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天,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連續收治兩例患者,都因開學期間參加學校組織的軍訓或體能鍛鍊,結果出現四肢無力、雙腿酸痛、小便呈濃茶色,被確診為橫紋肌溶解症候群。
本周是開學第一周,不少學校在開學期間都安排了軍訓等體能鍛鍊。本來是為了讓學生們鍛鍊身體,快速進入學校集體生活的狀態,但有些同學因運動量過大,身體不堪重負,導致橫紋肌溶解症候群進了醫院。
課間10分鐘做了250個深蹲
第二天雙腿酸痛尿液變成濃茶色
13歲的男生小周(化名)是一名初二學生,昨天下午,躺在浙大兒院的病床上掛鹽水,黝黑的皮膚,身材偏瘦。
小周說,9月1日(上周六)開學,學校就已經開始正式上課了。課間10分鐘,老師讓同學們起來鍛鍊鍛鍊,做深蹲,男生做250個,女生做200個。
小周按照老師的要求,在課桌旁邊做起了深蹲,10分鐘內完成了250個。
「一開始感覺還好,做到後面就覺得有點累了,大腿很酸。」小周說,做完250個深蹲,他出了很多汗,當時感覺全身沒力氣,坐在凳子上不想動了。
到了第二天,小周一早起來還是覺得雙腿酸痛,走不動路,還發燒了。一開始他以為自己是感冒,並沒有太在意。直到9月3日那天,小周發現自己的小便顏色變深,像濃茶一樣,這才引起了警惕,爸爸媽媽趕緊跟學校請了假,帶他到浙大兒院就診。
急診醫生檢查發現,小周雙側大腿有輕微腫脹,而且一觸摸就痛。此外,他的肌酸激酶指標升高,尿量減少,腎功能出現異常,最終被確診為橫紋肌溶解症候群。
小周說,「其實深蹲鍛鍊以前在學校裡也一直在做的。從初一入學開始,我們就在課間10分鐘做深蹲鍛鍊,剛開始做100個,後來慢慢增加,這學期開學加到了250個。」
對於這次發病,小周認為,可能是自己暑假期間運動得太少,幾乎都待在家裡,沒怎麼鍛鍊,開學後突然增大了運動量,自己一下子無法適應,才會導致疾病發生。
小周媽媽說,「兒子以前身體一直都很好,體育成績也一直是滿分,這次可能是因為一下子劇烈運動,做(深蹲)得太多,身體吃不消也沒說。」
開學軍訓
也是做深蹲,當晚尿液變成醬油色
13歲的徐同學(化名)目前正在浙大兒院腎內科病房治療,他的情況和小周非常相似。
徐同學新學期也剛剛上初二。開學後,學校安排了周二(9月4日)和周三(9月5日)兩天軍訓。
徐同學說,周二那天軍訓,他做了80個深蹲,做完後感覺雙腿有點酸痛。到了第二天,體能鍛鍊強度加大了,一天下來他一共做了100多個深蹲,還有其他一些體能鍛鍊。軍訓結束後,他感覺整個人非常疲勞,尤其是大腿兩側酸痛感非常明顯,連走路都有點困難。
到了周三晚上,徐同學上廁所時,發現小便量很少,而且顏色不正常——呈醬油色。這才把這些異常告訴了父母。父母趕緊帶他到當地醫院檢查。
結果顯示,徐同學的肌酸激酶指標嚴重超標,同時肌酐的指標也不正常,有明顯的腎功能損傷,建議儘快轉到兒童專科醫院治療。
此時已接近零點,但徐同學父母一刻也不敢耽擱,連夜帶兒子驅車趕往浙大兒院。昨天凌晨2點多,徐同學到達浙大兒院急診,接診的急診科詹燦陽醫生說,經過初步檢查,考慮是橫紋肌溶解症候群,馬上轉入腎內科進行對症治療。
超負荷運動易發生橫紋肌溶解
開學軍訓期間是該病高發期
橫紋肌溶解症候群俗稱「肌肉溶解」,因多種毒理學原因或機械刺激,引起骨骼肌細胞(即橫紋肌)發生破裂。當骨骼肌細胞被破壞時,肌紅蛋白、鉀離子、肌酸激酶等物質被釋放到血液裡,而肌紅蛋白在腎小管形成蛋白管型造成腎小管堵塞,以及肌紅細胞對腎小管的直接細胞毒性造成了急性腎衰竭、高鉀血症等。夏季因為天氣炎熱,會加速人體水分流失,影響腎臟灌注,從而加重病情。
浙大兒院風溼免疫過敏科主任盧美萍教授說,「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平時缺乏鍛鍊的孩子,如果一下子進行劇烈運動,確實會增加橫紋肌溶解症候群的風險。像這樣的病例,每年我們會收到兩三例。」
「最近,我們連續接診的兩例橫紋肌溶解症候群患兒,都是排除了感染、代謝疾病等因素,都有軍訓和體能鍛鍊的經歷,因此我們考慮是因為劇烈運動導致的橫紋肌溶解。」盧主任說,如果患兒長期處於缺乏運動的狀態,開學後一下子接觸高強度的體能鍛鍊,劇烈運動可能會導致肌細胞破壞,引起肌紅蛋白溶解。
而這些溶解的肌紅蛋白需要通過腎臟過濾排出體外,大量的肌紅蛋白會堵塞腎小管,從而影響腎功能,導致急性腎損傷。
也有人會問,為什麼同樣是進行軍訓或體能鍛鍊,為什麼其他學生沒發生橫紋肌溶解症候群?
盧主任介紹,青少年兒童發生橫紋肌溶解症候群,可能和多種因素有關,比如感染、代謝相關疾病、過度運動等,都可能會引起這種疾病。需要注意的是,橫紋肌溶解症候群的發病和個體差異也有很大關係,所以儘管是同樣的運動量,不同的人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反應。
盧主任建議,運動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不要一下子進行過於劇烈的運動。如果感覺身體吃不消,一定要停下來,千萬不要逞強,以免身體出現異常狀
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