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在人類關係上已經變成了服務和被服務的關係。沒有誰一直享受服務,也沒有誰一直在服務,我們都是在服務和被服務中不停的轉換。上一秒還在小店裡吹著空調享受著服務員的服務並對服務指手畫腳地作一番評價或者對服務員吆五喝六,轉過身就要指導別人填表或者為別人服務一些事,前後過程也許三十分鐘,也許十幾分鐘。實際上我們都是在享受別人服務同時去服務別人。
幾乎所有的行業都在強調一個服務,我們也會對服務進行評價。但並不是所有的行業都要要求服務,雖然我們的政府強調為人民服務,那是基於我們政府對人民的高尚的情感和負責,但並不代表就是所有的行業都得要求一定要服務。教育就不能太簡單太片面地強調服務。
總體上而言,教育也是服務性質的,但是首先要搞清楚究竟服務誰,一般都會覺得是服務學生,服務家長。但是這種思維或者說這種思路對嗎?我看不見得,一味地強調服務學生和家長,會造成教育中尊嚴的缺失,會造成老師尊嚴的缺失,會造成老師社會地位的下降,最終會導致整個教育的危機。不難看出,現在教育的危機似乎已經開始顯現,如果不把這種苗頭斬殺,將來如何,不敢想像。
教育是不是服務,如果是服務究竟服務於誰?是服務學生?老師卑躬屈膝地對學生進行噓寒問暖?把學生的事放在首位?或者家長的要求有求必應?來有迎聲,去有送聲?如果教育的要求是服務好學生和家長,那教育倒簡單了。但我以為教育的服務對象,不應該是學生,或者說在高度上不應該是學生,教育的服務對象應該是國家,應該是時代,應該是社會。站在這個高度上,才能真正教育出國家的棟梁,才是真正做到了服務。某些學校提出來要服務好學生和家長,其實真是一種沒有眼光的做法,這樣做只會把家長和學生慣成溫柔刁鑽的越來越難伺候的社會人。同樣,這也會造成一個惡性循環。
為什麼在某些地區某些人會認為把學生送到學校裡讓老師看著,老師成為了看孩子的人,卻還要問老師要教學成績。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我想,這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越來越多的人把學校和老師看成了服務者,很多家長的一個邏輯:我們交錢了。但還是有很多學校樂此不疲的甚至認為是眼光轉變過來了的大肆提倡要服務好學生,服務好家長。
教育不應是這種服務的,學校和社會也不應以老師的服務態度來衡量一個老師的素質,老師的素質應該是負責而不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