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工作不讀書,這些名人在間隔年都去幹嘛了?

2020-12-23 中國日報網

畢業就像做好的菜要出鍋。

入職工作就是把菜端上桌,供社會品嘗。

升學進修就是換個鍋,繼續燉。

但是呢,有人之前就沒按菜譜來,結果成菜不過關,上不了桌。

要繼續燉嗎? 也不確定面前這鍋就一定是自己想做的菜。

沒籤約工作,也沒確定升學,那接下來怎麼辦呢?

要不,乾脆把火關掉,半成品放冰箱,抽出時間好好想想,gap一下。

間隔年是啥?

A gap year is a semester or year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typically taken after high school or university and prior to career or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order to deepen one's practical,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awareness.

間隔年通常是一個學期或一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中進行體驗式的學習。間隔年通常是在高中或者本科結束,在讀研究生或工作之前的時間裡開展的。間隔年的目的是讓人們在職業和個人方面有更符合實際的認識。

In other words, gap years provide young people with time and space to learn about themselves and the world — much of which they haven’t seen or experienced as a child living in their parent's home.

換句話說,間隔年能夠給予年輕人時間和空間去了解自己和世界——這種了解通常是住在父母屋簷底下的小孩從未見過或經歷過的。

為什麼要間隔年?

Unfortunately, there's a stigma surrounding taking time off to travel and learn. Too many people believe not heading directly to a university or the workplace means a young person is destined to work in a menial job forever or never go back to school.

遺憾的是,間隔年一直背負著誤解。很多人認為放棄直接升學或者工作就意味著這個年輕人註定以後要做一份平庸的工作或永遠都無法再進修了。

Bu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aking a gap year not only are tied to increases in college GPAs, but more significantly is tied to improved job satisfaction. In short, taking the time to figure out what success looks like is a surefire way to be directed in achieving it.

不過研究顯示間隔年不僅僅與績點上升有關,而且更重要的是還與工作滿意度的增加有關。總的來說,花時間想清楚自己要的成功是什麼樣子一定可以幫你定位到正確的方向上。

If you're thinking a gap year is just a time to slack off and avoid the hard work required to pursue a college degree, think again.

如果你以為間隔年就是做一條鹹魚,逃避取得學位所付出的努力的話,那你再想想吧。

There are real benefits that result from it.

間隔年是真的有益處的。

You can see the world in a different way, determine your real goals and the best way to achieve them, and gain valuable career experience.

你看待世界的方式會變得不同,能夠找到真正的目標和實現它最好的方式,而且還能獲得寶貴的職業經驗。

Bear in mind that your gap year is not confined in traveling abroad only. In fact, you can combine travel with an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that changes the way you think forever. For example, Find an internship abroad if you can.

記住,間隔年可不只是出出國、旅旅遊。事實上你可以在旅行中得到啟示,這將改變你的思維方式。比方說,可以找一個海外實習啊。

有誰選擇過間隔年?

史蒂夫·賈伯斯

He famously started Apple, with all its iconic imagery and minimalist aesthetic. But what's less well known is that he spent months living in India, meditating in the mountains and learning how to tap into what was important to him.

賈伯斯創立了擁有標誌性形象和極簡主義美學的蘋果公司,他也因此聞名於世。但很少有人知道賈伯斯曾在印度生活過幾個月,在山上冥想並思考究竟什麼才是重要的。

He contracted lice, dysentery, and eventually scabies before running out of money and returning home to start a new project, the original Mac.

他染上了蝨子和痢疾,還得了疥瘡, 隨後又花光了錢。然後回到家中,他開始了一個新項目,也就是初代的Mac電腦。

J·K·羅琳

J.K. Rowling spent three years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Portugal. During this time, Harry Potter went from being an idea on a piece of paper to the first three chapters of Harry Potter & the Philosopher’s Stone.

J·K·羅琳曾在葡萄牙當了三年英語教師。在這期間,「哈利·波特」從紙上的想法變成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前三章。

Her time spent in a new country allowed her to craft her vision of the young wizard world and a yearning for the British landscape.

