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張家歡:全部清零,不讓一個人掉隊

2020-12-12 天眼新聞

我是三都縣衛生健康局派駐普安鎮交梨村的第一書記張家歡,駐村已近1000個日夜,在我平凡的人生中,這或許是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

當時三都縣是全省16個深度貧困縣之一,是貴州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同時面對村級黨組織軟弱渙散的工作局面。駐村以來,我以最快的速度進入角色,為摸清家底、熟悉村情、掌握第一手資料,每天騎著摩託車穿梭在村組小巷,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標,逐戶詢問每一戶的基本情況,分析致貧原因,找準工作癥結。接著用心點燃「上任三把火」,一是從「抓班子、帶隊伍、強堡壘」入手抓發展產業斬窮根,謀劃「兩長兩短」產業發展思路,助推脫貧攻堅。二是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工作入手,抓基礎設施惠千家,實施整村推進,集中力量實施硬化、亮化、美化等民心工程,實現全村通組公路、串戶路全部硬化,水、電、訊、房、衛生環境等得到改善。三是從智志雙扶相結合入手,抓群眾齊心奔富路,通過召開座談會、院壩會,一次次灌輸思想革命和思想扶貧,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

記得在一次遍訪工作中,了解到該村楊某的兒子在一場事故中喪生,倆夫婦終日以淚洗面,不願與任何人接觸。得知情況後我主動申請網格調整,將該戶作為我的包保對象,每個星期都上門與其拉家常、話發展,幫助他解決了一些扶貧物資和養殖項目,漸漸地,楊某走出了中年喪子的悲痛。同年9月的某一天,我接到楊某電話,他告訴我他女兒已考上大學,並說了很多感激和感恩的話。在為他高興地同時,我還為其女兒申請辦理了助學貸款。

多彩的故事總是在演繹,1000個日日夜夜,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邊緣戶、大病患者家庭、政策保障兜底對象......當我們上門走訪時,讓他們感受到黨的溫暖,看到希望。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作為衛生健康部門幹部,在開展駐村幫扶不紮實專項治理「回頭看」時,發現有2套體育健身器材長時間沒有及時安裝,覺得十分可惜和浪費,於是,我主動聯繫縣文旅部門協調配齊一些部件,從駐村第一書記工作經費中擠出一些資金,在村委會辦公場所空閒場地陸續安裝並投入使用。

「村裡安裝體育健身器材,張書記又為群眾辦了一件實事、好事,以後我們閒時可以鍛鍊和健身了。」周圍群眾紛紛點讚。

駐村扶貧的日子雖然艱苦,但每看到群眾的笑容,收穫群眾的點讚,心中所有的苦和累也都煙消雲散。

貧困不除、愧對歷史,群眾不富、寢食難安,小康不達、誓不罷休。駐村工作以來,我一直在掂量這句話。通過分析、研判,決定把村級發展定位為縣城菜藍子 「後花園」。在原有的葡萄、黃桃、黑豬、黃牛等種養殖產業基礎上,用汗水拓展村各類產業。2019年,與群眾流轉30畝土地。以黨建引領示範種植紫長茄和紅蒜,摸索和總結了「讓土地閒不下來、讓群眾停不下來、讓村集體經濟壯大起來」的「三讓」工作法。2020年盤活閒置土地,注入10萬元資金扶持村級合作社實施線椒種植,發展到戶早熟辣椒種植400畝;利用貴安新區王家院村對口幫扶資源,通過無縫對接,爭取到該村幫扶資金12.8萬元,實施葡萄品種改良12畝(無雨化栽培);鼓勵和發動群眾種植南板藍根100畝,拓展稻田養魚到戶項目267畝;積極爭取到縣級葡萄品種改良項目財扶資金50萬元。順利推進2020年秋冬產業布局,50畝的無筋四季豆長勢良好, 50畝的香菜種植已破土而出,20畝的蓮花白已栽種完畢,80畝的油菜已實現大田移栽。

