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可悲之處就是在逐漸的淪為服務行業

2020-12-17 月書房

我們的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在人類關係上已經變成了服務和被服務的關係。沒有誰一直享受服務,也沒有誰一直在服務,我們都是在服務和被服務中不停的轉換。上一秒還在小店裡吹著空調享受著服務員的服務並對服務指手畫腳地作一番評價或者對服務員吆五喝六,轉過身就要指導別人填表或者為別人服務一些事,前後過程也許三十分鐘,也許十幾分鐘。實際上我們都是在享受別人服務同時去服務別人。

幾乎所有的行業都在強調一個服務,我們也會對服務進行評價。但並不是所有的行業都要要求服務,雖然我們的政府強調為人民服務,那是基於我們政府對人民的高尚的情感和負責,但並不代表就是所有的行業都得要求一定要服務。教育就不能太簡單太片面地強調服務。

總體上而言,教育也是服務性質的,但是首先要搞清楚究竟服務誰,一般都會覺得是服務學生,服務家長。但是這種思維或者說這種思路對嗎?我看不見得,一味地強調服務學生和家長,會造成教育中尊嚴的缺失,會造成老師尊嚴的缺失,會造成老師社會地位的下降,最終會導致整個教育的危機。不難看出,現在教育的危機似乎已經開始顯現,如果不把這種苗頭斬殺,將來如何,不敢想像。

教育是不是服務,如果是服務究竟服務於誰?是服務學生?老師卑躬屈膝地對學生進行噓寒問暖?把學生的事放在首位?或者家長的要求有求必應?來有迎聲,去有送聲?如果教育的要求是服務好學生和家長,那教育倒簡單了。但我以為教育的服務對象,不應該是學生,或者說在高度上不應該是學生,教育的服務對象應該是國家,應該是時代,應該是社會。站在這個高度上,才能真正教育出國家的棟梁,才是真正做到了服務。某些學校提出來要服務好學生和家長,其實真是一種沒有眼光的做法,這樣做只會把家長和學生慣成溫柔刁鑽的越來越難伺候的社會人。同樣,這也會造成一個惡性循環。

為什麼在某些地區某些人會認為把學生送到學校裡讓老師看著,老師成為了看孩子的人,卻還要問老師要教學成績。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我想,這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越來越多的人把學校和老師看成了服務者,很多家長的一個邏輯:我們交錢了。但還是有很多學校樂此不疲的甚至認為是眼光轉變過來了的大肆提倡要服務好學生,服務好家長。

