企業,只有1.4%選擇了科研單位;而北大畢業生到科研單位的也只佔1.5%左右。國家花了那麼多的經費培養出來的高端人才,絕大多數就這樣離開了科研機構,這不讓人感到錐心的痛嗎?
  • 招畢業生哪家強?清華北大扎堆在餘杭
    這份長長的公示名單裡,清一色是來自清華、北大的畢業生。餘杭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坦言,「這張公示截圖是我們2018年面向應往屆高校畢業生招的,有很多來自其他地區的選調生,他們看中的是杭州的發展潛力和活力,還有我們招聘時的誠意。」該負責人也表示,清華北大的學生來街道工作並非大材小用,是餘杭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很多工作專業性強,亟需更多的青年才俊在經濟社會的服務管理上做好專業支撐。
  • 清北畢業生近三成流向教培機構,三成流失國外,值得深思
    清華北大是中國人夢寐以求的學校,多少人擠破頭都進不去,兩所高校也被國人寄予厚望。這些年中國投入巨資培養出來的頂尖人才(清華北大畢業生),大部分人畢業後沒有參與到國家的建設中來,至少三成學生畢業後流失到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裡去。這是典型的為他人做嫁衣。還有近三成的學生去了教培機構,很少有學生再願意去科研單位,能去高校教學的也是少數。對此,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