有了這些產業的輪番種植,既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又解決了婦女群眾就近務工難題。據統計,2020年已滿足群眾務工550人次,發放務工費5萬餘元。實現群眾參與項目分紅46戶121人,分紅資金32750元。兩年來讓村集體經濟實現從零到50萬元的跨越。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2018年,交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24戶825人,機制2020年9月,最後的33戶80人脫貧,實現了貧困人口全部清零目標。盤點成績,近年來,我們緊緊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要求,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著力解決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水、電、路、訊、寨、房」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通過加大控輟保學力度,全村沒有一例因貧困而導致失學或輟學的學生;通過推進健康扶貧,慢病患者、大病人員家庭醫生籤約服務100%,群眾醫療健康得到保障。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關鍵時期,經受住疫情、洪澇災害等「加試題」幹擾,我們贏得了大考。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面對下步脫貧攻堅鞏固提升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我會在奮鬥中實幹,在實幹中砥礪前行,在前行中大放光彩。

來源 張家歡編輯 譚詩雨     編審 張發揚 蒙家佳

相關焦點

  • 中國男孩的「性教育」:一個人的激情戲|故事FM
    🎧 點擊上方圖片,跳轉「故事FM」小程序,收聽真人講述。記得添加「我的小程序」,一鍵收聽全部故事喲!今年的三·八婦女節,我們播出了一期關於 的故事。恰好,我還是個愛瞎琢磨的小孩,有的時候看似在發呆,其實腦子裡在高速運轉。當時我最想不明白的一件事就是:我到底是打哪兒來的?我爸媽有的時候說是從垃圾站撿的,有的時候說是怪物抱來的。當然,我知道,這些都是瞎扯淡。他們既然如此遮遮掩掩,我就不追問了,一個人開始了我「出生之謎」的探索之路。
  • 舍小家為大家 | 我的扶貧故事
    舍小家為大家 | 我的扶貧故事 2020-12-21 1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用「四顆心」走在扶貧路上|都勻市平浪鎮共和村駐...
    我叫楊忠貴,2017年,我作為都勻市交通系統一名年輕基層黨員幹部被派駐到共和村開展駐村工作。懷著疑惑的心情和挑戰困難的決心,我來到共和村開展駐村工作。從駐村至今,經過我和其他各位扶貧幹部的不懈努力,實現了共和村脫貧出列,貧困人口全部「清零」的工作目標。
  • 「講扶貧故事」王文勇:我和我的戰友
    第一書記是駐村工作的主要負責人,工作繁雜,而我慶幸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有兩個好隊員扶持相助。我們沒有上下級之分,只有同志般的互相理解和為完成工作的同心協力。我常常想,如果沒有他們的盡心盡力,不知道怎樣來完成脫貧攻堅收官時繁重的任務。我們是一個團結的團隊,戰友們身上的好品質,讓我體會到了滿滿的幸福,對他們的感激之情在心中湧動了許久,只想對他們說一聲:謝謝!
  • 音伴|駐村扶貧我不怕累,就怕脫貧戶再掉隊……
    ,就怕脫貧戶再掉隊…15:00來自中國市場監管報點上方按鈕收聽主播播讀音頻截至11月23日,我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今天的音伴,帶您走近廣東省肇慶市市場監管局伍明天,聆聽他的扶貧故事。01我來自廣東省肇慶市市場監管局,主要從事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去年5月,作為肇慶市市場監管局第二批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我和同事正式駐村,接續對泗科、大和、岐嶺三個村子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晴山放異彩 隆地展新顏——晴隆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晴隆,充滿希望的一方熱土挪窮窩 創奇蹟——易地扶貧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一項有效措施。