教育不應是這種服務的,學校和社會也不應以老師的服務態度來衡量一個老師的素質,老師的素質應該是負責而不是服務。

相關焦點

  • 當教育成為服務行業,誰來為中國的未來買單?
    如今的社會,對教師似乎頗有微詞,現在最流行的話就是「教育是一個良心行業」,我深表贊同,但同時感慨,當人們把「良心」和一個行業結合在一起時,不就是對該行業的一種侮辱嗎?愛,只是愛在心裡口難開,恨鐵不成鋼之餘,敢管嗎?不敢!學生現在是皇帝,皇帝背後還有兩位甚至多位太上皇,伴君如伴虎啊!於是有人提出,當前的教育已經淪落為服務行業了!誠然,我們教育的現狀是和服務行業有很多相似之處,拋開義務教育不說,光是我們現在的高中教育,就有這樣的現象:學生付費來學習,教師領著工資教書。
  • 《惡之花》幕後兇手白熙成養成記: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如今,出演tvN電視劇《惡之花》中的白熙成一角而備受關注。劇中,白熙成前期是一位臥病在床的植物人,後期甦醒,露出自己的真面目以連環殺人犯的形象出現在觀眾視野中。《惡之花》中白熙成這一角色既可恨又可悲。從一出場就具有濃厚的神秘感。知道最近幾集,共犯的身份曝光,人們才終於撥開雲霧看清人物猙獰的面目。與前期孱弱、喜歡撒嬌的美男形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 陳丹青很刺耳的名言,揭露了現代教育一個可悲的現象,一針見血
    現代的教育跟我們那個時候,真是今非昔比了,現代的教育可以說有好處,也有可悲之處,這個是不可否認的。但今天可能可悲住之處會講的多一點,因為剛讀到了陳丹青一段語錄,很是有感觸,所以也就想借著他的一段語錄,來看看當今的教育。
  • 太宰治很刺耳的名言,揭露了人類可悲之處,更是很多人愛犯的通病
    今天讀了太宰治一句很刺耳的名言,感慨萬千,這不就是說的我們嗎?更是像在揭露人類一個可悲之處,又是很多人愛犯的通病。說句實話,有時候我們也想過,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真真上了解過誰?可以說身邊都是戴著面具的人,即便是要好的朋友和摯友,又有幾個人掏出心來讓我們深入了解過?
  • 李連達院士一篇博文暴露七大可悲之處,慘丟起碼的人品學品
    的博文,對複方丹參滴丸在將中藥以處方藥堂堂正正推向世界、向美國FDA進行申請新藥註冊、振興國內中西藥發展的努力與實踐發表不顧院士人品、不顧科學公證、不顧法律責任的三不顧言論,公然罔顧事實以自己的無知來愚弄科學,愚弄聽眾,發難於謊言,且暴露七大可悲之處,慘丟起碼的人品和學品,終將毀於自身的科學流氓行為。實在是這位「造假院士」的悲哀,我也救不了你了。
  • 「偽丁克」正悄悄蔓延,3種弊端逐漸顯露,比「真丁克」更可悲
    生孩子還是不生孩子都是一種生活方式,有人喜歡孩子那就生,有人不喜歡孩子或其他原因那就不生,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出現了兩種生活方式,一種是生孩子,另一種就是丁克。現如今這種夫妻還是挺多的,由於對方想法太過堅定,在與之生活的過程中心態也不自覺的產生改變,不過由於是跟風的決定,想法不會太堅定,想生孩子也是時間早晚的事情。
  • 彬彬教育從源頭提高留學行業服務質量
    隨著國內經濟的高速發展,國內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在各行業中不斷地應用,對於人才的需求和缺口也逐漸增大,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在出國深造選擇專業時,會偏向選擇技術性較強的專業。比起早年出國留學大熱的商科專業,近幾年專業性較強的新興交叉學科、理工科勢頭強勁。
  • 教育是服務行業,所有服務行業,唯有被服務者的評價才是真的?
    教育是服務行業,所有服務行業,唯有被服務者的評價才是真的?作為在高校工作多年的人,我認為,教育就是不折不扣的服務。我們常說:要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滿意,不就是服務的最高標準嗎?教育是一種服務,服務的是學生,服務的是社會,服務的是國家。教育服務的對象是多重的,而不是單一的,正是因為如此,教育並不是經濟學意義上的服務,也和其他服務業不一樣,絕不能以經濟利益作為回報。教育作為一種服務,當然應該按照服務對象的滿意度來評價服務質量了。
  • 教育就是服務,一個內涵模糊的教育口號
    &34;,是在新世紀之初有人提出來,在新世紀的前十年大行其道的口號。與這口號相匹配的還有&34;。由於領導們大會小會總提教育就是服務,許多老師也都覺得這是教育新觀點,新理念,都跟著大呼小叫,喊得熱熱鬧鬧。今天,我把這個口號又提出來之後,馬上就有不少教師反對,直言教育不是服務行業,堅持認為教育是對人的培育和塑造,這是一種進步,是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的表現。
  • 顧客就是上帝——服務行業的病態理念
    「顧客是上帝」多麼耳詳能熟的一句話,幾乎被服務行業當作金句,還被寫在初中的政治課本裡。當初給我的印象是,服務好顧客比什麼都重要,我也是萬千顧客中的一員,我花錢,就是為了讓別人給我最好的服務。看完這個故事以後,你明白「顧客就是上帝」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了嗎?進入社會後,無論哪裡都充斥著「顧客就是上帝」的話語。當顧客與服務人員發生矛盾時,大多數領導人為了企業的利益,都會認為顧客時正確的,得到他們的滿意是首要因素;而服務人員只要得罪了顧客,他們永遠就是錯誤的一方。