在異國的時光讓羅琳編織出了自己的年輕巫師世界,也讓她思念英國的風景。

艾瑪·沃特森

A gap year doesn't always have to be a break from the intellect. In fact, Emma Watson decided to take a break from her acting career to study feminism and gender studies, committing herself to reading a new book every week as personal study.

間隔年並不是說一定要中斷學習讓大腦放假。事實上,艾瑪·沃特森之前就中斷過演藝事業,來學習女權主義和性別研究,保證自己每周閱讀一本新書作為個人學習計劃。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When he was 19, he traveled throughout the Himalayas, living with a Nepali family outside Darjeeling, and teaching English to Tibetan monks and nuns.

卷福19歲的時候就去了喜馬拉雅山麓,住在大吉嶺的一個尼泊爾人家裡,在那兒教藏傳佛教僧侶們英語。

"They were amazingly warm, intelligent, humorous people. Hard to teach English. I built a blackboard, which no other previous teachers seem to have done. With 12 monks in a room with an age-range of about 8 to 40, that's quite important — and the reward-punishment thing of sweets or no sweets, or game or no game, worked quite well."

「當地人都很熱情、聰明、幽默。但是教英語很難。我製作了一個黑板,之前的老師好像都沒做過。課上有12個喇嘛,年齡8-40歲不等,這很重要。還有獎懲措施,發不發糖果,允不允許玩遊戲,這一招相當管用。」

"But they taught me a lot more than I could possibly ever teach them. They taught me about the simplicity of human nature, but also the humanity of it, and the ridiculous sense of humor you need to live a full spiritual life."