晴隆縣累計投資16億元,建成6個縣內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跨區域搬遷6個安置點,廣大幹部發揚硬著頭皮、厚著臉皮、磨破嘴皮、餓著肚皮、走破腳皮的「五皮」精神,對5.78萬生活在深山區、石山區地方困難群眾實施易地搬遷,實現所有搬遷對象全部穩定搬遷入住。
  • 「我的扶貧故事」黃鵾鵬:扶貧,累並快樂著
    「累並快樂著」,我經常這樣描述扶貧工作。我叫黃鵾鵬,是縣體育發展中心主任,2019年6月,我掛任龍街鎮黨委委員、副書記,下沉到村,開展扶貧工作。初到龍街鎮奢基姑村,我發現該村大部分土地屬於高海拔山區,自然條件惡劣,農產品生產效益低,群眾發展種植積極性不高,加之當地村民發展觀念較為落後,長期以傳統種植方式為主,發展內生動力不強,扶貧之路困難重重。
  • 「只爭朝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哈日阿圖嘎查:「十項清零」
    該嘎查扭住精準、強化協同,攻堅克難、狠抓落實,重點針對群眾最關心的危房改造、飲水安全、文化衛生設施建設、村級活動場所達標、教育和健康扶貧政策全覆蓋、村集體經濟發展、貧困戶收入達標等工作逐一分解,明確責任,實現「十項清零」。脫貧攻堅貴在精準。
  • 珠醫著力產業扶貧 立體增強茂坡村「造血」能力
    產業基地提升貧困群眾「造血」能力珠海市人民醫院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促進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要抓手。為進一步擴大產業扶貧覆蓋面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充分發揮村「兩委」在產業扶貧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按照「村『兩委』領辦、村『兩委』主管、集體與貧困群眾雙贏」的要求,著力打造綜合性扶貧產業基地,既激發了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的動力,又達到了增收的目的。致富帶有人鍾勇飛充分運用靈活的商業觸覺和創新的運營手段,目前扶貧產業基地發展蒸蒸日上,產業收益也節節攀升,鄉親們都打趣的稱其為「泥鰍書記」,只要有一點賺錢的機會,他馬上就能「鑽進去」把握機遇,只為了能讓貧困戶多增收一些。
  • 永興縣 | 大布江鄉易地扶貧搬遷和危房改造問題整改全部清零
    近日,永興縣大布江鄉開展脫貧質量「回頭看」,共排查出易地扶貧搬遷和危房改造問題78個,佔全鄉問題總數的39%。
  • 「我的扶貧故事」黨員教師大家訪 教育扶貧助成長|黔南州貴定縣...
    我叫羅雯,是貴州省黔南州貴定縣雲霧幼兒園的一名黨員教師,同時也是雲霧鎮平伐村新東三組精準扶貧大家訪教師。羅雯(左一)在建檔立卡戶家中詢問近期生活、身體狀況,並提醒她們查收該年的教育資助。2018年9月,我來到雲霧幼兒園工作。入職後,我便包保幫扶平伐村40戶農戶,其中有2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當天傍晚,我便到包保的農戶家中開展大家訪。
  • 雲上的「解憂」餐廳|百家故事
    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剛來小金做刑警時,張飛接觸的是「死亡」,跟著法醫師傅,出現在各種刑事案件現場。後來,2016年,成為老營鄉甘家溝村扶貧第一書記後,他接觸「生」。全村27戶貧困戶,108人。他了解每戶村民的情況,調解糾紛,也發展產業,真心實意地想幫村民脫貧。「脫貧」不像想像的那樣輕鬆。
  • 意思是「我不買你的故事」?
    意思是『我不買你的故事』?來學學 buy 的不同意思!buy 這個單字很簡單,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吧?但有時候全部都翻譯成「買」,好像又有點怪怪的。所以小編今天整理了幾個有關 buy 的搭配用法,一起來一探究竟吧!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讚揚,是對我扶貧工作的認可丨劍河縣久仰鎮...