  • 教師究竟是屬於「服務行業」、「行政單位」還是「教育部門」?
    近年來,聽到不少同事在問:「我們究竟是屬於服務行業還是行政單位?」其實,我想說的是:「都不是。我們屬於教育部門!」1、教育不屬於服務行業。殊不知,正是一些無良媒體最初對教育系統的個例負面新聞的惡意報導、正是他們的別有用心地以偏概全的報導、正是他們唯恐天下不亂地惡意引導,導致了今天的一切!如果教育真屬於了服務行業,那麼,跪著服務的老師怎能培養出「寧可站著死,決不跪著生」的中華脊梁?你還敢把孩子交給老師教育嗎?
  • 在線教育行業迎爆發式增長 未來是「科技+服務」
    「教育產業的未來在某種意義上是『科技+服務』的融合體。」8月26日,粉筆教育CEO張小龍在2020新經濟大會上分享時說,後疫情時代,在新經濟的影響下,教訓培訓的目的已轉變為讓個人的生活更加豐富,本質上是一種消費升級。
  • 現在的教育真的很可悲
    現在的教育真的很可悲,可悲的是,家長捨不得管,老師不敢管,外人不方便管。為什麼會這樣說呢?1.老師不敢管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不僅是爸爸媽媽的寶貝,還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寶貝,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真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如果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家長肯定是不允許的。所以,現在的老師都不敢打學生。
  • 課綱文白之爭 臺媒:當局讓教育淪為政治戰場
    民進黨為了回報反服貿和反課綱的「覺醒」青年助其奪得政權,除了在政治上不斷給予「免訴」的優遇,在教育上更賦予高中及大學生參與審查課綱的權力。在「自己的課綱自己審」的錯亂邏輯下,一度連小學生和初中生都報名參選課審會代表的荒謬劇。李家同教授曾為此痛批「教育部瘋掉了」,其實,教育部很清楚自己在幹嘛,所做所為,正是要把教育變成「為政治服務」的工具。
  • 前NBA球員薪資超千萬,淪落街頭受欺凌,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但可惜的是,韋斯特雖然越打越好,但在那些年凱爾特人的戰績糟糕,這使得球隊經理丹尼·安吉決定在轉會市場進行豪賭,也就是那一年組建了加內特、皮爾斯、雷阿倫這一震驚聯盟的「三巨頭」組合,韋斯特也在那筆交易中成為了交易雷阿倫的籌碼之一。
  • 古人講「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那可恨之人呢?蘊含人性的弱點
    那麼「可恨之人」,又當作如何解釋?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單純從字面意思去理解「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未免有些太過「武斷」。武斷的另一種解釋就是片面,顯然此處的「可憐之人」只是一小部分人,於是乎整句話,便可理解為是揭示生活哲學問題,和對少部分人的批判。
  • 浙江「讓人惋惜」的村莊,曾有「小臺灣」之稱,如今淪為「鬼村」
    如果有接觸,就會被忽視,這種對立現象一直存在,今天我將向您介紹一個在浙江逐漸被忽略的村莊,這是舟山後頭灣村,如果您是浙江人,那麼大多數人都聽說過這個村子,這個村子與長期以來與舟山的「小臺灣」相提並論,當然,其被稱作為「小臺灣」也是有原因的,任何來過這裡的人都會知道它的環境有點像臺灣的風景,當門打開時,有一片海洋,這裡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句話也是一個很好的解釋
  • 教育怎麼就淪為了「服務業」?
    近日,湖南省婁底市一中英語老師譚勝軍在教室給學生下跪之事引發無數關注,網上盛傳「威逼教師」之說更讓網友將此事和「我爸是李剛」事件相提並論。究竟譚老師為何要給學生下跪?「官二代」之說是否成立?記者趕赴婁底市一中進行調查。
  • 買方需求:併購教育培訓服務行業優質企業
    買方為A股上市公司,是一家大型媒體經營公司,當下正積極布局教育培訓服務行業。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這是我國第一個以教育現代化為主題的中長期戰略規劃。同時,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還印發了《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兩個文件遠近結合,各有分工和側重,共同構成了教育現代化的頂層設計和行動方案。
  • 你真的知道怎麼在教育行業做服務嗎?
    它們不限於職能說明書、薪酬績效標準、行業HR與人才的訪談。由於研究力量與時間有限,數據完整性、實時性和準確性還有提升空間。我們在已有數據上,結合多年行業經驗,盡力提供客觀參考,有任何不足之處,請大家多多指教。Part 1、什麼時候開始,學生有專屬的班主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