「不過他們教會我的東西比我教給他們的東西多多了。他們讓我領悟了人性的至簡和仁慈,還讓我領略了精神生活中所需要的幽默感。」

間隔年不是目的,它不是用來逃避現實的萬靈藥。

不確定自己是否要考研或工作的時候,試著把間隔年作為一個手段。

通過學習課堂和職場都教不了的知識,或許你可以把未來的路走得更堅定。

Notes

menial /minil/ adj不需要技巧的;枯燥的;報酬低的。

surefire /ufa/ adj一定能成功的;可靠的

minimalist /mnmlst/ adj極簡主義的

lice /las/ n(louse的複數) 蝨子

dysentery /dsnteri/ n痢疾

scabies /skebiz/ n疥瘡

wizarding /wzd/ adj巫師的

spiritual /sprtul/ adj精神的;心靈的;宗教的

編輯:陳月華

來源:Forbes Winterline

相關焦點

  • 沒工作不讀書 這些人在畢業後的間隔年去幹嘛了?
    入職工作就是把菜端上桌,供社會品嘗。升學進修就是換個鍋,繼續燉。但是呢,有人之前就沒按菜譜來,結果成菜不過關,上不了桌。要繼續燉嗎? 也不確定面前這鍋就一定是自己想做的菜。沒籤約工作,也沒確定升學,那接下來怎麼辦呢?要不,乾脆把火關掉,半成品放冰箱,抽出時間好好想想,gap一下。
  • 名人的後代都幹嘛去了?陶淵明後人在喜馬拉雅FM當有聲主播
    名人的後代都幹嘛去了?陶淵明後人在喜馬拉雅FM當有聲主播     談起陶淵明,大多數人的印象就是一位不為名利的詩人,生活貧苦,內心豐富。據了解,陶淵明的後代之一正是喜馬拉雅FM的有聲的紫襟。
  • 職場失意,裸辭旅行去過「間隔年」到底值不值?
    我不會鼓動你選擇它或者放棄它,我只是想揭開間隔年的面紗,告訴你它的真正模樣,你看清了它,才會有更好的選擇。01裸辭去過間隔年思考清楚再上路康雲晞即將赴西藏和新疆旅行。去年7月,這個初出校門的小姑娘進入一家私營企業做銷售。新工作、新環境並沒有帶來新鮮感,一切都讓她感到不適應、不知所措。
  • 海歸畢業因迷茫而選擇間隔年 間隔年(Gap Year)是什麼意思
    父母希望我能繼續深造,身邊的同齡人也都開始找工作了。我也已經拿到不錯的offer,而且大三的時候就在國內創辦了一個留學諮詢公司。升學、就業、創業,這麼多條路,我卻不知道該選擇哪一條。」­  不僅是王希,對許多在畢業後選擇間隔年的海歸來說,「迷茫」是促使他們選擇間隔年方式進行自我調整的重要原因。
  • 今天,讀書時間去哪了
    該校組織學生開展「晨誦、午讀、暮醒」幸福閱讀活動,建立互換圖書角,引導小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迎接第19個世界讀書日的到來。劉文穎 肖麗 攝真沒時間讀書嗎「哪有時間讀書啊?」提起讀書,北京一位在某國企工作的陳女士如夢方醒,「好長時間沒讀書了。每天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家務忙孩子,有點時間基本就是用手機刷刷微博,聊聊微信,看看新聞,玩玩遊戲。」
  • 「讀書」百位名人讀書法
    今日讀了《百位名人讀書心法》,希望從中學到閱讀方法。書中提到了百名古今中外的名人讀書方法,有很多是共通的,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一、博、專結合,博中求精,多而專一博覽群書,不能專看自己專業的書,也要讀讀其他學科的書,現在的教育是培養專業化、精細化的人才,但我們自己不能把自己當成一個只會工作的機器,還要從健全人格方面去提升自己。
  • 只有50%的初中生能夠順利考上普高,剩下的人不讀書去幹嘛?
    1、只有50%的初中生能夠順利考上普高,剩下的人不讀書去幹嘛?初中生能夠有多大?我們自己算一下,小孩子3歲上幼兒園3年,6歲上小學6年,等上初中的時候也不過才12歲,初中畢業3年也不過15、16歲,這個年齡的孩子,你不讓他讀書,他能做什麼?工作?
  • 聽讀書怪才講名人傳記,你會上癮的!
    在還沒到系裡報到之前,全系的老師都已經知道了他的存在,甚至,有的老師把他的文章作為第一堂導論課的討論內容講授。每每被取經時,李源都坦言讀書有方法:「大多數時候,我讀書不會從頭到尾地看,而是從整體看局部,注重提煉拆解重點。其實讀書不在於快慢,而在於將讀過的書化為己用,將工作和生活變得更好,才是根本。」
  • 著名心理學家:為什麼這些人在職業中期選擇「間隔年」?
    「間隔年」的大概意思是青年在升學或者畢業之後、工作之前,並不急於盲目踏入社會,而是停頓下來,做一次長期的遠距離旅行(通常是一年),用一段時間放下腳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這一段時間裡,可以去遊學、當義工,或者只是休息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它不同於短期的近距離旅行又不完全等同工作旅行。間隔的意思是停頓,是用一種輕鬆的狀態長期融入當地的生活。
  • 讀書沒用?麥肯錫精英說,是你沒掌握方法。學會這些,不再白讀書