    當聽到這些讚揚時,我心裡感到無比欣慰。我叫楊通躍,是劍河縣久仰鎮久仰社區脫貧攻堅隊隊長。久仰社區轄3個村,14個村民組共461戶197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27戶524人。為詳細了解村裡產業發展狀況和貧困戶生產生活情況,我走訪村裡各小組,進入每一家實地調查,與貧困戶交流談心。
  • 「我的扶貧故事」真心付出,才能換來群眾信任丨天柱縣白市鎮白市村...
    我叫姚敦智,是天柱縣白市鎮白市村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我駐村已近四年,現擷取真情幫扶二三事與大家分享。2017年3月,剛從在職崗位退下來,新領導找我談話後,我就立馬到天柱縣遠口鎮潘磨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一年,後又到白市鎮白市村駐村二年多至今,駐村幫扶一幹就是近四年,我堅持吃住在村,走訪在路上,走遍了村村寨寨、家家戶戶。脫貧攻堅工作的著力點就在於抓好落實。抓好落實,重在團隊齊心協力,重在堅定的執行力,重在思想認識、工作態度、工作質量和工作成效。
  • 「我的扶貧故事」三地扶貧人 一生扶貧情|遵義市匯川區沙灣鎮人民...
    每天準時到扶貧辦報到,成了我的工作常態。 業務不熟悉,就長時間泡在扶貧辦學習業務;政策不了解,就到牽頭部門討教領會;數據不精準,就以扶貧對象動態管理為契機,按程序「拉網式」清理排查貧困人口。為改變多年的貧困現狀,在鎮黨委的安排部署下,我先是調研領銜撰寫了《竹元,一個省級深度貧困村蛻變之路的思考》,而後正是2018年集中攻堅年、2019年脫貧出列年,作為脫貧攻堅分管領導,我帶著大家制定脫貧時間表、路線圖,執行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交辦制,對脫貧攻堅最後清零發起猛攻。
  • 如何看待「自我覺察」? | 全部生命系列
    聚焦在自我以及覺察到的內容,不知不覺就是在強調有個真實存在的「我」,也有「我」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都在強調這些都是真的。而「全部生命系列」是提醒你,放過你看到的任何事物,回到「在」、「覺」。再通過「參」——是誰在看,是誰有這樣的認為? 透過這種自我參問,我們將不再聚焦於看到了什麼,而是穿越看的機制,從而能夠停留在一個不動的臨界點。
  • 「我的扶貧故事」高慶平:扶貧讓我做了此生最有意義的兩件事
    「部門幫村」是高新區扶貧工作的有力抓手。根據全市扶貧工作的要求,2016年4月份,高新區對口幫扶遵義市習水縣,我的部門按照全區工作安排,幫扶習水縣大坡鎮的田壩村、小羅村、裕民村。 爭取到帶隊幫扶任務後,我帶著工作隊,沒通知縣裡、也沒去鎮裡和村裡報到,第一時間走進幫扶村開始走訪摸排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以德樹人 用心幫扶 ︱ 水城縣阿戛鎮魚塘小學教師...
    辛加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宣講從教以來,我堅持學習學科領域中最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積極學習現代教育技術,參加各種培訓學習,汲取各種教育教學知識以便能高質量地做好教育教學工作。  對於學生,我既嚴厲又慈祥,我不想放棄任何一位學困生,也能讓一個學生掉隊。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多壯志 兵哥支書走在前|息烽縣石硐鎮石...
    我叫何甲兵,是一個兵哥,不是因為名字裡有「兵」字,而是因為我曾經有過三年的部隊生活。三年的部隊生活不僅給了我強壯的身體,更讓我有了堅強的意志力,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為人民服務的意識。  2008年任支書以來,我想帶領群眾走出一條符合我們村村情的脫貧道路。自脫貧攻堅戰打響後,對如何打贏脫貧戰役的問題我左思右想後確定思路,首先從我自身抓起,作為村裡支部書記,應帶領大家脫貧致富,「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帶黨員,黨員帶群眾」的工作思路。