    讀書,讓我們看到沒見過的風景,了解未曾涉獵的知識,這些花費的代價也不高。我們改變讀書方式,化被動讀書為主動讀書,主動閱讀、應用,就能實現。有人可能認為下班後,還要先忙完當天工作才能讀書。如果工作較為繁瑣,當天可能完不成。下次,我們可以先把工作整理出大概框架,理出頭緒,然後先去讀書。讀完規定任務量後,我們再開始工作。由於之前已經列出工作框架,做起來會容易許多,即使多做一會兒也可以,至少保證當天的讀書量。
  • 陝西女大學生被學校勸退後墜亡,遺書:除了讀書不知能幹嘛
    陝西女大學生被學校勸退後墜亡,遺書:除了讀書不知能幹嘛 澎湃新聞記者 周寬瑋 2015-09-25 16:01 來源:
  • 離婚後間隔多久再婚比較適合?聽聽這些過來人的經驗之談
    離婚後間隔多久再婚比較適合?聽聽這些過來人的經驗之談曾跟朋友聊起,說現在的夫妻離婚率這麼高,那麼再婚的也一定不少吧,誰也不願孤獨終老啊,關於這個話題,我們還特地討論了一下,離婚率高,並不等同於再婚率也高,很多離婚時,就沒打算再婚,已經做好一個人生活的準備。
  • 不讀書,換來的是一生的底層
    現在的孩子津津樂道於幾個文化不高、但事業有成的名人,用於堵住家長苦口婆心的嘴。然而事實是:這樣的人只是少數,大多數不愛學習的孩子,長大之後卻發現,自己用幾年瘋狂的青春,換來了一生的卑微與底層。現在有些孩子談到讀書,談到吃苦,猶如談虎色變,避之唯恐不及。
  • 請告訴孩子:不讀書,換來的是一生的底層
    現在的孩子津津樂道於幾個文化不高、但事業有成的名人,用於堵住家長苦口婆心的嘴。然而事實是:這樣的人只是少數,大多數不愛學習的孩子,長大之後卻發現,自己用幾年瘋狂的青春,換來了一生的卑微與底層。現在有些孩子談到讀書,談到吃苦,猶如談虎色變,避之唯恐不及。
  • 這些圖告訴你: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太現實了
    可能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畢竟行行出狀元,但是你所讀的書還有所接觸的人這跟你讀不讀書就有區別了,讀書教會我們不必用盡生命去做一個漂亮的人,但應用盡生命去做一件讓人民叫好的漂亮事。讀書只能證明你的處事圓滑,而則將見證你精彩的一生。
  • 選擇了間隔年的萊斯新生這樣說…
    間隔年期間,學生通常會適當做一些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或者志願者工作。對美國大學來說,今年秋季學期最核心的關鍵詞,可能就是「不確定性」。 我自己也曾走過彎路,不知道怎麼學,但後來漸漸找到好的方法,去歸納總結課上的問題,對成績提高的幫助很大。因此覺得這些學習方法是值得拿出來分享給更多學生的。
  • 高中畢業不讀書,沒學歷沒手藝能做什麼工作?男生女生都可參考
    但是基本上每個班上都會有好些學生高中畢業了之後就不準備讀書了。即便現在外面的本科畢業生都是一堆一堆的,卻還是有很多學生學歷不高,高中畢業了之後就準備進入社會開始打拼了,畢竟高中畢業也差不多成年了。但是實際上高中畢業不讀書能夠做的事情太少了,當然因為每個不準備讀書的學生肯定都有屬於自己的無奈,所以也不強迫大家一定要讀大學,不過如果高中畢業不讀書同時沒學歷沒手藝想要在社會立足,能做的工作有限。
  • 名人們是這樣讀書的:為你精選7位名人的讀書方法!
    讀書學習這件事,在經濟飛速發展、知識大爆炸的當下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認可。面對海量的書籍,該如何讀呢?本文為你精選了7位名人的讀書學習方法,大家可以借鑑學習,找到(研究出)最適合自己的。5、毛澤東讀書的4個特點①認真學習:毛主席在《讀韓昌黎詩文全集》時,除少數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細琢磨,認真鑽研,從詞彙、句讀、章節到全文意義,哪一方面也不放過。通過反覆誦讀和吟詠,韓集的大部分詩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誦。
  • 層次越低的人,越迷信讀書?看看名人怎麼讀書
    這兩種觀點都很重視讀書的價值。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但具體該怎樣讀書?讀書,就像一座燈塔,照亮世間美好。中國人有一種聖賢情結,與西方信仰不同,中國人信仰聖人,崇尚名人,那些人太高大、太完美,高山仰止。
  • 每年100個被哈佛錄取的學生卻沒去上學,他們去哪兒了?
    Gap year(間隔年),始於17 世紀的英國,當時英國貴族子弟遊歷歐洲、參觀博物館、欣賞畫作,品嘗葡萄酒,切身去體驗之前僅在課堂學習過的「理論」知識,這是間隔年的始祖。在一家香水店工作了5個月來籌集經費,最後去了印度大吉嶺的藏區僧院待了半年並在那裡義務教英文。正是這段經歷教會了他順應本心、投身演藝工作。Gap year在西方國家絕不是富人、名人的專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